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骑驴仗剑 > 第二百八十七章 艰难的谈判

骑驴仗剑 第二百八十七章 艰难的谈判

作者:不稳定平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8-25 20:12:43 来源:转码展示1

大臣们都是人精,很快就领会了皇帝陛下的意思对张通古都是殷勤相待。xinghuozuowen

他们的意思张通古心里明白。以为与他搞好关系,在随后的谈判中张通古可以多通融一些。

大臣们都含笑不语。他们对张通古的态度已经有了就在陛下那里过关了。至于说对谈判有没有帮助就跟他们没有关系了。

张通古苦笑着抱拳对众位大臣说道:“陛下和众人大人的心意我心领了。可是我启程前吩咐我要达成的条件,我是一个字都不能改的。”

谈判这个苦差事又落在肖严身上。明面上的道理是他全程参与了与乌骨人的结盟,对整个过程最了解。

实际原因是大家都觉得这个谈判会很棘手所以没有人来抢功。最后张卯只能又让肖严做这件事。

这一次收复燕山府,大楚国普天同庆。朝廷里的官员普遍的加官进爵,可是真正参与整个过程的肖严只捞到了一个宝文阁学士的贴职。

这说明张卯心里对肖严实际上是不满意的。只是不用他又没有人可用而已。

“去岁肖大人渡海去北地与先皇见面把有的条件谈妥了。现在就不必再重复了吧?”张通古问道。

他指的是以后大楚国要把以前每年都要给青白王朝的岁贡转交给大赵国。

肖严点头。这一点是赖不掉的。刹力虎和张卯双方通信的文书尚在。而且张卯对这个条件也认可。

大楚国与青白王朝第一次定下的盟约是每年大楚国给青白王朝银十万两,绢二十匹。后来青白王朝趁大楚国与西凉国开战之际进行勒索,又加了十万两银子和十万匹绢。

这样以后每年大楚国给大赵国的就是二十万两银子三十万匹绢。

如果谈判到此为止的话就容易多了,双方马上可以缔结盟约然后把酒言欢。

张通古带来了乌力合给的新的条件。

“当初大楚国两次派出二十万大军却攻不下区区的燕京府。彼国皇帝无奈派肖大人北上到奉胜州见我国陛下。请他出兵攻打燕京府,然后由大楚国出钱赎回。有这件事吧?”张通古笑着问道。

肖严脸上一红点头说道:“有,可是燕山府后来还是大楚国自己收复的啊。所以这一点就不用再谈了吧?”

“怎么不用谈?虽然燕京府不是我大赵攻占的,可是我们也依据谈判出兵了。这军队调动往返的粮草不应该由大楚国出吗?”张通古问道。

肖严想想也觉得张通古的话多少有些道理就试探着问道:“那么贵方想要多少粮食?”

“二十万石!一粒也不能少!”张通古毫不客气的答道。

“一万石粮食就够五十万大军吃一天的。你们居然要二十万石粮食!”肖严吃惊的说道。

“光是人吃吗?战马也是要消耗一些粮食的。大赵国士兵大多都在马上,而且还是一人多马。岂是大楚国士兵可比的!”张通古强词夺理的答道。

“战马不是主要吃草料吗?”肖严问道。

“草料必须按粮食算!”张通古毫不客气的说道。

也就是说乌骨人行军沿路上的青草吃到战马肚子里就变成了大楚国必须给乌骨人的粮食。

肖严彻底无语了。他半晌才又问道:“就不能减少一些?”

“不能!”张通古斩钉截铁的答道。

这一点谈不下去了就再谈别的。乌骨人也不可能就加了这么一个条件。

“其他的条件肖大人以前在奉胜州的时候已经和我皇陛下谈好了啊。就是燕京府周遭几百里范围之内的每一年的赋税都要交给我大赵。还有,凡是原来青白王朝土地上的百姓我们都要迁走!”张通古说道。

“百姓都让你们迁走了,哪里还有什么赋税?”肖严问道。

“大楚国人多地狭,正好可以把百姓迁移到那里嘛。既解决了大楚国缺少土地的问题又让新得到的土地不至于撂荒。这样不是两全其美吗?”张通古笑着答道。

肖严终于明白乌骨人为什么那么渴求原来青白王朝的官员了。他们对政务的能力不在大楚国官员之下,这正是疆域越来越大的乌骨人急需的。

而且他们这些人对大楚国也十分了解。如果乌力合冒冒失失的派一个乌骨人来谈判绝不能谈的比张通古好。

“燕京府周遭每年的税赋我们比你们还了解。每年就加十万两好了。”张通古脸上又露出平和的微笑。

肖严却听得头疼欲裂。如果青白王朝每年能在燕京附近收十万两赋税,那里的百姓早就被逼造反了!张通古明显是狮子大开口。

“还有吗?”肖严有气无力的问道。

“我陛下仁慈,我临走的时候就嘱咐了这些条件。”张通古笑着答道。

“我要回去向陛下禀报。”肖严说道。他打算用拖字诀跟张通古慢慢的耗下去。

不过张通古带来的条件肖严必须一字不漏禀报给张卯。

张卯听后却比肖严淡定许多。

燕山府周遭的百姓迁走最好。他心里从来没有把那里的百姓当做自己的子民。幽州千百年来就处在胡汉杂处之地,民风彪悍野性难驯。这样的人留着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迁走这些人最好。把大楚国温驯得多的百姓迁移到那里就是了。

在肖严这里觉得根本不能同意的百姓迁移问题对于张卯来说根本无所谓。

这也是张卯不满意肖严的地方。一点政治头脑都没有!

张卯踌躇的是粮食和赋税问题。

“粮食和赋税就不能通融一下?”张卯问道。

肖严轻轻的摇头。

张卯沉思起来。虽然大楚国经常发生灾荒。饿死百姓和流民失所的事年年都会发生。可是大楚国总的来说并不缺粮食。起码京城不缺。

大楚国京城有三四十个粮食,里面的粮食足够京城百姓吃的了。你看外地那么多饿死人的,大楚国京城什么时候饿死过人?这也是大楚国一发生灾荒,外地百姓就往京城跑的原因。

驱赶这些灾民每年都让地方官头疼不已。

朕的大楚国要安定,京城就必须安定。京城的百姓就必须安定富足。这也是大楚国的脸面,朕的脸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