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茹招呼的地方站着两个年轻人,苏青认出来其中一个,是早上在知青点碰到的青年,被水呛到一直咳的那个。
另一个很面生。
苏青心里有了一点猜测。
舒茹喊完,看唐兵没过来,她自个跑了过去,问唐兵借布票,“我们供销社有一批瑕疵的布,只一半的价,特别划算!我想买但是布票不够,你不是有多余的吗,借我用用,等我家里寄了布票过来,我再还你。”
唐兵同意了,“要多少?”
“你有多少我要多少!”舒茹眼睛发亮。
唐兵觉得就不该问,只见他从身上摸出布票,递了三张过去,“给。”
舒茹大失所望,就给三张啊?
再一看数额,脸上狂喜,二张拾市尺的,一张五市尺,够用了!
舒茹收好布票,看着唐兵啧啧两声,“看不出来啊,你家条件不错。”随随便便就给二十五市尺的布,够她做几身衣服了。
唐兵:“这借了要还的,你随随便便就能还得起这么多布票,家里可以啊。”
舒茹不说话了。
说得也是。
他们俩是同一批过来的,算上他们一块来的有六个,五个分到这边了,还有一个分到青山公社了。
都在知青宿舍住着。
肯定是认识的,熟不熟那就另说了。
舒茹说完布票的事,跟唐兵介绍苏青:“那两位也是我们这边的知青,床位不够用了,支书在对面那陈家租了地方给她们住。”
她说完又招呼苏青过来,给苏青介绍唐兵跟邓天,“这位是唐兵,这是邓天,我们都是知青,以后要相互帮衬啊!”
苏青这会确定了,早上呛水的那位男同志就是唐兵。
白希妍大声嚷嚷表白的那个!
难怪这位唐兵同志连喝水都给呛着,原来是给吓的。
苏青什么都没说,表情自然的跟唐兵跟邓天打了招呼,就算是初次认识一样。
唐兵见苏青没提早上的事,心里松了口气。
“我们供销社瑕疵布便宜卖,你要吗?”舒茹问苏青跟胡小英。
苏青摇头:“不用,我衣服够。”
没钱啊。
胡小英跟苏青一样,用不着。
舒茹就没再提这事,她借着了布票,急着去供销社换布,说了一声就走了。
现在她手上这布票,能换得比平常多一倍的布!那尺是她看过的,有的染了一点色,有的受潮,她好好挑挑,肯定能挑着好的。
舒茹一走,唐兵跟苏青他们就散伙了,都有事呢,两边人又不熟,聊不起来。
-
下午。
胡小英干劲十足的上工去了,她高个力气又大,对她来说,这农活没她想像中的那么累,而且,干完特别有成就感。
胡小英喜欢干活。
苏青在屋里,她终于把所有的东西都整理好了,鞋子放床底下,夏天穿的衣服拿出来,冬天的先放着,等在外头搭了晾衣竿就把冬天的衣服晒一晒。
苏青忙完,正准备坐着休息一会,眼睛一晃看到窗户了,原本窗户上糊着报纸的,可现在报纸只剩窗边那一点,这要想窗户不漏,还得再糊一层。
得去弄点报纸来。
隔壁戴老太的家的门是开的,烟囱还冒着烟,戴老太回来了?
不知道陈博在不在,要是他在的话可以问问他,哪里可以弄来旧报纸。
苏青又觉得,陈博应该不在,胡小英都去上工了,陈博要赚工分养家,这会应该在田里或地里,不可能在家。
她刚想完,就看到陈博从屋里出来倒水,陈博看到苏青,拿着木盆子,跟苏青说、:“下午支书会带人过来把这边的墙给搭起来,对了,还会给你那两屋砌个炕。”
他等会也会帮着一起干,这算工分,就不用去田里了。
苏青叫住陈博,“陈博,等会,我不用睡什么炕啊,我们这昨天不是搭了床吗?”这床睡得还挺好的,睡炕可能有些不习惯啊。
陈博说:“是给你搭灶做饭,顺便砌个炕,这边冬天冷,如果不睡炕会很难熬的。”他看着苏青,欲言又止。
苏青这体质,不要炕只怕冬天会冻出毛病来。
原来是砌灶啊,这个好。
苏青开心起来,“陈博,你家晒衣竿的竹子是哪里弄来的,这附近有竹林吗?”这墙砌起来的话,她必须弄个晒衣服的。
虽然绳子也行,但还是得用长杆弄个支架搭起来啊。
“后山那边有竹林,这竹子是在那边砍的。”陈博想了想道,“等会支书过来,这晒衣竿的事你跟他说一声,到时候人多,一起帮着弄。”
“谢谢你啊。”苏青本来想就止打住,可是,还有一件事没问呢,“你知道哪有卖旧报纸了吗?”
得把窗户糊好。
这事很重要的,她可不想哪天半夜醒来看到窗户外头有东西。
“旧报纸?你要读吗?”陈博以为苏青要读书,知青都是城里来的知识青年,都是喜欢读书的。
苏青摇头:“不是,我糊窗户用,集市上有卖旧报纸的吗?”
陈博道:“我家过年糊窗户用的纸还剩一些,等会我拿给你。”算了,送佛送到西,苏青是个病人,他帮着把窗户给糊好算了。
陈博太客气了,什么都帮着干。
苏青真不知道怎么谢他,谢谢这两个字都说了好几回了,她想给点实用的东西嘛,但是她没带什么东西过来,钱也不够,这可怎么谢啊?
手电筒?
这她得用,真不能给,胡小英要是带了手电筒她肯定就送给陈博了,可是胡小英也没有,她们俩姑娘在这地方住着,必须得有个手电筒。
万一晚上要出去怎么办?
苏青突然想到了,布票。
“陈博,我们知青点的舒茹说可以买到便宜布,就是布可能有些瑕疵,能便宜一半呢,你要吗?”
“要!”
太好了,可算是能帮上忙了。
苏青很高兴,问陈博要多少布,要什么样的,有什么要求。
陈博一一说了。
他本给他奶奶买点布,钱是够了,可是布票不够,要是这布能便宜一半的价钱,那能省不少布票。
苏青记下。
陈博回屋拿钱跟布票给了苏青。
苏青拿了钱,布票没要,“你先拿着,说不定不用呢。”
她补上。
这事先瞒着陈博。
这老欠陈博人情她心里过意不去。
陈博看苏青一副想出门的样子,赶紧说道:“这布的事不急,你明天再去吧,你还是个病人呢,你回去休息一会,等会陈支书就来了。”
行吧。
苏青回屋了,等陈支书过来。
苏青一走,陈博也回了屋。
锅里的水早就煮开了,陈博把削好的土豆块扔了进去,再盖上锅盖。他在灶边看着火呢,戴老太过来了。
“你刚才跟那知青丫头说什么呢?”戴老太问。
“她说知青点有个女同志在供销社干活,能买着便宜布,问我要不要。”
“那当然要啊!”这样的好事一年都遇不上几回!
戴老太觉得,这知青丫头还算是有良心,不枉她昨天晚上送了那把老蒲扇。
外头。
陈支书带着人过来了,十来个大小伙,个个挑着砖,还有一个骑着三轮车拉砖的,反正,等会要用的砖全弄来了。
陈支书早就安排好了。
苏青跟胡小英现在睡觉那屋先不动,剩下的另一间没用的屋子砌炕,先把屋子一分为二,一边砌灶,一边砌炕。
这边灶跟炕是连着的,到时候灶上放口锅,就可以做饭了。
人多,又是干惯活的,他们干活很快。
苏青跟陈支书说了晒衣服的事,这事简单,陈支书叫了两个年轻人去把公社不要的长竿拿过来,还有那剩下的麻绳,东西拿过来就能把晒衣绳弄好。
陈支书特意过来,其实是有事找苏青。
他把苏青叫到旁边,单独聊了起来,“你说你数学好,会算账,是真的吧?”
“当然是真的,”这点苏青很有信心的。
只见陈支书从身上拿出一本账,“你先看看,这账对不对。”这账本是他用来试苏青的。
要是这账能算对,那就算是认得账本,要是连这简单的账都算不对,那苏青之前说的都是大话。
苏青翻了一下账本,翻完后,她问陈支书:“这账本是算收支毛利,还是算库存?您主要是想了解哪个方面的?”
内行啊。
陈支书脸上露出喜色,“主要是库存,看看里头还剩多少货。”
“行!”苏青一口答应。
苏青回屋拿纸笔,准备随便找个地方坐着算,可陈支书嫌这里太吵,外头砌墙敲砖呢,太闹了。
陈支书把苏青领到十里村的队委会了。
这边安静,还有办公桌,在这算肯定比在那敲敲打打的地方舒服,人舒服这账就能算明白了。
这进货,出货,每页的数目苏青都单独拎出来,还进货的单价数量跟这支出价钱对不对得上……
这算账的事不难,就是繁杂枯燥,做起来得细心。
苏青算了整整两个小时,总算把这账算明白了。一动不动两小时,身体都僵了,她站起来,伸展了一下,脖子咔咔响。
她感觉自己该锻炼了。
苏青拿着账本去找陈支书了。
有三笔进货对不上,有一个进货单号重复了三次,苏青把这个剔掉之后,这账本上的库存是负数,而且这账面目看是赚了一千多块钱,但苏青算下来,实际数额是亏损的。
陈支书看到苏青出来,问:“怎么样?”怎么这么快就算完了,供销社的老会计算个账得两三天呢。
苏青直接把账本的情况跟陈书支说了。
“这账做假了?不可能!”陈支书很受刺激,“这账是对的,财务的钱是对得上的!”这明明就是真账本,怎么给算出假的呢。
他没拿假的过来,他特意拿真的过来,就是想试试苏青的水平。
陈支书怀疑的看向苏青,他觉得苏青是在糊弄他。
苏青很平静:“支书,我把几笔账的问题写下来了,你看看,这里还有进货单号,你拿着这单号跟货号去仓库对一对。”,要是钱对得上的话,那货物的问题就很大,库存肯定是虚的。
陈支书坐不住了。
他把苏青写满有问题的纸撕了下来,他准备去仓库那看看。
“走,你跟我去一趟。”陈支书准备把苏青一块带去。
苏青问:“远吗?”她解释说,“主任,早上我去卫生所了,医生说让我休息三天,要是这路程太远,我怕走过去身体受不了。”
陈支书道:“不远,集市上,等会我骑三轮车带你去。”说完便让苏青在这边等,他呢则是去找三轮车了。
集市?
供销社也在那,不知道舒茹还在不在那,苏青觉得这都过去两小时了,舒茹可能都买完布回来了。
现在是来不及了,等会办完陈支书的事,晚上回来再去找舒茹问问便宜布的事。
希望那布还没卖完。
没一会,陈支书骑着三轮车过来了,陈支书叫苏青上车,苏青上了车之后,陈支书骑着三轮车绕了一个圈,把正在田里干活的唐兵叫过来了。
“唐兵,过来,咱们去趟集市。”陈支书喊道。
唐兵听到有人喊他,抬头一看见,看到陈支书带着苏青在三轮车那等他,他心里一惊,不知怎么的想到了早上的事。
这叫苏青的女同志不会跟陈支书瞎说什么了吧。
唐兵面色沉重的走了过去。
“支书,什么事啊?”唐兵问。
“去供销社的仓库看看,我记得你是读大学了吧,虽然没毕业,但是也是文化人,等会你跟我们俩一块过去,点点仓库大米的数。”陈支书觉得唐兵能干,所以才叫上唐兵的。
去小学当老师的秋歌也不错,可惜现在小学们正在补课,不好把秋歌叫出来。
“你看我这一腿的泥。”
“把手脚洗干净了,脸也擦一擦,换身衣服,我们在这等你。”陈支书让唐兵快点。
唐兵果然很快,十分钟就换好衣服过来了,果然是人靠衣装,这衣服一换,整个人清清爽爽的,一看就是城里孩子。
唐兵以为自己跟苏青一样,来了直接在后面坐着,结果没想到陈支书让他蹬车,还振振有词,“我一把年纪了,苏青同志身体不好,你身强力壮的你不蹬车谁蹬车?爱护弱小,知道吗。”
唐兵被抓了苦力,一路蹬着三轮车到了集市上的供销社。
三轮车刚停,一姑娘挤了过来,“苏青,好巧啊,在这碰到你了,你是来买东西的吧。”
苏青一看,是白希妍。
白希妍眼睛灼灼的盯着唐兵,“苏青,这位男同志也是你们知青点的知青吗?”
感谢一路支持到现在的亲们,感谢收藏留言,下章入V,大概是26号0点更新,肥章。
书名改了一下。
-
推荐自己的年代预收文:《八零年代小日子》
简介:
沈夏穿到年代文里,成了24岁都还没结婚的‘老姑娘’,
沈夏没有给带着三个小娃娃的何团长当媳妇,她不当后妈,当不来!
她也没有嫁给成功考上大学一家都是极品的林兴易,林兴易虽好,但是那一家子极品甩都甩不掉,她可不想下半辈子被极品包围,
书里亲妈操碎了心,介绍的对象不下十个了,沈夏一个都没看中,气得亲妈要赶她出门,
走就走。
沈夏三轮车一骑,去了城里,卖起了雪糕,自力更生不香吗?
现在改革开放了,在这风口,随便干点小行当都能赚钱。
卖烧烤,卖磁带,赚了钱再买个小门面,
小店一开,躺椅一摆,沈夏舒舒服服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