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七零之重做国宴主厨 > 第13章 炒米和接单

七零之重做国宴主厨 第13章 炒米和接单

作者:椰丝糖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2-04-19 20:54:24 来源:文学城

米花糖是向云蔚在大洼村接的第一单,她很认真地对待,当天就去供销社找白糖。因为先前一个包子的交情,赵老爹大方地给她提供了自己私下的渠道,答应帮她去镇上的黑市置换白糖。比起用糯米四处换糖票再用票兑白糖,这样来得方便也节省。

既然找到了门路,向云蔚干脆托赵老爹换了一半白糖和一半花生。在炒米花糖的时候,掺进花生碎,炒制出来的米花糖会带上花生的坚果油脂香,也会使得口感更加丰富、香醇。趁着热劲,向云蔚把炒好的米倒进借来的木头模具,用擀面杖压平,待晾凉成形以后再切成一指长的方块。

大刀切下去的时候,米花糖响起咔呲的脆响。麦冬麦冬在旁从头看到尾,被这香气馋得直流口水。向云蔚叫她把手指头从嘴巴里拿出来,捡了掉下来的一小块碎片给她。

麦冬很会吃。

一小块碎片又掰开成两块。一块直接咬碎,咔哧咔哧地品尝米花糖新鲜出炉的酥脆。一块含在嘴里,等米花都软化了,细细回味米花融合白糖的甜津津的滋味。

向云蔚被小馋虫逗笑:“别吃手指头了,待会我给你炒米吃。”

向云蔚将得来的半斤糯米,全部做成了炒米。

炒米不需要加白糖和花生碎,更简单、节省原材料,在大洼村也是家家户户过年会做的零嘴。但据麦冬鉴定,她炒出来的炒米是全世界最好吃的炒米。

钟奶奶只抓了几粒泡在水里,珍惜地品尝。

她说:“小孩子才几岁,吃过多少炒米。不过话说回来,我老婆子活了这么些年,小妹你炒的米确实好,一粒都没炒焦……”

她还想要谦虚一下,却没料到自家孙媳妇已经坦然地接受了麦冬的吹捧,正习以为常地轻点下巴:“我炒的米当然天下无敌。”

钟奶奶:……我还是吃米吧。

炒米虽然简单,但不是一个容易活。人人都炒米,炒米的火候却很难把握,火大容易焦,火小又爆不开。但向云蔚炒出来的米不仅没有一粒炒焦,而且颗颗饱满酥脆,开花的米粒没进嘴就先问到一股熟米香气,咬在嘴里轻轻爆开,还带着白米原本的甜味。

又好吃又好玩,麦冬爱极了。

向云蔚给她衣服上的两个小兜兜都装满:“去玩儿吧,找小朋友一起吃。”

“我真的可以和别人分着吃吗?”麦冬有些不好意思地扭了扭。

向云蔚点头:“当然,这是分给麦冬的零嘴了。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麦冬捂着兜兜,快乐又小心地原地蹦了几下。

“那我要去找小慧姐姐一起吃!”

从前钟家穷,她从来就没有零嘴。和村里的小孩一道玩,也没办法和人一起分零食。久而久之,大家也不爱带她一起玩。只有叶三花家的小慧愿意带着她一道,麦冬总是吃她的零嘴也不好意思,现在终于自己也有零嘴分给别人,真是开心极了。

麦冬像只小麻雀一样就飞了出去。

***

次日,向云蔚把制成的米花糖交给了安正阳。

安正阳当时就尝了一块,一边吃一边抬高了眉峰,露出惊讶地神情。

他夸赞道:“我吃过食堂的饭菜,只是觉得你的手艺不错。没想到有了更好的食材,你能做出这么好吃的食物来!”

“过奖了。称一下吧,”向云蔚拿出秤来,“除去工费,剩下五斤半糯米,其中八两糯米换成了三两糖和二两花生……”

“不用了,我相信你。”安正阳打断她,伸手就要去拿。

向云蔚却坚持把米花糖过秤,给他看了刻数:“这里一共五斤半两。有一两半的损耗是常事,你不信可以去问叶师傅或者去镇上问。”

“信,都说了我信你。”安正阳点头拿过了米花糖,又添了一句,“你这个女人还挺倔的。”

向云蔚:“做生意,还是清楚些得好。”

安正阳用土布包好米花糖的坛子,又从布袋里掏出一叠书卷递给了向云蔚,说:“这些你拿着。”

向云蔚翻了翻,是一套小学教材和数学、语文的试卷。

“这是什么意思?”

安正阳说:“我认为你很聪明也有一定的天赋,但还是需要读书接受教育。这里是小学课本和我出的试卷,试卷是小学五年级水平,你先自学课本然后自考。我会根据试卷成绩去和张校长说,让他安排你入学读合适的年级。”

接受教育取得学历,的确是她现在缺少而需要的。

向云蔚深吸一口气,握住了书本,对安正阳说:“多谢你。下次如果你还需要加工食品,我不收你工费。”

安正阳满意地笑了笑:“有什么不懂的,尽管来问我。”

向云蔚送他出食堂门口,又添了一句:“对了,你们知青点如果还有别人要加工食品,你帮我介绍呀,我给你抽成?”

安正阳闻言皱起眉来:“你应该专心读书。一个小女人,怎么钻进钱眼里,你这么缺钱吗?”

向云蔚:……她确实挺缺钱的,家里的茅草房顶都漏风了。

“算了,你们知识分子不爱做这个,就当我没说吧。”

安正阳不料会听到她这样说,皱着眉头解释:“并非是因为我爱清高,只是你现在当务之急是要读书。上次见过你雕花,我知道你有与众不同的艺术天赋,你应该听我的好好读书入学。难不成要一辈子待在厨房里做个厨子?”

这回轮到向云蔚皱起眉头:“我是读书不多,但也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做菜也是了不起的行当。”

安正阳眉毛都要拧到一块去,满脸不同意。

但向云蔚已经过了非要和人争高低是非的缘故,见他还要争辩,就转移了话题:“总之多谢你给我书,我会好好学的。快放学了,我还要蒸窝窝,就不送你了。”

安正阳一肚子的道理没有说出口就被送出门,气得在心底里发誓,绝不替向云蔚介绍生意。

但酒香不怕巷子深。

安正阳的米花糖一拿回知青点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不是个小气的人,大方地就分给了同伴。米花糖征服了整个知青点,有个川蜀来的男知青险些吃得落泪,连连说这味道和他老家一样正宗。

向云蔚的名声悄悄在知青点传扬开来。

现在知青点里不乏像魏昌、安正阳这样手头富裕的人。他们从首都或者南方富庶城市过来插队,家境原本就好,今年又因为政策缘故家里人回到原岗位工作,手头宽裕之后就给孩子们寄粮票肉票还有粮食、营养品等等。手头有余粮,却没有好厨艺,从前没有向云蔚的时候,也就随便对付过去。但吃过了米花糖,谁还愿意吃平平无奇的糯米呢。

向云蔚开始陆续接到来自知青的订单,除了米花糖,还开发了蛋羹、鸡蛋面新菜单。

但最大的一单,还是来自那个川蜀知青下的米花糖。他一口气背来了八斤糯米做米花糖,还特意叮嘱:

“我好吃甜的,不要节省,糖放足来。”

做成这一单,向云蔚又得六两糯米。加上先前接活攒下来的,林林总总有一斤半糯米和六个鸡蛋。

原先从国营饭店替回来的母鸡也争气,麦冬天天给它挖小虫和蚯蚓吃,母鸡补得体肥羽亮,一天能下三个蛋。这些天下来,足足攒了一竹篓鸡蛋。钟奶奶爱得不行,恨不得每天抱着鸡蛋睡觉。

向云蔚把那篮子鸡蛋也抱了出来,数了数,里头一共有十五个鸡蛋。她把自己攒的鸡蛋也装进去,一手拎上装着糯米的布袋,打算要出门去。

连日里的进账,钟奶奶现在对向云蔚处理家财已经完全没有意见了。只是现在看着鸡蛋还有些不舍,一双眼睛粘在竹筐上,依依不舍地问:“你这是要上哪去?”

向云蔚答:“我往镇上取一趟,换些钱回来,咱家的房顶该修了。”

“用草补补就是了,换钱做什么。”

“叶师傅前些天修了房顶,我问了瓦片的价钱,咱们这些应该能行。还是换了瓦片顶,冬天才好过。”

瓦片房……钟奶奶打从分家被赶出祖屋以后,再没想过还能住上瓦片房。她激动地眼眶里冒出老泪,咽下喉咙里的哭声,冲向云蔚摆摆手:“行,你去吧,路上小心着点。”

向云蔚挎上东西就沿着村路往镇上去,供销社不是天天都去镇上进货,她今日没能搭上赵老爹的便车,只得靠两条腿步行。这具身体还是营养不足、太虚弱了,她走了不到二里地就有些气短,只能坐到路边的树干上歇歇脚。

她正坐着扇风,忽然面前起了一股风沙。向云蔚眯着眼睛抬头看去,只见一个穿着绿色军装的男人骑着自行车过去,一架老式二八杠自行车!整个大洼村,还没人能有一架自行车呢。

向云蔚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久久凝望那辆自行车。忍不住想,她什么时候也能换辆自行车就好了……

殊不知这一幕落在了有心人眼里就变了味道,他们并不知道向云蔚在看车,还以为向云蔚是在看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