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战火一停,战斗重心开始发生转移。
谁叫他喊了这一嗓子呢!仅这一嗓子便招来了日军。
随后,吴凡宇所在这个小山顶,再次成为热点。
日军的行动很快被吴凡宇发现,但他装在没事人般,有那么一点,“我站在城楼上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翻空影.....”的大将味道。
吴凡宇明明发现了日军,但他却谈定地立在小山顶上一动不动,一边用余光扫视山下而来的日军,一边双耳竖起,借用山风刮过的声音判断着山下可能还存在着的可疑地点,那里到底隐藏着多少日军。
日军虽在暗处,但骚动是不可避免,稍稍一动,即会发出轻微的响声。不需要多大,紧紧是一点点,便足够吴凡宇断定此时的危险系数。
大批的日军他可对付不了,十个八个的还可以应付。
细听之后,吴凡宇心中一喜,得出一个结论。还好,他没听到涛声一样的共鸣,只有星星点点的喘息加触碰,也就是说,目前山下的敌人不过十人而已。吴凡宇有些怀疑,怀疑自己判断失误,怎么就这点日军。
之前他还以为这里沉积着大批日军,在等着山那边的战斗。经过仔细倾听之后,他不得不给自己重下结论,这里有日军不假,但不是大批量的。由此又让他产生新的怀疑,既然不是大批量的,那这少量的日军在这里潜伏着,为了什么?
吴凡宇不得不想这个问题,凡事都有目的,日军不可能漫山撒欢跑着玩,且在阴冷潮湿的大山里,不怕蛇虫虎豹,也不怕恶劣环境,偷偷摸摸地,隐藏在这么一个暗处,究竟在搞什么?
吴凡宇飞快地转动着大脑,猜想着日军可能目的。大脑在转动的同时,两只眼睛没闲着,一直扫视着奔他而来的两个日军。
两个日军呼息带喘地上了山梁。
目标太明显了,人看得清,装束看的清,明晃晃的刺刀在天光下一照,时不时地还闪着寒光,让谁看了也觉得瘆的慌,除非是持刀者。
两个日军已经上到山顶,从山下看上来,已经离吴凡宇近在咫尺,一枪加刺刀之隔。
随着越来越近,冲上来的两个日军也同样发出疑问,他们都快到跟前了,而对面的中国人怎么还是没有反映,像个木头人,不跑也不动,你总得干点什么吧!
日军不得不想,他们是不是碰上了稻草人。
但这不可能,此时吴凡宇的表现他们也看的清清楚楚,明显还大声喊叫过,怎么一眨眼的功夫,他不会动了呢!像个石化人一样。说他被子弹射中,人死了,不能有所反应,但这也不可能。仅这么一会的功夫,这里什么都没发生,怎么会呢!
所有在场的日军一直在看着,这期间什么情况都没发生,对面的中国人绝不会是死的。
既然他没死,那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可能,这中国人在装,想称什么英雄好汉。
不过,此种情形日军没见过,只是在电影中看过,这是英雄形象。
跟老子玩这个,八格牙路。
两个日军自然不吃这一套,瞬间火气上撞,把开始要与这中国少年玩玩的想法全都丢在脑后,恨不得一上来就要了他的命。
所以,最前面的日军到了吴凡宇近前时,什么也没说,端着刺刀朝着吴凡宇上前就是一个向前刺。
日军双脚前后错开,前腿弓后腿蹬,使足了劲,挺着整个身体,枪借人力,人借枪威,只见一道明晃晃的刺刀直奔吴凡宇身体而来,这时他说话了,不仅是刺杀,而且还骂人,嘴里是不干不净。
要说吴凡宇并不认识这日军,也与他无冤无仇,何来这么大的愤怒。原因就是吴凡宇没跑,明知日军在,还不胆怯,这也太不把日军放在眼里,如此心境,怎么能不让日军发火。所以,日军满腔喷着火般地撒向吴凡宇。
吴凡宇还真有点英雄气概,明明知道刺刀奔他而来,竟然不躲不闪,连跟在后面的日本鬼子都有点心颤。
刺刀捅在别人身上,说心里不痛,不恐惧,不害怕,这不可能,除非是铁石心肠。日本兵杀的人够多,但这点阴影还是有的,如果有人把刀加在他的亲人身上,他该怎么样呢!
因此,吴凡宇的举动太不正常,不像是活人,倒像是站着的尸体,不然,到了这个关头,怎么他还不动。
正在日军匪夷所思时,只见那不会动的尸体,稍稍向前晃动了一下。也只是轻轻地晃动,一个收腹,或是挺胸,明显是在躲着什么。
这一动,吴凡宇身体稍稍有所倾斜。
这一斜,吴凡宇让过了刺刀尖。
吴凡宇手里明明有一把柴刀,但他没用柴刀去隔挡,也没有把身体挪开,而只是以静制动地盯着刺刀来到身边的一刹那,才有了这个动作。
对于上来的日军明目张胆地朝他刺杀,吴凡宇根本没放在眼里,日军够狠,但不是高手,一拼两拼的刺法,哪里是格斗高人的一个菜碟。战场搏杀之术,经过几十年的进化,拼刺技术虽没被淘汰,但与格斗技能比起来,自然是小学与大学生的比智,认知能力差了很多。所以,在吴凡宇眼中看来,日军的这一刺,不仅单调乏味,而且是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只要闪身躲开,那便是一点惊险没有。
仅这一简单的动作,根本就提不起吴凡宇的一点兴趣,他不想抗争,也不想有过多的动作,省些精力和体力以备他用。因为后面还有更多的日军等着他去修理。
只是身体一收一放之间,吴凡宇躲过了日本兵的一刺。
他是躲过去了,可日本兵却收脚不得,全身惯力都用在了这,只是一个前刺,便用上了全身力气。日本兵完全是没有一点善念,全然是想出风头,他想在一刀刺中吴凡宇之后,再把他挑起来,挑给山下的同伴看,看看他力气之大,威风之凛。
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一刀会刺空。
刺刀一走空,日本兵的整个身体便发生倾斜,前冲之力带着他向前扑去。这一扑,便把身体的后背亮给了吴凡宇。日军头在前,屁股朝后,狗肯泥似地一头扎了过去,怎么难看便怎么来。
吴凡宇移动之后,身体上的动作丝毫都没停下来,随着身体稍稍前移后,手里的柴刀突然露了出来,手腕朝上一翻,便是刀背朝上,刀刃朝下,借着一种势,照着日军的脖子就抹了过来,准确地说,是上下翻飞,在日军后脖劲一砍而下。
呜呼!吴凡宇这一操作,被砍的日本兵看不到,而在他身后和山下的日本兵都看到了。
刺刀能发寒光,柴刀照样能够。所以,刀光一闪,轻微地发出咔嚓一声,随后日军的脑代掉了,而后叽哩咕鲁地顺着山坡滚下山去。
完了,就这么完了?
凡是在现场能看到的主一情况的所有日军,几乎心里都是这样惊叹!话没喊出,惊叹地张着大嘴合不拢了。
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堂堂的大日本皇军,转眼间,便被一个看上去赤手空拳的中国少年给秒了,而且秒杀的丝毫没有一点征兆,这哪向一个被偷袭的人。
应该反过来说,是吴凡宇偷袭了日本人,而不是日本兵主动去进攻。
跟在后面的日本兵有点傻了,完全是没有主见地怔在原地,楞楞地看着吴凡宇,弄不明白,他是上去呢!还是退下去。
这一招,吴凡宇也只一个动作,便把日本兵吓的有点傻。
日本兵只觉得吴凡宇不可思议,更不会想到他是穿越过来的人。如果按当时的技术水平,能做出这个动作的人,肯定是武功高强的武工大师。可面前就是一个少年,怎么会有这样的本事呢!
日本人不得不猜,也由不得他们不信,事实就摆在哪,任谁看了也有些害怕。
危险是危险,但日军的气势不能丢。这几乎是现场所有日军的想法。
被砍下的日军脑袋像只皮球一样,一直从山坡上朝下滚。如果是电影电视剧的话,这得用特写镜头,不然不会看到翻飞滚动的细微环节。
被包裹了鲜血和泥土的日军头颅,滚到暗处日军曹长面前时,已经面目全非,看不出这是人脑袋,像一块浸过泥土的石头,或是被人抛过来的足球,完全是脏兮兮的,不堪入目。但这日军看的很清楚,因为他一直在盯着滚动的日军头颅,所以他知道此为何物。
日军曹长并没对这颗头颅显示出多大兴趣,也没多少惊慌,相反,他倒是对吴凡宇让有了兴致。
他是来干麻来了,是来抓人的。听说他要抓的是一名有身份中**人。那个人没找到,现在这一不差,仅凭现场的功夫,就晓得上面的中国少年不是凡人,如果把他抓回去,也可以顶一个大差。
日军曹长一高兴,便觉得上面那日军死的有点价值。他不死,还看不出这名中国人的价值!随后,日军曹长觉得滚落在眼前的头颅有点碍事,抬脚踢开,接着举起手里步枪瞄向吴凡宇。
他没有开枪,只是瞄着。
他一端枪,所有日军也都跟着端枪,于是全体日军全都举枪瞄向吴凡宇。
这么近的距离,只要九个日军一齐开火,吴凡宇断然没有逃脱之地。
然而,枪声并没有响。他不开火,别的日军也没有扣动板击,只等着曹长一声令下。
曹长并不想让吴凡宇这样死去,觉得这么让吴凡宇死了,也太便易了他。他不是砍了大日本皇军脑袋吗!那我也砍你的,这叫一报还一报。
“八格,抓活的,死了死了的。”
语言不通,翻译起来总不会太顺,容易出差错。不知是这曹长喊的有点乱,还是听着不顺耳,反正字面上的逻辑不太清,既然是活着,还要死了死了,估计只有这些日本兵自己能弄明白。
他一喊完,呼拉一下子,山下的所有日本兵都向上冲。
日本兵就喜欢拼刺刀,在当时的世界里,日本军队的拼刺刀水平可谓是世界第一。别看个头不大,但拼刺技能不错。拼刺刀不需要非得朝着脖子以上,只要刺中肚腹和大腿照样能要人命,关键是看命中率高不高。这一点,日本兵还真可谓是训练有素,连老美那些大个头的士兵都不是对手,拼刺刀甘拜下风,因为不敢拼,老美也只喜欢用子弹扫射。因此便有了步枪与三八枪的差别。
三八枪是打一枪装一次子弹,而美国大兵是提前装好了一个弹夹,即使是单发射击,也要比日本兵快的多,所以论射速要比日本兵快的多,以此来弥补刺刀技术上的不足。
就凭着这优势,日军刺刀横行整个东亚,怎么会把吴凡宇这少年放在眼里。
呼拉一下子,上来这么多挺着刺刀的日本兵,说吴凡宇不怕,纯是瞎猜,怎么可能呢!
好汉难敌四手,恶虎还怕群狼,再能打,也防不住万一。万一有哪个日军偷袭成功,吴凡宇定会受伤不轻,所以不重视不行。
怎么重视,只有一个办法,避其风头,寻找机会,跑吧!
刚才不跑,现在想跑,跑的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