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锦鲤是一种全身红白相间,又带了些黑色纹路的锦鲤,而乌鲤便是通体乌黑的锦鲤。
放在清朝也算稀罕玩意儿,但吴婉瑜在现代看得多了,便也不觉得有什么稀奇。
她只淡淡看了一眼,就挪开了目光。
而太子妃还在激动中,“如何,漂亮吗?我以前都没见过呢,江南那边也没有,都不知道内务府的人是从哪里寻来的。”
吴婉瑜默了默,还是回答:“乌鲤是从广西那边寻来的,而这三色锦鲤……是从倭子国来的。”
倭子国原叫倭国,也就是那个放在现代社会,一被人提起就会引来无数人深切痛恨的某小国。它在清朝时期便是叫做“倭国”,而“倭子国”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归功于康熙了。
听说康熙很不喜欢这个民族和国家,就故意称之为倭子国,也就是矮子国的意思——因为“倭”字从人从委,而“委”字有身材软缩的意思,所以“倭”字就是身材矮小的人。【1】
康熙还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而,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2】
但就是这么一个被康熙无限嫌弃的国家,却对康熙极为尊重,听说他们还管康熙叫做“上国圣人”呢。
四舍五入一下,吴婉瑜自觉也算是“上国人”了。
然而这还是不妨碍她不喜欢倭国的一切东西,于是只给太子妃解释了几句,又随手洒了几把鱼食后,拉着太子妃施施然上了岸。
一边走还一边说,“便是你身边常有人跟着,也还是少下去喂鱼的好,再不然你至少寻个有栏杆的地方。”
太子妃疑惑:“为何?你是怕有人推我入水?”
吴婉瑜很是坦荡地点点头,“是的呀。”
“我刚才还留心看了一下,我们刚才站着的那块石头边上已经长了些许苔藓,万一宫人们没有及时清理,你这一踩上去,不是要两脚打滑吗?万事还是小心些比较好。”
她这话一出,太子妃身后就有宫人悄悄脱离队伍,不知做什么去了。
现代人穿越的通病便是会把宫斗想得太过于可怕,而太子妃身为土生土长的清朝人,却没有吴婉瑜那般“胆小”:“无事的,我每次出门,身后都跟着十几号人呢,即便是需要人跑腿拿东西什么的,也不至于把人全都派出去,你放心就是。”
两人边说着话,边找了个无人的亭子坐下。太子妃身边的宫人见主子们入了亭,便自觉将亭子三面柱子中间的纱帐挂起,只留了一面朝着池塘的,好叫池塘那边吹过来的,带着水汽的风能叫主子们凉快一些。
还有人自觉去找了点心和茶水过来,一一摆在两人中间的石桌子上。
吴婉瑜看着看着,眼里不自觉染上几分艳羡,“你宫里这些人教得实在是好。”
她话音刚落,太子妃才恍然察觉过来,“对了,我还没问呢,你今日入宫怎么就只带了一位嬷嬷?旁的人呢?”
吴婉瑜:“我有事吩咐她们去做了,左右这里离钦安殿也不远,又想着过来同你说说话而已,应该也不会出什么事。”
太子妃嗔她一眼,“那如何能行,方才你是怎么说我的?怎么轮到自己又不一样了呢?”她沉吟两句,“下次你要是缺使唤的人,就尽管来毓庆宫跟我说,我给你派几个人用。”
“毓庆宫在前朝,我哪里好时时过去呢?”
太子妃默了默:“这倒也是。”说完她摆摆手,示意宫人们都退出亭子,退远一些。
吴婉瑜瞧她神神秘秘的,一时也有点好奇,身子不自觉往前倾了倾,然后就听着原主这位好闺蜜,小心翼翼凑过来,在她耳边低低叹了一声,“你说我怎么就嫁给太子了呢?”
吴婉瑜:……
她难得有些不敢置信,“多少人羡慕你,这可是求都求不来的福气呀。”
太子妃幽怨道:“那这福气给你要不要?”
吴婉瑜顿了一下,还真要不起。
然后转瞬又想起来,历史上这位太子妃最后的结局,眸底飞快划过一丝担忧和惊惧。
她踟躇着:“为何会这么说?”
太子妃无聊地用手撑住下巴,然后捏着小叉子插了颗葡萄送入口中,嘴里含糊不清的,“就是觉得困在毓庆宫里很烦,不像你,你想出府就出府,想进宫就进宫,府里待得腻了,还能去庄子上玩耍。”
“哪有那么容易?”吴婉瑜笑她,“你也知道我府里的李格格不太安分,加上弘晖渐渐大了,每日都要到前院读书,我哪里会放心他一个人在府里呢?”
太子妃闻言,立时瞪圆了眼睛,“你是说……李格格对弘晖……?”
“不不不,我没有这个意思,这是分开的两件事,可不能听到一起啊。”吴婉瑜吓得连忙去捂她的嘴。
外头宫女看见了,身形轻轻一晃,又想起来太子妃的吩咐,只能遗憾撇开视线,装作没有看见四福晋“以下犯上”的举动。
然而吴婉瑜却也很快意识到了自己举止上的冒犯,她歉然开口,“抱歉啊,我是一时心急……”
太子妃很大度:“这有什么?”
“这才能说明你与我关系好呢。”
“其他几个妯娌,每次见了我都是远远行个礼就跑,即便是到了跟前与我说话,也胆小害怕得跟什么似的。”
“然后我宫里那些个吧……唉,”太子妃深深叹了口气,“毓庆宫也是乱得很,你府里好歹就一个不听话的李氏,我宫里可足足有两个呢!”太子妃伸出两根手指比了个“二”。
“你说她们烦不烦?哪怕是真的害死我,我没了,这太子妃的位置也轮不到她们来当啊,都是何必呢!”太子妃没好气道。
吴婉瑜也心有戚戚焉,“是啊是啊,一个侧妃之位,也就到头了,何必呢。”
太子妃这时又道,“不过我也很能理解,她们是担心日后太子爷坐了那个位置,那不就要……那什么,封妃了吗?若真是有这么一日,我的位分自不必说,她们呢?则都要看太子爷的心情,可不是需要上进些?”
吴婉瑜默默听着,久久没回话。
太子妃就以为她还沉浸在思绪中,又接着往下说了:“我先前听说你生了病,原是想去探望你的,可宫里那个大李氏一听说我要出宫,立马就阴阳怪气起来了,说什么‘我身为太子妃,不操心毓庆宫的事也就算了,还反倒担心起贝勒府来了,也不怕人家四福晋会不会嫌弃我手伸得太长。’然后太子爷一听,居然还觉得她说得对!”
“你说离不离谱!”太子妃把桌子拍得砰砰作响,气得眼眶都微微湿润了。
吴婉瑜见状,默默把桌上茶盏端到手里,免得太子妃手里没轻没重,再给掀了去。
太子妃得不到她答话,气得又骂了一句,“真是好没道理!她就是鬼蜮伎俩玩多了,还以为人人都跟她一般呢!太子爷也是,在外面多英明神武啊,怎么回到毓庆宫,就好赖话分不清了呢?”
太子妃顺了顺气,继续又道,“然后我就说,我人不过去,好歹送些药材去你府里,免得你一时要用又不好找,也算是全了太子爷和四弟之间的兄弟情谊,是吧?结果呢?那小李氏又开始哎呀哎呀说自己头疼,说我私库里若是有富余的,不如先接济接济她,再不然拿去给弘皙补补身子也行啊。”
“于是事关弘皙阿哥,太子爷就理不直气也壮地拉起了偏架?”吴婉瑜幽幽插了句话。
太子妃手里泄愤的动作一顿,有些没能听懂她话里的意思。
吴婉瑜则是微微拧了拧眉头,担心自己的话是不是过于现代,导致她没听懂?
好在太子妃那边很快又转过弯来,“是,就是你说的那样。”
“他就是理不直气也壮,还拉偏架,还叫我少管闲事,还当着那么些宫人的面,一点面子都不给我……”
“真是,我现在一想起来还气呢。”
“那些药材都是我从江南千辛万苦带回来的,便是拿去喂猪我都不想给她!”
吴婉瑜听完,也跟着重重叹了口气。
按着太子妃的说法,那位李侧妃明显就是个雁过拔毛的吝啬加贪财性子,那她勾结顾嬷嬷的原因便也就找到了,不外乎是为了“金银”二字。
而至于太子妃,她对两位李侧妃这般深恶痛绝,又立场不一,想来对李侧妃所谋划之事也知之甚少。
就是不知道这背后会不会有太子指使……毕竟他在朝堂上还要拉拢人才,而没有银钱开路,只凭着储君之位去忽悠的话,怎么想都不太现实。
吴婉瑜想着,眼眸逐渐转深,忽而又意识到什么,扭头就问太子妃:“什么叫便是拿去喂猪也不给她们?”
太子妃顿时语塞,结结巴巴地同她解释:“我说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你信吗?”
吴婉瑜:……我信你个鬼。
她光速板起脸:“好呀,亏我之前还在府里殷殷盼望着你能来看我,我这一腔深情,居然还是被辜负了……”
吴婉瑜捧着心口开始嘤嘤嘤,太子妃则是少见的手足无措,“我真的不是那个意思,真的!我们认识六年了,我的为人你还不清楚吗?”
吴婉瑜:“之前是清楚的,现在却不一定了。”
太子妃很茫然,这还能说变就变?
她只得好言好语哄着吴婉瑜,一时也想不起来自己本还在生气中了。
……
【1】百度
【2】《康熙朝起居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9章 第 59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