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七上八下一倾神[综] > 第200章 历史中的半边天(乾隆继皇后二〇〇)

弘历终究没有等到为爱女挑选额驸的那一天!乾隆三十三年三月十三日,乾隆皇帝崩逝于咸福宫,享年五十八岁。

众人这才醒悟:皇帝昨夜忽醒,必然是回光返照无疑了。

虽知皇帝重病,里里外外都没有做好天子驾崩的思想准备,轮值宫中的傅恒见皇后只管守着丈夫的尸身哀恸,皇太后又受惊晕厥,只能强忍悲痛,率领同僚劝解皇后以大局为重,早日料理好大行皇帝的身后之事。

寒苓恍若不闻,抱着龙体嚎啕大哭:“四哥,都是我大意没用,先帝对我好,我辜负了先帝恩典,你对我好,又是这样的结果,你不在了,我还活个什么劲儿呢!你带了我去吧!”

不愿意做第二个孝烈方皇后(嘉靖皇帝继后,嘉靖年间发生宫女谋杀皇帝的壬寅宫变,因方皇后救援及时,嘉靖皇帝侥幸逃出生天,牵扯案中的王宁嫔因对嘉靖宠妃曹端妃心生嫉妒,故意攀诬曹端妃为同谋,方皇后亦因嫉妒,虽然识破王宁嫔阴谋,故意不予揭穿,趁嘉靖皇帝尚未痊愈,下令将曹端妃与王宁嫔秘密凌迟处死,嘉靖帝清醒后,知道爱妃惨死,对方皇后产生反感和怨恨,五年后授意宫人在皇后寝殿坤宁宫纵火,活活烧死了方皇后,其后嘉靖皇帝复生悔意,命以元后礼入葬方皇后,再留遗诏,希望让方皇后越过元后与自己合葬祔庙)的那拉皇后在确定皇帝驾崩后还是陷入了精神崩溃的境地——这个人,是雍正先帝的儿子,是与自己朝夕相处三十六年的丈夫!

愉妃左右寻看,只能一边擦泪一边硬着头皮解劝寒苓:“主子娘娘,您要留意体统!”

寒苓不理:“皇上都没了,我要体统给谁看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尹继善眉心一跳,越过傅恒上前行礼:“皇后娘娘,您这般哀毁,大行皇帝是走不安心的!况有皇太后在堂,请您以大局为重啊!”

说了等于没说,起身的那拉皇后直接奔咸福宫的殿柱子去了!亏得永珏眼疾手快,生生把亲妈给拽了回来,众人几乎吓走三魂七魄,永珏一面哭一面抱住寒苓苦苦哀求:“额娘,您不能这样,阿玛已经走了,您要有个好歹,教儿子们可怎么办呢!”

寒苓搂着永珏哭:“皇上,是我对不住你!你走了,留下我们孤儿寡母可怎么活啊!”

那拉皇后还真不是作秀!人的观念会随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在皇帝大行之前,寒苓只有一个念头:理密亲王被废,那是因为他亲妈孝诚仁皇后死的早,没人护着,宗亲王他妈还在呢你就想效法废储的圣祖康熙皇帝?别说门窗了,烟囱狗洞也不能给你留下!不管你立的是不是我的其他儿子,永玺的下场一定不会好,打个比方,我有两个儿子,既可以选择大儿子富贵、二儿子平安,又可以选择大儿子倒霉、二儿子顺遂,我肯定不能选后者啊!再说了,你还有其他儿子,我也不止两个儿子,你能保证将来不让永珏步上永玺的后尘?万一最后摘桃的不是永璟——自己母子八人、家小上百口可不就全都悲剧了吗?

然而,等永玺真正当家,寒苓又换了一层忧虑:通常来说,老子对儿子比哥哥对弟弟的容忍度要高,万一永珏永璟被苛待,自己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什么区别?永玺眼下的表现尚可,架不住他的职业是皇帝,你知道将来能变成什么样子?别以为自己是亲妈就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儿子,大行皇帝对妻族的优待是远远超过母族的(也有皇太后那一枝人才匮乏的因素)!

对亡夫的愧疚加上对未来的不安,除了大哭大闹,寒苓找不到更好的宣泄途经!

刘统勋眼见闹的不像,因与傅恒等人商议:“皇上大行仓促,又未曾留有遗诏,传位诏书有三份,除皇上随身携带,圆明园九州清宴殿、乾清宫正大光明殿都有备份,当务之急,还是早立嗣君为要!”

尹继善、阿里衮纷纷附和:“刘大人所言极是!”

傅恒便问李玉:“皇上的圣旨现在何处!”

这种东西都是随身携带的,傅恒当众拆看,传阅众人后说道:“圣意既明,且请章佳大人与康亲王、信郡王率众前往正大光明殿,钮祜禄大人与显亲王、平郡王前往圆明园,取回大行皇帝诏书予以勘合;再劳刘大人代拟懿旨,与和亲王、循郡王前往寿康宫奏请皇太后用宝,嗣君既定,我等方可用心料理大行皇帝后事。”

说是隐形皇储,大清朝没有哪个不知道下一任的皇帝是毓庆宫的宗亲王,如果传位诏书上是别人的名字,这会儿反倒能折腾出大乱子来,既然明白无误写着“皇四子永玺”的名讳,继任大统当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了。再加上皇太后的懿旨,宗亲王继位变得更加名正言顺了。

柩前登基的宗亲王永玺当即任命和亲王弘昼、简亲王义启、循郡王永璋、大学士傅恒为国丧总管,将大行皇帝的丧仪有条不紊的操办开来。

永璋实际上顶替了永珏的位子:倒不是永玺排挤胞弟,而是有些癔症的寒苓一直拉着次子不放手!总不能为了死去的亲爹不管活着的亲妈,新任天子只能把照顾母亲的任务交托给了弟弟。

乌雅氏照看一回婆婆,被寒苓折腾的够呛,又派内监给丈夫传信:额娘自责没有医好皇阿玛的病情,只靠九弟与我们也解不开额娘的心结,是不是请几位福晋过去,安慰安慰额娘呢?”

不等永玺拿出章程,二报业已传至:“皇太后要给大行皇帝殉葬,主子娘娘和福晋们难以解劝,不是嘉亲王护着,连十公主脸上都差点儿挨上一下——”

傅恒便道:“大行皇帝过世,该是咱们臣下无能的罪过,皇后——皇太后娘娘也不是神人,总这样自责,咱们做臣子的越发无地自容了!”

诸王大臣纷纷称是,康亲王说道:“皇太后虽与大行皇帝伉俪情深,终究还要为太皇太后和皇上着想才是,大行皇帝病重,我等身为臣子,无一人能为皇太后分忧解难,如今大行皇帝不幸离世,难道是皇太后一个人的错处么?”

永玺不放心:“我得去看看!”

大臣们赶忙劝阻:那怎么成,大行皇帝还躺在乾清宫呢!丧主如何能轻易离开!

没用新皇帝头疼多久,三报已然抵达:“皇太后已经往这儿来了!”

恰在此时,翊坤宫又传来瑞贵人殉节的消息,永玺急了眼:“你主子(乌雅氏)和老九怎么不劝着?”

能劝住才怪!那可是皇太后,你亲妈、你亲婆婆!她能动粗,你不能稍有怠慢,万一有个好歹,新帝的脸皮是一分也不能留的。

和亲王只好吩咐随侍:“快把额娘请来!”

圣祖康熙爷的后妃就剩一个有进气没出气的温惠皇贵太妃,世宗雍正帝的遗孀,除了太皇太后,有分量的只有一位年满八旬的裕贵妃,除了她,也没人敢狠劝皇太后了。

都知道皇太后与大行皇帝夫妻相谐,虽然寒苓的表现相当失仪,众人也没有觉得十分意外:丈夫死了,多多少少还跟自己有些关系,哪怕继位的是亲儿子,不能否认的是,再尊贵的寡妇也是寡妇——这又不是说大行皇帝憋着废后,皇太后巴不得丈夫早登极乐(比如顺治帝和孝惠章皇后)。

殡殿的王公大臣们请了一回罪,连新皇帝也抱着额娘一通大哭,裕贵妃领着一群福晋公主,好说歹说,终于把耗掉元气的皇太后架回了景仁宫。

这还没完,到了次日,养足精神的皇太后再次来到殡殿:她不折腾自己了,开始折腾刚上位的大儿子。

折腾的内容也很单一,皇太后对大儿子说:你接的是世宗皇帝和你爹的班儿,我的所有,都是世宗皇帝和你爹给的,以后世宗皇帝的子孙却都要看你的脸色过日子,这让我有忘恩负义的感觉!你得当着你爹和文武百官的面给我保证,他们在你当皇帝时享有的待遇不能比你爹活着时更差,你要答应,咱们凡事好商量,若是不依,我死给你看,如果不信,你只管试试。

永玺有的选才怪,为了安抚几近疯魔的亲妈,当着众人的面承诺一定会善待兄弟姊妹,宗亲们又为新帝求情:皇上一向仁孝,必然不会辜负大行皇帝和您的期望,您只管放心就好,他要不听您的话,我们都和您站在一边。

皇太后终于满意了:“皇上的后事要办好,不能让四哥经受一丁点委屈。”

永玺唯唯答应:“儿子明白!”

皇太后还没离开殡殿,宁寿宫紧跟着传来讣告:皇贵太妃薨了!

永玺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内务府呢!”

这是唯一一个在计划内去世的贵人,礼部还得硬着头皮请示:“瑞贵人过世,身后事是不是依照旧例操办?”

永玺询问母亲:“额娘的意思呢?”

依瑞贵人的自戕时机来看,她不是跟皇后一样对皇帝用情至深就是在皇帝的驾崩上扮演了不可描述的角色。皇后要寻死,那是因为皇帝对她确实没得说,你一个贵人,这可就——

寒苓叹了口气:“瑞贵人做了我想做没做成的事儿,她的后事一定不能简薄了!”

永玺赶忙传旨:“传皇太后懿旨,追封瑞贵人为瑞嫔,陪葬妃陵,钦此!”

围观党们不敢多做计较,免得皇太后一抽风,继续找他们的晦气。

如此折腾到大行皇帝头七,寒苓终于擦干眼泪,跨入了长春宫的地头。

令贵妃气色尚好,看着面容憔悴的寒苓苦笑摇头:“皇后娘娘,您赢了!”

“后宫之中,没有能笑到最后的人。”寒苓长长叹了一口气,“令贵妃,我的路只有一条,你呢?你该走哪条路?”

“臣妾不想做糊涂鬼!”令贵妃直直盯着寒苓,“皇上是怎么驾崩的?”

“怎么驾崩的——怎么驾崩的——”寒苓仰起脸来,“令贵妃,你如果没有其他想说的话,我可以——”

“臣妾不想不知道了。”令贵妃打断寒苓,“您会怎样对待臣妾留下的二子一女呢?”

寒苓反问道:“永璐和永琰已经圆满回宫了——你想不想见皇太后——不——是太皇太后——你想不想见太皇太后一面?”

令贵妃怔了一怔,很快点了下头:“是!”

次日晨起,奉皇太后懿旨,长春宫与翊坤宫守卫全部撤走,令贵妃私用香料,虽然出自无心,间接造成先帝驾崩,因追其过,黜降为嫔,削其嘉号,称“魏嫔”。

当天正午,魏嫔谒寿康宫请罪,太皇太后闭门不见,魏嫔返宫自缢,享年四十二岁。

哪怕魏嫔算得上是罪有应得,新君也不可能希望还会有先帝遗妃殉节而死,在定立年号、宣布大赦之前,永玺接连搬降了六条与大行皇帝有关的诏书。

其一,圈定大行皇帝庙号为“高宗”,谥“定”,即为“高宗定皇帝”,孝靖皇后系帝谥为“孝靖定皇后”;

其二,责令礼部、内务府、钦天监,于登基大典后尽快筹备后宫尊册事宜,太皇太后尊奉为先、次皇太后,最后册立皇后;

其三,着命内务府整修慈宁宫、宁寿宫、寿康宫、寿安宫各处,以便太皇太后、皇太后、众太妃太嫔搬迁入住,在此之前,皇帝于养心殿理政,高宗妃嫔,仍于原宫暂住;

其四,奉太皇太后、皇太后懿旨,先帝妃嫔,久侍皇考,一应用度,俱应从优供给;

其五,奉皇太后懿旨,着工部择吉址,于裕陵(高宗陵寝)左近为皇太后另选万年吉地;

其六,因行国丧,命征缅王师撤回云南境内,修整备战,固守边城。

“知道了!”寒苓对回禀宫务的儿媳挥了挥手,“从今以后,这不再是乾隆皇帝的后宫了——”

从今以后,我就不必再担心会有什么事儿了,也就——真的没有我什么事儿了!

很荣幸还有读者陪我走到现在,这篇文写了差不多两年,花费了整整一年时间更新完成,老实说,我没想过要写这么长,最初的计划是,我会以十六个人物为核心,写十六个独立的中短篇故事,构成一部长篇小说“七上八下一倾神”,这十六个故事,篇幅最短有的可能只有几千字,最长的也可能只有十几万字,《继后本纪》确实是在我构思当中篇幅最长的一个故事,但绝对没有想到会像现在这么长,因为,我写到六十四章就打算完结掉它,开始下一个故事;后来发现,这样做显得虎头蛇尾,只能一扩再扩,从十几万字写到了六十多万字。大女主的文我写了好几篇,已经完结的《大清女主—简妃传》是我的第一次尝试,那篇文的缺点不少,但站在现在的角度看,如果我花费一定时间进行修改,假以时日,它肯定会变成我的代表作,大言不惭的讲,从故事情节上看,她都有资格拍成电视剧了(如果我自己有钱,估计自己就投资拍了!);《等待阳光》这篇文看的人很少,很多读者可能以为这是一部恶俗的描述霸道总裁与灰姑娘的都市言情小说,事实却不是,我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喜欢它;《荣府长房》完全是计划内的意外,之所以说是计划内,因为我有写“红楼同人”的念头,说是意外,因为我写她的动机是为《等待阳光》做宣传,当然了,写《荣府长房》时,自己的文笔就逐渐成熟了,我在写作过程中下定决心跟晋江签约了;《继后本纪》这篇文是我第一次尝试写一个“心机狠毒”的女人,这样的女人,不能为封建礼教所包容,所以,女主的许多恶行都描绘的相当隐晦,因为主角光环,大家也都视而不见了,当然,她有自己的不得已,因为她要保护自己的孩子;能从《简妃传》看到《继后本纪》的读者,我估计也审美疲劳了,甚至会觉得几个女主的人设雷同,所以,我希望缓一缓,免得读者厌倦。比较“厚颜无耻”的说,如果成绩够好,我准备从下一篇小说开始就申V了,希望还能有读者愿意继续支持!最后,再次感谢读者们的不离不弃,我们——江湖再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0章 历史中的半边天(乾隆继皇后二〇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