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七十年代女御厨 > 第85章 第 85 章

七十年代女御厨 第85章 第 85 章

作者:星球流浪者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0-06-12 02:50:31 来源:转码展示1

天空已经泛起了一丝鱼肚白, 带着露珠的气息,行人三三两两, 双手交拢着缩在袖子里,面上有忙碌,也有烦恼。kanshushen

江白露开着小三轮车,华华和月月还打着哈欠,孙嫂子脑袋瓜尤其清醒, 猜想着今天会有多少客人。

三轮车吱吱呀呀的到了地方,小摊儿散落着摆了几家,主要是卖稀饭和烧饼的,还有馒头和方便面。

这个时间点儿, 大部分的人都还在睡梦中, 来买早点的寥寥无几,小摊儿的摊主大部分都裹着厚厚的大衣, 跺着脚一边往嘴里哈气,一边准备开摊儿。

要用到的锅碗得备好, 几张小桌子得支起来,酱油,醋,小碟子,咸菜也得一样一样摆出来。

今天早上的豆浆被盛在一个很大的铝制锅里, 有盖子,保温效果还不错,从昨天摆摊儿的经验来看, 必须得有一个人收钱结账,给客人打包,顺便还得把桌子上的垃圾收拾干净。

华华的豆浆早上直接在火上热了两三个时辰,昨晚上睡觉的时候直接把锅坐在火上,火炉的下面把小铁板关上,所以是不通风的,也不用担心火势太大,把豆浆熬没了。

今早上,华华就主要给大家盛饭,收钱,打包。

气温慢慢上升,街上的人多了起来,江白露的小摊儿上隐隐有了排队的架势。

昨儿来小摊儿上吃早点的今个儿基本上都来了,生煎包,油条,馄饨,豆浆都有人买,当然,生煎的生意还是最好的,其它三样儿小吃虽然比不上生煎,但生意可比昨天好多了。

“老板,我要一块钱的油条,五毛钱的豆浆,两份馄饨,还有两份生煎,都打包起来,”一个胖胖的叔叔报上了自己要的早点,昨天买了一块钱的油条,五毛钱的豆浆,全被家里的两个小孩儿抢光了,他洗了把脸,上了个厕所的时间,回来居然什么也不剩,你说气人不气人,他气得喉咙眼儿都快冒烟了。

他也不管旁人怎么想,要得多咋了,他们家肯定能吃完!

张月梅照旧也来排队买生煎,瞅着其他人的小馄饨,吃的那么香,一口一口,还撒着虾米和紫菜,她忍不住开口在三份生煎的基础上要了一份小馄饨,“小哥,馄饨在这儿吃,生煎打包。”

她还挺不好意思的,馄饨准备偷偷吃独食,可是兜里的钱也不够她买两份馄饨了,每个月的工资都得给她妈一部分,攒着给她以后当嫁妆用,虽然提起结婚不太好意思,但是她年龄也够了,刚过完年,十七岁了,她妈已经开始留意周围的小伙子有那个适合她的了。

这时候,结婚也讲究一个门当户对,她爸妈都是工人,哥哥还是大学生,工作也好,她虽然只念了初中,但是超市里的工作也不差,每个月都有补贴,所以爸妈要给她找的小伙子应该也差不了多少,最起码也得有个正式的工作才行。

“华华,这桌的小姑娘,小馄饨好了,”孙嫂子的大嗓门吼道。

“来了,来了。”

“你小心点儿端,烫手。”

“放心吧,嫂子。”一碗小馄饨是有数的,不偏不倚正好十个,馄饨皮不仅薄,而且透亮,下锅撒上适量的盐,倒上一点生抽和陈醋,紫菜煮开,出锅后再撒上一把香菜,七八个虾米,那滋味,当真是香!

张月梅看着这一碗小馄饨,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一碗估计喂不饱她”,拿起小勺子,给自己加了一滴辣椒,融化开,迫不及待地开动。

先喝上一口汤,鲜,浓,美,不说了,反正就是好喝,再夹起一个小馄饨,什么都不说了,她要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小表情了,这个馅儿咋么如此地好吃,惊为天人啊!

默默告诉自己要淡定,淡定,不能表现出自己的无知,可是当她抬起头一看,还好还好,大家都差不了多少,对面的阿姨吃油条吃到停不下来,隔壁桌的老大爷看着盘子里的最后一个生煎,狠狠心一口吞了。

送走一拨人,马上又迎来一拨人,不管江白露啥时候抬起头,始终都是那么多人,活动活动自己酸痛的手腕,两只脚又麻又冷,已经完全失去了知觉。

可是看着口袋里鼓鼓囊囊的小钱,想想两个小崽子的奶粉钱和衣服钱,还有念书的钱,以后娶媳妇儿的钱,她又重新燃起了斗志。

有句话怎么说呢,“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这应该就是苦逼的江大厨的真实写照。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早上摆几个小时的摊儿没什么困难,更不用说她们还挣了这么多钱。

我们的江大厨,从小吃好的,穿好的,就连开酒楼都有人帮着把一切都打理好,就算后来被主子带进宫,在御膳房做了这么些年,可是身体上从来都没受过什么苦。

她能摸清主子的脾性,对他什么时候想吃什么东西了如指掌,就凭这一个本事,宫里的人就不能得罪她,自然也说不上让她在寒风中站几个小时做饭了。

大部分时候,她的主子还是很有人性的,不会突发奇想吃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而且他每天应付完朝堂,还得应付后宫,哪有那么多时间想着吃什么,所以,她的生活其实是很悠闲的,一般的活儿都是手底下的人做的,她自己站着烧菜做饭的时间屈指可数。

但是,江白露来到这儿以后,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为了能让日子好一些,在西乡镇开包子铺,每天也是天不亮就得起床,一站就是一天,后来在部队,短短几天就让他们的伙食有了质的飞跃,到现在出来卖早点也是迫于生计。

她的三个哥哥最为勤劳,她只不过教了几道菜,他们就能在镇上开一家像样的铺子,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她总不能每天坐吃山空啊,而且最关键的是两个小崽子,那可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心肝宝贝啊,为了两个孩子,江白露想着就是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都没有关系。

所以,我们不能只盯着江大厨喜欢花钱这一点来看,她之所以给家里人买好看的舒服的衣服,那是因为她喜欢,这是她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看着自家两个小宝贝穿得漂漂亮亮的样子,她就觉着好看,每天能吃上肉,吃上鱼,吃上鸭子,吃上水果,她就觉着很幸福,很舒坦。

自然,我们也羡慕江大厨有一手旁人没有的好手艺。

但我们也应该佩服江大厨的努力与韧性,这才是人家能成功的本事。

***

小摊儿上迎来了一波新的客人,一眼望去,都是十三四五岁的小孩儿,裹着清一色的棉外套,宽大的裤子,一看她小摊儿上的价格,个个都皱着眉头,手里皱巴巴的五毛钱已经被捏的变了形,他们一看就知道小摊儿是新开的,今天第一天开学,软磨硬泡家里才给了五毛钱,眼睛盯着煎得香气四溢的生煎包吞咽着口水,可是手里的钱压根连一份都买不起,更不用再买个喝的搭配着吃了。

好些其它小摊儿都是卖馒头,花卷的,也不贵,一毛五一个,像他们这种半大的孩子,最少得吃两个才能饱,小摊儿的摊儿其实一个也挣不了多少钱,主要是每天卖出去的量多,一天下来,也能挣不少钱。

所以看着这些小孩儿捏着钱犹豫不决的样子,小摊儿的摊主也放开嗓子,吆喝,“新鲜的大白馒头,一毛五一个,三毛钱两个,五毛钱管饱。”

江白露觉得这些摊主也挺会招揽生意的,她看到好些孩子咬咬牙,看了一眼自己锅里的生煎包,扭头就走,气势十足,走出去就再也不回头的那种,隔壁的小摊儿老板看客人都来了自己摊儿前,笑出了满脸的褶子,乐呵呵地给这些小朋友拿馒头。

江白露的小摊儿前虽然走了一大拨人,但是还有十几个好看的小孩儿站在摊儿前,时不时地从队列里面探出头来,看看前面还有多少人,生煎包得现煎,肯定比不了人家其他摊儿快,一大锅馒头能招待那么多客人,可是她也没办法加快速度,毕竟她现在已经马力全开了。

还好最后赶上了,那些小孩儿直接扔下钱,拿起塑料袋盛好的生煎包,像兔子一般,一溜烟就跑没影儿了。

小摊儿前总算没人了,她把锅里剩下的两份生煎包夹到盘子里,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忙到一半肚子就空了,到现在已经完全没有饿的感觉了,塞了一口包子进去,感觉更饿了。孙嫂子端着一碗小馄饨,筷子夹着油条,看起来也是饿的一批。

转头看向两个小孩儿,他们凑在一起,拉开小口袋琢磨自己今天挣了多少钱。

“来来来,吃点东西,忙了一早上,垫垫肚子再回家。”

江白露打算把认亲的事儿晚上告诉他们,所以现在看两个孩子的表情不自觉地就带上了“老母亲”的骄傲。

两个小孩懵懵的,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他们也没多想,只当江姐姐今天挣了钱,高兴!

回到家里,两个小崽子已经哭累了,刚睡着,红红的小脸蛋,嘟着嘴巴,不过今天总算是喝了奶,弟弟一只小手抓着哥哥的手,另一只小手搭在哥哥的腰上,像个大人一样把哥哥抱在身边,江白露想着,是不是医院弄错了,明明弟弟看起来更像哥哥。

两个小崽子睡着的乖巧样,可爱极了,如今,眉眼都长开了,脸蛋又白又嫩,眉毛淡淡的,但是已经出了大致的轮廓,头上带着小帽子,比那天上的小仙童都好看。

她下午也要忙,所以就让自家团长在逼仄的小厨房摆了一个只能容下两个小团子的摇床,不是在外头买的,是小崽子的爸爸,也就是顾大团长亲手做的,照着书上,买了木板和架子,一点一点钉起来的。

小团子安分的时候只是翻个身,踢踢脚丫子,但是不安分的时候就会爬起来,抓着床板一点一点支起小身子,小脑袋探出头来“咯咯咯”地笑。

两个小崽子也就只有大团子需要担心,二团子只要爬到了床边上,探出小脑袋就不会再动了,大团子则是伸出肉肉的小腿,脑袋瓜往下一看,要是没人不看着的话,指不定就掉下去了。

所以,她还是得守在边上,看着自家调皮的大崽子。

***

吃了晚饭之后,江白露把大家都聚到了一起,她怀里抱着二宝,自家团长抱着大宝,洋洋小朋友亮着灯在房里睡觉,两个小崽子下午睡多了,现在可是一点都不困。

华华和月月有一些坐立不安,不知道江姐姐这是要做什么,孙嫂子也有一些疑惑,白露是有什么事情要说吗,连老顾都在这儿坐着。

“白露,你把大家叫来有什么事儿吗?”孙嫂子还是开了口。

“华华,月月,你们过来,江姐姐想问你们一件事儿。”

华华握着妹妹的手,掌心里全都是汗渍,他实在想不到,江姐姐要和他们说什么重要的事情,除了不想让她们在这里干活儿还能有什么事儿呢。

“我和爱国商量了一下,想收你们两个做干儿子和干女儿,就是不知道你们两个怎么想,”她扭过头看了自家团长一眼,接着说,“因为考虑到以后你们上学,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把户口迁过来,当然,你们是不用改姓的。”

一句话激起千层浪,对于两个孩子无异于是一颗重磅炸弹。

干儿子,干女儿,是他们想的那个意思吗?

华华看着面前认真的夫妻俩,就知道他们并不是在开玩笑,说实话,他喜欢,非常非常喜欢有妈妈,有爸爸,有弟弟妹妹,有爷爷奶奶,但是江姐姐年纪这么小,比他大不了几岁,喊“妈”,他是开不了口的。

犹豫着,华华就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顾团长有一些喜欢这个孩子了,够聪明,一点也不像自己小媳妇儿,傻乎乎的。

“喊‘妈’不行,那喊姐姐呢,把你和卫月的户口迁到西乡镇,和大宝二宝的姥姥姥爷在一个户口本上,那样的话,事情就好办了,自然你们如果不想改姓名的话,还叫‘卫华卫月’就好了。”顾团长其实昨天晚上就有了这个想法,现在,他们两个孩子都在桐城,在这里上学的话,白露这个姐姐就够了,两个孩子的生活会少很多麻烦。

江大厨忍不住敲了一下自己的脑壳,这个主意好,两个孩子既可以去上学,也不用担心家里的情况。

毕竟桐城天高皇帝远,就算和两个孩子没有血缘关系,但是这样也好让孩子交朋友,不用藏着掖着家里的情况。

“华华,你和月月不要有负担,我和爱国都是觉得你们应该去读书上学,所以才有了这个想法,你们要是交了朋友,还可以领回家来做客。”小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其他小朋友的一句“我爸怎么样,我妈怎么样”,可能对两个孩子来说都不是很好受。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大大方方地和别人介绍,虽说同学们不会打破沙锅问到底,追根溯源,但是好朋友相处多了,免不了会说一些自己家里的情况,总不会紧着嘴巴,一句也不说。

卫华牵着妹妹的手,眼睛红红的,一句话也不说,直接膝盖着地,给江白露和顾团长磕了三个响头。

以后,她们就是他和月月的再生父母了。

要是他们老了,干不动了,他来养,这一份恩情,估计他是还不清了,那就等下辈子,下下辈子,都用来报恩。

这时候,谁家闲着没事儿养别人家的孩子啊,更不用说还供他们上学了,以后要是考上大学,指不定小兔崽子,白眼狼就不回来了,毕竟不是亲生的,闲着费这个力气干嘛,明显是吃力不讨好啊。

江白露被吓了一跳,在华华磕第一个头的时候就想起身把他们扶起来,可是被自家团长给按住了,摇摇头,表示不可以。

她想了想还是坐下,硬着头皮和不适受了这三个响头。

小姑娘学着哥哥,也一起磕了三个头,脑门都给磕红了。

看着两个小孩儿磕完了,江白露忙起身把他们扶了起来,“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咱们也不说两家话,你们的户口本拿过来,交给你们姐夫去办。”

“瞧瞧这额头给磕成啥样了,都红了,拿上毛巾用冷水沾湿了消消肿。”

“要是以后大宝和二宝的姥姥姥爷来了,你们不习惯的话,还是以前怎么叫,现在就怎么叫,爷爷奶奶也行,咱们家不讲究那么多。”

两个孩子高高兴兴地点头应下跑去洗脚了。

江白露抱着二宝,忍不住亲了两口,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又落地了,她真是能干,不过,也多得感谢自家团长,他就是她的“智多星”。

抱着小可爱回了自己屋,自家团长已经给大宝脱了外套,盖好小被子,两个人玩儿的不亦乐乎,平常看自己团长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说到底,就是个闷骚,这是她新学的词儿,指的就是那些外表沉闷,内心疯狂的人。

不过,自家团长也就只对两个小宝贝“疯狂”,其他人,是绝对不会让他疯狂的。

“来,把我们的二宝也交给爸爸,让爸爸帮着脱了衣服睡觉觉。”她累的要死,全身都乏,上眼皮和下眼皮都打架了,她要去和孙嫂子一起睡了。

洋洋以后都和自家团长来睡,反正她和孙嫂子都是要早起的,睡在一起还不用吵到他们。

可是顾团长就不这么想了,这以后的日子还让不让人过了,小媳妇儿一点都不理解他的苦衷。

唉,我们可怜的顾大团长又不知道要独守空房到什么时候了。

***

第一天食材备少了,所以他们第二天就准备地多了一些,可是考虑到华华和月月这几个月要一边读书一边忙着卖早点,她就想着,不管明天,后天,大后天来多少人,她们的豆浆和油条是多少就还是多少,最起码这几个月都不会再加了。

对此,很多客人都是不知道的,但是这个并不妨碍他们对小摊儿的推崇,江白露的小摊儿开了不到一星期,除了生意好得过分以外,口碑也好得令人吃惊,他们的老顾客简直像八百年没吃过好东西一样,好话一箩筐地往外倒,特别像收了钱的骗子。

要知道,江白露的小摊儿连个正儿八经的名字都没有,吃得满意的客人要是给亲朋好友介绍,直接来一句“人多的那家”,“闻起来最香的那家”,“这还用找吗,去了你就知道了”,弄得他们没去过小摊儿上的人一头雾水,心里默默吐槽,自家好友真没有追求,吃个小摊儿上的东西,置于吗?

打脸总是来得措手不及,他们虽然不相信有传言的那么好吃,但总是被勾起了一丝好奇,那还能怎么办,亲自去尝尝呗。

好吃不好吃,不仅仅是几个朋友动动嘴皮子的事儿,还得靠自己的舌头才行。

所以,江白露的小摊儿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对话。

“老沈,真的是你啊,我以为我看错了,你都吃了两份生煎了啊,起得也太早了,像我,今天就只能吃油条了...”老沈尴尬而不失礼貌的一笑,擦擦嘴边的渣渣,实在说不出这个小摊儿的东西不好吃这样的话,所以只能看着老友巴拉巴拉像倒豆子一样不停地说着,除非你把碟子里生煎分他一个。

要不然就是,“邱太太啊,你也喜欢吃这家的东西啊,你看咱们打个商量好不好,这样,明天你早起来买,反正咱们是邻居的,等后天我再来排队,这样就能隔一天睡个好觉了,”邱太太笑笑,满意道,“你这个主意不错哎,行,咱们可以试试,但是你后天可不能忘了呀。”

邻居摆摆手,“你放心好了,我肯定忘不了的。”

江白露现在每天早上刚摆出摊儿,人们就像是约定好的,呼啦啦的,这个队列一下子就排起来了,她既觉得满足,又觉得压力山大。

大家伙儿起这么早来排队买早点,要是她做的不好吃了,那还真是罪过。

值得高兴的莫过于自家两个可爱的小宝贝终于习惯了早上起来看不到她,偶尔大宝还能“屈尊”伸出小胳膊让王阿姨抱一会儿,每次都能让王阿姨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眼角的皱纹显露无疑。

除此之外,另一件值得庆祝的事儿就是他们这个胡同里,有好几位退休的老师,江白露提着点儿东西过去问了问,想让华华和月月每天下午跟着他们学习一会儿,毕竟下半年他们就要上学了。

她想着,得先看看两个孩子喜不喜欢上学,或者说是看看他们有没有读书那个天分,要是实在不行,跟不上课的话,再另说。

其中,许爷爷和何奶奶两个人都是胡同里的知识分子,教了一辈子的书,许爷爷教的初中数学,何奶奶教初中语文,还带过两年政治,夫妻俩现在退休了,每天就下下棋,看看书,过得很是惬意。

下午,她带着两个孩子去的时候,何奶奶在厨房做饭,许爷爷在屋里读报纸,看到她领着两个孩子过来,把手里的报纸放下,眼镜也摘了下来,招招手把他们叫到了跟前,但是指指江白露,意思很清楚了,让她出去待着呗。

她把东西放下,也不恼,进了厨房帮着何奶奶洗菜。

“你别多想,这老头子,以前就怪,现在老了,脾气也不大好,”何奶奶戴着老花镜,花白的头发梳得很整齐,笑着宽慰她。

江白露本来觉得自己很不好意思了,毕竟两个老人年纪都大了,也退休了,但是自家团长非说两个老人来教是最好的,所以她厚着脸皮来了。

要是何奶奶和许爷爷不能接受的话,她也能理解,毕竟从头教两个孩子还是要费不少心思的。

而且何奶奶他们也不缺这点儿钱,他们老两口的积蓄足够他们日常的开销了。她还听说,何奶奶的儿子在首都当大官儿呢,从小就特别优秀,只不过何奶奶不想离开胡同,觉得去了首都哪儿也不认识,还是在老家好,老家伙们都熟悉,喝喝茶也有个伴儿。

虽然她不知道许爷爷对两个孩子说了什么,但是最后同意了让他们每天下午过来学习,从一年级的课本开始。

其实许爷爷从头到尾只问了两个问题,“怕不怕苦,喜不喜欢读书。”

华华第一个问题很肯定,他不怕吃苦,但是第二个问题他犹豫了,“我没有读过书,所以也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读书,”事实就是如此,他现在估计认不了几个字,喜不喜欢读书也从来没想过。

月月很干脆,“我不怕吃苦,也喜欢读书。”

她觉得洋洋很棒,明明比她和哥哥小那么多,但是认识书上那么多的字,还知道很多以前她没有听过的故事,就连算数都比她们快,她也想认识很多字,也想变成和洋洋一样很棒很棒的人。

所以她肯定喜欢读书啊!

***

很多年以后,“卫华”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给世界上很多人带来了福音,但当记者问道“你觉得从小到大哪个老师最好”的时候,电视机前的人,熟知他的求学经历的多半猜的是他的博士导师——莫尔斯巴达,享誉世界的医学家,但是他脱口而出的却是“我的启蒙老师——许辉盛先生。”

很多场合,观众都能看到他的表情,始终是淡淡的,但是这一次,他忍不住红了眼眶,想起了多年前的那个春天老人握着他的手,板着脸,一点一点教他写字的场景,“那是我这一辈子遇到的最好的老师了,”一句话说完,他站起身,鞠了一个躬,没有人看到,弯下腰的时候他早已泪流满面。

没能见到老人最后一面是他毕生的遗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