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 第2章 第二章 危机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第2章 第二章 危机

作者:长恨歌行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8-30 23:44:43 来源:文学城

赵王世子祁元询,大周天子皇第四孙,未来的仁宗皇帝,面临着人生中最大的危机。

参加宫宴回赵王府的当晚,赵王府便被控制住了,阖府上下,不能出入。

纵然正值元月,不必进学,天子还特意下诏告谕诸皇子皇孙,近来京城多事,人心浮动,特准各人在府中读书,不必走动,这也改变不了祁元询失去了人身自由的事实。

如果祁元询是个正常的皇孙,纵然他是赵王世子,没有经过历练,面对如此情况,也会惊慌失措。

但是他不仅是光幕史书盖章的未来皇帝,还是一个觉醒了前世记忆的穿越者!

所以当光幕中的文字显现出他的生平之后,他就开始想法子为自己寻找生路了。

皇爷爷偏爱东宫一脉不假,但也不至于说对自己其他的子孙弃若敝履。

要祁元询说,他的皇爷爷对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说是厚爱了。

宗室爵位分藩王、郡王、镇国将军等,有六品八级,每级皆有岁禄,宗室中爵位最低的从六品奉国中尉也有岁禄二百石——要知道,正一品大员的月俸也才87石而已——不是寻常朝臣可以比拟的。

奉国中尉都是宣武帝的几世孙往下了啊!

宣武帝连血脉如此疏远的后代都考虑到了,更别说祁元询是宣武帝的亲孙子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皇太孙是宣武帝择定的储君不假,但宣武帝会只因为史书记载他儿子赵王未来会成为庙号太宗的皇帝、他孙子未来会成为庙号仁宗的皇帝,就把他们这一脉全杀了吗?

祁元询百分之百能肯定——绝对不可能!

更何况,光幕所显示的史书对祁元询的评价皆是溢美之词,他的庙号,也绝对是明君专属的好庙号。

这个世界的发展,和祁元询穿越前世界的发展,有部分是重合的。

在隋唐之前,帝王的庙号不是轻易能有的,谥号才是每个皇帝都会拥有的身后评价。

可是隋唐之后,几乎每个皇帝都能拥有庙号,谥号更是字数泛滥。

所以唐宋之后,评价帝王品行,就已经是不看谥号看庙号了。

仁宗一号,在庙号之中,堪称是上等的好庙号。

祖有功而宗有德,除却开国之君外,其余君主的庙号,遵循礼制的话,就只能是“宗”——当然,不遵循谥法,一朝有好几个“祖”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皇家脸皮厚,议定谥号的人能有什么办法?

仁宗为庙号,说明未来他这个皇帝很得人心。

皇爷爷很看重礼制,重视嫡长没有错,但是既然父王与他未来也都是为后人所称道的明君,在太孙之立本来就有阻力的情况下,贸然对他们下手,对国朝未来的发展,未必有好处。

只不过,天子宣武帝不下手,不代表祁元询没有别的危险了。

他现在最担心的,反而是太孙堂兄。

年长的藩王世子与郡王虽然入京师进学,与太孙等东宫子孙相熟交好,但并不代表太孙行事会多么顾念他们。

储君之位,已关乎太孙的身家性命,不论是易储还是登基之后被篡,都意味着太孙一脉很难有好结局。

与性命、与权力相比,兄弟叔侄亲情,就太过可笑了。

根据光幕文字上的简短记载,他的那位父王,未来的庙号是“太宗”,按照一般的情况,国朝的第二代皇帝,庙号一般都是太宗。

靖难一词,说明并非他爹登基正常传位,这样的情况下,庙号为“太宗”,可见他那太孙堂兄的结局不会太好。

被夺帝位,不管生死,都不会好到哪里去。

侄子对叔叔,不比兄长对弟弟。

若是太子大伯在,那大周天下自然是稳定,太子大伯薨逝,为了心爱的嫡长子一脉的正统,天子虽然立了太孙,可是无论是太孙还是诸王,心都没有安稳下来。

太子有容纳下诸位弟弟的魄力,太孙对诸位叔叔的态度,估计就像祁元询在宫宴当日,于奉天殿中受万众瞩目时的状态一样吧,当真是如芒在背。

只要各地的藩王还存在,那太孙就不可能放下心。

藩王们没有谋篡的表现,都已经让太孙有所防备了,更何况,光幕文字上可是清清楚楚地显示,赵王系将会取代东宫系,日后成为大周的主人啊!

藩王们都是宣武帝的子孙,他自然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过得好,而换了太孙,想法自然与宣武帝不同。

祁元询这些日子的一切行动都很小心。

自光幕异事再度出现后,原本渐渐被废弃的锦衣卫又开始了大规模活动。

宣武帝是他亲祖父,就算府中有锦衣卫,祁元询也相信他们只是监视,不会做什么多余的动作。

但是,还是要提防有心人。

祁元询困居赵王府,他的赵王爹本来就没在京中留什么人马,消息来源本就少,如今闭府后,更是闭塞。

他现在没有消息来源,最希望的,就是天上的光幕能再度更新。

就算光幕给出的信息是朝中官员被论罪等诸事,与他无关,也好过于如今还在光幕上显示着的“仁宗孝昭皇帝,讳元询,太宗长子也”。

这简直就是他的催命符啊!

就算太孙没有杀心,一直看着这些,也难保不会动怒,至于有心人会不会刻意在太孙耳边撺掇,那就更不用说了。

每个皇子皇孙的身后,都有着势力,太孙一人身后,是整个东宫系的力量在支持。

纵然太孙不愿意,这些人也要为太孙“排忧解难”,更何况,祁元询是从来不敢去赌人性的。

现在唯一的好消息,是他爹赵王还在封地。

他这个赵王世子,日后能做皇帝,是托了自家老爹的福,也就是说,全靠老爹给力。

他爹不死,除去他一个小小的世子有什么用?

在赵王回京之前,祁元询自忖,自己的性命应当是无忧的。

宫宴后,祁元询在赵王府里画消寒图、看书,消磨了五天的时间,才终于等到天上的光幕换新字。

凉国公蓝玉并其“党徒”的记载有了新变化,不再是二月乙酉日皆坐诛,只记载二月被收押,后续如何,显见皇帝还没有做出决定。

祁元询不是一个普通的藩王世子,以他的眼光来看,凉国公能免死的概率很低,虽然不至于到太阳从西边出来那种地步,但也没好上多少。

天子宣武帝开国后,膝下儿女多与元从勋贵联姻。

祁元询的外祖父就是追封中山王的开国公爵魏国公,顺带一提,他十三叔代王的王妃,就是他娘的妹妹。

先太子的元妃常氏,也是名门贵女,还是凉国公蓝玉的亲甥女,除了甥女是太子妃外,蓝玉还有个女儿,是蜀王的正妃。

总而言之,就是皇家与这些元从勋贵的关系极为亲近,不少人身后的势力是交织在一起的。

任何一件事,都要结合对应的背景来看。

祁元询敢断言,如果太子大伯不死,那光幕上的记载,就绝对不会是他们现在看到的模样。

他爹不会靖难,元从勋贵也不会在“胡狱”之后又死上一批。

要知道,以蓝玉为首的这一帮人,原本就是天子为太子准备的武勋班底。

只不过先太子薨逝了,皇太孙又不是太子的元妃所出,而是侧妃扶正后的嫡子,根本就震慑不了骄矜倨傲、还在军中广收人心的凉国公一系。

太子元妃常氏除了早夭的皇嫡长孙,又不是没有孩子,事实上,当初的功臣元勋们,本来就对储君的人选有不同的意见,立皇子是主流,但是提倡立皇孙的也不是没有,只不过,那些勋臣想要拥戴的,是先太子的第三子,元妃常氏所出的正宗嫡孙祁元訢。

皇太孙之立,实际上非常的突然,有许多元从武将当时都被遣离了京师。

就像当年为了皇太子好掌权,宣武帝贬谪了一批臣僚,又杀了一批元从,将要发生的凉国公蓝玉案,不过是旧事重演罢了。

现在光幕上,蓝玉等被收押还未死,只能说明天子还未想好解决办法。

光幕更新后,又有许久没有动静,过了月余,祁元询听说祖父又行调兵,另有一批宿将功臣被召回,主要将兵的便成了宗室强藩,以皇三子晋王与皇四子赵王为首。

这是明晃晃的收权,不过从安排上来看,祖父对他爹的安排路线还没改变,最起码没有因为光幕而心生忌惮,或者说就算因为替太孙担忧的缘故有了忌惮之心,也没准备在这个时候直接将这个才干优越的儿子置之不用。

大周的藩王是有改封的先例的,但是边塞仍有强敌,宗室年长诸王封于北地,兵强马壮,是为天子诸子里的强藩,在没有更好的安排前,不便轻易改封。

根据皇第二孙祁元谆的光幕记载,可以看出宣武年号延续到了宣武三十一年,现今不过是宣武二十六年而已。

天子之前的行动迫切,可以说是担忧自己年迈,不知寿数,可是如今来看,留给天子安排的时间还是有的。

说起来,天子年长的诸子里,比较有实力争夺储位的,主要是三个。

太子死后居长的秦王,年长诸子里极受天子宠爱的晋王,以及能力卓绝的赵王。

当初不知道哪里来的小道消息,说天子迟迟不能决定储君人选——那时候太孙未立,天子的诸位皇子更受瞩目——是因为想要立晋王,前头却又有秦王挡路,立秦王,虽然符合礼制,却不合天子心意。

说起来,他爹也是运气背。

要是这个光幕出现在太子大伯刚薨逝之后、太孙册立之前,那不就什么难题都没有了嘛!

不过现在,就算天子起意要更易储君,也不会考虑晋王了。

谁让晋王死得早呢!

祁元询默默地为战场上的晋王二伯祈祷,如果各地的调查结果都是一样的话,那么,相信晋王二伯远在千里之外,也能看到奉天殿大宴那天的同一轮光幕,希望被预言了死期的二伯不要太暴躁,也不要仗着几年后才薨逝在战场上过于放飞。

当祁元询又看完了十几本书,皇爷爷还赐了几本孤本给他后,四月底,光幕终于又更新了。

那天的天气晴好,祁元询拿着最新到手的孤本在品读,然后,他就看到了一则不知对他们家来说是好还是不好的消息。

这是一份册文诏书,根据光幕附上的时间所载,是宣武二十八年颁布的,册封对象是皇第九孙、秦王世子祁元训。

光幕上显示的是诏书全文,不过祁元询相信,大部分人,看的时候只会提取其中的关键要素:

“……朕自即位之初,法遵前圣,分王诸子,命尔父樉首王于秦,已有年矣。近以疾薨逝,今尔世子元训年已长成,特命尔袭封为秦王……”

祁元询做了个简单的推理。

已知:今上宣武帝诸子,排行在赵王之前的只有秦、晋二王,现有消息表明,秦王将于宣武二十八年薨逝,晋王将于宣武三十一年薨逝,别说活过弟弟了,连老爷子都没活过!

造成影响:届时皇子中,最年长者,只剩下皇四子赵王,也就是他这位未来史书上的仁宗皇帝的太宗爹!

结论:如果老爷子被说动要废太孙、立太子的话,连理由都不用找,因为到宣武三十一年,最年长的皇子就是赵王!

看起来是连老天都在帮他爹的样子,但是,如果老爷子铁了心不换储君的话,这不就代表着,二伯、三伯不可能再替他爹分担压力,他爹要独自面对东宫一系的攻势?

祁元询:我累了。我只是个藩王世子而已,为什么要承受那么多!

虽然开局修罗场,但是不会开局就被宰的啦,崽崽只是个王府世子,不是直面危机的主力啦,莫慌,他还能苟一波!

*

关于要史书走向要被杀的勋贵群体,这一批是第二拨,天子为太子准备的武将班底,然鹅,太子死了,太孙没能力掌控,天子干脆自己下手肃清了。

人物原型老朱家的话,朱允炆不是很算正经嫡孙,他弟朱允熥才是,因为朱允炆他娘是侧妃扶正,朱允熥的娘才是太子的元配太子妃常氏。

之前写文的时候看到过一个说法,这批勋贵更愿意支持和他们有血缘或利益关系的朱允熥,朱允炆的母族吕家家世不显,他娘吕妃的爹只是个普通文官,好像还没儿子,朝中没有支持他的外戚力量。

不过这一点在他祖父那里算他的加分项也不一定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二章 危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