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他们三个人终于搭上了回安平公社的拖拉机,这拖拉机拉了半车的砖,另半边的车斗空着,就是为这位搭顺风车的人腾出来的。
陈博先上了车,胡小英跟苏青递行李,陈博在上面接。等东西都搬了上去,陈博还帮着把苏青拉上了上来,胡小英身强力壮,自己三两下就爬上去了。
陈博坐过几次这拖拉机,他告诉苏青跟胡小英,“回去的路一段是水泥路,还有一段石子路,石子路很颠,你们等会抓牢了。”
苏青以为自己做好了心理准备,没想到,这拖拉机的颠簸超乎她的想像,她靠在车斗的角落,坐在装着被褥的行李上,两只手死死的抓着车拦,即便是这样,她还是被震得弹了起来,好在胡小英眼疾手快,把她按住了。
这什么路啊。
苏青郁闷,还不如走路呢。要不是东西多,她真想下车走过去。
过了半个多小时,拖拉机到了一个路口,终于停了下来,司机说到了,让他们下车。拖拉机车斗的半车斗砖是拖到别的公社的,等送到砖才会转回来。
现在就到安平公社了,只要顺着路口往里走,就能看到了。
苏青三人很快就下了车。
陈博看到苏青跟胡小英大包小包的往身上挂,愣了一下。
这次的两个女知青跟前几天来的女知青有些不一样啊,前些天分来的女和青,路上就开始叫苦,自己的东西也是要别人帮着提的,还嫌提东西的人身上有臭汗味。
挺招人烦的。
陈博愣过之后,赶紧去帮着一块拿东西,还说苏青,“我看你脸色不太好,你东西给我吧,我来。”
“不用,我手上东西轻,拿得动。”苏青笑了笑。
正如拖拉机师傅说的那样,从路口进去,就是安平公社了,公社很热闹,入眼的是一条铺着水泥路的长长街道,两边建了不少屋子,有粮店,有供销社,还有吃饭的馆子,苏青一路看过去,眼睛都花了。
她还以为公社就是乡下地方呢。
原来不是啊。
陈博告诉苏青:“这是是集市,初一、十五是大集,那时候人最多,东西也是最齐的。”他告诉苏青一些事,比如这边的代销点是可以帮着卖他们自制的东西的,比如村民自制的千层底的鞋子,一些婶子编的竹席,还有工匠打的椅子……
他们安平公社很人性化,有些事管得没那么严,领导开通,大伙的日子也比前些年好过了不少。
苏青看到代销点,心里火热。
那她是不是也能手工制点东西过来卖呢?
胡小英问陈博,“我们知青点在街上吗?”是要住这里吗?
要是这样那可太好了。
陈博摇头:“不在这边,具体到哪,得问陈支书。”前面那一阵红砖小瓦房就是公社干部办公的地方。
陈博领着苏青跟胡小英进去了。
“陈支书,苏知青来了。”
陈安国大步从里头出来了,他看到苏青胡小英了,怎么来了两个?
苏青笑着跟陈安国打招呼,“陈支书,您好,我就是跟您电话联系过的苏青。”她还跟陈安国介绍了胡小英。
陈安国看到胡小英,皱起了眉,“这位胡知青的名字不在我们公社啊。”
这下胡小英傻眼了。
什么意思,她跟苏青不是一块的啊?那她分到哪了?
现在知青办的梁主任压根就联系不上啊。
胡小英着急了。
苏青对陈安国道:“陈支书,您看这天色也不早了,我跟胡小英同志也坐了一天的车,要不先安排我们住所,其他的事明天再说。”先让胡小英住进来,到时候再看是分到哪里了。
慢慢来。
陈安国一看,天确实快黑了,确实应该去休息了,他为难道:“是这样的,前几天我们公社又分到了五个知青,再加上之前的,现在知青宿舍快满了,我想着苏青同志你要过来,就空出了一个床位,可胡同志这……”
确实没位置了。
胡小英道:“我可以跟苏青挤着睡。”
“一米的床,哪挤得下两个人。”陈安国想了一个主意,他跟胡小英说,“胡小英同志,要不你先住到村民家,等给我给查清楚分到哪了,再安排你过去。”
陈安国去领导那要了两回知青,现在知青够了,他确实不太想要了。前几天分来的那五个知青,有三个他挺中意的,两个男知青,一个脑子活,一个做事效率高。还有那个叫秋歌的女知青,也是很不错的同志,有文化,会做人,特别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陈安国已经安排秋歌去小学当老师了。
原本这个职位是留给苏青的,可惜,苏青同志来得迟了些,这小学不能没有数文老师啊。
又加上秋歌毛遂自荐,备了课,陈安国就同意秋歌试课了。
这一试,效果好得很,那些孩子们都喜欢秋歌。
这事就这么定下了。
当然了,苏青同志也是很不错的,陈安国查过报纸,有一个全国报还报导了苏同志得竞赛一等奖的消息,为国争光。
胡小英捏着苏青的手,手心满是汗。
苏青发现胡小英紧张了,她主动说道:“陈支书,让小英住知青宿舍,我去村民家吧。”她想了想,问陈安国,“有没有家里人口简单一点的老乡,我这人不太喜欢跟人打交道。”
她是怕遇到难缠的村民。
相对来说,知青点的人都是上过学的,肯定好沟通一些。
陈安国盯着苏青:“苏同志,你确定?”以前知青点的宿舍没建成的时候,那些知青点也是分到村家去住的,这很正常。
胡小英垂着头,一言不发。
苏青点点头。
陈安国正在想把苏青安排到哪家好呢,他家人太多了,屋子少,挤得慌,而且还有两儿子没结婚,不合适。
妇女主任许大梅家?也不适合,许大梅这人规距多,要求女同志比男同志还严,苏青同志这小身板,怕是受不住。
村头的老黄家?
黄老太厉害过头了,虽然一家四口,人口是简单,但是吧……
就在陈安国想着怎么安排的时候,苏青问陈博,“你家有几口人啊?”陈博人看着还行,而且,陈博是安平公社她第一个认识的人,还比较让人放心。
陈博婉言拒绝:“不方便。”他家就他跟他奶奶,不过他是男的,苏青要是住进去,只怕会有闲话。
苏青果然没有再提了。
陈安国听到两人的对话,脑子一动,有主意了,“小陈,我记得你家侧院不是有两间空屋子吗,不是一直没有住的,独两间,那离知青点也近。要不这样,我代表公社把你家那两间屋子租下来,知青这边正好不够住。”
陈安国看中的男知青唐兵同志强烈要求想要一人间,陈安国一直没同意,要是把小陈家的屋子租下来,再时候把知青点的宿舍调整一下,给唐兵同志安排个一人间不是大问题。
正好,唐兵跟苏青的住宿问题都解决了。
“一个月给五块。”
陈博把拒绝的话咽了回去,他点头同意了。
五块钱,奶奶一定很高兴。
“走,去你家。”陈安国看苏青行李多,还叫了一辆三轮车过来,四个人一块坐上了三轮车。
苏青惊讶:“怎么还坐车,不是快到了吗?”
陈安国笑:“我们知青点不在这边,在十里村,那边水田多,粮食都在那边,饲料厂也在那边。”
集市这边的街道热闹,好一点的差事本地人早抢着干了,哪轮得到知青啊。
像十里村那边,割稻谷啊,打麦子啊,都需要人的,知青来了就送到那边去,跟着大伙一起干活。
其实也不算特别远,走过去就二十分钟。
陈安国叫三轮车就是觉得看苏青的行李多,而且啊,现在天快黑了,这过去了还得把屋子收拾收拾,他记得那两间屋子空荡荡的,里头什么都没有,床还得自己搭。
二十分钟后,到了陈博家。
陈安国让陈博帮着苏青搬行李,他自己进了屋,跟陈博奶奶戴老太商量起租房子的事。
戴老太一头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她坐得笔直,给陈安国倒水的时候手指缝里干干净净,没有一点黑泥,看得出来,是个体面人。
戴老太同意了,只不过她有一个要求,要彻个墙,把租给知青住的地方跟她家隔开。
这没问题,陈安国当然同意,这样大家都更放心。
租下两间房子后。
陈博家有井,胡小英提水,苏青打扫屋子,两人一起擦擦洗洗。
陈安国则是叫了几个人跟陈博一块去了知青点,知青点那边一个空床位,把那床搬到这边来,到时候再搬几个门板过来,搭一搭,又是一张新床。
先凑和住。
等农闲了,叫工匠过来给苏青他们打些家具桌椅。
陈安国他们的动静不小,女知青有人问:“陈支书,您这是在干什么啊?”
“上次说的苏知青过来了。”
-
知青点,宿舍。
“秋歌,你听到没,陈支书说那个女知青来了。”
“听到了。”秋歌放下书,看向传话的女知青,“这事跟我说干什么?我又不认识她。”
“你那工作……”
秋歌淡淡的看了那女知青一眼:“这工作又没有写谁的名字,当然是谁有能力谁得。”
推荐年代预收文:《八零年代小日子》
简介:
沈夏穿到年代文里,成了24岁都还没结婚的‘老姑娘’,
沈夏没有给带着三个小娃娃的何团长当媳妇,她不当后妈,当不来!
她也没有嫁给成功考上大学一家都是极品的林兴易,林兴易虽好,但是那一家子极品甩都甩不掉,她可不想下半辈子被极品包围,
书里亲妈操碎了心,介绍的对象不下十个了,沈夏一个都没看中,气得亲妈要赶她出门,
走就走。
沈夏三轮车一骑,去了城里,卖起了雪糕,自力更生不香吗?
现在改革开放了,在这风口,随便干点小行当都能赚钱。
卖烧烤,卖磁带,赚了钱再买个小门面,
小店一开,躺椅一摆,沈夏舒舒服服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