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青雪 > 第103章 序,大事件

青雪 第103章 序,大事件

作者:黑叶莲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4-01 15:03:07 来源:文学城

嘉靖三十八年,十二月

明国浙江省杭州府,港口

秋季将尽,天空中,挤压着乌云,似乎快要下雨,似乎即将落雪。海风裹挟着湿气,裹挟着咸咸的气味,吹拂起林立的旌旗。大海也格外阴沉,依旧是单调的潮起潮落,依旧是浪花不断地拍打着沙滩,“哗——哗”的响声,更加令人感觉寒冷。

然而,即便如此,城中的一道大街两侧,也还是聚集起了行人。他们,男女老少,穿着单薄的衣裳,缩着脖子,任由风吹拂起凌乱的头发,双眼眯着,眼眶周围一道道皱纹愈加深沉。他们站在街道的两旁,屋檐下,旗柱边,倚靠着栏杆,拥挤着,推搡着,聊着闲话,人声鼎沸。他们的目光,不时向那空空荡荡的大街,向着城中心的那一端望去,等待着。

他们就站在栏杆后面,大街被栏杆围起,禁止通行。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名士兵守岗,全副武装,披挂衣甲,手中擎着军旗,面无表情地朝向这些群众站立,唯有一双眼睛不时左右扫动,警惕任何可能发生的变故。

等待,他们都在等待,等待一个重要的人,一个重要的场面。

终于,道路上,响起了脚步声,响起了马蹄声,响起了车轮声,看得见那高高竖立的一面面旗帜飘扬在空中,听见了号令的声音。

人群也渐渐开始沸腾。有人开始呼喊,宣告他们一直等待的那个人,一直等待的那个场面的到来。这宣告如同波浪一般在人潮中传递着,他们开始变得兴奋,暂停了交谈,伸长了脖子,朝着那个方向探望。甚至还有的人试图越过围栏屏障,走到大街中央,好看得更加真切,当然,被一直沉默着的士兵呵斥了回来。他们那原本皱缩的双眼,此时睁得格外的大,一双眼中,是久违的兴奋神情。

毕竟,只有这一次机会,能够见到这个人,能够见证这个场面。

“来了!来了!”

随着某个人的呼喊,队伍终于来了。

最前的,是仪仗队,一个骑马的军官,后面跟着步卒。士兵们手持着旗杆,铁枪,腰佩着大刀,带着头盔,身着衣甲,行走的步伐稳健而有力。那个军官则骑着高高的骏马,扫视着人群,一双眼中,透露着军人特有的威严神情。

然而,没有人在看他们。

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官员。不过这一位是文官,身着大红色的官服,戴着乌纱帽,身后跟着两列衙役。这位文官坐在马上,同样是用目光扫视着人群,但是眼神中少了一点威严,多了一份深沉。跟在后面的衙役,手中举着回避,肃静的牌子,还有两位大声宣告着什么,然而那声音也早已被鼎沸的人声淹没了。

也没有人在看他们。

“来了!来了!”

终于,主角到了,他们一直等待的那个人,来了。

一匹老马没精打采地走着,拉着一辆大大的,破旧的木车。车上的囚笼也残破不堪,笼中的那个人,身着残破,肮脏的囚服,低垂着头颅,披散着头发,木枷,镣铐,将他牢牢锁死,长长的须发散乱着,纠结着,掩盖他的面容。他的身上,因为这两年来的监牢摧残,已经布满了伤痕,皮肤紧紧贴着骨头,没有一点肌肉的轮廓,双手不住地颤抖,十指弯曲着,似乎怎么也无法伸直。

偶尔,可以从须发的间隙中,观察到他的面孔,看到那一双浑浊的眼睛,木然地望着铐在脖子上的枷板,一点表情都没有。这个人,仿佛一具空壳,一具行尸走肉,早已失去了生命。

然而,这就是他们一直等待的人。

“汪先生!”

“五峰船长!”

“儒商!”

“卖国贼!”

“倭寇!”

“海盗!”

“你害死了我的孩儿!”

“姓王的!”

“杀人凶犯!”

“奸人!”

“死囚!”

他每走到一处,那两侧的群众,就对他呼喊着,叫骂着,戏谑着,咆哮着。不时会有杂物扔过来,打在囚车上,打在枷锁上,打在他的身上脸上,在他原本已经肮脏不堪的面孔上增添新的污秽。然而,他始终一动不动,没有躲闪,没有避让,没有恼怒或害怕的神情,依旧,木然地,面无表情地坐着。

人们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已经被推向了顶点。他们兴奋地看着,这个人,坐着囚车,从自己面前经过,有的人在笑,有的人在怒,还有的人在哭泣。所有人,都将目光汇聚到他的身上,双手指向他,双腿随着他的前进跟着迈动。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认识他,都熟悉他,都知道,他是谁,他做出了怎样的一番事业。

也都知道,他即将面对的命运。

那队伍,那囚车,那人,就这样在人潮的包围下,在人群的呼喊中,行过了这一道街。

行向法场。

嘉靖三十八年,十二月。在经过近两年的囚禁后,曾经的海盗,商人,倭寇,船主,这个在日本被称为王直,在明国被称为汪直的男人,终于走向了自己人生的尽头。

没有人知道,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想什么。

永禄三年,五月

日本尾张国桶狭间,织田军本营

战争已经结束,可是雨依旧没有停。桶狭间的山谷依旧一片泥泞,地面上的鲜血依旧潮湿,四散的兵器,堆积的尸体,依旧没有人料理。

而在战胜的一方,织田军本营的大帐中,传来阵阵狂笑。

“猴子,我们做到啦,我们做到啦!”

尾张国的大名,时年二十六的织田信长坐在大帐中央,神采奕奕的模样。尖尖的脸上,两撇小胡子兴奋地抖动着,一双大大的,圆鼓鼓的眼睛中写满了狂放的喜悦神情。他的甲胄已经褪下,放在一旁,此刻身着便服,毫无顾忌地盘膝而坐,手舞足蹈地对着身边的另一人大叫着。

而被他称为“猴子”的人,木下藤吉郎,一个瘦瘦小小的男人,对如此招呼,只是附和着笑了笑,并无过多话语。

“哈哈哈,义元这个白痴,以为自己靠着三万的兵力,就能把我们赶尽杀绝。”织田信长笑着,手中拿着折扇在桌面上指指点点,“梦想吞下尾张国,结果却连这小小的桶狭间也无法越过。三千人打四百人都吃了败仗。这就是东国第一武将?真是让人笑死。”

“昨天,出兵的时候我还吓得要命,倾全国兵力,来打我尾张。我还以为,有天大的阵仗,还以为,我织田信长功名未取,就要死在此处了。”他依旧大声讲着,旁若无人,“我甚至,连诀别的歌都唱过了,酒都饮尽了。可结果呢,现在我依旧好好的活着,这一战,是我军胜利了,是我织田信长胜利了呀。”

“我们现在面对面地谈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啊,白痴义元?”

织田信长说着,看着面前的头颅。被砍下的头颅已经面如死灰,那双眼睛已经阖上,再也无法睁开,头发散落着,抿紧的嘴唇似乎在诉说无声的悲愤。

这就是战败一方的首领,今川军的总头领,今川义元的头颅。昨天,已在这战场上被砍下,今天,盛放在织田信长的面前。

“东海道第一弓取?”他手中的扇子落下,拍在今川义元的额头上,发出清脆的“啪——”的一声响,“你的弓箭,可快得过我的火铳铁炮?你的三万大军,可敌得过我尾张四千士兵?你向神明祈求胜利,而我自己就是神。我问,你能胜过我吗?”

“不行的吧!”

他自问自答,随即又是一阵大笑。

“主公……此战我军也赢得甚是凶险。”木下藤吉郎终于,顾忌自己家臣的身份,犹豫着回答,“今川军的人数确实多于我军数倍,此战若不是天降暴雨,只怕——”

“对,就是暴雨!”织田信长打断藤吉郎的话,脸上依旧是狂妄的笑容,“这一场暴雨,就是我的证明。”

“证明……?”

“证明我织田信长,是注定不会失败的。”

他一跃而起,居高临下,看着面前的头颅,看着身边的藤吉郎,“我织田信长,注定不会死在自家封地的门口,我的一番事业,不可能还未完成就变为泡影。今川义元没能实现的美梦,我织田信长就做得到。”

“是……是什么?”

“成为天下第一人。”

他眼中的神情,越发疯狂起来,已经陷入了自己的臆想中,“只是守住这区区一个尾张国,算得了什么。今天桶间狭的这一战,只是我的第一步,我开创这一番事业的第一个脚印。我要走出尾张,走出关东,向西,向北,向南,向四面八方,扩张我的领地。”

“现在的天下早已不似从前。义辉将军也许还有些本事,但也阻不住时代发展。幕府也像天皇一样,衰落下去了。现在,各地的大名都在发展壮大,未来,战争会越来越多。”

“我织田信长,就要靠我的武力,一步步向上爬,靠我的军队大杀四方,靠一场场战争,一场场胜利,成为天下第一人!”

“这渐渐四分五裂的日本,不,再加上琉球,虾夷,朝鲜,也许还有明国,我要把它们全部握在手中。”他说着,相应地,一只手握起,攥得紧紧地,转身,那凌厉的目光直射边上一直一言不发的木下藤吉郎,“猴子,你说我织田信长做得到吗?”

“主公。”藤吉郎对他刚才的一番也许是疯话的豪言未加评论,而是转移话题,“眼下,今川军的余部尚有两万人,我们该如何应对?”

“唔……毋需担心,主将已死,余下的人也只是乌合之众。”他想了想,在帐内来回踱步,“放着不管,很快就会自行解散吧。今天晚上我们就回清洲城,明天,战争就结束了。”

“当真……如此吗?”

“自然如此,我织田信长说的话,怎么可能会错,哈!”

织田信长笑了一下,眼珠转了转,不知在思考什么,弯起的嘴角却始终没有放下。

他这样沉默只持续了片刻,随即,是一连串的仰天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

木下藤吉郎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跪坐在侧,忍受着这浮夸又刺耳的笑声。

“真不愧是尾张的大傻瓜。”他在心里默默吐槽。

永禄三年,五月。尾张国大名织田信长与东海道大名今川义元两军交战于桶狭间。因天降暴雨,织田军奇袭今川军本队成功,今川义元被信长的贴身护卫,毛利新助斩杀。

类似的故事,在此时的日本,不断上演。曾经夺取天皇政权,一度掌控全国的幕府征夷大将军,如今自己的政权也岌岌可危。

儒略历1560年,七月

英格兰伦敦,白金汉宫的某间办公室

伊丽莎白坐在首座椅子上,一言不发,耐心地听着坐在下侧的两位主教先生向她汇报协议的签署过程。

这次在苏格兰爱丁堡签署的英格兰,苏格兰,法国三方协议,要求英法两国将全部的军队撤出苏格兰,玛丽和她的丈夫将成为苏格兰的女王和国王,他们的纹章上,不会再有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纹饰,也就意味着,和自己断绝了关联。

玛丽听到这个消息,一定很失望。她想,失去了自己这个后盾,今后在苏格兰和法国的生活,不知会遭遇怎样的困难。不过,自己干嘛还要再关心她呢?

想到两人现在的关系,伊丽莎白自己也有些头疼。真的很复杂,忽近忽远,有时,像是她的盟友,有时,又像是她的敌人。归根结底,也还只是利益问题吧,这样……并不是很好。

玛丽……她想起了自己的姐姐,另一位玛丽,前任女王玛丽。两年前去世后,自己就接替了她的职务,成为了现任女王。

现在,一年过去了,这一年里,全国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杂务,真是让自己晕头转向。

不知苏格兰的女王,法国的王后,这位玛丽·斯图亚特,会不会也和自己一样忙碌。

有时,很希望能邀请她来饮下午茶,或者举办个舞会,什么的。只请她,两个人,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算了吧,离得太远了,自己也太忙了。

“……瓦朗斯主教先生和兰盾先生也同意我们的看法,最后协议的签订过程并没有什么障碍,陛下。”约克郡主教抬起头,看了她一眼。

“嗯。”伊丽莎白漫不经心地回答,依旧在走神。

玛丽……玛丽。

自从加冕为女王,两个人总是会被相互比较。

玛丽·斯图亚特,伊丽莎白·都铎。

苏格兰和英格兰。

法兰西与不列颠。

蔷薇和玫瑰。

天主教和新教。

红女王和白女王。

……

太多,太多的对立,太多的不同。这让伊丽莎白感觉很难过,曾经关系密切的两个人,就这样,被卷入漩涡,被摆上天平的两端。就这样成为敌人,成为对手。她真的很怀念从前的那些相处时光,很希望,能够回到过去。

回到那个单纯,美好,两个少女的时代。

然而,自己终究,也还是登上了王座,也还是带上了王冠。而玛丽,也已嫁给了法国国王,成为了王后。终究,分离了。

“陛下,兰盾先生呈交的给您,代表法国国王和王后的礼物。”约克郡主教的话打断了她的遐想,呈上来一个雕刻精致的小木盒子。

“是什么?”她打开盒子,里面是一些干枯,卷曲的细细的叶片,散发着奇怪的气味。

“这是烟草,是法国驻亚美利加的大使尼古特先生从新大陆带回的植物。”主教回答,“当地流行将这种植物的叶片晒干,点燃之后吸取其中的烟气。具有提神,清爽的功效。”

烟草?

伊丽莎白疑惑地捻了捻那细细小小的叶片,在手指上留下棕色的粉末。她闻了闻,感觉很刺鼻。

新大陆,还真是有很多奇怪的东西。她想,上次舰队从那里还带回一些种子,说是可以冲泡成一种苦苦的饮料,喝了之后可以提神。还有,那里的白银,那里的香料,玉米……亚美利加是一个很神奇的新世界,那里的资源如果利用起来的话,能为英格兰带来不小的回报。只要有足够的劳动力,那里广阔的土地能创造无限的价值。

玛丽会不会也是这么想的呢。

伊丽莎白思考着,沾上烟草粉末的手指不停相互搓揉着,国内的农民起义已经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天主教徒又时刻紧盯着自己。至于这片新大陆,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已经领先一步了,她必须抓紧开发的机会,不能够再被……法国甩在后面。

她终究,还是英格兰的女王。

儒略历1560年,七月。爱丁堡协议签订,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又多了一份操心事。她收到的礼物,烟草,产自亚美利加也就是美洲。十六世纪,整个欧洲都关注这个全新的,资源丰富的世界,都进行着,策划着殖民活动,都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版图填入其中。海上的船只舰队,装载着象牙,香料,白银,烟草,奴隶,来来往往,将欧洲,非洲,美洲,亚洲联系成一个整体,将世界联系起来。

而伊丽莎白始终想着玛丽。

“啥玩意啊?”

“哈?绘里奈,你觉得我哪里写的有误吗?”女人中断打字,询问站在边上的刺猬,“我查了一大堆资料诶,应该不会再有错的吧。”

“我是讲伊丽莎白呀。”刺猬回答,一脸鄙视的神情,“什么叫‘始终想着玛丽’啊,要不要这么天下大同?”

“嗯,一点脑洞而已啦。”女人眼珠向上翻了翻,笑着,“毕竟,她一生未婚嘛,所以,我感觉……”

“那又不能说明什么,不结婚有很多种原因吧。因为一个人单身就猜测其性取向,政治不正确啊。”

“好啦好啦,别打岔,绘里奈。”女人挥挥手,不让刺猬继续说了,“这点小事无关紧要。反正这一章也只是背景介绍而已啦。里面的人物,正文中一个都不会出现。”

“那你写这一堆废话干嘛?”

“补个空,第一卷和第二卷之间差了将近一年。”她说着,继续打字,“我想把这一年的事情简要介绍一下,和正文中的情节都有一定联系,这种前后呼应,我觉得读者会喜欢的。”

“你觉得。”

“闭嘴,我要开始写正文了。”

哇塞,序章写了五千多字,感觉……有点多啊,毕竟是三合一。

Hi~,各位,我回来啦。过了两个月,第二部分的情节总算是想好了,虽然还有些空缺边写边想吧,以及,第三部分的情节还是一团雾(所以,第二部分完了后可能又要坑上一会了,垃圾作者)

两个月,一直在想情节。还有画漫画,不过才画了一话而已,平时也忙呀。关于漫画我就不多讲了,广告还是少打点。

总之,又回来更小说了,感觉真好。

2019.4.28

相关介绍:

嘉靖三十八年,12月的话,已经到公元1560年了,汪直的资料也第一卷中已经讲过的

永禄三年也是1560年,织田信长是日本战国时很有名的人物,桶狭间合战后开始展露头角,一步步成为霸主,最后被暗杀。木下藤吉郎后来改名为丰臣秀吉,也是战国时的有名人物,当时侍奉织田信长,猴子是他的绰号,虽然也只有信长这样无礼的人才会当面称呼。战国三杰的另一位德川家康也有参与战争,不过是在今川军中

都铎历和公历差不多,1560年。伊丽莎白一世,玛丽·斯图亚特,玛丽一世三位女王文中都介绍得差不多了吧,也没什么其他资料了。(题外话:我常去的一家酒吧的一面大墙上就画了伊丽莎白一世的肖像,格调感浓浓的)这一部分写起来感觉很费劲啊,和本篇联系并不是很紧密,但是,我实在查不到1560年英国有什么大事件了。

所以,这三个故事都是1560年的事情,就像上文说的一样,正文开始于第一卷结束(1559年)一年后,就是1561年。

预告:第二卷会更多的涉及真实历史事件(查了一堆资料,讨厌~),有很多篇幅发生在日本,结构上会按时间来划分,以及每一章标题都是三个字(感觉有些难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3章 序,大事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