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倾国红颜李师师 > 第七章第三节 四厢美差(下)

倾国红颜李师师 第七章第三节 四厢美差(下)

作者:周明河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11-13 02:02:42 来源:转码展示1

一个月过去了,在此期间徽宗又来过两次,师师也出过两次门,一次是去大相国寺的书铺买了两本书,另一次就是去了城外的瑞光禅院礼佛。jiuzuowen

家里着实清净多了,除了客人没法上门了,连周邦彦等好友也一时不敢登门了,倒是那蔡攸眼疾手快,命人送了不少礼品及一封致歉书函,师师笑纳后就给大家分了。师师起初还觉得浑身轻松,可日子一长,加上徽宗也不可能常来陪伴自己,师师就开始百无聊赖起来,久之心病就又犯了。

这天晚上,师师让云儿找来了丽卿,丽卿一进门就十分关切地问道:“妹妹,哪里不好了,快让我瞧瞧!”

师师强打起精神,幽幽道:“如今的情形想来姐姐也晓得了,以前经常来客人不觉得,如今真清静了,日子一长,还有些不习惯呢!虽说是身上不大好,其实也是有日子没见姐姐了,想找姐姐说两句体己话!”

“妹妹的事情如今我已经晓得了,妹妹当初去我家问计的事情,我爹爹也跟我说了!既然妹妹已经决定了,那我这个做姐姐的全力支持就是,反正我隔三差五就会来看看妹妹的!”丽卿拉住师师的手,“如今好了,虽说出入不太方便了,可至少从今往后那些混账羔子,是不敢再欺负妹妹了,呵呵。”

“呵呵,姐姐有所不知,那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师师于是跟丽卿说了有人在醉杏楼纵火未遂及月香楼失火的事情。

“哦,那妹妹可要小心了,我爹爹说过,自古就是那地方最是吃人不吐骨头,能不去咱们就别去!”丽卿指着西面后宫的方向小声道。

“嗯,妹妹听姐姐的!”

两人闲聊了一个多时辰,师师的气色好多了,临行前丽卿又给师师开了几副提神的药。

很快,张迪就将师师的情况禀告了徽宗,徽宗是个心细的人,又整日泡在女人堆里,自然晓得师师的症结。

虽说后宫之人进出很不随意,可毕竟还有那么多姐妹相伴,还有后宫的各处可去,总比师师一个人整日闷在那方寸之地要强些,纵然有那两三个丫头陪着她,可她们又懂什么?自己又不能经常去醉杏楼陪着她说话儿,尤其是眼下阳春已至,万物争荣,徽宗本来还想着带师师去各御苑游赏一番,可师师为了避嫌,愣是给拒了。

徽宗思来想去,总算想到了一个不妨一试的法子,于是在这日午后,徽宗即命张迪将刘錡宣召入宫,以面授机宜。

当刘錡到来后,徽宗故示亲切道:“刘卿,来京已有两载了吧,怎么样,家中事务可还顺遂,京中事务可还觉得应付裕如?”

刘錡平常没少抱怨整日无事可做,他以为是被人告发了,故而心里有些战战兢兢,忙解释道:“家中一切顺遂,臣无时无刻不深念陛下主婚之圣恩!臣在陛下身边任职,自然马虎不得,凡小事也不可掉以轻心!只是京中人才济济,臣一微末小将,每日听从上官差遣即可,担子着实轻便!陛下日理万机,臣只愿为陛下多多分忧!”

“呵呵,刘卿且不可妄自菲薄!”徽宗站起身来走到刘錡身边,“想来你也清楚,如今留你在京中,日常随侍在朕及相公们身边,正是便于你多加历练,来日成为朝廷之栋梁,朕可是对刘卿有厚望哦!”

“多谢陛下器重!臣每常得了空闲,便会阅览古今兵书战策,所获甚多,但求有朝一日报陛下厚恩于万一!”

“呵呵!好,那朕今日就给你这个机会!”徽宗诡谲地一笑道,“说实话,此番朕要交付卿的职责,如今环顾整个朝堂,除卿之外,还真无第二人选呢!卿来朕身边已经这么些日子了,说起来卿的性情、才干、人品,朕也都是清楚的,因此才想到将这副胆子交给卿来一肩承担!”

刘錡听到这里眼前一亮,忙道:“那陛下就赶快差遣臣吧,臣愿肝脑涂地!”

“不需要卿肝脑涂地,不过若是办砸了,朕一气之下,可就不是朕喽,呵呵!”徽宗又坐回了御座,停顿了片刻,“想来卿也已有所耳闻,那镇安坊醉杏楼的李师师姑娘,才艺超卓,与朕最是知己!如今她一个人在家里闷得厉害,张迪这些狗子又不能给她解闷,所以朕就想着让卿过去,主持一下醉杏楼的防务,顺便每日也陪师师姑娘说说话,卿以为如何?”

刘錡听罢,整个人懵住了,半天没有反应,徽宗提高了声音又问了他一遍,刘錡才不得不嗫嚅道:“陛下如此信任臣,臣不胜感激!只是兹事臣以往全无经验,为保妥善,臣想三日后再回禀陛下!伏乞陛下允准!”

徽宗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道:“好吧!那就宽限你三日,回去好好斟酌斟酌!”

刘錡带着满脑子的困惑回到了家里,回家之后他就躲在书房里一个人苦思起来。

待夫人把一岁的女儿哄睡了以后,刘錡就把这件事说与夫人郭氏听了,郭氏当即噗嗤一下笑道:“呵呵,咱们官家可真是会指派人,晓得夫君是个老实人,又智勇兼备,还会哄人,才放心把夫君放到那陇西氏【1】身边去!”

夫人一席话说得刘錡哭笑不得,于是不无羞愤道:“这个官家啊,干了这种事,不知道遮掩,还唯恐天下人都不晓得,真是没个羞臊,朝廷的脸面也让他丢尽了!算了,不管了,明日我就回了官家,如何治罪都由他了!我刘錡还能落个贤良的美名!”

“接还是不接,这都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不接很麻烦,接了却办砸了,到时候也难交代!”郭氏坐了下来,“不过咱们先来说说,夫君晓不晓得那李师师是何许人?”

“自然是晓得一二!听京中百姓说这女子口碑还不错,而且早已艳名远播!”

“嗯!”郭氏的表情开始肃穆起来,“我在这汴京住了也有十几年了,早知道这位李姑娘,只是未曾有过一面之缘!不过我倒听一些闺中爱听小唱的风雅姐妹谈起过她,说她天姿巧慧,容貌娟妍,针神曲圣,莫不精晓,**闲静,遇有幽林远涧、片石孤云,则恋恋不忍舍去;每至男女杂坐,歌吹喧阗,心厌色沮,意有不屑之情。更有一样卓异处,其性外冷里热,傲视权贵,鄙薄赃官恶吏,是烟花行里极难得的女子呢!”

刘錡想了一下,恍然大悟道:“哦,这就对上了!难怪京中士大夫都赞她才艺非凡,就连官家这等丹青妙手,也……若是那俗女子,着实难有这等境界!对,我想起来了,去年官家曾给我看过一幅字,想来就是那李师师的手笔了!”

“写得如何?”郭氏睁大了眼睛问道。

“写得当真是不错的,潇洒超逸,几无妇人气格!”

“这就是了!看来李姑娘也是咱们的人了!”郭氏颔首道,“她可是大有争取的价值啊,若是她能在官家面前进一言,可是比咱们说上千句万句都顶用呢!夫君啊,切不可不往长远处筹谋!”

“咱们的人”是刘錡夫妇的一个固有说法,指的是那些在朝政问题上认同自己的人,刘錡夫妇也整日为朝政的败坏而忧心不已,所以很想争取一些盟友来致力于驱除奸邪、改善朝政。

经过夫妇二人的商议,最后决定先把这个担子挑起来,反正刘錡平素确实无事可做,能够通过李姑娘向官家进些良言也是好的,可若是那李姑娘指望不上,到时刘錡再想办法抽身不迟。

“那官家不会完全放心咱们的人的,而且若是皇城司的人都被撤走,官家也失了耳目,这断断不可行!不过李姑娘每日家进进出出的,身边都是一帮男人护卫,也多有不便,这样吧,我们家里有几个女孩子武艺不错,就暂拨给夫君调遣了,让她们平素扮成下人跟在李姑娘身边就好了!”郭氏叮嘱道。

“还有这样的女子,怎么没有听见夫人提起过?”

“这有什么可说的?我们郭家也是将家出身,从我曾祖父时起,就担心一家人或有遭逢战乱之时,女儿在家相夫教子、纺线织布固然是正道,可若是遇有急难时该怎么办?不如就专挑几个女孩子令其习武,练出一副好身手,到时说不定就可以出奇制胜呢!不瞒夫君说,我以前还会两下子呢!呵呵。”郭氏说着朝刘錡身上捶打了两下。

“呵呵,还是夫人一家想得周全,刘某甘拜下风!”

郭氏收起了娇媚的笑容,抬眼看着刘錡,正色道:“夫君若是觉得那李姑娘不错,与她不妨走得近一些,你放心,我是不会嫉妒的!咱们一切皆以大局为重!”

刘錡不禁紧紧搂住了夫人,他深情地注视着怀里这位毫无矫饰言行的女子,半晌方点头道:“嗯!”

刘錡有一位好兄弟名叫马扩,现下正在京中国学入读武科,马扩的父亲马政是熙州狄道人,在西军中任职已多年,后因得罪了童贯被贬官至山东青州。马政将一家人安顿在了登州的亲戚家,后来马扩跟着父亲到青州的州学武科参加考选,一举中选,不久后就被荐举入读汴京的国学武科。

刘錡虽比马扩大五岁,也没有亲属关系,却因早年曾一起到青塘羌人那里做人质(在招降羌人时表达宋方及刘仲武的诚意),培养出一份比亲生兄弟还有过之的情义,而且由刘仲武与马政做主,还为马扩选定了刘錡生母的义女做未来新妇。

马扩才堪大用,而且忠勇可嘉,是刘錡所依仗的手足,为此刘錡又去问计于马扩。刘錡在将情况通报给马扩之后,拍着他的肩膀道:“子充,过几日就是尚书省所主持的‘省试’的日子,省试之后过一个月就是殿试,为兄本不该烦扰你,可是兹事体大,你不妨说说你的看法,为兄参酌一下!”

马扩想了一下,回道:“三哥,在此事上我并无高见,我也赞同嫂子的意见!如今国事日非,处处是乱政乱局,我们不当再以常时视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且不可迂腐,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刘錡拍了一下自己的膝头,道:“好吧,既然你也赞同我们夫妇的愚见,那我心里就有底了,你加紧备考吧!好在你是武科,比拼的是真才实学,你小子自幼在我们西军里就成绩优特、学业卓然,此番你可要为咱们西军长长脸面!”

“呵呵,有三哥这位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已足以为咱们西军长脸了!听闻今年皇三子嘉王也要参与抡才大典,且看官家如何为他这位嘉儿排名吧!”马扩摊手道。

“以为兄对官家的了解,官家尚不至于令嘉王做状元的,所以子充且放手一搏,今朝夺魁尚可期也!到时为兄到丰乐楼为你摆庆功宴!”刘錡豪迈地拍了一下马扩的后背,“夺魁后即可授官,到时为兄亲到陕西把义妹接来与兄弟完婚,也了却了咱们两家的一桩心事了,呵呵!”

“多谢三哥!婚期不急,家父年内有望调回西军,到时我们一家人又可以回陕西了,何必再麻烦三哥再跑这一趟!”

“不麻烦,我总要回家探亲的嘛!这事兄弟别操心了,就包在我和你嫂子身上了!”

【1】古人一般认为李姓的郡望在陇西,所以常以“陇西氏”指代李姓之人。赵氏的郡望在天水,故而宋朝常被后人称之为“天水一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