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村
一户人家的院里陆陆续续的传来一个妇人的哭声,和一个男人的责备声。
“哭,你有什么好哭的,老子都快断子绝孙了,还没哭呢,你们有什么好哭的”,赵老汉看着院里哭泣的妻子王氏和两个小女儿说到。
“当家的,咱能不能不让女儿嫁给宋恒那穷小子啊,他父母都没了,家里的田产地契都在他那大伯家呢,嫁给他以后吃什么住哪里啊,肯定没有好日子过的”,赵母王氏看着自己的相公说到。
“他大伯一家是拿了这些东西,但肯定不会不管的,不然别人还不定怎么说他们呢”。
“我就不相信他们能不要这脸了,再说了他们上面长辈还在呢”。
“大丫头今年都多大了,已经十六了,村里像她这么大的,那个没成亲啊,现在好不容易有人找我说亲,难道要错过不成,还是你要养她一辈子啊,让她当一辈子的老姑娘吗”?赵老汉冲着妻子喊到。
赵老汉是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庄稼汉,但他成亲到现在已经生了三个孩子了,结果都是丫头,没有儿子,因为这个,他经常被村里人笑话。
再加上大女儿的年龄如今也大了,也没有人上门来说亲,这让赵老汉更火大。
本来他的大女儿赵香儿长的就不错,他还以为到了年纪后提亲的人络绎不绝,没想到几年过去了,都没什么人来他们家里提亲。
至于那些鳏夫,年龄大的,身体有问题的,赵老汉一直都不考虑,在怎么样他家的大闺女也不能嫁给这种人。
更别说家里还有两个小的,将来也是要嫁人的。
他虽更喜欢儿子,更想要儿子,但闺女也是亲生的,养了这么多年了,也不是没感情的。
“娘,您别哭了,我听我爹的,我嫁给他”,赵香儿在门口听了半天,最后推门而进。
“香儿啊,你可不能这么糊涂啊,这婚姻大事可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你嫁过去了,没有好日子过,那苦可是要苦一辈子的,你以后可怎么办啊”,王氏一把冲过去抱住女儿。
“娘,我没糊涂,女儿大了,终究还是要嫁人的,总不能让您和爹养我一辈子啊”,赵香儿说完后吸了吸鼻子,就推开王氏去厨房了。
刚才她去二叔家里给她奶陈氏送东西,结果在门口听见他奶和她婶婶高氏合计想把她卖给县城里的王员外做妾。
好得一笔银子,得了一笔银子后,两人一人一半,在挪用一点以后给她的堂弟读书用。
她这堂弟现在是她这一辈唯一的男丁,家里对他那都是有求必应的。
这王员外她之前也见过,肥头大耳,年纪跟他爹差不多,家里的小妾一点也不少,嫁过去肯定没有好日子过。
与其嫁给他还不如嫁给赵老汉说的宋恒,起码人长得端正,年纪不大,只是家里穷些,只要两人成婚后好好过日子,她就不信能穷一辈子。
说来这个宋恒也是个可怜人,六岁的时候父亲上山打猎就没回来,他娘伤心欲绝没两年也走了。
父母去世后,大伯一家抚养他,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他的家产。
赵香儿记得小时候经常看到他一个人背着框子去山里干活。
听说他大伯只知道种地,从来不操心家里的事情。
大伯母虽说为了自己的面子没有当面打骂过他,但要是没人的时候动不动就骂他,家里活他能干的活几乎都让他干。
后来更是让自己的儿子去读书,让他在家里干活。
村里的老秀才知道后,有些难受,毕竟宋恒的父亲当年在山里还救过他,看到恩人的儿子如今如此境地,心疼不已,就让他来学堂读书,就当是报答当年恩人的救命之恩了。
如此一来他也没时间在干活了,大伯母气愤不已,但也没办法,毕竟老秀才又没说让宋恒交束脩,她也没理由拦着他。
索性如今宋恒已经十七了,说起来早就到了娶妻的年龄了,之前她心疼银子,不愿意给他花钱娶媳妇,压根就不管,就当没这回事。
可慢慢的村里人说她刻薄,她给自己儿子说亲的时候,村里有些人都不愿意姑娘嫁到他们家,说是害怕她这个婆母刻薄,对媳妇不好。
听到这里后,李翠花心里暗骂宋恒,但为了给自己儿子娶个媳妇,只能先给宋恒娶妻。
那天无意中看见赵老汉坐在山下,心事重重,毕竟是一个村的,她上前盘问得知,原来是为了女儿的亲事。
李氏其实也明白要她给儿子娶媳妇肯定不会选他们赵家的,亲娘都生不出儿子,还别说女儿了,到时候家里肯定会断子绝孙的。
她还等着抱孙子呢。
可转念一想,家里不是有宋恒吗,他要是断子绝孙跟自己也没有关系啊,又不是自己的亲儿子。
索性李氏就告诉赵老汉自己儿子还小,不过她有个侄子年龄大了,还未娶妻。
她们家中有读书人银子有些紧张,最多只能给一两银子的彩礼,婚宴什么都没钱办的。
赵老汉想了一会就答应了,不管怎么也算是把女儿嫁出去了,而且宋恒他也见过,看起来是个好孩子,长的也不错,没爹没娘,以后还没有婆媳矛盾。
李氏随后回家就取了一两银子,虽然肉疼不已,但还是给赵老汉了,约定好这个月的十五号成亲。
说是成亲就是让赵香儿到时候带着衣服去他们家就行了。
赵老汉把事情告诉妻子王氏后,王氏一直在哭,死活不同意。
不过现在看来女儿答应了,这门亲事还是有可能的。
赵香儿把饭菜端上桌以后,一家人坐在饭桌上,但大家都是味同嚼蜡,一点胃口也没有。
“香儿,爹知道你是个有主意的,这是你婆家给的一两银子的彩礼,你去婆家的时候带着吧,看看以后能不能用的到”,赵老汉吃到一半就把银子给了赵香儿。
赵香儿看了一下,最后收起来了,她现在年纪也大了,在待在家里也不合适了,而且宋家看起来也不是那种很和谐的家庭,说不定以后会怎样呢,带点银子起码心里不慌啊。
李氏回家后把事情告诉了家里人,家里人听完后皱了皱眉头,随后也没人说什么。
毕竟刘氏和宋山都是跟着他们两口子过日子的,本来因为这事就对李氏有些不满,现如今她愿意自掏腰包给宋恒娶妻也算是解决了宋恒的亲事了。
李氏见状高兴不已,终于解决了,过不了多久也能给自己儿子娶妻了,到时候她也能抱孙子了,想到这里开心不已。
宋恒以前见过赵香儿,他也知道她很勤快能干,娶她当媳妇他没意见。
娶妻当娶贤。
眼见宋恒都没有意见,本想说两句的宋山也不好说什么,这些年他也算尽力了,经常暗中照顾宋恒。
转眼间就到十五了,这天一大早,赵香儿带着自己昨天收拾好的包袱就去了宋家。
赵香儿的奶奶和婶婶听说后,有些震惊,没想到她们计划还没实行呢,赵香儿就嫁出去了,虽然对赵老汉有些怨言,但也不敢说什么。
赵香儿是人家的闺女,父母健在呢,那里轮得到他们管了。
更不要说赵老汉虽然经常嫌弃赵香儿姐妹几个,平日里没少说赔钱货,不过还是心疼女儿的,不然早就听陈氏的休了王氏了。
要是让他知道了,估计家里也不安宁了,不管怎样那都是他的亲生女儿啊。
赵香儿嫁过去后第二天一大早,李氏把家里人都叫出来了,说是现在宋恒已经成家了,大家在在一起生活,也说不过去了,是时候分家了,宋恒的大伯在一旁点头道,看来也是同意的。
最后请了里正和村长过来主持分家。
分家最后商议的结果就是让宋恒带着赵香儿住到以前家里的那个茅草屋里,宋家大伯和李氏给宋恒一次性补偿五两银子。
四两银子就当是他们从宋恒手里买地的钱,他们一人分了一亩地,还有一两银子算是修缮房子用的。
现在秋收已经过了,她们今年送粮八十斤过去,也好让宋恒他们过冬用。
说起来还是这个结果让李氏有点生气,她本来计划的是让他们住到那边去,然后一次性补偿他们二两银子就行了,地里的粮食今年给他们三十斤,饿不死就行了。
宋恒刚开始听到这里也是紧皱眉头,如果真的这样分,他们的日子以后不定怎么过呢,更不要说他马上就要去县里读书,还得交束脩呢。
但还不等他开口,李氏开始提的分家方法,里正和村长当场就拒绝了,认为这个分法对宋恒和赵香儿一点也不公平,毕竟三十斤粮食两个人吃,一个月都不够呢,怎么可能能熬过这个冬天呢。
后来众人商议的那个村长和里正同意了,最后还让赵香儿在厨房里拿些锅碗瓢盆过去,被子什么也得带着,他们以后自己过日子了,该有的东西都得要有啊。
说起来里正和村长也是要名声的,更别说宋恒是个读书人,眼下看不出,将来怎样还不知道呢。
这都是得掂量掂量的。
再说了分家本身就是平均分的,一人一份,如今虽说只有赵香儿和宋恒单独出去生活,可即便如此,差别也不能太大了必须要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
李氏虽然心疼不已,但想着这些年也占了不少便宜了,得到也不少了,索性就答应了,银子给了后,承诺今年也会送粮食过去的。
她已经想好了,到时候就多给点糙米啊,土豆之类的,大米和面粉少给点就行了。
宋恒想了想这些东西也差不多了够生活了,等他明年去县里读书肯定还是要银子的,等他放假的时候在做些活计,差不多也够读书生活了。
后来两人收拾好后,就带着东西去村口的茅草屋了。
赵香儿看了看总共也就一间屋子,一个厨房,还有一个茅房,不过院子还挺大的,能种菜,到时候在抱些小鸡圈起来养,生了蛋了,也能买钱。
虽说没有分到地,但看着院里送来的八十斤粮食,今年差不多够吃了。
她也会做点绣活,也能换银子,贴补贴补家里的。
不至于说以后日子过不下去了,分家单独过也是好的,自己挣得就是自己家里的。
她和宋恒把屋子收拾好后,就和宋恒一起把粮食什么的放在了厨房的地窖里。
赵老汉从地里回来后听说了后,有些生气,要不是王氏拦着他就去找李氏了。
哪有这么办事的,一成亲就分家,这不是早就计划好的吗?
虽说把两亩地给折成了银子,还多给了一两银子修缮房子用,还送了点粮食过去。
但是这也太过分了。
王氏说明天她带着东西到时候去看看女儿,赵老汉想了想说他也要去,毕竟说起来也是他的女儿,不能就这么被欺负了。
他在家里怎么骂,怎么说都行,别人肯定不能说。
给大家说一下,男主最后是发达了,但是并没有抛弃女主,孩子也都是她生的,还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
不是那种升官发财死老婆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