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千秋梦 > 第2章 二、暗流

千秋梦 第2章 二、暗流

作者:流鸢长凝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3-09 12:10:24 来源:文学城

靖海王府府门前,崔泠只披了一件墨色大氅,踩了马镫一个翻身稳稳坐在了白马背上。

“夜深露重……”银翠抱着素白色的轻裘递去,“县主还是再穿一件吧。”

“驾!”

崔泠没有应声,扬鞭策马,一骑绝尘而去。

银翠急呼道:“快些跟上县主!”

门前的八名府卫急忙策马,当即追着崔泠去了。

王妃金氏听闻崔泠突然夜出,以为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赶至府门前时,已经不见崔泠踪影。金氏蹙眉问道:“弦清这是怎么了?”

银翠也一头雾水,如实答道:“奴婢也不知县主怎么了?噩梦惊醒后,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金氏略微舒了一口气,吩咐道:“银翠,去把医官请来候着,再把暖炉备好,等弦清回来,让医官立即给她把脉。”崔泠是她与靖海王的独女,是个不足月的孩子,当时情况紧急,若不及时催胎,大人与小娃定然都活不下来。因此,崔泠自小身子便不好,尤其畏寒,若不是这些年用各种药材养着,只怕也活不到如今。

女儿孱弱,金氏也劝过靖海王纳妾绵延子嗣,皆被靖海王回绝。于私,他是个守诺之人,当年求娶金氏时便许诺过,他终其一生只有金氏一个妻子,绝不纳妾;于公,他毕竟是皇室血脉,又手握大雍最精锐的五万水师镇守北境,生女比生男要更让天子放心。

数十年前,五州据地称王,互有征伐,战祸不绝。太、祖自楚州起家,戎马半生终是一统五州,建国大雍,让天下重归太平。开国不易,守国更不易。彼时,大雍国力微弱,沧海对岸,大夏与大泽两国时来袭扰。太、祖垂垂老矣,已无力领军再战。他环顾众臣与儿女,如若帝业所托非人,只怕这个天下会再次燃起烽火,甚至沦为夏、泽两国瓜分的疆土。

长子崔伯烨深谙兵法,是难得的将才,却不如次子崔仲琰懂得收拢人心。三子崔叔泗生性浪荡,绝不可托付大业。最重要的是,崔伯烨虽是长子,却并非太、祖亲生,而是太、祖阿姐的孩子。当年他起事,靠的便是姐夫手中的三千兵卒,最初那几战,几乎是拿命拼出来的地盘,也因此姐夫殒命沙场,阿姐也郁郁而终,只留下了一个尚不足月的孩子。这个孩子便由太、祖收为了长子,对外皆言是自己所出,这个秘密也随着太、祖的离世,世上已无人得知,就连崔伯烨也只道自己是太、祖的亲子。

楚州与韩州皆临海,但是韩州有山岭阻之,易守难攻,敌国水师绝不会选择强袭韩州。所以楚州便是大雍的门户,亦是大雍的生死屏障。于是,太、祖将长子安置在了楚州,领五万水师镇守国门,又立次子为储君,坐镇京畿,再将三子安置在了偏远的齐州。韩州与魏州交由两位出生入死的异姓兄弟镇守,皆赐了国公之名。

设王公镇守各州不过是权宜之计,太、祖也知长此以往,等王公们羽翼渐丰,必定会危及京畿。只是他已经老了,已经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收拾这些隐患。于是,他便借着联姻之名,命太子同时娶了韩绍公与魏陵公的嫡女,言明先生皇孙者正位太子妃,用以牵至两州。除此之外,他还将京畿卫的兵权交给了四女崔昭昭,特赐封号燕王,希望他们兄妹同心,共治天下。

崔伯烨痛失东宫之位,却得了保命的五万水师精锐;崔仲琰得了东宫之位,却成了太、祖牵至各方势力的关键之人;崔叔泗远离朝堂,安乐一方,也算是一种成全;崔昭昭自幼便跟着父兄们打江山,与寻常姑娘心性不同,她不沉醉花前月下,只求能像男儿们一样在朝堂上有所建树,父亲赐她燕王实权,便等于是给了她一个名正言顺。

君王之道,重在权衡。

看似每个人都安排的妥妥帖帖,可人心总是难测,再严密的算计,也终有意外之时。

每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盘算与选择。

太、祖病笃,驾崩前夜,他拖着沉重的病体,拉着太子私话了半夜,翌日便龙驭归天。遵祖制,各地王公当奔赴京畿祭拜太、祖,新帝崔仲琰却下令众王公留在各自州府,谨防夏、泽两国趁乱偷袭。

谁都知道新帝在担心什么,这个时候谁也不会傻到冒出来作乱,给新帝一个口实,借机收回镇州之权。

皇权顺利交接,新帝掌权十年,身子却每况愈下,在三年前突然崩殂,膝下只有一子,便是如今的少年天子崔凛。

这崔凛生母既不是韩绍公嫡女,亦不是魏陵公嫡女,生母是大长公主崔昭昭家的一位歌姬。他自小便养在长公主府中,由崔昭昭一手带大,继位之后便开始重赏大长公主满门,连同新承袭燕王王爵的大长公主嫡女萧灼也一赏再赏。

秋风卷缠着雨丝落入窗户,宫婢们忙将窗户关上,又往火盆里添了几块红罗炭,退到了一旁,不敢吵扰独坐龙椅上的少年天子静思。

崔凛比崔泠小一岁,刚好十六。他掌心里拿着一个锦囊,眉心紧蹙,小小年纪眼底便尽是不见光的阴霾之色。

锦囊上绣着一个血红的“悟”字,相传是当年太、祖亲手授予太宗的定国之策。先帝崩殂之后,崔凛时常握着锦囊呆看,有时候一看便是大半日,不知在想些什么。这个时候若有婢子敢出言吵扰,或是太监突来传话打扰到他思虑,轻则捱一顿板子,重则拖出去问斩。

谁也不知他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戾气,就像谁也看不透他那颗阴云笼罩的天心,究竟在盘算什么。

瘦白的手指轻轻拉开锦囊,他又一次取出里面的一张黄帛,郑重其事地打开,只见上面用主笔写了四个字——散而击之。

这是当年太、祖留给太宗的话,也是太、祖的后招。

“父皇,您给儿的担子,重比泰山啊。”崔凛以无后之罪将韩绍公与魏陵公两位嫡女迁至荒凉的冷宫,不但没能激得那两州的老狐狸跳一跳,反倒还收到了两只老狐狸的上书,夸赞他懂得法度,乃明君也。

既然敲不动韩州与魏州,崔凛便只能敲一敲崔伯烨的楚州了。

想到这里,崔凛将黄帛放回锦囊,小心收入怀中,沉声问道:“楚州那边可有飞鸽传书?”

宫婢垂首靠近,轻声道:“回陛下,有。”

“速速呈上来。”

“诺。”

宫婢恭敬地将未开封的信囊奉上,还未及行礼退后,便听见崔凛冷声道:“贻误国事,当斩,来人,拖出去。”

宫婢如遭雷击,慌乱地跪地不断叩首哀求。

崔凛觉得她甚是聒噪,继续残忍下令:“此贱奴以下犯上,吵扰天子,先剜去舌头,再行斩刑。”

“诺!”殿门处的卫士冲了进来,将哭红了眼的宫婢拖了出去,险些撞上庭中走来的燕王。

“末将无礼,还请王上恕罪。”卫士们急忙向燕王萧灼行礼。

萧灼淡淡挥手,垂眸瞥了一眼早已吓得失了魂魄的宫婢:“看来,陛下今日心情不佳。”她打着山水纸伞,白底官袍上红丝飞鹤栩栩如生,好似要从她的衣裳上飞出去,钻入伞纸上的如画山水之间。

宫婢哭喊着跪倒在了地上,即便额头已经叩得发红,可为了活下来,她只能对着萧灼重重叩头,哪怕额发已被泥泞沾湿,哪怕额头已经磕破流了血。

萧灼抬起疏朗的眉目,眉宇之间染着三分绝艳,像极了年少时候的大长公主崔昭昭。只见她捋了捋衣摆上的皱褶,语气仍是淡淡的:“皇寺住持有言,今日勿造杀业。”

“可是……”卫士们为难地小声嘟囔。

萧灼却笑了起来,左边脸颊上旋起了一个小梨涡:“我有件喜事要告之陛下,想必陛下听了会龙颜大悦。”

卫士们似是得了定心丸,将兀自颤抖不休的宫婢拖起,准备扔出宫城,放她一条生路。

萧灼回眸望着远去的宫婢,握住纸伞的手指不动声色地紧了紧。待她回过脸来,已恢复了笑意,走至宫檐之下,将纸伞收起递给一旁的宫婢,朗声道:“陛下大喜啊!”

“进来说话。”崔凛尚未打开信囊,方才听见了萧灼的动静,便一直竖着耳朵听着,他倒想听听,到底是怎样的大喜事,能让他真正龙颜大悦。

萧灼走入殿中,恭敬地行了礼,却没听见崔凛开口“平身”,便只能弓着腰一直等着。

“现下记得你是臣了?”崔凛开口便是锋芒毕露。

萧灼没有解释,只是笑道:“韩绍公派人出海了。”

崔凛握紧信囊,神色阴郁:“他不是经常派人出海么?”

“这次,人拿到了。”

“活口?”

“活口,还是会反主咬人的那种。”

“人在何处?”

萧灼笑道:“臣可以平身了?”

崔凛忽然笑了:“朕竟是忘了,平身,赐座。”他示意太监搬椅子过来。

萧灼入座后,盯着天子手中的信囊,提醒道:“楚州的五万水师,可是大雍的精锐,若为靖海王一人沦为陪葬,陛下可想好调何处的兵马收拾韩绍公了?”

崔凛的神情阴沉了下来。

萧灼不慌不忙地从怀中拿出一张信笺,双手呈上:“陛下那位心腹的胃口可不小,一个人吃两家饭,正是臣捉到的那只会咬人的狗。”

崔凛接过信笺,匆匆扫过上面的招供,怒然将招供撕了个粉碎。

“朕要他死!”

“臣要他活。”

崔凛锐利的眸子紧紧盯着萧灼:“朕是不是太宠你们燕王府了?”

“阿凛,你我之间只剩下‘君臣’二字了么?”萧灼蓦然反问。

崔凛愕了一下,正欲呵责她放肆。

这个时候,萧灼自袖底摸出了一只苍翠的玉镯,递到崔凛面前,慵懒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也乐见有情人终成眷属。”

崔凛急切地抓过玉镯,脱口呼道:“她还活着?”

“小轿就放在宫门外,只等阿凛一句话。”

“速速传她入宫!”

“臣去给陛下亲自接来。”萧灼起身一拜,便准备退出殿去。

崔凛在她踏出殿时,忍不住问道:“阿姐,你想用那只狗做什么?”

“保我家阿凛江山永固。”萧灼的这句话先前对崔凛说过,那是两人幼时的一次生死经历,可今时今日说这句话,她还多了一份私心。

崔凛没有再说什么,萧灼拿过纸伞,重新撑开,望着庭中稀疏的秋雨,目光忽然变得悠远起来。

这一次,应当来得及。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文=。=

是的,这个故事是个双重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