劁过猪肉的火爆让沐家这段时间都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中,不过与之欢喜相比,刘家村的其他好些人就心痛的几乎无法呼吸。
别问,问就是后悔。
后悔死了!!
当初人家还请了村长出面来说这劁猪的好处,结果他们愣是没相信!现在好了吧!看看人家这猪,看看这肉,那是好吃的恨不得将舌头都吞进去!
悔啊!!
悔完之后是赶紧麻溜的联系有猪娃家的买猪娃去,养!多多养!以后他们也要天天吃肉!!一天两顿,一顿都不落!!
有人忧愁有人喜,那些个抱着试一试态度买了猪的,高兴的是连嘴都合不拢喽~
也幸好如今刘家村的人都不太缺钱了,肉即便是买那也是能吃得起的!倒也不至于眼红病。
于是,刘家村那是天天杀猪叫,家家肉飘香,这小日子过的是比过年还美啊,老人小孩都开心的不得了。
沐新月家自然也是。
去年提出养猪想法的时候郭枝还想着自己养两头猪,但沐学武疼老婆,不想她天天因为这两头猪劳累,于是就提前跟沐学文订了一头。
沐学文对此当然是没有任何意见,爽快的就答应了!
如今到了这个猪已经能宰杀的时候,那他们家的那头猪自然也该去买回来,然后吃肉啊!
只是在买的时候沐学文又问了问他二弟,这一头猪肉这么多,拿回去也吃不完,那不如少买点?以后吃完了再来!保证回回都有!吃着也新鲜啊!
沐学武知道沐学文是为自己家好,但是这肉不仅是新鲜肉好吃,那腊肉也是一绝啊!这猪买回去还得熏腊肉呢!
于是,沐老二家喜提猪一头。
沐新月因此心里可开心了,她娘熏腊肉的手艺那可不是开玩笑的,等腊肉熏好,放点葱姜蒜一炒,那滋味别提多好了,一想她就能流口水。
美滋滋的一通想,当晚就吃了小炒肉、炖猪蹄,郭枝还大手一挥的让他们点餐,只要能做出来那就给他们做!
沐新月直呼我娘万岁!!
这声儿最后还被沐初晨给说了,这时代说万岁,不要命了?
沐新月一吐舌头,乖了。
后面的日子郭枝就忙着熏腊肉的事,而沐初晨则是在忙着做牙膏。
如今猪已经杀了,沐初晨提前跟沐学文、沐学双两家把所有的油都给买了下来。碳酸钙等矿物在砖厂那边早就收集了不少,薄荷粉之前也有了,如今可不就材料齐全了吗?
这次是能大规模生产的,只是这段时间正是收花生的日子,加上村里头完全不缺活干,要想找出闲人来那还真找不到。哦,空闲的小孩子也有,但做牙膏这事也伴随着一定的危险,小孩还是别找了。
于是弄到最后,这牙膏还得沐初晨自己来。
好在他们家地里基本没种粮食,沐学武只需要看自己的那片药地,日子倒也不怎么忙,所以还给沐初晨帮了不少忙。
至于沐新月,她除了每天教那几个小孩读书识字之外就是去帮她娘她哥打杂,这沾点那弄点,日子也是十分忙碌。
沐初晨是赶在各家花生都收拾差不多的时候将这批牙膏牙刷卖出去的,张蓉在看到这些货的时候还有点惊讶,“这次竟这么多?”
沐初晨回答说有材料,所以就多做了一些。
张蓉对此自然是很满意,甚至希望以后能再多一些,越多越好,这牙膏牙刷都不愁卖!
其实实打实的算起来,沐新月家那么多生意,利润最大的还是牙膏牙刷,一罐牙膏的量不多,但价格却很高,而原材料又用不了多少,那利润自然是蹭蹭的往上涨。
而沐初晨这一次卖出这么大量的货,进账自然是一大笔银子。对于一笔银子,其中的一部分就是沐初晨用来投入花生油的生产的。
花生油的压榨技术已经没有问题了,那现在第一步就是收购花生。趁着大家刚好把花生收了处理干净,这就是最好的收花生时机。
收购花生的第一个对象自然是刘家村的村民。他们对于沐初晨要收花生的事虽然有些好奇,但既然有人愿意收,那他们自然愿意卖,这可都是钱呢!
有人还问道:“初晨,你们收这么多花生来做什么啊?”
沐初晨回答:“压榨油。”
那人惊了,“压榨油?压什么油啊?”
“花生油。”沐初晨也没瞒着,“花生是可以用来榨油的,家里做菜就可以用了,以后各位婶子们可以来买哈。”
边上人一阵的热闹,
“哎呦,竟然是要用来榨油!”
“这油好不好吃啊?”
“这怎么榨的啊?”
“难不难?”
“……”
大家顿时一大堆问题扑面而来,沐初晨要一个一个细细回答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他随便说了两句,在那不止不休的询问中都只表示“说不清楚”。
虽然这心里痒痒,也很想知道这花生怎么榨油,但大家也都不是不知好歹的,眼瞅着人家不愿意多说,被挡回来几次倒也不问了,只是心里好奇的要死!
啊啊啊好想知道啊!!
沐初晨由着他们猜测,只要别再来问他就行,趁着大家伙都把花生送来,有心眼的又突然变卦少卖了一半,沐初晨也就装眼瞎没看见,然后跟大家说道:“若是各位婶子们有亲戚也想卖花生的都可以送来,只要品质好,我一定给个公道价!”
大家纷纷应好。
帮着一块买花生的沐新月看着那些后又拎着花生回去的心里就撇了撇嘴,果然大家都重利啊。
这么吐槽了一句,她也倒没觉得人家做的不对,毕竟她自己还希望自己过得好呢,这谁还不是一样的心态了。
理解理解。
因为都是同村的,所以这花生收的还算顺利,用了不到两天就全部收完了。
让沐初晨惊喜的是隔壁几个村都有人送花生过来,在解了一下情况之后才发现都是有姑娘嫁到他们刘家村来了,这得了他收花生的信儿就立马传了回去,大家都穷,渴望着能有点银子,这听说有人无限收、且还价钱公道,那就巴巴的把花生送上门来了。
最让沐新月印象深刻的是几个孩子,大的那个女孩才十四岁,跟着她一起来的是两个弟弟,一个十二岁、一个十一岁。三姐弟都瘦瘦小小的,身上穿的衣裳还打着补丁,一放下那装满花生的背篓就累的直喘气。
后来沐新月一问才知道,他们是天刚亮就起来了,为了能早点赶回去,所以一路上基本是累的不行了才会歇一歇,总共走了十二里的路,就为了来卖花生。
沐新月听的心境十分复杂,问他们吃饭没,三人下意识的咽了咽口水,然后才说吃了干粮。
沐新月当然知道他们说的干粮是什么样子的。一点粗粮,有可能还掺杂着糠,然后和着烫成了饼子,又干又硬,吃起来还刺喉咙,原主以前也吃过。
再一问他们的父母,才知道那对父母在前几年就已经过世了,独留下了五姊妹。
是的,五姊妹,家里边还有两个不足十岁的弟妹。
而偏偏他们爹是独生子,爷爷奶奶也早都过世了,虽然还有同姓的族人,但这年头大家自己都活的艰难,平时接济一点已经是很大方、善良的行为了,五姊妹只能靠自己活下去。
也幸好他们爹娘死前有几亩地,村长也都做主把地落到了那大弟弟头上,手脚勤快种点东西,再去找些野菜什么的来掺着吃,倒也没饿死。
沐新月听完这些别的什么想法都没有,全部都是心疼与佩服。
几个小孩子,在这么穷苦的时代靠自己的双手还把自己养活了,真的是又叫人心疼又佩服他们的坚韧。
今早沐新月她娘蒸了一些包子馒头,因为家里吃午饭吃的晚,这会儿也没凉,所以沐新月用碗一装,喊了他们进屋去吃。
看着那些皮白松软的包子馒头,那姑娘下意识的要拒绝,“我们不能吃……”
沐新月没跟她多说,拿着一个馒头就往她手里塞,“你们那么早起来,还背着那么多花生走了这么远的路,一个干粮哪里够啊,快吃。”
这话说的那小姑娘眼睛立马就红了,沐新月赶紧就道:“别哭啊,来来来,快吃,你们都有,之前不是还忙着要回家吗?等你们吃完那花生已经就称好了,到时候直接拿了钱就能回家啦。”
包子馒头的诱惑实在太大,两个弟弟已经馋的在咽口水了,小姑娘还是心疼跟着自己一起吃苦这么几年的两个弟弟,心里纠结了好久才说道:“谢谢。”
沐新月拿出的包子馒头只有六七个,没人两个就没了,然而沐新月很快就发现他们一人吃了一个就不吃了,等她纳闷的一问,那个小一些的弟弟小声说道:“已经吃饱了,这个想带回去吃。”
这么一说,沐新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们分明是觉得这东西好,所以想带回去给家里的弟弟妹妹吃。
沐新月心里酸酸的,最后只能说道:“没事,我这还有,等会儿给你们包几个带回去。”
结果那小姑娘却拒绝了,说什么也不要了,说只要这些就够了。
沐新月:“……”
早知道应该把那些包子馒头都装进来的,这样他们就可以多拿几个了。
失策失策。
虽然有些懊恼,但沐新月对于这小姑娘的坚持还是高看一眼的,抵得住诱惑、做人有原则,以后十之**能成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0章 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