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 第8章 第 8 章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8章 第 8 章

作者:萧笛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3-03-02 18:32:52 来源:文学城

“槐花胡同?”盛琳想了想,眼睛忽然一亮,“是不是在后海那一带?”

“对。”

盛琳脸上的笑容顿时热络了一些:“那里我知道。以前我跟同学还去那边玩过。”

那一带离皇城近,以前住的都是大户人家,园子、宅子都建得极为讲究。

现在就算那些院落都住进了劳动人民,成了大杂院。但因环境好,屋子宽敞气派,能住进去的都是有头有脸或是有些门路的人,再不济也是附近大单位的职工。像她家这样的小老百姓或小单位的职工根本进不去。

想起这个,盛琳看盛河川再不是看穷亲戚的目光了,便是对方毅的态度也有了改变。

经盛琳这么一提,盛爱国也想起来了,对盛河川道:“哎,那可是好地段。”

盛河川摆摆手:“就是单位安排住进去的,也是大杂院,跟你们这儿也差不多。”

方毅见说话告一段落,赶紧插了个空:“盛大爷,我还得上班,就先回去了。您几位慢聊。”

盛河川还没说话,盛爱国就留客道:“小方不急吧?在这儿吃晚饭,吃了晚饭再回去。”

“不了不了,要上班呢。”方毅说着站了起来,挥挥手转身离开。

“琳琳你代我送送你小方哥哥。”盛爱国又道。

盛琳站了起来,有些为难。

她真不想出去晃荡,尤其是还送一个男青年出去。要是被街坊邻居看见,不定怎么嚼舌根子。要是传到那位耳里……

可还没等她想停当怎么推脱,方毅已经飞快出门了,只留下一句话:“不用客气,我走了。”

盛爱国站起来朝外看了看,嘴里念叨:“这孩子……”

傍晚的时候,盛河川见到了下班、放学的盛国强一家三口。

李玉芬对盛河川那真是十二分的热情,行事落落大方,说话也极体贴周到。要不是看到过盛景的样子,盛河川没准会对这位侄孙媳妇很有好感。

盛家屋子里的摆设并不寒酸,缝纫机、自行车都有;盛爱国和盛国强、李玉芬手上还戴着手表;一家子的穿着也不错,没有一个补丁;盛智崭新时髦的文具盒还是李玉芬特地托人从上海带回来的——盛智自己显摆说出来的。

想想盛景那面黄饥瘦的脸庞,摞满补丁的衣服,露脚趾的鞋子,盛河川被眼前这一家子体体面面、其乐融融的样子给刺痛了眼睛。

盛河川就在跟李玉芬说话的时候,有意往孩子身上扯,在夸了盛琳和盛智一番后,他问道:“二丫头多少岁了?上几年级了?”

李玉芬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不过很快恢复了表情。

要不是盛河川一直注意着她脸上的表情,都看不出她这一瞬间的不自在。

“她十六岁了,刚好初中毕业。生老二那会儿琳琳还不到两岁,我工作又忙,我婆婆也还在上班。我们又要忙家务,又要带小孩儿,根本忙不过来。所以我就把她送到我妈家去了,让我妈帮带。结果那孩子就怨恨上了我们。”

说到这里,李玉芬满脸的无奈。

“我妈去世前她不愿意回来,我妈也舍不得,我就一直由她呆在乡下。我妈去世后我又去接她,结果她还是不愿回家。”

她捂了捂眼睛,一副为女儿痛苦伤心的模样,声音也变得黯然。

“现在城里的情况您老也知道,到了年纪就得下乡。琳琳高中毕业都找不到工作,更不用说初中毕业的小余了。就算接她回来,她也是要下乡的。与其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如在我娘家呆着。所以我们也就没勉强她。”

这套说辞,李玉芬不光对邻居说,对同事说,其他问及的人提起这个话题,她也要说上一遍。对这一套表演,她熟练到了返璞归真的地步。

如果不是盛景先一步找到盛河川,给了他第一印象,盛河川还真能被李玉芬骗了去。

这会儿他在心里保留看法,决定去打听打听,看看事情到底像李玉芬说的这样,还是盛景说的那般。

而此时,槐花胡同的大杂院里,大家从方毅口中知道了盛爱国一家的消息。

“这么说,那天那个小姑娘说的是真的?他们家三姐弟,就只有二丫头不受待见,一直放在乡下不接回来?”王大妈好奇地问道。

方毅摇头:“我只陪盛大爷找到亲戚就回来了。至于具体情况如何,我也不清楚。”

大家都知道方毅的性格。

别看他年轻,可性格沉稳,不确定的事他从来不会轻易表态,也不会在背后说别人是非、评判别人对错。

知道环化胡同里真有盛大爷的弟弟一家,大家对盛景的话就基本相信了。

那孩子找父母都找到他们这里来了,可见是真不知道自己家的门朝哪边开。父母从来没有接过她回家。

再加上盛景昨天来时表现得无助又可怜,大家心理上直接偏向了她这个弱者,觉得她不可能撒谎——骗了他们,她有什么好处呢?

“啧啧,这年头只有不愿让孩子下乡的,没见过把孩子放在乡下不让回城的。”马大婶发生灵魂的质疑,“这是亲生的吗?”

“可不就是?”

这一会儿院子里淘米洗菜的人不少,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番,做出各种猜测。

于是等盛河川回来的时候,大家都围上来好生打听了一番。

盛河川也知道这年头大家没什么娱乐,大家住在大杂院里也没什么**,你家每天吃什么菜,甚至哪家夫妻一个月办几次事儿,大家只要有心,都能打听得一清二楚。

他把盛爱国和李玉芬的那番解释对大家说了一遍。

“确实也是。要是没有老人帮忙,孩子生多了还真没办法。”有在这方面受过苦的人立即接话道。

王大妈心里有疑问。但这是盛家的家事,她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不好多说,便洗着衣服没有说话。

倒是旁边一个六十多岁长相有些刻薄的老太太道:“就算生了孩子没人带,放到乡下去,也没得让孩子连家门在哪儿都不知道的吧?就算寒假暑假不接回来,大过年的也应该接回来吧?那可是外婆家,不是爷爷奶奶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