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不了几天,时政科的人才们就把折子交了上来,高氏看过之后发下去让众臣讨论。由此引发了乾隆二十年最大的一场争论。同意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认为不足者也有之,各方大臣争得是针锋相对,吵了个旗鼓相当。后来折子又下发到民间,更是争论不休。
也因为如此,时政科大部分的人才原本的分配都被收回,等待重新委派,这让代管吏部的永珹伤透了脑筋。
坐在永璋的循亲王府里,永珹看着手上一张李维忠画的“大清官职上下级别表”,脑袋大出了好几圈,无奈到最后还是看不懂,只好问永璋:“三哥,你看这成吗?”
永璋笑着摇头:“我也不知,只等皇父安排了。”
永珹接着看:“这。。。外交部倒是好说,可这。。。建设局是什么?水利局还好说,环保局又是什么?还有啊,这个文物保护局和交通局是干什么的?”
永璋道:“可能与和莹她们搞的那个妇女联合会差不多吧。反正都是新东西,老四啊,我怎么觉得我应该回尚书房再去学两年啊?老喽老喽。。。”说完就叹气。
永珹这个黑线啊!三哥你可是堂堂的大清南书房总理大臣啊!你都要回去读书了,那我们呢?
有人通报,说安亲王来了,两人连忙迎接。
永璜还是大嗓门:“行了行了,都别忙了,老三老四,让你的人都出去传话,把时政科那九个。。。都叫过来。”
永珹问:“什么事儿啊大哥?”做为皇子,他们平时是不能结交大臣的,尤其是这些新进的官员。闹不好可能会给人抓住把柄,说自己结党营私,那可是谋反的大罪。
永璜身后一个人脱下帽子笑:“没什么,四哥,是孤想见见他们。”
“太子?”永璋永珹大惊,忙行礼,被永基挡住:“现在不是朝会,也不在宫中,哥哥不必行大礼了。”说完对两人行家礼:“十二见过两位哥哥,事出有因,冒昧来访,哥哥勿怪。”
“哪里哪里,太子请坐。”永璋连忙亲自为永基安坐,永璜那边早就和永珹谈论一个案子去了。
永璋等永基小太子喝了一杯茶之后才问:“太子要见这些人尽可在宫中召见,为何要微服出来?”
永基苦笑:“那九哥盯得紧,听说他联合了不少大臣反对改革。你们也知道,新增部门大多都在我工部之内分权,我不见见他们总也放心不下。”
永珹道:“那也不见得,新增的检查院和法院都是我刑部的。吏部的督察院和户部要分出来的税务局都在其中。”
永璋道:“这外交部当然是和理藩院分开,文化局和教育部也会分权。永瑜手上权力本就不多,难怪他着急呢。”
永基看看那张画得错综复杂的关系图,半天才叹气:“难怪九哥生气,这些人胆子也太大了,南书房之外加上个外交部门也罢了,六部之外竟然要一下子添上十四个部门,这么一来大清还不得官满为患啊。”
永璋深以为然:“是啊,我就说这么改有些急了,打算先开几个试试。”
永基道:“那就和他们商量一下,哪个重要就先开哪个,饭也得一口一口的吃嘛。”
永珹说:“这些部门若要开设首先要解决的是法案,制定法律可不是儿戏啊。”
这么一说,三个阿哥都皱眉了。
过了一会儿,时政科的九个人才都到了。他们见到太子时都很高兴,拉着太子不停的说个没完,小太子满头黑线的听了半天才知道这些人都是在向自己打听那个传说中的四项基本国策的制定者,也就自己那个便宜额娘。
虽说雍正朝当年的改革是以皇帝的名义发布的,但是提出改革的人是谁一直成迷,这些人或百姓知道有这么个人,但一直不知道是谁。不过无论她是谁吧,民间对这个人还是推崇备至的。
等到后来有些老王爷说漏了嘴,那拉氏提议改革之事才渐渐传开。一开始只是小范围传说,到了乾隆朝白龙出生时才真正的传遍天下,圣文皇后之名在民间那是相当有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