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清穿之抱紧四爷大腿 > 第4章 验证金手指

清穿之抱紧四爷大腿 第4章 验证金手指

作者:西江月明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02-10 18:00:44 来源:文学城

鸡鸣声次第响起,潮湿的晨风卷着远山松涛涌入庭院,将那些关于时空弦与量子坍缩的呓语,吹散在人间烟火里。

叶林悠悠转醒,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思绪还沉浸在昨晚那个奇幻的梦境之中。

光球的声音仍在耳畔回荡:"你可以创造新时间线..."叶林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觉着这些犹如镜花水月太过虚幻,不太靠谱。

他索性将掌心贴在粗糙的窗棂上——木刺扎着皮肤的细微痛感,反倒让人安心。

"过目不忘?"叶林抓起枕边的《论语》,粗糙的纸页划过指腹。昨夜翻阅的文字突然在脑中立体展开,连某个"之"字尾端晕开的墨渍都清晰可辨。

果然可以!

叶林靠在床头,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双眼,开始尝试回想自己学过的知识。刹那间,大学课本里的内容如潮水般涌入他的脑海,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复杂的公式和图表,如画卷般在脑中铺展,甚至能清晰忆起扉页角落被咖啡渍晕染的淡黄痕迹。

他嘴角不自觉勾起笑意,指尖在虚空中划过,仿佛真能触到那些铅字纹理。

哇哦,竟然还自带智能检索功能!只要在脑海中搜索,相关的知识便会立刻浮现!

自信的说,他可以把整本书一个标点符号都不错默写下来,包括图像!但问题是,在电都没有的时代,软件编程有什么用呢?囧……

不过,叶林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调整了一下情绪,决定先把大学课本里的知识整理成册,储存在自己脑海深处的 “书架” 里。

他在脑海中想象着那个书架,一本本课本被他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看着那些排列有序的书籍,成就感油然而生。

想起睡前的灵感,叶林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忙集中精力开始回忆。他平日里热衷于研究美食,看过的菜谱不计其数,此刻,那些菜谱也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在他的脑海中一一浮现。

他兴奋地想着,以自己八大菜系老饕的身份,默写百十来个菜谱应该不在话下。真是太棒了!随便挑几个菜谱,应该足够还清那压得人喘不过气的三十两银子了。

想到这里,叶林迫不及待地翻身下床,翻找出纸张,提起笔,刷刷几下,写下几道菜谱:红烧肉、干锅麻辣鱼、夫妻肺片儿、姜爆鸭子、糖醋排骨等等。

他一边写,一边在心里琢磨,这些菜的食材一定要容易获取,口味也要接近当地的饮食习惯。像臭豆腐之类的特色美食,虽然自己很喜欢,但现在还不是尝试的时候。

"红烧肉得用冰糖炒糖色……"灶间飘来米粥的焦香,混着阿婆咳嗽声与弟妹踢踏的布鞋声,笔尖不由顿住,三十两银子像块冷铁压在心头,但笔下流淌的菜谱却让他指尖回暖。

写完菜谱,叶林转过身,目光落在书架上那些原身学过的书上。书架上摆满了《礼记》《周易》《春秋》等四书五经,还有《易传》《四书章句集注》等大家注解四书五经的书籍。

他好奇地拿起一本,翻开查看,字迹在脑中展现,然而,含义却依旧模模糊糊,不能理解。

这就跟在现代看小视频时,一模一样,眼睛:“我学会了!” 手:“不,你不会”。虽然翻看一遍,对这些新知识也加强了记忆力,但是该不懂的还是不懂啊!

叶林无奈地叹了口气,看来不是自己学过的内容,不符合金手指的使用规则。可原身离开时,明明留下了记忆的,为何不能直接用呢?

他摇了摇头,暂时把这个疑惑抛到脑后。看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还是得依靠现代学过的知识来生活。

目前当务之急是去把菜谱卖了,先把银子凑齐,至于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他还没有完全想清楚。

原身从小刻苦学习,过五关斩六将才成功考上秀才。又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未来打算考举人,走仕途这条路。

可现在的他,对原身学过的四书五经,就像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完全陌生。

要想重新学起来,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怕是不行,而且在这期间,还得先解决吃饭的问题。

思来想去,叶林觉得拿菜谱跟人合作开饭馆、做点儿小生意,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说别的,就拿现代街边那些美食摊来说,生意那么火爆,赚的钱比普通白领还多。毕竟民以食为天,只要味道好,就不愁没生意,这应该是目前最可靠的一条出路了。

吃过早饭,叶林看着阿婆和弟妹忙碌的身影,心中一阵心疼。

他摸了摸两个孩子蝴蝶骨突兀的棱角,劝道:“阿婆,弟妹,你们今儿就别再忙了,好好休息。我已经想到筹银子的办法了,今天就去县城看看。”

叶婆婆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但还是笑着应道:“好,好,今儿歇上一天,林哥儿路上一定小心,身子还虚着,不要累到了。”

叶林点了点头,向阿婆和弟妹告别后,回忆了一下去县城的方向,拿了点干粮和水就出发了。

可能是叶老秀才教书的余荫,即使他家借了这么多钱,多年未还,出村路上还是有几户人家跟他打招呼。

迎面遇到一黑脸大汉,姓赵,是这村里的猎户,格外豪爽,听闻他要去县城,忙叫住他:“正好我也要去镇上卖猎物,借了马屠户家的驴车,辰时三刻出发,一起走吧!”

叶林听了,心中一喜,笑道:“那感情好,多谢赵叔了。” 说着,便快步走到驴车旁,上了车。

赵猎户粗粝的手掌拍在车辕上,震得藤筐里山鸡扑棱着翅膀,落下几根灰褐尾羽。"小子坐稳咯!"

他洪钟般的笑声惊飞枝头麻雀,叶林攥紧车板边缘,车轮碾过碎石路的声响与记忆中地铁轰鸣奇妙重叠。

赵猎户名叫赵成振,年近四十,是村里的猎户,为人格外豪爽。他和叶老秀才是多年的好友,虽然目不识丁,但却颇爱下棋。

早年他还是个光棍儿的时候,经常和叶老秀才下棋,两人棋艺都不怎么样,却每次都能为了谁胜谁负争得面红耳赤。

赢了棋的赵猎户就会带着猎物到叶秀才家蹭饭吃,那时的他,看叶小秀才就跟看自己家子侄差不多。后来叶老秀才去世,两家的往来就渐渐少了。

……

瞧见叶林和赵猎户出村的背影,不少村民都窃窃私语起来。转瞬间,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村子。溪水边,几个农妇正在洗衣,听到消息也忍不住议论起来。

“叶小秀才这是去找门路了,也不知能不能还上钱。这眼看就只剩下十二、三日了吧?” 一个农妇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一脸担忧地说道。

“我看行,那日叶小秀才不是说了吗?他那么多同门、同窗,总有家境好的,一人借上三、五两,不就很快能凑够钱。” 另一个农妇倒是充满了信心。

“我呸,你听他在那里吹,这是唬你们呢。” 一个吊梢眉、三角眼的媳妇叉着腰,满脸不屑地骂道:“若说别人可能还有许多同门、同窗,但叶林可没有吧,自他爹死后,他不都是在家自学吗?侥幸考了个秀才罢了,哪里有什么同门啊?我看那三十两准打水漂!”

其他几人听了这话,面面相觑,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哼,李大妮儿,你才嫁进我们村几年?知道个什么?” 一位膀大腰圆的婶子斥道:“就算叶小秀才没那么多同门,可人家是正儿八经考过院试的生员,考童子试时还不能认识几位读书人啦?”

明显其他几人只是从不关心科考的村妇罢了,根本不懂什么 “生员”“院试”。于是反驳道:“牛婶子,李大妮儿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就算是认识些人,可借钱只怕也难,谁不知道读书花销大。”

“就是啊,那话怎么说的:在镇上的穷人没人问。” 另一个农妇也附和道。

“是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牛婶子提高了声音,纠正道。

牛大婶儿瞪圆了眼睛,大手一挥:“跟你们说不通!你们怎么不盼着点叶小秀才的好?”

说着,她指向李大妮儿,“也不想想这么多年,谁家遇到婚丧嫁娶之事、过年过节,叶老秀才都帮着写对联儿,记账,写家书,按理说都要收些银钱的,可叶老秀才心善,每次都是只肯收几个瓜果就算了。你当时嫁来叶家村,他可是也来帮忙了!”

牛婶子目光炯炯,看的李大妮儿往后一缩,不见了身影。

“还有那么些个小娃子到叶老秀才家上的私塾,束修比隔壁几家村交的钱都少,怎么都不知道感恩呢?” 牛婶子一一看过去,众人纷纷露出羞愧的神色。

张婶子站出来,无奈道:“牛家妹子,你这话我可不认,咱们心里都惦记着叶家两位秀才的好呢!要不然这么些年,村里人也不能陆续给他家借了这么些钱。只是大家都不是富户,一年忙到头,好不容易交完税粮,也没剩下几个口粮……”

“是啊,是啊。” 众人纷纷附和。

“再说娃儿一天天也大了,家里婚丧嫁娶都要钱嘞,总不能一直拖着吧?就拿我家来说,可怜我们家那老头子,这几日病的越发重了。”

张婶子说着,脸上露出愁苦之色,“眼看着是要不行了,可这棺材板儿都还没准备好啊!”

“是啊!” 其余几人纷纷附和道,“叶小秀才年纪轻轻就过了童子试,眼看着前途光明,要不是家里实在过不去,咱们也不至于这么急着让他还债呀……”

听了这话,牛婶子也陷入了沉默。

这时,李大妮儿又从几人身后探出头来,棒槌砸得水花四溅:“哼,不过是一个秀才就稀罕成这样了,以为只有你们村才有呢!我们山洼子村的赵秀才,还有下曲村的张秀才,可都不比你们叶秀才差!”

几个妇人听了,纷纷露出不快的神色,说道:“行了行了,快干活儿吧,就你能耐。” 说罢,不再讨论,各自占据一块地方,开始洗起衣服来。

……

坐在驴车上,叶林跟赵猎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他惬意地观察着村子外的景色,一边与原身的记忆一一对照。

叶家村隔壁,还有下曲村,南齐村,山洼子村等好几个村子。

幸运的是,他们叶家村离着沫阳县城最近,坐着板车,一个时辰就能到。

比起需要翻山越岭才能出来的山洼子村,以及在河流下游,每到雨水丰沛的夏季就容易被淹的下曲村,叶家村的地理位置算是很好了。

清晨的阳光晒在身上并不热烈,却将皮肤烘得暖洋洋的。微风徐徐,坐在板车上一颠儿一颠儿的,叶林心里有了解决债务的方法,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了下来。

上辈子作为合格的打工人,他的脑子时刻都在想着代码程序,极少有机会这么悠闲。看着赵猎户甩着根草绳,将那毛驴赶得虎虎生威,洪亮的嗓音,像大将军出征一般吆喝着。

叶林脑中不禁哼唱起一首歌,脸上也露出了闲适的微笑:“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

正美着呢,冷不丁的,叶林被赵猎户的灵魂四连问打回了现实。“林哥儿,你这去县城打算干啥?能凑够钱还债不?以后有啥打算?还考不考举人啦?”

怎么说呢,叶林好久没听到这么亲切友好而又让人心生烦躁的关怀了。真是熟悉的味道啊。

开新文啦,翻滚求收藏,握爪 叶林:骑着毛驴去赶集,嘚驾 胤禛:-----回头送你汗血宝马

1 《增广贤文》

2 儿歌《小毛驴》

3 明清时代,秀才专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是读四书五经而进学者的专称。要取得这种资格,必须在学道或称童子试获得取录。不论年龄,应童子试的都称童。若果县、府、院三试都录取了,进入府学、州(直隶州)学或县学的,称为进学,通名生员,即秀才的俗名。生员除了经常到学校、学官的监督考核外,还要经过科考选拔(未取者有录科、录遗两次补考机会),方可参加本届乡试(各省举行的考试,取中者为举人)。

龙吉泽.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 《 湖南农机 》 , 2010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验证金手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