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权御山河 > 第16章 第16章

权御山河 第16章 第16章

作者:桥尘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5-04 06:57:30 来源:文学城

百官朝拜之后,邹庆奉帝君旨意,把许安归的奏表念了一遍。

武官们一如既往地、安静地站在朝堂最后,文官们听到这个奏折,却也没有跟身边的人小声议论,也是低着头一副听圣训的样子。

东陵帝心中瞬间明了,看来许安归夺回南境两座城池的事情,昨日才从中书省送到的他的手里,今日大殿之上的所有人早就知道了。

这奏表尚未到御书房,这消息就不胫而走,可见太子势力如今在朝堂之上大到什么地步。

东陵帝心中愈来愈冷,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刚要开口,就有一个御史上前身子微弓:“陛下,臣有事禀奏。”

东陵帝眉头一皱,心中冷笑一声,装出一副不悦的神情:“等下再说。现在要议的是六皇子的事情。”

那御史抬头:“微臣要禀报的事情,就是六皇子的事情。”

东陵帝看着殿下站着的那御史,态度淡然,躬身尊敬,不卑不亢,就知道这御史的奏折是不得不接了。

御史台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别的地方的奏折可以不听,但是御史台的御史们的奏折,必须听。

这是先帝在的时候就定下的规矩。

东陵帝冷眼仰了仰下巴,让御史快说。

御史好似丝毫没有察觉到东陵帝的不悦,把手中的奏折呈上,说道:“下官要弹劾的是现任镇南大将军,六皇子殿下!”

这个奏折一出,站在最后面的武官们都纷纷抬起头了,冷眼看着那个上弹劾六皇子许安归的御史。

东陵帝脸色微沉,没有说话。

那御史低下头,一字一句缓缓说道:“两个月前,六殿下在南部帅兵之时,曾没有军令擅自带着三千精骑一路向南。而后三千精骑被乌族截获,伏杀在北漠荒原之地,无一生还。没有军令擅自出兵,有违军法,这是罪其一。东陵花大代价训练的三千精骑与三千骏马尽数被乌族虐杀俘获,让我东陵损失惨重,这是罪其二。六殿下在南境斩杀了太子殿下派去传口谕的内官,藐视东陵储君,这是罪其三。以上三罪,有违国法,目无君上,罪恶涛涛。还请陛下明察。”

在这个节骨眼上,有御史以有违国法、目无君上前来弹劾战功赫赫的许安归,其心可诛!

然而东陵帝根本无法回应这本弹劾。

因为八年前的“朝东门”事件,他与太子联手诛杀那些战功赫赫的将军的时候,用的理由就是“有违国法,目无君上,乱臣贼子,其罪当诛”!

哪怕是现在,那“朝东门”的影响都一直还在。

所以朝堂之上,由言官武官左右分立,改成了言官在前武官在后。为的就是要杀一杀这些武官的锐气。

而现在这御史所言,无论对与错,东陵帝都不能轻易驳了去。

不驳那便是相当于承认了许安归的罪责,而驳了就是承认当年他做的那个决策是子虚乌有。

这不相当于当着满朝武官的面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承认当年的事是他做错了?

帝君心中羞怒,不是旁人能知——

难怪太子称病不朝,原来是在这里等着他。

八年兵权外放,武官们虽位列朝堂,却没有参与过任何奏表内政。

昨日许安归大胜南泽的消息早就飞入东宫。

太子知道许安归这一仗赢的不仅仅是两座城池,更是赢得了边关未来几年的长治久安。

这种大功,在朝堂之上是不得不赏的。

但是许安归本就是东陵皇子,身份显赫。金银钱帛这些东西,他自然是不缺的。若是只赏金银这些锦上添花的东西,少不得又要寒了那些戍守边关的将领们的心。

早些年,自己与太子为了推行新政,已经把所有武官都尽数得罪。

朝堂之上武官看似恭顺,不代表他们没有任何意见。

现在能留在朝堂之上的那些武官,看着当年那些股肱之臣在一夜之间化为灰尘,心中怎么会没有一丝寒凉?

武将可以打压,可以降罪。

但,有军功者必赏,是写在军法条文里的,是不可动摇的国本新政!

八年过去了,军营里总还有一些没有经历过“朝东门”事件的后起之秀有报国之心。

从这些年的新政不难看出,帝国正在试图从新一辈中挑选一些能够肩负大任的青年将领。

为了让这些后起之秀知道朝廷有意厚待有军功之人,重新树立在军中的威望,六皇子许安归大胜这件事,是非赏不可,而且要大赏!

毕竟在东陵帝心里,无论如何赏赐许安归,那都是赏给了自己的儿子,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既缓解了这些年的父子之情,又可以让那些有心建立军功的年轻一辈看见希望。

若是要大赏许安归,那必然是加封亲王,还给他本来应该拥有的一切荣光,留在许都留在朝堂之上为东陵效力。

但这似乎不是太子想看到的结局。

如果许安归大胜这件事处理不好,唯恐心存异心者挑唆。

到时候,那便是各地揭竿而起、动摇国本的大事了。

这本就是极难处理的局面,太子居然不管不顾地在这里设了一局——让御史比照当年朝东门事件发生的缘由,参了许安归一本!

难怪月前太子难得与他政见相合,让许安归成为镇南大将军去镇守东陵南境。

那时他还在奇怪,许安泽这些年为了彰显自己能力经常做一些悖逆君上的事情,怎的忽然在许安归这件事上松了口。

原来这太子不是松了口,是有恃无恐!

太子早就准备好了说辞,逼着他这个帝君去配合。

这一局,无论他想不想演,都要陪着太子演下去。

不演,无异于告诉那些被文官欺压了八年的武官,寡人有错!

可是他贵为天子,岂能有错?

就在东陵帝内心愤怒无法言说之时,那御史又道:“八年前朝东门,那群乱臣贼子就是如此。而今六殿下带兵在外,又是如此,难道陛下可以放任自流吗?!”

这一句话,如同一支穿心箭,一下射穿了东陵帝脆弱的心房。

他的双手蜷缩在袖子里微微颤抖。

以前太子只是与他政见不合,但争论之下太子总有妥协于让步。

但是现在他居然敢公然逼着自己的父皇做一些与意愿相悖之事。看来许安泽似乎已经不打算再隐藏自己想要把持政局的野心了。

想到这里,东陵帝的目光越来越冷,心越来越凉。

一时间整个大殿的冷若冰窖,所有人都沉默着,一言不发。

东陵帝盯着这个御史,心中有滔天怒意无处发泄。

“放你娘的狗臭屁!”

忽然一个粗犷的声音从大殿之后传来,一个身材魁梧的武官,快步走上前去,扬拳就直接把那谏言的御史打翻在地。

御史一口鲜血吐在大殿之上,鲜血里居然还掺杂着一颗牙齿。

那武官意欲再下一拳,立即有一稍微年长的将军,上前拦住。

东陵帝微微一愣,看下去,才知道那出手打人的是正五品下宁远将军武石。而拉住宁远将军武石的是正四品上宣威将军江狄。

那被打的御史见位列朝堂之后的武官居然敢上前打人,立即捂着嘴,指着武石:“朝堂之上岂能容得你这等粗鄙之人撒野!你这是藐视天子,藐视朝堂!陛下陛下……要给臣做主!讨回公道!”

东陵帝还未发话,那武石就粗声粗气朝那御史啐了一口:“我呸!你他娘的嘴里除了那一口烂舌头,还有什么本事?六殿下在外带兵平定边疆战乱,你们这群狗屁御史除了嘴里喷粪,在这里戳殿下的脊梁骨还会干什么?六殿下保卫不是我东陵土地?保卫的不是东陵颜面?保卫的不是你在家的妻儿?你这狗娘养的东西读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不仅不感激六殿下生死沙场,保家卫国,倒是在这里妄议上殿!说到这,你他娘的才是目无国法,藐视君上吧?”

武石一口气连脏带彩地说完,还不忘在踹那爬在地上的御史一脚,来泄愤。

那御史被武石一拳一脚,踹得蜷缩在地上不敢再出声。

位列朝堂之后的武官们纷纷低头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朝堂之上憋屈了八年,今日到底是有人忍不住,上去给那些口出狂言之人好一顿教训。

御史台的人被打,其他御史当然不干,也纷纷把早已准备好的奏折拿了出来,跪地要求呈上奏表,弹劾六皇子许安归。

列为朝堂之后的武官们自然不肯,有一人出头,其他人也无法再忍,也纷纷上前去抢御史们手中的弹劾奏章。

一时间议政大殿之上居然如同长街的菜市口一般热闹。

有人哭闹,有人咆哮。

有人挨打,有人欢笑。

总归吃亏的肯定是那些手里一支笔、谏遍满朝不正之事的御史们。

所有看戏的三品往上的大员们纷纷自觉地退到议政大殿两边,冷眼看着这一场发生在议政殿闹剧。

各怀心思。

“这……”

刘旗脸上带着不解,看了看大殿中央的闹剧,又看向上殿帝君所在的位置。

只见东陵帝闭着双目,双手撑着书台,一动不动,充耳不闻,根本不管,也不打算制止这一场单方面的殴打。

他身为兵部尚书,总领兵部事务,本应上前阻止。

但是看着那些武将们霍霍挥拳的威猛,又低头看了看自己年过五旬的小身子骨,不由地咽了一口口水,向身边的李涵靠了靠,压低声音问:“李大人,何解?”

桥桥:卖瓜子汽水小板凳了~来来来~看戏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第16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