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诗酒趁年华
太湖的晨雾比前几日更浓,乳白色的水汽贴着墨绿色的湖面流淌,将远山、近舟都渲染成朦胧的水墨画。沈琉璃独自驾着一叶扁舟,破开浓雾,向着记忆中与酒剑仙相遇的那片水域驶去。
腰间悬挂着狄青麟提供的、装满“醉仙酿”的新酒葫芦,随着小船的摇晃,发出轻微的、令人心安的水声。她的伤势在狄青麟提供的良药和两日静养下,已好了七七八八,内息运转圆融,只是肩背处那道最深的伤口,在运劲时依旧会传来隐约的刺痛,提醒着她不久前的凶险。
狄青麟派出的侍卫只将她送至湖边便悄然隐去,接下来的路,确如他所言,需要她自己走。
湖面空旷,唯有水声潺潺,桨声欸乃。浓雾隔绝了视线,也隔绝了尘世的喧嚣,仿佛天地间只剩下她这一舟一人,以及怀中这壶关乎生死的酒。
她不确定酒剑仙是否还会在此等候,那位前辈行事如天马行空,全无定数。但她别无选择,只能循着记忆而来,寄望于那一线虚无缥缈的缘分。
小舟在雾中漫无目的地漂荡了约莫半个时辰,四周依旧是白茫茫一片,辨不清方向。沈琉璃心中渐渐升起一丝焦躁,若找不到酒剑仙,一切筹划皆成空谈。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准备另寻他法之时——
一阵苍凉而豪迈的歌声,穿透浓雾,隐隐传来:
“君不见,太湖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歌声带着几分醉意,几分狂放,更有一种看透世情的沧桑与不羁,在空濛的湖面上回荡,竟与这天地雾气浑然一体!
是酒剑仙!他果然还在!
沈琉璃精神大振,连忙循着歌声的方向奋力划动船桨。
歌声越来越近,穿透力极强,仿佛就在耳边吟唱。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终于,在前方雾气稍薄之处,她看到了那艘熟悉的、随波逐流的破烂小舟。舟上,李太白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儒衫,仰面躺在船头,翘着二郎腿,手中拿着他那标志性的朱红酒葫芦,正对着苍茫的天空与湖水,纵情高歌。他身边,还散落着几个空了的酒坛。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沈琉璃将小舟靠近,停在数丈之外,不敢打扰,只是静静地听着。这诗词豪情万丈,却又隐含深沉的悲凉,仿佛道尽了人世间的繁华与虚无。
一曲既终,余韵袅袅。
李太白放下酒葫芦,看也没看沈琉璃,仿佛自言自语般叹道:“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唉,酒没了,兴也尽了。”
沈琉璃知道该自己出场了,她深吸一口气,驾船上前,在船头躬身一礼,朗声道:“晚辈沈琉璃,依约前来,为前辈送上‘醉仙酿’!”
说着,她解下腰间那壶崭新的“醉仙酿”,双手捧着,递向前方。
李太白这才慢悠悠地坐起身,醉眼惺忪地瞥了她一眼,又看了看她手中那壶酒,鼻子轻轻抽动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
“嗯……是‘临江仙’的味道,而且是窖藏超过三十年的极品‘醉仙酿’。”他点了点头,隔空一抓,那壶酒便轻飘飘地飞入他手中。
他拔开塞子,浓郁的酒香瞬间弥漫开来,连周围的雾气似乎都染上了一层醉意。他深深吸了一口酒气,满脸陶醉,随即仰头“咕咚咕咚”连灌了几大口。
“哈——好酒!痛快!”他抹了把胡子上的酒渍,畅快地大笑起来,之前的些许颓唐一扫而空,眼中精光闪烁,哪里还有半分醉意?
他看向沈琉璃,目光在她身上打量了一番,点了点头:“伤势也好得差不多了,看来你这丫头还算听话。”
“前辈吩咐,不敢有违。”沈琉璃恭敬道。
李太白又喝了一口酒,晃了晃酒葫芦,看着沈琉璃,眼神变得认真起来:“酒,老夫收下了。伤,你也养好了。那么现在,告诉老夫,你为何定要救那谢家小子?仅仅是因为……他值得你倾力相护?”
这个问题,他之前问过,沈琉璃也答过。但此刻他再次问起,语气却带着一种更深沉的探究。
沈琉璃迎着他的目光,没有回避。她知道,敷衍的回答无法打动这位看似狂放、实则心思通透的前辈。
她沉默了片刻,脑海中闪过与谢无妄相识以来的种种。雨巷初遇时他剑尖的冰冷,石桥上并肩对敌的默契,破庙疗伤时他笨拙的温柔,还有他挡在她身前,施展那禁忌一剑时决绝的背影……以及,如今冰层之下,那张寂静而脆弱的脸。
种种情绪在她心中翻涌,最终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和一句清晰而坚定的话语:
“起初,或许是因为好奇,因为不服输,因为他救过我。但后来……后来我也不知道了。”她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迷茫,却又无比澄澈,“我只知道,看见他身陷绝境,我会心疼。想到他可能永远醒不过来,我会害怕。只要能救他,无论多难,多危险,我都愿意去试一试。”
她没有说什么惊天动地的情话,只是坦诚地诉说着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这份坦诚,反而比任何誓言都更有力量。
李太白静静地看着她,看了很久。他浑浊的眼中,似乎有复杂的光芒流转,像是回忆起了什么久远的往事。
“心疼……害怕……愿意……”他低声重复着这几个词,忽然又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却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沧桑,“好!好一个‘愿意’!世间多少痴儿女,直教生死相许……哈哈,哈哈哈!”
他笑罢,将酒葫芦系回腰间,站起身,整了整那身破旧的儒衫,整个人的气质陡然一变!之前的慵懒醉意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顶天立地、锋芒毕露的绝世风采!
“小丫头,你通过了老夫的考验。”他声音清朗,如同龙吟,“这壶酒,养的是你的诚;这道伤,验的是你的韧;这番话,见的是你的真。有此诚、此韧、此真,方有资格,行那逆天改命之事!”
沈琉璃心中狂喜,连忙躬身:“多谢前辈!”
“先别急着谢。”李太白摆了摆手,目光投向茫茫雾霭的深处,眼神变得悠远,“要救那小子,非一人之力可为。三位化境……老夫算一个。但另外两位,人选至关重要,需得属性相合,心意相通者,方能成事。”
他看向沈琉璃:“你可有眉目?”
沈琉璃将狄青麟提供的线索说出:“北疆‘血刀老祖’似在南疆现身,西域‘金轮法王’其弟子已悄然入关。”
“血刀?金轮?”李太白闻言,眉头微蹙,随即摇了摇头,“血刀戾气太重,其功法至阳至刚,与谢小子体内的寂灭死气属性相冲,强行引入,恐适得其反,加速其崩溃。金轮……其佛门功法虽能克制部分邪祟,但与寒玉棺的极寒之力以及公主遗留的封印并非同源,难以完美融合,风险亦是不小。”
沈琉璃的心沉了下去。连酒剑仙都觉得这两人不合适?那天下之大,还能去找谁?
“那……前辈可知还有何人可选?”她不甘心地问道。
李太白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奇异的光芒:“倒也不是全无办法。属性相合者……或许有一人,极为合适。”
“谁?”沈琉璃急切追问。
“东海,‘蓬莱客’,云梦瑶。”李太白缓缓吐出这个名字。
“蓬莱客?云梦瑶?”沈琉璃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
“此人乃海外散仙一流,极少踏足中原。其修炼的‘太阴真水’乃至阴至柔之力,与寒玉棺的极寒同源,更能滋养生机,或许能中和部分寂灭死气,稳住谢小子的心脉。”李太白解释道,“而且,此人医术通神,尤擅调理神魂之伤,对那‘青蚨’魂咒,或也有克制之效。”
沈琉璃眼中重新燃起希望:“敢问前辈,如何才能找到这位云前辈?”
李太白叹了口气:“难。蓬莱仙岛虚无缥缈,云梦瑶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老夫与她,也仅有数面之缘。上一次听闻她的消息,还是在三年前,据说有人在南海之滨见过她采药。”
南海之滨?范围依旧太大,如同大海捞针。
“不过……”李太白话锋一转,“你可以先去一个地方。”
“何处?”
“药王谷。”李太白道,“药王孙思邈的后人隐居之地。谷中藏有天下奇药,更有一面‘溯源镜’,据说能照出与特定人物、事物因果牵连最深的方向。你若能借得此镜,或许能找到云梦瑶的踪迹。而且,救治谢小子所需的某些珍稀药材,或许也能在药王谷找到。”
药王谷!溯源镜!
这无疑是黑暗中指明的又一条路径!
“药王谷在何处?”沈琉璃迫不及待地问。
“据此西南方向,千里之外,群山之中。”李太白遥指一个方向,“具体位置,需要你自己去探寻。药王谷避世已久,不喜外人打扰,能否进入,全看你的机缘。”
千里之外,群山之中……又是一个艰难的旅程。
但沈琉璃没有丝毫犹豫。“晚辈这就出发!”
“且慢。”李太白叫住她,从怀中取出一个巴掌大小的、非金非玉的白色贝壳,递给她,“此乃‘传音贝’,乃海外异宝。你若找到云梦瑶,或遇到性命攸关的紧急情况,可对着它呼喊老夫名号,注入内力,老夫便能有所感应,或许能赶来相助。但此物仅能使用一次,慎之。”
沈琉璃接过这温润的贝壳,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奇异能量,知道这是酒剑仙给予的极大帮助,郑重收好:“多谢前辈!”
李太白点了点头,最后看了一眼那壶“醉仙酿”,又看了看沈琉璃,眼神复杂,最终化作一声悠长的叹息:
“去吧。诗酒趁年华,莫负了好时光,也别……辜负了这片心。”
说完,他不再看她,重新躺回小舟之上,拿起酒葫芦,再次对着湖光山色,纵情高歌起来,歌声豪迈苍凉,渐渐融入浓雾深处,人影与舟影也随之模糊,最终消失不见。
沈琉璃站在船头,对着酒剑仙消失的方向,深深一揖。
然后,她调转船头,目光坚定地望向西南方向。
药王谷,溯源镜,蓬莱客……
前路依旧漫长,布满未知。
但希望,已然在手。
她握紧了那枚“传音贝”和贴身收藏的“同心珏”,驾起小舟,破开迷雾,向着新的目标,毅然前行。
湖风拂动她的衣袂,也送来了酒剑仙那渐行渐远的歌声,如同谶语,又如同祝福: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