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青梅 > 第19章 019

青梅 第19章 019

作者:夜尽初辰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06-01 20:06:28 来源:文学城

随后几日,齐映州又陆续将兴隆书院和德昌书院的院试考了。虽说已经将德昌书院列为下下选,且齐映州已拿准了定然能考上深州这三所有名的学院之一,但毕竟多个机会多条出路,真要是有个万一,也好有个不算太差的退路。

小半个月的时间,深州四所书院院试皆是考完了,便到了阅卷的时候。

因为深州重文风,又有孙士诚这般大儒在深州官学坐镇,是以深州书院院试的卷子皆是等到几所书院院试结束之后才阅卷的,这一规矩自孙士诚到深州来,已实施有几年的时间了。

阅卷地点是在深州刺史衙门里,深州官学、东山书院、兴隆书院、德昌书院各出先生、弟子数名,一齐阅卷,一则避免因个人主观原因导致学生落榜,二则可以避免徇私舞弊行贿之事。孙士诚既重视深州此地学风,又重视自己的名望,自然不会叫人有空子可钻。

便是根基浅薄、试题又格外简单的德昌书院,他也断断不会刻意放松。

试卷数量清点无误,孙士诚便对着一旁候着的仆人,下令道:“卷子已经收齐了,去内院请刺史公来监事。”

那仆人应道:“唯。”

却还未等仆人出去,深州刺史陈羽已经自己走进来了,道:“则明,这便去阅卷罢,也好让我看看那齐映州,文采有多了得。”

这却是将齐映州的事轻拿轻放了。

没有因此事与多年的老友割席断交,孙士诚心里也略微松了口气,笑道:“若是个糊涂蛋,哪里敢让鸿渐来瞧?我便先将人撵回家里去了。”

二人说着,便一同出了门。

阅卷的房间乃是刺史衙门特意腾出来的几间库房,按照书院、科目分门别类地存放院试试卷,有摆放着些许擦拭得干干净净的桌子并些许热茶,持刀的衙役在库房内外把手,以防有宵小夜探此处。

衙役对着二人拱手行礼道:“使君,山长,州内书院的诸位先生并学生已到齐了。未曾带进去什么,茶水点心等皆是由某兄弟送进去。”

陈羽点点头,道:“辛苦了,待阅卷结束交了班,从账上支些钱粮,请兄弟们吃酒,算是某请的。”

衙役大喜,忙谢道:“多谢使君!”

二人一并进去,里头的书院先生并学生皆问好,陈羽抬抬手,道:“无须多礼,正事要紧,诸君这便开始阅卷罢。”

诸位先生并学生批阅的试卷皆糊了名字,按照书院、科目分门别类,又按照数量分成小份。按孙士诚定下的规矩,批阅者两人一组,且不批本书院卷子,学生只批贴经,先生批诗赋和策问,按刺史公陈羽心意,随抽些许卷子出来交由其余批阅者重新批阅。

这般规定一定程度上是将徇私舞弊之事按死了,若是再能有空子可钻,孙士诚也只能说一句无可奈何。

贴经编号为甲字,诗赋为乙,策问为丙,又按书院以十二地支细分,深州官学有童子学,其难度内容皆不可与四所书院的院试相提并论,便单独批阅,又有额外安排的先生负责此事,此间事细碎繁琐,按下不表。

再说孙士诚,陈羽是来监事的,便不负责批阅卷子之事,孙士诚随时深州山长,但他也为深州官学先生,若是在此闲坐,怕是不好,便随手从签筒里抽了一支,上头刻着丙字号寅二十六。

他拿着签在手里,对着诸位先生拱手道:“丙字寅二十六,不知是那位与我做个搭手?”

先生们应和着纷纷抽了,另一位拿到丙字号寅二十六的,却是东山书院的一位老先生。

孙士诚原还态度有几分随意,见到这位,神情不由得带了几分恭敬,他道:“司先生,您身子不便,不若回去歇息罢,。”

这位老先生姓司,名南知,表字明非,年纪比孙士诚长几岁。乃是东山书院多年的教授,早年在翰林院做过清官,还给宫中的皇子皇女授过课,后来因为身子不便,辞官回乡静养。

孙士诚对他这般恭敬,一是因为司南知年长于他,且学问更甚于他。二是昔年孙士诚在国子学读书时,曾当过司南知的学生,是以这一声“先生”叫的是实打实的,而非只是恭敬。三是,这位司先生,乃是前朝皇室后裔,是前朝司晋少帝同胞兄弟的后人。

本朝仁祖皇帝夺了司晋的权柄,太、祖皇帝黄袍加身夺了司晋的天下,但或许是因为心存愧疚,又或许是不想因此落天下人口舌,始终对司晋皇帝的后裔礼遇有加,丹书铁券,世代侯伯。

连大楚的皇室都如此,那推崇北山公的蜀州孙家对司晋的后人,就更是尊敬有加了。

司南知摇头道:“不碍事,只是些许小毛病,若不趁着还能活动时活动活动,等再年纪大些,怕是动也动不了了。”

孙士诚劝不动他,便只能去拿了丙字寅二十六的卷子,与司南知一同阅卷。

两人吩咐着在屋里候着的差役捧了卷子,去了另一屋子阅卷,他们刚走,外头的先生学生们皆松了口气,学生们碍于先生在还不敢交头接耳,先生们却是不怕这个的,有一个道:“也不晓得是哪些碰了运气的学生,落到这二位手里。”

这话一出,余下皆会心一笑,连只能听着不敢说话的学生们也默默在心里鞠了一把泪。

这却不是孙士诚在文学一路上有多严格,孙士诚对学生从来是又宽又严,并不拘泥于形式或是内容,但却要言之有物,只要其有自己的观点,逻辑畅通,看得出是深思熟虑过的产物,他都愿意给一个中上,最不济也是中下。只有胡乱写一通的,才会落到下中,甚至下下去。

但司南知却并非这般。

司晋皇室在大楚朝,只传了两支,司晋少帝与其同胞兄弟,皆封了候

侯,领世袭罔替的铁券。只是不知是晋少帝的后人痴心妄想,还是有些人还惦记着司晋的天下,屡屡起兵造反,终于逼怒了太宗皇帝,一朝令下,夺了晋少帝后人的爵位,于是这一支便消失在了历史上。太宗皇帝又紧紧盯着司南知这一支,对其苛求过甚,品性文采皆要过问,连门人弟子的过错也要算在司家头上,到司南知父亲那一代,司家被折腾得几乎是亲朋尽散,司南知父亲因此而一命呜呼,只留下年少的司南知,被寄养在了宫中。

司南知就此养成了苛待自己也苛待旁人的性子,半点沙子也不肯容的。

东山书院中多有传闻,落到司南知手中,虽不会对你谩骂,却比谩骂还要过分得多。

差役将那一摞卷子放下,告罪了一声便退了出去。孙士诚与司南知皆落座,也未寒暄太多,随手取了一份,开始批阅起来。

这一摞,却是兴隆书院的策问。

今科兴隆书院的策问问的乃是水利之事,着重问大河水患[注1],先以咸宁六年四月大河水患起题,接着是一段论述,最后问道:“千里沃土,毁于洪、涝,百姓流离失所,不得其劳。今天下安矣,水渠多矣,常有水患,怪天乎?怪大河乎?怪吏员乎?岂古之善治水而今不善乎?”

这题乍一看简单,能写的论点都给出来了,怪老天,怪大河,怪治水的官员,看似是挑一个写即可,但实际上问的却不是这个。

策问,问的是对策,而非是问责。若是问责,就落了下乘了,连下下也当不上。

孙士诚一边阅卷,一边道:“先生,某听闻今年兴隆书院的贴经与诗赋出的简单,还以为兴隆书院今年想要广收门徒,却没想到竟然是在这里等着这帮学生跳坑。”

题出得难,写得好的便少,莫要说看出题之所在的,便是言之有物的都找不出几个来,大多皆是栽坑里的,既然栽坑里了,连问什么都看不出,那就只能下下了。

司南知一目十行,几个呼吸便阅完一份卷,朱砂笔又快又狠,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下下”,边写边道:“京里有传言,今上欲调工部去治河,如今工部尚书垂垂老矣,出动不得,能动的便只有左右侍郎。从咸宁六年起,治河便是难事,哪有水官落得好下场?且不论今上是否真心想治水,严万宗都不会眼睁睁看着严侍郎去治水的。但今上的性子拗不得,打定的主意朝臣从未有顶回去的,你又不在京中,若是最后没有办法,选定了严侍郎,也只能走一遭了。这策问的题不过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严万宗指的是兴隆书院的山长严同渊,表字万宗。

这话孙士诚应不得,只能略笑笑。

司南知是司晋皇室仅剩的后裔,今上便是再锱铢必较,也需得留着他,动不得,且司南知极知分寸,从来只在学问上折腾,不问政不问军,当年他任皇子皇女的讲师,将那些上至十二三岁、下到五六岁的天家贵胄们折腾得哭爹喊娘,今上却毫无办法,只能将其调任了事。若有皇子求到他头上,且不问是拉拢还是真心向学,先写十篇策问再写十篇时政,写了再看。

连瀛王都退避三舍。

司南知,表字明非,出自《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谓之知。

严同渊,表字万宗,出自《老子》:“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019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