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起元记 > 第86章 因缘合(十五)

起元记 第86章 因缘合(十五)

作者:Sunness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1-13 16:08:05 来源:文学城

周子仁合上病舍柴门,朝竹梯下望去,已不见粥车踪影。

道旁玉屑成堆,泥地里洒过水,一条条车辙深勒其间,又教错乱的足印踏碎。辘车终日来往,运送粮食米粥,也运送病体尸首。周子仁惘立栏上,凝目那车痕半晌,才赫然瞧见对面栅居前一道身影。“阿姐!”周子仁一眼认出那人,急忙奔下竹梯,踏着湿泥迎将过去:“阿姐可见到秀禾了?我听闻阿香……”

李明念默伫梯下,只向他摇摇头。

未尽的话音落回肚里,周子仁已知其意。他足步渐收,目掠她襟前那片湿痕。

“秀禾还好吗?”他轻问,“她昨夜便有些精神不振。”

“会好的。”李明念答得平静,却眼望南巷尽头那高高的竹墙,自始未与小儿对视。她忽转话锋:“邱凡骐他们还是明日午时到墙边?”

周子仁颔首:“只是如今已买不到药材,凡骐哥哥他们便只能送些粮米进来。”他细瞧李明念眉眼,“阿姐要寻他们?”

“有些事。”对方捡起脚边竹篓,“你也去用些粥,歇会儿。”

“阿姐一道去罢。”

“我不饿。”李明念背上竹篓,转身要走。周子仁忙将她拉住:“阿姐今日还上山拣柴么?”待她滞足回头,他才攥着她袖管趋近一步,“我想与阿姐一道。”

西山林丛大多人迹罕至,野径间积雪已近尺深。一双长靴深践雪中,李明念踢出底下枯枝,掸去槎桠里的雪花,扔进竹篓。羽翅扑棱声划过头顶,四下折枝洒雪,崩断的动静此起彼伏。她回过脸,正欲提醒小儿跟得近些,便见他半截小腿陷在雪里,怀中捧一把枯枝,却仰着头四方张看,显是心不在焉。

“在寻什么?”李明念足尖一提,又勾起一截断枝。

“夫子恐怕一时难归,眼下若能寻见病源,也胜过坐以待毙。”那小儿还抬着脑袋,“先前已仔细查问过各户饮食外伤,却无甚头绪。我想……若与此无干,或者关节便在候鸟身上。”

“为何是候鸟?”

“我查阅医书古籍,推测自古异气横生,大多是因山川变化、气候异常,又或者人族大量迁移,使本地气缺或异地气侵。如今西南族群少动,且近年虽天灾频繁,疫症却未发在潮湿或奇寒之季,病因便大约并不在此。”周子仁寻看飞鸟掠影,“余下的……便是这些因节气迁徙的‘外族’。”

李明念折断一根半人长的枯枝。“林中不乏飞禽的粪便羽毛,镇南乡人每日上山采桑,若是疏于清洁,倒确易染病。”她眼珠一转,“……如是说来,会飞的尽有嫌疑?”

“嗯,须得是大量迁徙而来的生灵。”小儿张向她后背,“阿姐可是想到了什么?”

手中断枝飞抛入篓,李明念将竹篓往身前一背,半蹲下身。

“上来,我带你去个地方。”

北坡势陡,愈近低处草木愈稀,两山间地白芦黄,缀几片光秃秃的青石,夹一条溪涧潺潺其中。李明念背小儿落地溪畔,放他站定石上。这一处边岸长狭,岩壁耸拔在侧,立于半涉涧流的岩石间也难撑开胳膊。周子仁扶住岩壁,无须李明念开言,已注目前方一缝石穴。那穴缝距他手掌不过一尺,似石壁张开一道裂痕,至宽处堪抵半掌,有黑气丝丝缕缕,不住外溢。

周子仁挨近前,望入那层层黑气,觑得缝里幽不见底,壁上隐现无数蓝莹莹的光片,鱼鳞般微微闪烁。

“这是……蛾?”他辨出那片片荧光。

“水分县的蛾。”李明念拉下肩头背绳,“大约今秋太冷,便飞到这极南之地产卵。我也是这几日寻药才发现。”

“水分县?”周子仁从石缝前转回脸,“从前步廊县没有吗?”

李明念转至他身后,视线也探入缝里,掠过趴伏壁间的蛾影。“这叫溟蛾,喜水,夜间双翅发亮,原是稀罕物,水分县才得见。”她一手扒在石缝边,“玉衡山北坡有片林子,恰傍着南水,这些溟蛾大多在那里产卵过冬。”

周子仁忙伸过手,将她的手自那黑气里拉开。

“是它们……异气便是它们带来的。”他自语。

小儿话里笃定,倒教李明念垂眼瞧向他。

“如何肯定?”

那小儿却顾不上回答,只仰脸急问:“阿姐,水分县近些年可有发过疫灾?”

李明念凝神寻思。“似是发过。”她道,“不过水分是大县,下辖乡镇也有五六十,光是玉衡山附近便有七个镇。究竟是哪些乡镇发过瘟,我也不甚清楚。”

玉衡山位居水分县中部,便是将周围乡镇一一探访,也须好些时日。“要想个法子。”周子仁望回那石穴中,“若水分县也有乡镇发过疫灾,不定府衙或镇衙便有可用的药方,又或者当地还有药草可替代赤母。”

他想到什么。

“可否请李伯伯……”

“他不会帮忙。”李明念冷声打断。

身前小儿止声点头,似是毫不怀疑,只自低眉苦思。瞥过他低垂的眼睫,李明念又问:“你敢肯定是溟蛾带的病害?”

周子仁思绪一断,一时未应。“我瞧得见那些异气。”他道,“这些溟蛾与患病乡人身上的黑气……确是一般。”

背后流水淙淙,却无话音相答。“阿姐……”周子仁再度启口,正待解释,只听刺啦一响,一双手越过头顶,揉一方油纸塞住石缝。他认出来,那是竹篓上封顶的油纸。“去寻李景峰罢。”李明念在他身后道,“他是阁主继人,自来与各地官员有些来往。要劳动官府找药方,他更好说话。”

南山西侧溪流干涸,栅居下方一涧枯石叠雪。

“溟蛾?”李景峰端一杯姜茶递向对席。

周子仁纳首接过。居玄盾阁两年,这是他头一回拜访李景峰的住处。茶案边风炉催沸水,北面闭合的移门掩紧寒风,一扇竹屏遮隔在西,坐席铺设正中,坐于右首恰可望见内室一隅,除去书案床榻,墙边仅几只漆木箱笼。“便是玉衡山的夜光蛾。”跽坐下首的李明念启声,“当年还是你告诉我,那种蛾只在水分县可见。”

“我记得。”李景峰分茶已毕,“但溟蛾最早见载于一千年前,从未听闻会招来病害。你们如何肯定它便是疫灾之源?”

周子仁正自斟酌言语,却听李明念道:“查出来的。”她面不红气不喘,“我们成日照看病患,自有把握。”

对席的少年深瞧她一眼,目光又移向她身侧小儿。周子仁垂下眼皮。“异气大多为外物所携。子仁与阿姐已细细查问,今年只这溟蛾最为可疑,且蛾卵所在正是乡民们采桑必经之地,据此推断,溟蛾确是病源。”他敛手向前,“还望景峰哥哥相助。”

虽受小儿一礼,李景峰却不忙回应。他侧过脸,拿起炉架上的火钳,拨入炉膛。烧红的炭块一动,迸起点点火星。“县府官档会记录各地疫灾年份,但要寻方问药,还须查阅各乡镇地方志。必得我亲去。”他道,“我稍作安排,至迟后日启程。”

对面小儿眼光微亮,李明念却拢起眉心。

“阿爹会许你去?”

“我自有法子。”李景峰放下火钳。

李明念蹙额不展,只一旁小儿俯身下拜。

“深谢景峰哥哥。”

“同族援手,何必言谢。”李景峰瞻相他脸庞,“你身子弱,又连日在镇上辛苦,脸色倒极差。可是有何不适?”

“多谢哥哥挂心,子仁无碍,只是有些疲累。”周子仁依旧低着眼。

李景峰却笑道:“我非医士,却也粗通些切脉问诊之道。替你把把脉罢。”言讫,不待小儿反应,已伸手近前。

李明念右臂一抬,立时格开。兄妹俩出手皆速,周子仁只觉眼前臂影交错,骨肉碰撞的闷响急促相连,那两只手掌转瞬间竟已数度翻转,最终抵腕一止,僵持半空。腕间劲力不松,李明念冷看对席:“他自个儿便学医,何须你把脉?”

“只是忧心子仁身体罢了。”李景峰面色如常。他倏尔一收手劲,回掌端茶:“他不修内功,又成日接触病患,还须提防染病。你是姐姐,要照看好他。”

骨头倒硬。李明念倥脸不答,只甩一甩撞痛的手腕。“阿姐一向待子仁极好。”周子仁忙俯首作礼,“确是这几日太过疲累,子仁会多加休养,劳哥哥费心。”

李景峰呷一口热茶,回以一笑:“无碍便好。”他目光旁移,“听席韧说,你定了启程之日。采买不仅需要银钱,一应物件可已备齐?”

启程?周子仁也转瞧身旁。李明念正手搓腕口,目向面前那杯浑浊的姜茶。

“我自有准备。”她道。

-

阴云亘天日,酉时初已夜色压瓴。

镇北街市人群熙攘,主道积雪半融,湿漉漉的青石地间灯影斑驳。邱凡骐穿行坊中,头戴箬笠,手提一篮蔫巴巴的菜苔,脚步时紧时慢。他拐过街口,望得铁匠铺招幌飘摆,忙从帽檐下瞥视左右,确认无人瞧见,便闪入巷里。深巷昏暗,只两侧墙头间或冒出稀薄的灯光。邱凡骐沿墙根疾走,遇见左壁一处门檐,方才敛步细瞧。

门阶上立着一条人影。

“带来了?”熟悉的女声响在阶顶。

邱凡骐点头,又左顾右盼一番,掏出袖袋里一叠厚厚的药方。他近前一步,塞与那人道:“这些应当够了。落的尽是鲁老爹的名字,你……你还是仔细些,莫在同一间铺子买,省得教官府发觉,平添麻烦。”

门缝间闪出烛光,阶上那人面目难辨,仅一双弯长眉眼隐隐可见。

“我会带人分头去几个乡镇买。”她将药方收入衣襟。

“还有旁人一道?”邱凡骐瞪大眼,话一出口又教自己的嗓音一吓,赶忙捂嘴四看,小声追问:“是子仁那个影卫么?”

“不需你操心。”李明念声色如初,“天冷了,官兵看得紧,这几日你们便少出门。”

少年面有迟疑。

“不是说……让我每日去土牢那儿,给守卫送些个茶钱?”

“不必了。”李明念面转向巷口,“他们也不缺茶钱。”

邱凡骐脖颈一缩:“哦、哦。”他摸进袖里,难掩窘迫,“银子我没带来,回头再还你。”

巷外铁靴的踏响由远及近,一道人影奔过巷口,虽未执枪戴盔,却身披锁甲、腰挎弯刀,映着遍街灯火一闪而过。李明念眯起眼。她认得那官兵。

“与鲁老爹买些吃的。”她说,“他出钱出力,不该饿着。”

“啊?”邱凡骐懵张开口。

李明念足尖一点,不等他看清即跃出巷去。

镇南竹墙外已亮起一圈炬火。南北主道垓垓攘攘,晚归的车畜尽避让道旁,一队浩荡人丛顶风南行,各个穿红着绿、高挑花灯,为首的老叟身披熊皮、头冠鹰首,口里念念有词,手中响铃直摇。那官兵一路小跑,见大道拥堵难行,索性一头扎入小巷,抹个弯子跑向东街。李明念紧随其后,纵身横越主道,恰掠过人龙中抬着的一顶青漆辇轿。轿帘牵风翻飞,露一尊青龙神像盘坐其中,镀金描彩,慈容低眉。

东街尽头冷清一片,窝棚前仅剩一个拄枪守卫,耳察铁靴声才转过脸,唇上两撇八字胡迎风抖颤。李明念曲身一翻,伏入近旁一处檐底,看先前那官兵奔上前,将怀中纸包一把塞过去:“快,尝尝!”

八字胡官兵肚里正饥,胁下夹住长枪,揭开油纸一瞧,竟是整整一包熟牛肉,片缝里飘出几丝热气。“嗬!”他惊奇,“前两月军饷都还未发下来,你竟有这个闲钱?”

那买肉的官兵擦擦手,捡起两片牛肉丢入口里,囫囵吞下道:“没听那牢头说么?牢子里有人,不愁没银子使。”

响铃丁零当啷,伴着履践湿地的水声渐近。李明念匿在檐下,听得那八字胡官兵冷哼。

“才关这几个人,还分得我们一口油水。”他嘴里嚼肉,“也不知往日里贪了多少油钱。”

“横竖咱们是没这个福分啦。”买肉那人齿张舌翻,“早晓得修甚么内功啊,调来干这倒灶苦力,还回不得军所,风餐露宿的。”

“你那是想回军所呀?是想回去瞧那鹤口来的乐妓罢?”

一阵窃笑。

李明念目光越出檐缘。主道的人龙团挤竹墙前,那顶辇轿面朝镇南,停放道中。

“听闻为着这疫疾,现下军所也只进不出了。”窝棚边又传来人声,“也不知那几个乐妓送出去没有。”

“千户长自个儿使钱买来的,还能送出去?”

“天晓得是自个儿使钱,还是使自个儿的钱。”

两个守卫笑起来。神轿前摆起香案,那熊皮老叟急摇响铃,红红绿绿的人影围作一圈。

“欸,那是做甚?”八字胡官兵望去主道。

“镇里不是没有医士肯进去么,乡民怕南荧人真死绝了,合起伙来撺掇社长向官府请命,要差一个巫医给南荧人瞧病。”那买肉的答得含混,“结果巫医也不肯进,只说在外头做法事,便可驱邪降福。”

竹墙外香霭飘飘,袅烟勾弦月。老叟枯瘦的四肢曲折舞动,鹰首下熊皮张合,远影如奇兽拜天。

李明念翻出檐底,踩着喧天的铃响一跃,轻落窝棚顶上。

“咱们中镇人的巫医,那里驱得了南荧人的邪。”八字胡官兵在底下哂笑,“我看倒不如做个法场,请他们南荧那龟蛇神显灵。”

“南荧人的神,咱们中镇人请得动么?”买肉的啐他。

窝棚下方的活门如常大开。李明念望棚底打个空翻,悄没声儿钻入地道。

阶底无灯无月,头一间牢门里仍旧只关一个囚徒。许双明坐守墙根栅窗边,手里松握一枚石子,摩挲对角墙上计日的划痕。墙土坚厚,那石子又无尖头,每刻一道印子都要反复刮磨,以致划痕粗糙,摸起来竟难以数清。

栅条三下轻响。许双明一惊,连忙趴伏下地,拨开窗前那盏发霉的破碗。

“夫子回了吗?”他低问。

墙外人跪下左膝,推进一只药罐。

“还未。”

紧提的喉口一动,许双明握住药罐。

“一个月了……”

“横骨岭毕竟凶险,一月未归也不怪。”墙外女声无甚情绪,“子仁已找到病源,是水分飞来的夜光蛾。明日李景峰便启程去水分县府,查阅各镇疫灾记载,看有无可用的药方。”

“水分县的蛾?”许双明一头雾水,“李景峰又是怎么回事,他回来了?”

“细节不必多问。”李明念道,“今夜我得启程去大横买药,少说七八日才回。你们不要招惹守卫,以免再生枝节,无人救应。”

许双明却愈发不解。“不是说鲁老爹他们在送药么,做甚又要去大横买?”他抓紧栅条爬近一些,喉音压得更低,“是不是药价涨了,银子不够?我藏在西山的那些金子尽使完了吗?”

“银子不是问题。只是如今药价溢涨,镇衙为禁乡民囤药,已限买许多药材。要大量买药,只得去外乡。”

“限买”二字入耳,许双明脸色微变。

“上回张婶病倒,药铺便说须得拿医士开的药方买药。”他记起来,“若是没有药方……”

“鲁老爹已开了药方。到时扮作私奴,拿着方子便可采买。”

许双明一怔。

“那……你和鲁老爹会不会有危险?”

“不妨,我们会小心行事。”

犹疑一会儿,许双明点头。“好,你们多加小心。”他话音略停,“这份恩情……生死不忘。”

墙外人并未答腔,只又从栅条间递来一件物什。“记住了,外头若有甚么动静,不要问,安分待在这里。”她交代,“吴克元会接替我,每日过来看看。若有甚么变故,你留个字给他,这东西却莫带在身上,免教人搜去。”

许双明伸过手,摸到一截冰凉的金属。想见那是何物,他指尖一缩。

“外头可是出什么事了?”他问。

“无事,以备不虞罢。”李明念道。

她语气不改,难辨真假。许双明捺住惊疑,将那匕首收入袖里,还要再问,却听地道深处响起轻唤:“李明念,李明念——”

许双明顿住口,听见丁又丰焦急的声音:“我娘如何了?还有阿香,阿香还好吗?”

“还有我爹娘——我爹娘怎么样了?”另一道话音紧紧接上。

“还有我弟弟……”

几个声音争先恐后凑到窗边,却未得一字回应。

有履响经过地道入口,一方光亮闪过阶底。许双明望出栅窗,前方空空荡荡,已无人迹。

-

夜半时候,穹隆间积云抹月,印家府门紧闭,内院廊灯不灭。

东角门一侧的耳房里,掌厨猛地坐起身,盲盲然西顾,望得窗纸外一片漆黑。“甚么动静?”他满头冷汗,极力张眼瞪看。帮厨与他同歇一屋,教这话音惊醒,也迷迷瞪瞪爬起身来:“甚么?甚么东西?”

那掌厨也不答话,一双蛇眼还钉着西窗,摸出枕下钥匙便掀被下床。

东院住的大多是府中长工,入夜后自来少有烛光,惟月洞门框住点点廊灯,摇摆树影之间。掌厨未及点灯,寻到改作仓库的正屋,依稀见门根下铺着草席,看门的家奴缩作一团,尚自在席间打着细鼾。“起开!”一脚踢开那贱奴,掌厨捉住门铜锁,摸黑将钥匙扎入锁孔。

门扇砰地打开,屋内四角昏黑,几星蓝光闪动半空,飘向正墙高处窄长的天窗。掌厨急定睛而看,但见窗光昏淡,云层里现出一痕浑浊银月,那蓝星却再无影踪。

脚下烛光一闪,长影疾移。是帮厨打着灯跟过来。

“进贼了?”他半只脚跨进门槛。

掌厨还伸着脖子,一把抢过灯笼举高。“你方才可瞧见打火虫了?”他直望窗前寻看,“还是闪的蓝光。”

“这样冷的天,那里有甚么打火虫?”帮厨环顾屋中,“东西没少罢?”

眼见窗边无甚可疑,掌厨提灯检看四周。粮袋堆放齐整,酱缸和吊挂的熏肉似也未曾移动。“瞧着是没有。”他咕哝,转头又朝向门外,见那看门的家奴蜷伏门前,抖着身不敢抬头。掌厨走上前,踢翻那贱奴斥问:“听见甚么动静没有?”

那家奴连滚带爬挣起来。

“没、没有……”他答。

帮厨缩在避风处道:“怕是你发梦呢,外头尽是官兵,这时节哪能进贼。”廊下风向一变,他一阵哆嗦,“莫瞧了,明儿一早还要上街采买,赶紧睡罢。”说着便裹紧外衫,贴墙根溜回耳房。

朔风刺骨,掌厨也禁不住冻,只得退出仓库,重插上斗大的铜锁,再一掌刮过那贱奴脑壳。“老实些!”掌厨叱道,“要是逮着你偷鸡摸狗,看不打死你!”

地上人喏喏连声,恨不能脑袋栽进地里。

院墙后方荒草折腰,野地如梳。

北山林海翻涌,峦头墩台残垣呼啸。五条人影杂在近旁林丛中,各个披蓑戴笠,衣缝间隐约露一截剑柄。四面树响嘈嘈,一团黑影似叶飘落,金属轻微的撞响现在那五人身后。他几个闻声回头,不待领头的席韧出声,虞亦鸿已先一步开腔:“怎的这样慢?”他口气不快,“又要差使人,又要叫人等。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我们求着你去呢。”

李明念扣上斗笠,手中褡膊往腰里一系。

“解个手还要紧着你的时辰么?”

未料她这般不知羞臊,虞亦鸿一窘,硬起头皮还口:“懒人才屎尿多,你个练家子,哪来这么多名堂!”他上下打量她,“你身上那东西呢?”

对方自帽檐下乜过来:“甚么东西?”

“便是你头先揣怀里的。”虞亦鸿没好气道,“扑棱扑棱响,比你脚步声还吵。怎的解个手倒安静了?”

“你耳力倒好,竟还听得见我的脚步。”

虞亦鸿愈加羞恼:“问你话,休要打岔!”

李明念喉间一哼。

“我耳力不如某人,自不知甚么扑棱物什。”

“胡说!我分明听见——”

“阿鸿。”一旁席韧忽然启声,话音冷肃。“师兄你不知道!”虞亦鸿却不肯罢休,“方才我最先到的,在山涧那儿便瞧见她鬼鬼祟祟,身上还——”

“好了。”席韧再次打断,深看李明念一眼,“已耽搁许多时候了,快走罢。”

目光擦过他眼前,对方扶稳腰侧双刀,回身向北。

“跟上。”

-

严冬初日,步廊县大雪纷飞,群山色寒。

印府饭厅日始便生起炭火,待到早点上桌,室内已温暖如春。印家三口围坐桌旁,上首的印柄瑜夹起一只小笼包,忽听院中履声疾疾,厚重的棉布门帘一掀,雪花便卷着一道急喊闯将进来:“祸事了——祸事了!”

屋内众人抬脸,只看管事跌入门内,脚在槛上一绊,险些倒栽下地。印柄瑜面色一变,手中金箸拍上桌面:“慌甚么!”

那管事打个趔趄,身子教摆动的门帘一拍,扑通跪倒桌前。“老、老爷!”他舌头打结,“府里发瘟了!镇上……镇上也发瘟了!”

印夫人白了脸,印氏父子霍地立起身。

“怎么回事!从头说!”

“是,是……”那管事强吞一口唾沫,“前日里掌厨上灶便有些头昏倒胃,小人问过缘故,他只推说是着了风。为着镇南有瘟,小人不敢疏漏,当日即令他回家将养,饭食也倒了重烧,又连日遣人去他家探视。今晨那探病的小厮来报,说掌厨已烧了一夜,急请大夫去瞧,才知是惹了瘟。”

发根里汗水涟涟,管事擦去颚下汗珠,埋低头脸。

“争奈前几日尚未显症,掌厨还曾上街采买——小人差人去菜市档口查问,那一家已病了……着大夫去瞧,却也是瘟病。”他鼻尖向地道,“那档口每日卖鱼,来往乡人少说也有百八十个……小人见势不好,便、便急来禀报。”

“府中情形如何?”印夫人紧问。

“两院庖房已尽关闭,艾叶和苍术是早备下的,现已着各院起炉焚烧。近几日与掌厨照面过的门房、下人,还有庖房一应人等,皆已拘在东偏院。”那管事慌忙答话,“只是,只是那地方也关不得这许多人,还要请老爷夫人发落……”

印博汶当即开口:“现下有多少人显症?”

“拘在东偏院便有四十七个。当中倒胃发热的……不下十人。”

银匙哐当摔进汤碗,印夫人手扶额角,身子向后倒去。两旁的女使忙不迭扶住,乱作一团。

印柄瑜还立于桌前,见状只冷脸启唇:“扶夫人去厢房歇息,再找个医士过来。”待一帮女使簇拥着印夫人离开,他才唤来门外当值的干办:“传我的令,让郑百户先封了街市,再去各街张告,令全镇乡人禁足三日。”

吩咐已毕,印柄瑜又转看地上管事:“去叫陈千户。”

“是。”管事唱喏,揾干满脸冷汗,悄抬眼角,“那……那些下人?”

“角院里不是还关了几个?”印柄瑜道,“东偏院容不下,便分一半过去。”

那管事专等这一句安排,闻言即低声禀报:“那个姓郁的平民……也还关在角院呢。”

“那便放回去,令他一家不得出户。”印柄瑜面无表情,“也省得你白吃那郁老板几回茶,倒还不起人情。”

地上人忙顺下眼,扑地叩首道:“小人不敢!”

桌旁的印博汶却侧身向父:“父亲,角院那几个已关了近整月而未显症,若再与新染病的关在一处,只怕不妥。”

“尽是些贱奴,难不成还要再给他们腾个院子!”印柄瑜烦不胜烦,“全关到一处去!”

“是!”地上管事再不敢耽搁,爬起身便倒退出门。

屋里顿时静下来,余下印博汶干立在旁,默看门帘摆荡。印柄瑜瞧他一眼。

“上回那个偏院闹事的下人,也关在那里?”

少年低下双目。

“是。”

“为何没有处置?”印柄瑜眼缝一眯,“又是碍着他杨青卓的面子?”

印博汶凝思少刻,终于叉手躬身。“父亲,孩儿以为……那娄家祯确是目无尊卑,胆大包天。但他不惜性命力保张家,也算贱不失义,倒比那等忘恩负义、利令智昏之辈强上一些。”

“荒唐!”印柄瑜怒叱,“虎毒且不食子,狗急也跳高墙!南荧贱奴自来顽劣怠惰,积习难改,何来的贱不失义!”

那少年只将脸俯得更低。“本镇贱奴或者不同。”他道,“娄家祯并非家生奴才,亦曾在学堂读书,虽一向偷奸耍滑,却也得师长言传身教。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常年耳濡目染,他不定已开化几分。”

“我看你是让那杨青卓搅坏了脑子!”印柄瑜声高震瓦,“贱奴便是贱奴,开化又如何,不开化又如何?他们这一世便是牲畜的贱命!鹦鹉学舌也不过为逗笑,甚么识字读书,于这等贱命有何用处!竟还论起开化与否,难道要教他们各个开化,再举那锄头反了不成!”

心头猛然一震,印博汶揽蔽膝跪地。

“……父亲教训的是。”

见少年似有醒悟,印柄瑜厉色稍敛。“为父知你尊师重道,但凡事要适可而止,莫教杨青卓那些妖言塞了脑子。”他语重心长,“当年他要在镇上开学堂,我便疑他别有居心。若非从前他在皇城势大,世家高门的子弟争相要拜他为师,为父也不愿你当这等城狐社鼠的门生,与那些个贱奴同窗共读。”

言及于此,印柄瑜扶起儿子,轻拍他手臂。“这些年你也瞧见了,他杨青卓历来行为不端,专与那些蛮人沆瀣一气,哄得你这身份的学生也晕头晕脑,还惦记起贱奴开化来。倘放任他妖言惑众,再过两年岂不翻了天去?”

印博汶默上心头。

“杨夫子到底是大贞子民,应当不至如此。”

印柄瑜却松开他臂膀,将手一挥。“好了,此事不必再议,你醒着神便是。”他走出桌前,“疫灾势急,先换上官服,一道去镇衙罢。”

话音甫落,一阵冷风打着旋刮过,竟是那管事去而复返,慌慌张张扑进门帘里来。“老爷——”他膝盖撞上砖地,一张方脸白似土色,“小人才出府门便撞见陈千户……他说,他说——”

门帘又是一掀,陈千户疾步入内。武卒皆须终日披挂,他一身铁甲透着寒气,高大的身躯往门边一站,一颗斗大红缨甩在脑后,肩盔上尽沾雪花。

不顾一屋子愕然目光,陈千户铁着脸冲印柄瑜作揖:“大人。”

印柄瑜眉头紧皱,负手立定:“有甚么要紧事?”

地上管事噤若寒蝉,只那陈千户略抬起头,眼皮却垂下一半。“军所那边传信,这几日已有十三个军士病倒。”他道,“军医诊过脉,说是瘟病。”

身躯蓦地一晃,印柄瑜怒目急睁。

“武卒尽皆内修,怎可能染上瘟病!”

“几乎尽是新兵,还未及内修。”陈千户低头回答,“另有几个根基薄弱的……也在其中。”

印柄瑜跌回凳上,脸色煞白。近旁的印博汶定神急问:“军所已封闭多日,这些人又未曾上山,如何会染病?”

陈千户瞥一眼那白脸的上官。

“此事卑职也还在令人详查,暂无头绪。”

凳上的印柄瑜却回了神,眼刀飞扎向他。

“莫不是你那几个乐妓——”

“那几个至今未显症,不会是她们惹的病害。”陈千户立即打断。

印柄瑜抓起手边物件一摔,盛着热粥的青釉瓷碗霎时砸得粉碎。“武卒吃住练兵一向在军所,近日外来的只有那几个私奴!不是她们惹的病害,还能是谁!”他咆哮道,“一早便告诫过你,大丈夫不可贪恋女色,何况是那等南荧贱妓!你一个世袭军官,终日与母狗厮混,与禽兽何异!”

汤水飞溅上手背,那管事瑟缩一下,只盼能钻进砖缝,紧伏在地间不敢躲闪。

当着晚辈和下人挨训,陈千户那张铁脸涨得通红。“大人未免言过其实了!”他山高的健躯挺在门前,“军所将士太半还未成家,又兼去年以来军饷便未按时发放,卑职从私账上出银子买这一班乐妓回来,还不是为安抚军心?况且此次瘟疫最早发于镇南,若非大人让那些个病奴瞒在眼皮子底下,又何至于白烧了一年收成,连军饷也发不下来!”

说罢,陈千户重重一哼。

“真要追究,也是大人失察之责!如何怪得到卑职和几个乐女身上!”

这一通强辩始料未及,印柄瑜愕在那里,唇角紧得发颤。

“你这是要将失职之罪也尽推给本官?”

陈千户长颈一绷:“那便要看大人是何意!”

瞄见父亲气得双眼见白,印博汶急上前一步,支住印柄瑜后背道:“二位大人,眼下恐怕不是争执之时。武卒染疫,依律要封闭军所。然而镇上疫灾势急,粮米又不足,加之镇南形势未定,正值人手短缺,急需军所补足的时候。”少年话音稍顿,“毕竟是疫灾,府兵未曾内修,定然人人自危。若镇上有异动,仅凭如今围守镇南的武卒怕是镇压不住。”

几句提醒正指眼下关节,陈千户听了强压怒气。“金家不是许了官府两万石粮米么?”他睖向凳上人,“一万石补与县里,余下一万石想必便是大人提备不虞了。”

印博汶目向父亲,却见印柄瑜以手支额,满面厌烦。

“金家措置粮米,是分批运回镇上。”印博汶只好开口,“至今还不足一万石。”

“那便催他们赶紧办!”陈千户高声道。

“限次未尽,催也无用。”印柄瑜开言,“只得先将疫情上报,向县里借粮了。”

他撤开额前的手,虚搭在桌沿。“博汶,禁足之后的事宜你来调令。我与陈千户还要商议借粮之事,你先去镇衙罢。”

眼觑父亲神色已复平常,印博汶颔首:“是。”

那地上的管事也慌爬起身,一同告退。

屋内仅剩两道人息。印柄瑜并指按揉额角,与那陈千户相对桌旁,无人开腔。门帘外风旋雪啸,印柄瑜睁开眼,望向脚下粥渍。两片青釉碎瓷还躺在污浊的粥水里,残角尖锐。“镇里若真乱起来,本官和军中尽脱不了干系。”他冷道,“呈报该如何写,陈千户心中应当有数。”

紧咬的牙根动了动,陈千户捺下余怒,将头一低。

“卑职明白。”

【预警】本次更新有主要人物犯严重错误的情节,有相关雷点的读者请慎重选择阅读。

(上一更的点击少得出奇,提醒一下别漏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6章 因缘合(十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