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倾国红颜李师师 > 第八章第六节 追赠待制(上)

倾国红颜李师师 第八章第六节 追赠待制(上)

作者:周明河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11-13 02:02:42 来源:转码展示1

经过陈东之事,徽宗忽然觉得师师很多话还是在理的,他念及了苏轼之事,因而命人将前朝的实录呈递上来,他专门翻找了几处与苏轼有关的地方。maixi9

其中有这么一处:元祐三年开科省试,苏轼奉诏与吏部侍郎孙觉、中书舍人孔文仲同权知礼部贡举。四月四日,苏轼被传锁宿宫中,中使宣召入对内东门小帘殿中。

太皇太后询问苏轼:“有一事要问内翰,前年任何官职?”

苏轼答:“汝州团练副使!”

太皇太后再问:“今为何官?”

苏轼答:“备员翰林,充学士。”

“何以至此?”

“遭遇陛下。”

“不关老身事。”

“那,必定出自官家。”

“亦不关官家事。”

苏轼恭问:“莫非是大臣论荐?”

“亦不关大臣事。”

苏轼大惊,郑重回道:“臣虽无状,必不别有干请。”

太皇太后言曰:“久待要学士知道,此是先帝的遗意。先帝饮膳中常看文字,看得停筋不举时,内官们皆知此必是在阅苏学士文字。先帝每常道:奇才,奇才。不幸未及起用学士,就上仙了。”

苏轼闻言失声痛哭,太皇太后与哲宗也都下泪,随命赐座吃茶。太皇太后叮咛曰:“内翰,内翰,直须尽心奉事官家,即是报答先帝之知遇!”

苏轼拜辞,太皇太后命撤御前金莲烛,送苏学士归院。

徽宗读罢此处,也不禁思念起他的神宗皇父,遥想起儿时与皇父、生母的天伦时光,乃至伏案大哭起来……

神宗自幼要强,为了洗刷外侮之耻,重振汉唐雄风,一意发愤图强,弱冠之年登基后便力排众议,任用了王安石主持新法,顶着搜刮民财的恶名,着实让国库在数年之内就大为充实起来。神宗君臣由此有了拓边的底气,加上用人较为得当,所以在熙宁年间名将王韶顺利收复了河湟地区。此举对于神宗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他开始筹谋荡平西夏,可惜军制虽有微调,却仍承袭旧弊,未有根本改观,乃至军队战力甚不理想,最后招致了一场伤亡二三十万之众的大惨败!神宗闻听噩耗后三日未进食,并生了一场大病!自此后,神宗整个人从积极有为、乐观进取,也迅速变成了萎靡不振、消极失望!三载之后,神宗不幸英年去世,享年三十八岁。

徽宗的生母陈氏原本只是宫廷内一位普通的御侍,自从生下徽宗之后才升为美人。神宗去世后,陈氏自请前往守护陵殿,因整日思念神宗的旧恩,乃至悲恸伤身。侍女想让她喝粥吃药,但她却拒不听从,口称:“若能早早去服待先帝,我就满足了!”果然没多久就去世了,终年三十二岁。

徽宗此生最大的愿望之一,就是完成父兄的遗志,虽然他大半生沉溺于书画,可始终没有忘记扫灭敌国、光复华夏故地的夙愿。

……

徽宗又翻了一些存档,注意到苏氏兄弟名扬北狄,为外夷所爱服。

元祐年间,苏轼就曾奉命接待辽使,席间行令时辽使说道:“我国如今流传着一个绝难的上联,如今我要拿出来考考贵国的才士!”

辽使的上联是“三光日月星”,如果要去对仗,那么五个字的开头就是一个量词,而又不能与“三”重复,着实是非常考验人的才学与机智的。哪知苏轼当即就对曰:“四始【1】风雅颂。”

辽使对此赞叹不已,哪知苏轼却说道:“我能对而君不能对,非所以全大国之体!”为了表示友好,他居然又帮着辽使对了一联:“四德元亨利。”

辽使起初还有些茫然,苏轼便解释说:“‘元亨利贞’乃是《周易》中所谓的‘四德’,但是‘贞’字在我朝须避讳,因为它与我们仁庙的名讳同音。君若能知此处避讳,亦可见两国情义之深!”辽使恍然大悟,不由佩服之至。

后来苏辙出使辽国,苏轼特赠诗曰:“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苏辙至辽,辽主选派侍读学士王师儒为馆伴。师儒颇能讲说三苏文章,还能背诵苏轼的《服茯苓赋》,但恨未见全集。苏辙所见辽人,大多都会问一句:“大苏学士安否?”

可是徽宗纳了闷儿了:苏氏文名传扬海外,如何在他自己的国内,却不能见容于同列之朝士呢?先帝又是那样称扬于他,莫非自己果真有些失察之处?

徽宗还记得,自己登基的第二年即崇宁元年七月,蔡京于七月登上了相位,到了九月他就让朝廷下诏将九十八人打入元祐党籍,其中宰执以文彦博为首恶,待制以上以苏轼为首恶。罚状谓之奸党,蔡京又请自己御书,刻成石碑,树立在端礼门前。

到了次年,朝廷又下诏焚毁苏轼文集、传说、奏议、墨迹、书版、碑铭与崖志等,同时被禁毁的还有多人的文集。到了崇宁打尽,所以将贬抑的人数增加到了三百零九人之多。蔡京又自写了一份,诏颁天下州军令刻石置于监司长吏厅堂,俾所共见,以“永为万世臣子之戒”。后来向太后的兄弟在入宫时曾告诉徽宗,有不少碑工不愿意在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担心“得罪后世”;更有一些碑工借故不接这桩活计,其中有一位江西九江的碑工,说:“小人家旧贫窭,只因开苏内翰、黄学士词翰,遂至饱暖。今日以奸人为名,诚不忍下手。”

朝廷的禁令,无疑是相当严格的,而且曾将赏钱增至八十万,可是像师师这样轻易就买到《东坡文集》,自然不是个别现象。徽宗早就知悉苏轼的文章一直就在读书人中秘密流行,而且越禁流传愈广,以至于很多人竟以收藏之富相夸耀,只是大家不敢直呼其名而改称为“毘陵先生【2】”。徽宗还听说,士大夫不能诵苏轼之文者,便自觉气索,而别人则常常鄙薄这种人为“不韵”。

此时徽宗越发觉得,当初所为确实有些过分了,何况当时上天已然示警:崇宁五年正月,彗星出现于西方,尾长竟天,太白昼也。某夜,暴风雷雨大作,无巧不巧,偏偏将党籍碑给打碎了。当风雷毁碑时,蔡京还曾在徽宗面前厉声道:“碑可毁,但名不可灭。”

徽宗从小就知道,苏轼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记忆超群,当真为天下第一才士!不过“书为心画,言为心声”,徽宗过去只是看过一些苏轼的文章,对他的丹青之作已多年未加赏鉴,当日或恐有些偏颇、轻率之评,今日恐怕需要再加细细赏鉴才是!

内府之中尚有收存的一些苏轼的书画作品,徽宗于是命张迪将这些书画都翻找出来集中于保和殿中。待张迪完事之后,徽宗先是赏鉴了苏轼的一些画作,其中最吸引他的还是苏轼所画的竹。苏轼是他的表兄文同之后无出其右的画竹名家,他受了李成所创的枯木寒林图法,加以变化,用淡墨扫老木古枿,配以修竹奇石,形成了古木竹石一派。

苏轼的画虽以画竹为主,不过他在黄州时也画过寒林,其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着实是“意气所到”之效,徽宗看后心中甚喜。

徽宗又看了苏轼的一些书法,其中多以小字和行书为主,喜用浓墨写“肥”字,苏轼曾自言“不善书”,只是懂书法之妙而已,不过他的书风当真自成一格,被赞誉为“无秋毫流俗”。

苏轼生平不爱惜自己的书作,然而当别人来求时往往不能遂愿,有来乞书之人,常遭到他的正色诘责,乃至空手而归。不过当他意兴勃发之时,便不问纸张精粗,只要到手的,一概写尽方罢!苏轼生平喜好饮酒,可酒量很小,烂醉之后不辞谢便就卧,往往鼾声如雷;待他稍微清醒一些之后,往往会借着酒意尽情挥洒,一时落笔如风雨,见者叹其为神仙中人,远非世间翰墨之士所能企及!

黄庭坚曾评苏书称:“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今世号能书者数家,虽规模古人,自有长处,至于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所谓兼四子之有以易之,不与也。”

徽宗真是越看越爱,尤其是苏轼到了晚年,笔力雄健无匹,纵笔所至,无不惬意,米芾称其为“气愈老,力愈劲”,可谓已达精纯圆熟之巅峰!

《渡海帖》就是苏轼晚年的代表作,其文曰:

轼将渡海,宿澄迈,承令子见访,知从者未归。又云,恐已到桂府。若果尔,庶几得于海康相遇;不尔,则未知后会之期也。区区无他祷,惟晚景宜倍万自爱耳。匆匆留此纸令子处,更下重封。不罪!不罪。轼顿首,梦得秘校阁下。六月十三日。

封囊:手启,梦得秘校。轼封。

当黄庭坚看到这幅字时,不禁赞叹道:“沉著痛快,乃似李北海。”就书法而论,黄庭坚可谓徽宗的重要师法对象,此番徽宗与黄庭坚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了。

【1】《诗经》的风、雅(分大雅与小雅)、颂被称为“四始”。

【2】毘陵即常州古称,因苏轼死于常州,故有此称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