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七十年代餐饮大王 > 第16章 第十六章

七十年代餐饮大王 第16章 第十六章

作者:大河东流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0-07-07 06:29:17 来源:转码展示1

车坏了, 人全部下车, 副厂长看到俞向安脸上的疑问, 笑了笑:“今天运气不好,不过这事也不少见, 这车挺旧的了, 时不时就会出现问题。jiuzuowen”

两个司机大哥听到了哈哈笑了一声,一个人检查了一下,“放心, 是小毛病,很快就好了。”

他们两个拿下来一个小箱子, 里面全是修车工具。

俞向安恍然,这个时代没有后世随处可见的修车店, 出了问题,只要问题不大,都是司机自己解决的。

要当这时候的司机,除了会开, 还得要会修才行,不然就像今天这种情况, 还要想办法找个会修车的来, 一来一回,得耽误多少事。

两个司机修车, 王副厂长就和俞向安在旁边看着,王副厂长是爱车的,俞向安则是想着偷师, 艺多不压身,或许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了,司机在旁边看他们两个这么认真,时不时的还问几句也没有多想,毕竟这一个是副厂长,一个是女娃娃,副厂长还能转行当司机?现在拿方向盘的有哪个是女的?

不是说女人不能开,但是走南闯北的人需要有一定的武力值,最起码要身强体壮,一般人看了不敢擅自下手,要是一个女人的话,有歹心的人看了更容易起意,要是换成男的,那就要斟酌一下能不能拿的下来了。

两个司机很熟练,不到十分钟,就把车子修好,重新上路了。

王副厂长重新坐回了后车厢,解开了中山装最上面的扣子,拿出自己随身带着的水壶,“小安,你带水了吗?”

俞向安从自己的布袋里也拿出一个水壶,“厂长,我带了。”

因为她要出差,俞青山就把家里唯一一个水壶让她带着了。

王副厂长轻轻笑了笑,他基本常年板着一张脸,不过在年纪这么小的女同志面前吗,他控制了一下自己的表情,看上去和蔼了一些,“小安同志,你今年多大了?”

俞向安:“十八岁了。”

王副厂长:“十八岁,我最大的孙子,今年也十三了。”

俞向安自然地接上话:“十三岁,读几年级?”

“今年五年级。”

“……”

两个人一问一答,虽然看着挺直腰板不像是在话家常,不过两个人的距离感交流过后确实变浅了。

一般县城到市里开车一个小时多一点,司机都走熟了,维修也没有耽搁什么时间,今天一个半小时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榨油厂主要榨的是花生油,王副厂长管厂里的后勤和福利,他这是来跟榨油厂订货,作为中秋节的福利分给大家的。

这也不是头一回了,王副厂长熟门熟路的找了人,对方接到信,招待的也是副厂长,姓李,年纪差不多,不一样的是脸上一直带着笑,看上去很好相处。

食品厂想要榨油厂的油做福利,榨油厂想要食品厂的糖,各有所求。

俞向安要做的,就是拿着本子,把他们说的一些话、一些数据记下来,他们还一起去了生产间。

车间里人人穿着厂服,头上戴着帽子,专心致志的干着自己手上的活,态度积极,王副厂长看了不由得夸赞了几句,对方谦虚的表示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俞向安也肩负“检查”的重任,看着机器里流出来的花生油,恨不得抱走一罐。

油,难得啊。

李副厂长带着他们在榨油厂转了一圈,根据产量,敲定了他们中秋节需要的数量,少不了一番扯皮,等到双方都满意,就到了中午了,李副厂长看着时间,带他们去了不远处的国营饭店。

这还是俞向安第一次光临市里的国营饭店。

县城的国营饭店原主没少去,毕竟她外公二舅就在那里工作。

李副厂长问了王副厂长的意见后,又问俞向安:“同志,你想要吃点什么?”

俞向安笑了笑,有些腼腆的样子:“我听说这里的猪耳朵好吃,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李副厂长有些意外:“哦,这你都知道?之前来过?”猪耳朵不是大肉,招待客人的时候,他一般是不会主动点这个的,不过这里有一位大厨做卤猪耳朵确实是一绝,他自己来这里经常点这个。

俞向安摇了摇头:“我舅舅在县城那边的国营饭店,我外公在国营饭店做到退休,好像是之前不知道听谁说了一耳朵。”

李副厂长看俞向安的眼神当即就变亮了,招呼服务员帮忙叫孙大厨出来。

他跟孙大厨是认识的。

孙大厨拿着一碟子花生米和腌萝卜出来了,“李厂长,今天点什么菜。”

李副厂长点了下:“你啊,我们已经点了,叫你出来是想跟说件新鲜事,这位,白石县食品厂的王厂长,这是他们厂的同事,说来也巧,我问她想吃点什么,她直接就说起了你做的猪耳朵,我问她来过吗,她说是听说的,她外公和舅舅都在他们县城国营饭店工作,你瞧瞧,你的名声,都传了这么远了。”

孙大厨听的脸上几乎都要发光了,看着俞向安的眼神别提有多和蔼了。

“这就是缘分啊,同志,来到这里千万别客气!我现在就进去,给你们做一盘我的拿手好菜!”声音浑厚,格外响亮,听着就让人觉得干劲满满。

李副厂长见他立刻进了厨房,哈哈笑了起来:“我们今天能大享口福了。”

来自同行的赞美听起来格外好听,有这一番话打底,不愁他不用劲,说不得还能得一些额外的好处。

王副厂长也笑了,看着俞向安的眼神有些微不同,国营饭店啊,那可是个好去处,哪里都有可能会挨饿,就是掌勺的厨子不会,他爱人的弟弟也在国营饭店,不过不是在厨房。

李副厂长在这里已经可以刷脸了,平日里爱理不理的服务员很勤快,没多久他们点的红烧肉和烧鸡就上来了,另外还有一个鸡蛋汤和一盆白米饭,看上去这分量就很有诚意。

俞向安:“……”

想吃!

李副厂长也带了一个人,四个人,面对这三菜一汤不用担心吃不完,尤其是这四个人中有三个男人。

菜端上来了,王副厂长观察了一下他带来的女同志的表现,面对着这种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美食,对方除了眼睛亮了一些,没有其他不恰当的行为,动作看上去还挺斯文,速度却没慢到哪里去。

要不是个见过世面的,要不就是有足够的自制力。

他暗暗点头。

吃到一半,孙大厨亲自端着一碟子的卤猪耳朵来了,香味霸道。

另外还有一碟子卤下水:“这是我请各位的,算个搭头,来,小同志,尝尝看,怎么样。”

他自信满满。

卤味需要花时间,今天的卤味他没有精心制作,但是跟他最好的手艺比起来,差不到哪里去。

一般人吃不出差别,甚至有些同行都吃不出差别。

俞向安就是同行,她不知道他的巅峰手艺,这次的她吃到嘴里竖起了大拇指:“名不虚传!”

夸赞直白又直戳人心,孙大厨听到这四个字,笑得合不拢嘴。

俞向安是真的觉得好吃,现在这时候的大厨,几乎个个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比如她外公,就有一手做面条的好手艺,舅舅做面条没有那么好吃,但是做饺子就超过了外公。

现在嘴里的卤味,比她在后世专门去品鉴的名家卤味各有特色,不变的是那股霸道的香味,口齿留香。

不过如果是她的话,她喜欢稍稍做甜一点点。

王副厂长这是第一次吃这里的卤猪耳朵,他没有说什么夸赞的话,但是筷子频频落向这里,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他们四个人举行了光盘行动,一粒多余的米、一滴多余的汤汁都没剩下,干净的就跟洗过似的。

孙大厨从厨房出来,看到这样,又兴高采烈了起来,问了俞向安的姓名,送给他们一人一罐用吃剩的水果罐头瓶子装的卤水,还给俞向安留了地址,欢迎她和她外公舅舅前来做客。

李副厂长把这卤水收下了,收的很开心。

这东西说起来不值什么钱,收的放心,有了它,晚上回家不管做什么,那一顿都有滋有味。

吃饱喝足,对接下来要去哪里,王副厂长很体贴:“小安之前应该没多少机会来逛逛吧,现在午休,要不要趁着有时间去走走,只要在下午三点回来就成。”

李副厂长听了,当即就让他带着的小青年当个向导,俞向安拒绝了:“诶,不用不用,我想去百货走走,这个我知道在哪里,来的路上看到了。”她笑的有些不好意思,“我可能会在那边待挺久的,我认识路,不用麻烦,可千万别为了我耽误工作。”

俞向安话说的漂亮,他也没坚持:“理解!女同志来了基本都是要去这里看看的,哈哈哈,那你注意着时间。”

俞向安按捺着心跳往这里的百货走去,走到没有人的地方,俞向安换了一身衣服,用炭笔和筛过的锅底灰化了脸和眉毛,系上领子,戴上帽子,看着像个小媳妇,检查了一下自己的穿着,就手里拿着一个竹篮出去了。

她打算先去百货探探底。

这里最大的供销社名叫百货,货物是最齐全的,俞向安看到了很多县城供销社没有的东西,比如新款式的小皮鞋、自行车、收音机、毛巾、手表等等。

她还看到了不少的卫生巾,满满一柜子。

俞向安问了价格,跟县城一样,这些都是统一定价的。

她卖苹果,还去副食品区踩了个点,对价格心里有数,这才出去了,她在百货门口的时候特意注意了一些人,跟着他们走。

他们都是没有在百货大楼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

俞向安不远不近的跟着,拐呀拐呀,有些人敏锐的察觉到后面有人,改道了,有的人没发现,俞向安就一直跟了下去。

然后她发现自己找对地方了,运气不错,发现了个小据点。

这个小据点是在一条四通八达的巷子,手上提着个竹篮的人不少,彼此视线相对,默契的让开。

俞向安打开了盖子,从里面拿出一个有些失去水分的苹果,在大家的视线里转了一圈,再放回去。

有的人看到了当做没看到,这不是他们想要的,有的人看到了就上来问价,俞向安也很干脆,“三毛钱一个,五毛两个,三个八毛,四个一块!”

这些苹果都是个头比较小的,直接按个算,更方便一些。

这个价钱不便宜,不过买的起的人不会觉得难以承受,买不起的看到这稀罕的水果就心里有数了。

俞向安还小声招呼了一声,“先买的可以先挑。”

有的苹果看着就比较新鲜,有的看着就知道脱水严重。

这是肉眼可见的。

有个大妈直接就掏出了一块钱,然后快手快脚的拿了四个,塞进自己的布袋里,一句话没说,匆匆离开。

有了带头的,很快就有下一个,俞向安一边跟人交易,一边耳听八方,这时候被抓到了可不是开玩笑的。

没多久,就剩下的几个脱水严重的,她便宜卖,很快就卖完了,一清空俞向安立刻离开,也不辨认什么方向,看到有比较大的巷子就往那边拐,拐了几条巷子,她还正巧撞到了一宗“大额交易”。

一个青年挑着担子进一户人家的大门,这没什么,但是如果那青年看到俞向安突然出现脸上没那么心虚就好了。

那接应的中年汉子看了,故意哈哈笑出声:“大侄子,这可多亏了你帮忙,来来来,进来赶紧喝口茶。”一边说着,一边加快动作,等青年一进门,立刻准备关门。

俞向安喊了一声:“同志,等等!”

那人被吓了一跳,看着俞向安的眼神都变得警戒了起来:“这位同志,不知道你有什么事?”

俞向安也知道自己冒昧了,但是她对市里人生地不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给她满满寻找合适的人选。

所以她打算冒一次险,不行的话就找机会躲进西西农场,对方发现她不见了,肯定也不敢声张,只要不是被人当面发现她凭空消失行。

她有后路。

所以她压着嗓音:“我口渴了,同志,能不能借口水喝?”

中年汉子听了这话,给了那个青年一个眼神,打开门,让她进来:“当然能,进来吧。”

他没有关门,俞向安心松了松。

中年汉子走过去拍了拍青年的肩膀:“来,你帮我把东西送到屋里去,同志,你在这里等我一会,我现在给你倒水去。”后一句话是对着俞向安说的。

俞向安点点头,看着他们进了屋里,没多久,一个婶子就拿着一个粗瓷碗出来了。

“妹子,你渴了吧,来,这里有水。”

俞向安双手接过来,轻轻在嘴唇上碰了碰,没喝,只是把这里的水送了一部分到农场里,造成她喝了的假象。

“婶子,谢谢,我想跟你打听一个人,你们这里有没有个叫做曹天成的人,大概四五十岁。”

婶子果断摇头:“妹子,你是不是记错了,我们这附近就没有姓曹的。”

俞向安听了这话,叹了口气:“那个地址写的太糙了,我也没办法,我已经找了几个地方了,都说没有,只能回去了,我来一次这里可不容易,只可惜这些苹果了,我妈知道他爱吃这个,特意准备的。”说着,她打开了盖子,让她看到里面的苹果。

婶子当即眼睛就瞪圆了,真的是苹果!这个头,这个色泽,还是难得一遇的成色!

她拉住了俞向安的手:“妹子,你这苹果接下来要怎么处理?”

看到这苹果,就不想让这个妹子就这么离开了,她可是个识货的人,“你看你也不急着走,天色还早,这苹果你跟婶子说说,你想要怎么处理呀?这些苹果可要费不少钱,就这么拿回去?你得想想怎么办吧,就自己吃了?这不是婶子说啊,这可不是一笔小钱。”看这妹子身上的衣服也不像是个家里宽裕的,粗略这看上去这苹果有十来斤了。

俞向安也没真想着走,她这样说她就坡下驴,“婶子你这话真是说到我心坎里了,我妈为了这些苹果可是费了不少劲,还欠了别人一个大大的人情,现在没找到人,这就打了水漂了,几个果子对我们这些家里不太好的人来说真是不值当,好吃不顶饿又有什么用,婶子你见多识广,不知道能不能帮我出个主意。”

看俞向安这样说婶子顿时就是心头一喜,“不瞒你说啊,妹子,婶子就爱吃这一口,你也知道我们这里是南方,北方的这些水果啊,太难得了,我还有个儿媳妇,她就是北方人,现在怀着孩子,平日里老想吃这些她家产的水果,但是怎么也没办法替她寻来,要是你愿意割爱的话,我肯定不会让妹子你吃亏。”

俞向安脸上先是一喜,随后多了些忐忑不安,让人能看出她的纠结,“婶子你这话不是唬我的吧,这钱可花了不少,要不是我妈记着他的恩情,也没办法下这个重本。”

婶子点点头:“妹子,你说个价,婶子是个干脆人!”

这些水果,俞向安没有怎么做手脚,看上去自然成倍的吸引人,这价格也要比刚才的贵了,俞向安脸上就有些不好意思,声音也小了:“这要四毛钱一个,婶子不是我坑你啊,你要是不愿意花这大价钱我能理解,真的,我妈买来就是这个价,我一分都没占你便宜!”

这一个都要半斤了。

也就说一斤八毛钱,跟一斤猪肉差不多,但是这苹果比猪肉还稀罕呢,这位婶子没多犹豫,她手里有钱,“妹子,你想卖多少?”

俞向安:“找不到人的话,我当然想要尽快的把这东西给出了,我弟弟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我这当姐姐的嫁的人也一般,也没办法帮到他,我妈这回就是钻了牛角尖了,把这彩礼都拿出来了。”她说着就叹息起来。

婶子频频点头,“我懂我懂,那我进去拿钱,你等等啊。”她走过去把大门虚掩了起来,这就做得很有分寸了,俞向安一个女人,肯定是相对没有什么安全感的,所以她不关门,只虚掩着,别人轻易也看不到里面发生了什么,很快她就从里面出来,手里拿着个小筐,俞向安一个个数了,婶子在旁边看着,按数量给钱。

俞向安带着笑的收了钱,“婶子,这次可多亏了你!”随即有些吞吞吐吐起来,“刚刚我看到你们家有个侄子拿着东西来了,他是乡下的吧?乡下的是不是细粮比较多?如果他给你们送细粮来了,不知道婶子方不方便匀一些给我?我儿子年纪还小,那些太粗糙的东西他吃不了,我看着他那瘦瘦的样子就心疼,要是不方便的话也没关系,我知道大家都不容易。”

这话说得婶子心头一软,“我也不清楚,我去看看,要是有的话我匀一些给你妹子,你想要多少?”

俞向安:“我想要二十斤,当然我也知道这数量太多了,所以两斤我都很满足了,不瞒你说,我家粮票没多少了。”

婶子心有戚戚焉,谁家不是这样呢?每个月的粮食是定死的,但这其中,大半都是粗粮,细粮根本不够用,要是家里有老人和小孩,那点细粮就更是杯水车薪,这就逼得他们只能找门路,票没有了,那就去买不要票的高价粮。

最后婶子又进去了一趟,拿了五斤的大米出来,“你先看一下,成色不错。”

这大米是脱好壳的,在粮站里面这样的大米,要一毛四,一般的就要一毛二,但是现在不要粮票,就要六毛一斤。

这还是因为很快就要收早稻了,会比较便宜,大家更愿意把去年的粮食拿一些出来卖,在特殊时候,比如年节,可能会涨到一块多一斤,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偷偷做买卖被抓到了后果会很惨,仍旧有人前仆后继。

那是十倍的利润。

俞向安接过大米,给了钱,不停地道着谢,婶子还说,“这些够你儿子吃一段时间了,到时候夏粮也下来了,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俞向安把米放好,“我也是这样想的,等粮食下来了就容易些了,婶子我要回去了,这次没找到人,短时间内也不会再来了,下回再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了,如果有缘的话,我下次再来谢谢你。”

婶子哎了一声,回去后,她男人听了她这样说,无奈的看了她一眼,这么一来一回的,他还能摸不清这女同志的路数吗?

这分明跟他们是在做一样的活,他看了一眼心虚的青年,“你哥没空让你来一趟,但你的胆子也太小了,下回你要是再这样,保不准不会被别人看出来。”

那青年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头摇得飞快,“这次我哥是有事,才不得不让我来的,我胆子不够大,下回我不来了!”

钱好赚,但是拿着烫手啊,他可以预见自己接下来好长一段时间,都没办法好好睡一个安心觉了。

他等了一下,估摸着不会再遇到刚刚那位女同志了,才整理了下东西,出门匆匆离开。

等他走了,婶子才问她男人,“你刚刚那眼神是什么意思?”

中年汉子:“你还信真信她那番来找亲戚的鬼话,我们这条巷没有姓曹的人,这个稍稍一打听就知道了,她就是来卖东西的,她说下回有缘,会再见,那就等着她吧。”他看了那些苹果满意的点头,确实是好东西,如果下回她还有这样的好东西,送上门来,他自然也会收下的,这苹果自己留一些自个吃,剩余的包装一下,绝对能卖个好价钱。

婶子:“……”

被这么一说,她也回过味来了,那妹子她到现在还不知道她是哪来的呢,姓谁名谁也不知道,一句不该说的都没说,这嘴巴够严的。

不过既然是同行,嘴巴严一点是好事。

***

俞向安农场里这一颗苹果树收获了二百多斤,现在这一下去掉了三十斤还有接近二百斤,她留一些自己吃,剩余的她都打算卖掉。

之前卖掉了二十斤,相当于1斤8毛,挣了16块,刚刚这个是一斤一块,挣了12块,她现在就多了一个月的工资。

接着七拐八拐的,她拐到了工厂的住宅区,不过她远远地看到了戴着红袖章的人,脚步立刻变道匆匆离开,换了另一个地方,看到哪里大妈大婶进出的多,然后再看一看她们手上的东西,揣摩她们能不能接受。

有的人是不敢的,要是遇到个眼睛里揉不下沙子的,搞不好直接抓住她就去举报了,虽然她现在化了妆,也有自信能够逃脱,但是遇到这样的事情,肯定会耽误事儿,她还要在下午三点前回去,看了一会儿,她看准了一个老太太,她手里拿着一尾仓鱼,这仓鱼她之前在路上听了一耳朵,说早上去得迟了没买到,那老太太这鱼是哪儿来的。

俞向安加快脚步上前拉住了她:“大姨,大姨,你别走啊,等等我。”等到拉住了人,对上脸:“哎哟,不好意思,认错人了。”随即从自己兜里掏出了个苹果,随后放回去,一边给她使眼色,“我刚刚看着你背影很像我大姨,这才叫住你的,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老太太是个精明的,看到她这动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哈哈笑了起来;“真的有那么像吗?这是缘分啊,来,跟我好好说说……”

等到时间差不多了,俞向安就没有再卖了,她又给自己换了身衣服,脸上的妆也重新化了,这次她仍旧装扮成了一个小媳妇的模样,脸上有着明显的高原红,看上去有些憨态可掬。

在工人住宅区那里她没有全部要钱,而是要了一部分票,什么票都要,所以她现在不仅有钱还有票了,她要买买,于是她拿着一张列好的清单去了百货,最先去的就是卫生巾专柜,拿出单子对照着念,看上去憨憨的:“同志,帮我拿这些。”

她把纸条给她看,售货员看了一下,数目还不少,她点点头,语气有些漫不经心:“是帮别人买的吧,钱票呢?”

俞向安把钱票放在桌上,她不客气的拿了过来,刷刷刷的写单,她再从柜台按照数量给她拿卫生巾,俞向安用□□布袋装好,心下松了一口气,有了这些,她这几个月的卫生斤就不用担心了。

搞定了这个头等大事,接下来她心情很好,开始各种买买,从粗粮到细粮,从糖果到肉罐头,只要她有票的,都买!

等到她从这里出来的时候,今天卖苹果换来的票全部花完,钱也所剩不多,她又再去了一趟这里的药店买调料,把最后这些钱也花的差不多了。

这次的行程目标基本完成,唯一可惜的就是没买到铁锅,这玩意儿可不好买。

看到俞向安准时回来了,王副厂长冲他笑了笑,看着她的篮子:“去买了什么?”

俞向安打开给他看,“我去百货逛了很久,那里可真气派,人也多,那鞋子我看到了好多我们那里没有的款式,可惜我工作不久,要是再过一段时间我来的话,我保不准就忍不住诱惑买下来了。”

“我买了一包奶糖,一些点心。”俞向安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我弟弟要是看到我拿这些回去,他肯定会很高兴。”

王副厂长点点头,爱护弟弟,这是一个好品德。

“还买了一本笔记本,这个是给我爸的,他之前的本子已经快要写完了,他不舍得买,我买一本新的给他。”

王副厂长看她的眼神更和蔼了。

他们没有等太久,两个司机载着货来接他们,依旧是在后车厢入座,这次路上没有出什么问题,顺顺利利的到了。

这时候大部分的人已经不在厂里了,俞向安没有回办公室,下了车,道了别,就回家去了。

她回去的时候,俞向居和俞明杰就跟两座门神似的守在门口,看到她回来了,欢呼一声,一左一右的抱住她的胳膊:“五姐,你买了什么回来?”

俞明杰异口同声:“姑姑,你买了什么回来?”

俞向安忍不住笑了出来:“来,我们进屋里说。”

她进了屋里,两个小的就围着她转起圈圈来:“五姐,五姐。”

“姑姑、姑姑。”

叠着声的叫唤着,叫的人心软:“我渴了。”

俞向居反应飞快:“我去给五姐倒水。”说完一溜烟的跑进了厨房。

俞明杰慢了一步:“姑姑,你肯定也累了,我给你捶肩。”一双小手就在她背后捶起来。

俞向居把水送到她面前:“五姐,水来了。”

俞向安接过水,再也忍不住,笑着摸了摸他们的头发,没有再逗他们,打开袋子:“我买了鸡蛋糕和奶糖,想吃什么?”

俞明杰和俞向居声音嘹亮:“都想要吃!”

没多久俞青山回来了,看到女儿已经在家了,笑着点点头:“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回来不久,爸,我看你的记事本快要用完了,我给你买了一本新的,是县城没有的样式,我看着挺好看的,你觉得怎么样。”

看着这本写着艰苦奋斗四个大字封面的笔记本,俞青山本来看着两个小家伙嘴边的糕点屑想要说什么,现在也说不出来了,只能欣慰的说了两个字:“你啊……”

哪个当爸的,收到女儿送的东西会不暖心,对比一下已经工作这么久的大儿子,这么久也没说送过他什么,怪不得都说女儿是小棉袄。

俞向居看着里面还有东西:“五姐,你还买了什么?”

俞向安从里面把东西掏出来:“不是买的,今天我跟着副厂长去出差,对方招待我们去国营饭店吃饭,这是那里的孙大厨送的,我们今天用这个下饭,很香,你闻闻,是不是?”

俞向居兴奋:“肉的香味!”

这一天费心费力,俞向安累了,睡前惯例的去农场签了到,领了加速水滴,一夜好眠,但是第二天去到厂里的时候,面临的却是大家有些闪躲的眼神。

俞向安疑问的看过去,一个个避开,不给她解惑的机会,纳闷的走到了办公室,严余珍已经在了,她看着俞向安欲言又止,随后下定了决心,走上前来安慰的拍了拍她的肩膀:“小安,你放心,珍姐肯定给你找一个好对象!”

俞向安:“???”

她就出去了一天,发生了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三合一Ge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