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千青过 > 第1章 龙潭书院小混子

千青过 第1章 龙潭书院小混子

作者:万水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3-02 05:03:39 来源:文学城

生逢圣代无征战,惯听梨园歌管声。

阳春是个听不进去修身圣贤书的娃。

她维持得最好的个人纪律,也不过是,先生台上讲经纶,她在台下直晃神。坐着听望天书,这是备受母亲要求后她最乖顺的体面样了。

早前懵懂无知猫嫌狗厌时候,她在下面和同窗当堂摆龙门阵,分吃甜饼辣糕嗑瓜子,传阅当红小说画本,写纸条子让全座同学一起给戏文写判词,总折腾些奇技淫巧的积木盒子在课堂上供同窗传着玩破解游戏……常常是凭一己之力,把课堂搞成个听戏拼积木爱好者茶话会。

主教先生每气急,常想,这孩子听课总爱玩闹半日旷逃半日,来坐下也从来不听,每逢考便抱佛脚,只每回都取个不上不下的成绩回去打发家里,家长、各门先生每次都无法从她成绩上指摘她。

主教先生只能评语个“中上资质,有待提高”,伴随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鼓舞空话,便将培养精力投入在头部学生身上,将管教耐力投入在尾部学生身上,不再理她。她倒混个不至于给前茅陪笑,也不至于同排尾提鞋的位置,无争无抢,甚是舒适。

乐礼先生的课她旷得最勤,主要是第一堂乐理课,考评学生天资以便分流教学时,器乐测评她上去就弦蹦太紧被割了手,声乐测评发声也被评“五音实属不全”,她就索性不浪费时间,都旷了去做木工玩意儿去了,街市头木工铺子的师傅没什么文化,却都很欢迎她。

礼乐老师想,她混可以,她是南诏小霸王的独女,在当地已经是个婚配都只能招赘的主,来书院不过是来混日子的,不会琴棋书画,不影响她一生吃喝荣华,不来课堂,反而省得她兴致来了霍霍他的说课演奏。于是常常考核也囫囵给她个差不多的合格。

轮到谈什么都要讲端方姿态的诗书先生,就有不一样的看法了。

诗书先生觉得,课上天资聪颖的头筹型学生往往清高不与她玩。家中富贵的学生也颇能自制,除非实在忍不住,平日还是会为了纪律教训不和她起哄。她可以混。但课堂上还多的是些生无所靠的小孩,里面被她带着读望天书,贪图享乐,忘乎志气的,大有家处布衣,往后还要靠科举谋生的。她不可以浑。

所以,诗书先生在一次课上,收缴了她错别字毕现的就荆轲刺秦一戏大放厥词的评书纸条时,先生的额角跳了三跳,终是忍无可忍,让她罚站请家长了。

阳春在廊下罚站到站不起来时候,她爹来了。

孔武有力的男人,刚从白茶道办完公务归来,刚入城就遇到了书院童子要去他府上,正巧问过话,就顺便带阿禄副官脱了原本回府的马队,拍马向了书院。

泸湖清透,天光倾覆,龙潭书院,驾马而入。腰佩弯刀,肘扣铁盔,立顶峰松,气阔朔夜,她爹八风不动地直视那矮了两头的诗书先生,身后还跟个同样人高马大的阿禄副官,盯得诗书先生三分不服七分心慌,最终也没说出口对她的批判。

请神容易送神难,诗书先生只得硬着头皮,把她手书那段错别字毕现的就荆轲刺秦戏文评书纸条呈递过去,轻点阳春虽课业非拔尖,但是小小年纪敢笔指秦时典故,堪称虎父之女一身胆,虽不学无术错别字居多,但是胸中不乏挥斥方遒之气概,属实是得了蒙王真传,虽是女儿身,必也是未来南诏沙场可点强人,常言道,生女性随爹,从前不得真言,今日一见蒙王风度,夫子诚不欺我……如此云云。

彼时阳春已经三年半没见过她爹了,对一直忙碌,南北奔走难落家的蒙王爹,她早已生出了陌生。

但她还是凭着家风观色,血脉灵犀,窥视到她爹在诗书先生的马屁中,眼角在旁人看不到的地方,难压地抽了两抽。

阳春险些随之笑出哧声。

她本来罚站大半日,已是腿麻足痛,靠墙垮姿,此时也离开软靠着的墙,支起脊梁,学着她爹的样子,装得严肃谨重,与她爹一起,把当下的空气烘托得十分正经,好像诗书老师不是在化请家长为拍马屁,而是在皇帝堂前发表什么大事扰国之柬。

看着诗书先生的所谓端方实则跪舔的资态,阳春心想,圣贤书读中毒的人,果真都是看着板正,实际奴性极强的。

他们若有公定规则可用于压迫,便总行规则之便,使用虚无缥缈的权力支绌他人,但若有更强于规则的强腕,他们又舔脸而上,极度机敏的自圆其说,跪向强权。他们夫子的“明哲保身”、“识时务者为俊杰”之求存论,真是贯彻到底了。这个学宗的控脑力之强,实在是值得研究各中机制。

等阳春胡乱琢磨一周,回收神思,已经随他爹的马队回到府邸,和她娘一起吃着团圆饭了。

阳春今天站得凶了,其实离开龙潭书院时,走路,上马背,跃身下马,走进自家大门,对她的腿脚都是极大的苦难,但是她同爹三年半没见了,总得表现一个体面的精神面貌,罚站到腿软人翻是不可能的。她必须是佩得起南诏王女的姿态。于是她极好的掩盖了自己的腿软,并为自己未被旁人发觉囧态而暗自骄傲。

人涨了几分骄傲,坐在阿禄副官马上,跟随她爹的马踱过夜市,被路人们投来仰视目光时,她腰杆又挺直了几分。

阿禄副官驾着马,护着她,惊诧了一下。不见三年有余,她在马上挺直了背就快高到他肩颈了,不似以前那个被他腹腔一挡就看不见人,赶路也不忘老往小小的荷包里掏蜜饯出来磨牙的小崽子了。

当然,抽条归抽条,崽子不小了,但还是崽子。夜里小团圆饭桌上,她爹妈照家风惯例还是口头敲打了她一下。

一是她人已落红,再等三月,过完南诏十月年初七,即满十二,是可以加紧招婚了,她得拿出点大方人家的样子,学点收拾自己模样的方子,不能再天天素面行无环佩了,得好好裁几套能衬出她来的衣服。

二是她在南诏不好找适配夫婿,大概要好好琢磨一下怎样招婿,得要她学点自己纵马挽刀,行商经营自己生路的技巧,只会闹市里跑来跑去看人斗鸡摸狗的人,是难过好一生的。

三是当下虽太平,但是刚出了东土皇帝险些被刺于吐蕃细作的案子,整个中原都在抓细作,作为旁观南诏王女,她不该写白天那样的条子。她是黄口小儿发狂,若是被有心人当她借古讽今便是不妙了。

少年轻狂极好,谨言慎行勿忘。胆大,心细,二者不冲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