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权臣攻略手册 > 第16章 悠然心会

权臣攻略手册 第16章 悠然心会

作者:云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6 00:12:42 来源:文学城

洛阳风华与建康迥然不同,虽是乱世,却也是异常繁荣,洛阳城内胡汉杂居,沿街叫卖的小贩、坐地卖艺的杂耍优伶,可谓热闹非凡。

几人在城内游玩数日,一日几人登邙山而归,在城门外的茶摊上小坐,便听周围人神神秘秘在讨论什么,一时好奇多问了几句。

原来近日城中流传着神佛降世的流言,说是有人亲眼瞧见过,那神佛是万丈金光,威严万分,专门来惩处那些作恶多端的人。

乱世之中各种神神鬼鬼的流言邪说都出来了,几人听了也只当个笑话来听,谁也没有当回事。

直到一个老汉忽然开口道:

“你们知道什么,我听说吕家坞堡的郎主就是被神佛降下神罚死的。”

“不是神罚,我听说是厉鬼索命。”

“我听说现场还有神仙留下的文字,不是神仙又是什么?”

……

听着老汉和周围人热情地讨论,几人渐渐意识到所谓的神佛流言似乎和吕家坞堡有关,桓权尴尬摸了摸鼻头,眼神飘忽,起身道:

“天色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斌儿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桓权的反应就知道这事是桓权的手笔。

回到客栈后,桓权正俯身书案,描绘着洛阳及四周的地形图,斌儿为桓权送茶水的时候,便抓住桓权的手臂追问,桓权笑道:

“神鬼之说,做不得真的。”

“郎君,你就说说嘛,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时有人敲门,斌儿起身去开门,桓权则顺势用字帖盖住了地形图,起身看向来人,是谢弼和钟雅,他们也是为流言之事而来。

桓权索性便将当日钟雅离开之后所发生的事情一一与众人讲了一遍。

“高!高!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如此倒叫人辨不清了。”

钟雅毫不吝啬夸赞着,他没想到桓权不仅成功脱身,还顺势解救下明月楼众人。

“不过是些奇技淫巧罢了。”

桓权笑了笑,对于钟雅的称赞并不自得。

“到底是兵行险着。”

谢弼评价道,他知道桓权有一身好武艺,但若是依桓权描述,当日情形必然是险之又险的,冒充神灵实在是一步险棋。

“辅嗣公子多虑了,依士衡的本事,自可平安无事。”

钟雅性情豪迈,常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颇有些游侠的风度。

经过数月的相处,他敬佩谢弼的学识,却和桓权的脾性更为相合一些,与桓权并肩作战,他可以放心将自己后背交给他。

他的智慧,他的英勇,他的性情,他的学识,很多时候,钟雅都会忘记桓权其实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他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成熟与冷静。

钟雅对于桓权的欣赏是毫不遮掩的。

游历河洛,瞻仰古迹,结交游侠。

腰佩长剑,萧萧肃肃,□□瘦马,悠悠荡荡,天地蜉蝣,莽莽苍苍,唯己一人。

桓权侧身对谢弼道:

“仙人王子乔,何处可期与?”

谢弼自幼修道,自然知道王子乔是何人,只是桓权投来的目光灼热,谢弼心中升起一股热流,接过桓权的诗,笑道:

“仙人遗我药,邀我入玄浦。”

桓权不信神仙,他虽清谈论道,却是入世之人,此刻竟也生出几分逍遥之意来,顺着谢弼的诗,道:

“身拙难自安,荣名何足贵?”

“蝉蜕弃浊秽,俗世不可托。”

钟雅对于游仙诗并无多少了解,他是入世之人,别说修道求长生,就是荣华他尚且不能够放弃,但并不妨碍,他欣赏两人的诗作。

玄学为当世显学,钟雅也曾读过《道德经》,只是晦涩难懂也便弃了,如今听这两位少年吟诗论道,他似乎对玄学产生了几分兴致。

桓权心中畅快,若是可以,桓权倒真愿做一浪荡游子。

乱世之中,人们总是更愿意去及时行乐的,在这个时代浸染得太久,桓权有时也会陷入迷惘,人生的路途太长却也太短,而世路多险戲,她实在不知道何处是自己的归途。

偶尔她也会想如同身边谢弼一般,抛却荣华俗世,去任性自然,逍遥度日。

可她终究是不能够。

谈玄论道,对于桓权来说不仅仅是获得声名的手段,更是因为她的确倾心于自然之道,养素全真也确为其可望而不可即的志向。

在谈玄方面,有一点,她和谢弼是相同的,她们对于谈玄的内容有着极高质量的要求,相比于一些世家子弟沉溺于虚声来彰显自己不同的是,桓权从不回避对于实务的谈论。

谈玄对于桓权来说更像是一个偶然的心灵栖息地。

她需要通过谈玄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却并不炫耀自己谈论玄学的水平。

谢弼对于北地山川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好名山大川,喜湖光山色,爱漠北长阳……

桓权眼中,谢弼是她所结交之人中最为“单纯”之人,天生性灵,喜怒随心,他虽然狷介,却从不遮掩。

北地游历,于桓权而言是一个增长见识,扩充胸襟的大好时机,相比于河流山川,桓权更愿去各地古迹名胜。

但她所要做的并不仅仅是吊古伤今,桓权常会在脑中各地大小战场的地形,根据兵书史册记载,推演战时情形。

抑或是寻找各处书法刻碑,描摹成形,作为一个以书法见长的人来说,对于前人书法有着一种本能的痴爱。

钟雅的目的是趁游历之机,了解北地如今各方势力动向。

三人虽目的不同,北地游历却都收获颇丰,见识到了各地不同的民生百态,增长了不少见闻。

南归之时,几人从南阳直下荆州,既入荆州,桓权就不得不去看望自己在荆州为官的兄长,因此只能与谢弼、钟雅别离。

桓权带着斌儿自水路南下,过洞庭湖,最终到达豫州郡。

看着洞庭湖缥缈水色,桓权想起前世所背诵的《过洞庭》,果然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不同的是当日的张孝祥是被谗免职,而今日的自己尚未入仕。

桓权也会忍不住猜测若他日自己入仕之后,又是何种情形,若是自己也遭遇此种情形,又当如何?

想着想着,桓权笑了,又觉得自己有些杞人忧天了。

别说她如今尚未入仕,就算他日入仕,只怕也是路途艰辛,何必去担忧未发生的事情呢?

一入荆州,桓权早写信,遣人快马给兄长送去,因而刚刚上岸,兄长早遣人在岸上等候着了。

“来人可是士衡公子?”

桓权的衣着并不显眼,只着一黛青直裾,头上也不过是普通的缁撮束发,未着锦衣,不过是一普通江南士子的模样。

桓权闻言,看向了呼喊自己的人,来人穿着的是一皂色长袍,头戴的是漆纱笼冠,嘴边蓄有一小撮胡须,身后跟着**个仆从。

桓权快步赶上前,遥遥就与对方作揖行礼,对方忙起身作揖回礼,自我介绍道:

“在下陈处,字伯隐,奉郡守令在此迎候士衡公子。”

“伯隐公。”

陈处为郡守府的掾属,本家就是豫章郡人,今已过而立之年,在郡守府任门下史。

陈处为桓权准备了牛车,桓权道谢。

一行人自江边归,陈处对于桓权极为恭敬,作为南土世族,陈氏一族世代在豫章郡耕耘,在当地颇有声名,然而相较于桓氏,却也算不得什么。

世庶之别,不仅在于人才品评,更在于仕途更进上,像桓权这样世家子弟的起点往往就是陈处这类庶族子弟的终点。

至于平民?九品中正的时代,何时有过平民的身影?

陈处积极为桓权介绍豫章郡的风物,桓权饶有兴致听着,他是一位很合格的倾听者,并不多话,却能适时给予讲述者以反馈。

将桓权送至郡守府后,陈处便去复命。桓权由府中仆人带至后院,先去洗漱吃饭,换了身干净的衣物,填饱肚子。

便在书房等候。

书房小吏送来茶水点心,低眉垂首,道:“请公子稍候,郎主随后就到。”

“无妨。”

桓权在书房内逡巡踱步,在书架前翻找书卷,忽然见有豫州郡地图,随手取出,就地跽坐,将图册放在地上,便看了起来。

桓玑忙完公事,便匆匆赶去书房,见桓权聚精会神看书的模样,会心一笑,挥手让跟着自己的僚属尽皆退下,他们兄弟二人要论叙兄弟之情。

“三郎当真是逍遥!”

桓权闻言抬头,见桓玑正背着手满脸促狭瞧着自己,不紧不慢起身,将铺展在地面的图册收起,从容道:

“人生天地间,何可期永年;此身不足贵,自可乐逍遥。”

等将图册归于原处后,桓权方才郑重长作一揖,向兄长行礼。

桓玑还礼,上前拉住了桓权的手,目光切切,道:

“听闻你去了北地,让我好生忧心,北地纷乱,你未免也太胡闹了。好在如今平安归来,我才能安心。”

“兄长放心,权心中有数。”

“知道你素来是有主意的,只是未免太大胆了些。”

桓玑又闻桓权北地一行的见闻收获,桓权都一一作答了,这一聊天,不知不觉竟已至深夜,直到府中妻子来催了三四次,两人才起身。

桓权的到访对于桓玑一家来说是意外之喜,几个孩子都缠着桓权,要他讲讲北地的见闻。

桓玑陪同桓权前往江边赏景,看着江面烟波浩渺,澄江碧透,两人坐于江边酒楼。

“听闻你如今和谢家谢辅嗣相交甚笃?”

“是。谢郎风姿濯濯,如山间朗月,与谢郎交,如朗月照轩。”

桓权并不避讳自己与谢弼相交一事,也从不掩饰自己对于谢弼的欣赏。

“谢辅嗣少有高名,你与他相交,确实多有裨益。”

桓玑从不干预桓权交友,身为长兄,他本该担起教养幼弟之责的,然而桓权的教养轮不到他,许是出于私心,又或是邵母确实严厉,桓玑很多时候都只是在一旁看着。

尽管他这个兄长不曾尽过教养之责,桓权仍然成长得很好,少即成名,熟读经史,性情广博宽和。

如今桓玑多问这一句,也不过是惊异桓权的成长速度,许是因为幼年丧父,桓权较同龄人要早熟许多,过早看透荣华背后的虚无,这令桓玑隐约有些不安。

才高而有盛名,必不会甘于平庸的,少有高志,必有远图,他担心有一天桓权所图太大,会牵连整个家族。

“叔父月前来信,询问你的踪迹,似乎有意要你入仕,你作何打算?”

提起叔父,桓权脸上依旧保持着淡淡的笑意,只是眼底一片寒凉,目光落在江面浮动的破碎金光上,道:

“学艺未精,尚还不打算踏入仕途。”

桓权想起幼年时叔父对自己的冷待,因为是庶出,桓权自父亲去世后,在家族中就一直处于边缘状态,叔父对于他这个庶子多是冷言冷语。

桓权明白叔父对自己的厌恶,故而他也甚少去主动攀附,纵使他们母女生存艰难,也不曾去向叔父开口。

同是桓氏子孙,相比于其他人的锦衣华服,珍馐美馔,桓权多穿粗布麻衣,粗茶淡饭。

自幼饱受家族冷眼,桓权知道自己若想出人头地,就不能依靠家族,相比于兄长,她的路要难走太多。

她只能刻苦读书、勤修武艺,才能在这个世家子弟都沉迷于浮浪享乐的时代中成为那个异类,才会有今日的声名。

“你如今学识早已远超同龄人,就算入仕,也早已……”

“兄长,你有想过再回东都吗?”

桓权打断了桓玑的话,反问道,她没有看向桓玑,反而看着江面,目光渺邈,心神悠远。

“怎么?你?”

“南方是很好,安稳享乐,没有战乱侵袭,但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让北方也能安稳,我想要普通百姓也能三餐果腹。

我少时读《大学》时便立下志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才是我们读书人应该去做的。就算做不了,也不该就此蹉跎岁月,身为桓氏子孙,我不想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我想立一番事业。

而收复两都,重归洛京,还天下已定,就是我的志向。

若是这样,兄长还以为我的才能够了吗?”

桓玑沉默良久,一时无语,只是怔怔看着桓权,他猜到桓权所图甚大,却不曾想过,他的志向会这样高远,高不可攀。

世家子弟身上担负的大多是家族的兴衰,他们可以漠视国家的危亡,可以漠视民生艰难,只要有家族一日,便有他们享乐一日。

既如此,又何必劳费心力呢?

这天下是司马家的天下,就算收复了又能如何,届时不过是有更多的人要来和他们分享权力,还不如现在这样,牢牢把握着手中拥有的。

桓玑身为桓氏家主,他身上所肩负的是桓氏一族的兴衰,而此刻他清醒地意识到,桓权是家族中的那个异类。

或许他可以成就桓氏一族,同时他也可能毁掉整个家族。

桓玑不知道该去如何评价桓权的志向,那是一个少年人的狂志,身为士子,他也曾有过这样的志向,但如今他更愿意家族在这乱世之中平稳地保存下去。

“既然你想去做就去吧,叔父那里,我来回信。”

桓玑也很好奇桓权会怎么做,毕竟少年凌云志,最后变成幻梦的太多太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悠然心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