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七零年代青云路 > 第6章 第 6 章

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6章 第 6 章

作者:鹿子草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2-02-07 14:13:21 来源:文学城

对于项英雄项队长居然当过道士这件事,宋恂颇感意外。

那个一直给他们劝酒,眼里透着精明的彪形大汉,哪里像道士了?

“道士能当大队干部吗?”吴科学问。

“我刚听说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震惊。后来才知道,这事在乡下还真不稀奇。刚解放那会儿,村子里几乎全是文盲,但是道士大多能写会算,他又年富力强,正是合适的干部人选。”

宋恂对于项队长的过往不甚在意,只追问:“无论是什么出身的大队干部都不能干涉省渔的业务吧?”

“怎么不能?他可太能了!”严秋实灌了两口茶,打开了话匣子,“这些年各地都在破四旧,反对封建迷信。可是在瑶水大队,因为项英雄当了这个大队长,封建迷信活动反而更猖獗了!”

说完,他就刻意停顿几秒,等着看他们的震惊脸。

可惜宋恂让他失望了,听了这么劲爆的内容,对方脸上也没什么波澜,还在他停顿的间隙抿了口茶。

行吧。

好在吴科学还是很捧场的,一直在催促。

“为了给联合加工厂提供鱼肝油的原料,咱们支公司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捕捞鲨鱼、孔鳐和鲸鱼。”严秋实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问题就出在捕捞鲸鱼上……”

宋恂笃定地问:“瑶水大队的人不肯捕鲸?”

严秋实夸张一叹,算是默认了。

“怎么回事?”吴科学满头雾水。

宋恂便隐晦解释了其中内情。

与许多沿海地区一样,南湾也有些民间传说。

比如,鲸鱼、鲨鱼、海龟这类海洋生物,在很早以前被视为神物。

尤其是鲸鱼,渔民们称其为“过龙兵”,认为鲸鱼是海龙王的保驾大臣。

而且跟在猎食的鲸鱼身后,总能得到大量渔获,所以长久以来,很多渔民认为遇到鲸鱼是件幸事。

只是,他没想到,现在还会有人相信这些传说。

吴科学无语道:“明知鲸鱼在南湾意义特殊,还让人家去捕鲸,这不是诚心难为人嘛!”

严秋实瞪眼:“真是笑话!金海大队的渔民也是南湾人,为什么人家就能钓鲨鱼捕鲸鱼?”

“你们既然认定项英雄搞封建迷信,怎么不上报?”吴科学哂笑。

严秋实一默。

他们当时并没抓住项英雄的什么把柄,很多事情甚至是过了很久后才想明白的。

他无奈叹道:“反正你们吸取教训吧,别仗着是城里来的,就小瞧了农村社员。”

话里还带着点吃亏后的心酸。

宋恂看他这样,不由想笑,主动跳开话题问:“咱们的船员全都是瑶水大队的?”

“对。这些人特别抱团,我们重新招过一批船员,不过新招的也是一样的路数,捕鱼可以,但是拒绝捕鲸,连鲨鱼都不肯钓。”严秋实一摊手,“都是被项英雄撺掇的!没辙!”

宋恂笑道:“项队长还挺有威望的。”

对此,严秋实也很认同。

“他既是大队长,又是船老大,在好几个大渔场都有人卖他面子。所以,在瑶水大队,除了贾新华,没人会对他的决定说个‘不’字……”

*

宋恂一整个上午都在琢磨支公司的事。

严秋实所说多半是真的,但也得挑拣着听。

第一年兴许是因为船员不肯捕鲸钓鲨才没能完成任务,但之后两年就未必了。

毕竟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上级部门总不会撞南墙上瘾,明知当地情况,还连年给他们制定同样的生产任务。

所以,关于支公司的问题还得问问其他人,尤其是那位在养病的刘主任。

不过,有一点严秋实倒是说得没错,他们现在确实没什么工作可做。

不只是他们,连贾红梅这个副主任,也是从早上就开始喝茶看报。

项爱国更是只来公司点个卯就去队里帮媳妇上工了。

然而,宋恂没能在办公室里闲多久,临近中午的时候,被生产队的民兵排长找上了门。

听他道明来意,宋恂好笑地问:“你们队里开会,让我去干什么?”

贾红梅也说:“对呀,铁奎,小宋刚来,又不是队里的干部,你叫错人了吧?”

“错不了,找的就是新来的小宋同志。”郑铁奎是个大嗓门,一开口就自带回音,“队长叔让我来的,队委中午要开会,还是商量那个养猪场的事。”

听说是为了养猪场,贾红梅立马重视起来,“小宋,养猪场的事是大事,你还是去看看吧!”

宋恂本就不乐意在办公室干坐着,顺势端上茶缸,揣上一张刚看过的报纸,就跟着民兵排长出门了。

望着两人的背影在门口消失,杜三泰翻着他的三白眼,酸溜溜道:“省城来的就是不一样,才来一天就能去大队部开会了。”

大队部在社员心中的地位特殊,能去那边开会的,都是村里有话语权的人。

要是有机会选择,他情愿用渔业公司的工作换一个生产队的小队长当当。

吴科学最烦说话阴阳怪气的,不客气道:“我也是省城来的,项队长怎么没找我呢?人家那是看重宋恂的本事了。”

“他不就是船厂的技术员嘛,我们队里也有自己的修船师傅,公社农机站里也有技术员。”

有啥了不起的。

“宋恂可不是普通技术员。”

杜三泰跷着二郎腿冷哼:“技术员还要分出三六九等呀!他要是真的厉害,自己怎么不说?”

吴科学不想刚来就跟同事拌嘴,便斜眼看他,眼里的意思很明显——就算他说了,你懂吗?

贾红梅重新拿起报纸,息事宁人道:“行了,介绍信我看了,小吴说的没错。队长让他去开会,肯定是有原因的,回头问问宋恂就是了。”

*

宋恂是干什么的,项英雄很清楚,但他为啥还要叫上人家来开会呢?

项队长是这么跟宋恂和其他干部解释的:“养猪咱们都会,但机械化养猪谁也没见过。小宋同志虽然不是搞农机的,但人家是鼓捣轮船的,比咱们有见识。”

六七个干部或坐,或站,或蹲着,手里捧着各自的干粮,一边开会,一边就把午饭解决了。

宋恂的待遇不错,跟郑铁奎和项队长坐到了一张条凳上,手里还被项队长塞了两个窝着咸鱼片的窝头。

因着早上听了严秋实那番话,他今天还特别留意了项队长。

看了半天也没发现他与其他农村干部有什么区别,怎么看都不像当过道士的。

思绪飘了一会儿,宋恂又将注意力放到正在讨论的养猪场上。

据说那位与他乘坐同一趟火车的省农机所宋专家,婉拒了几个社队的邀请,当天就按照县里的路线安排,去了东风公社考察。

不过,今天上午项队长得到消息,那边的考察结果并不理想。

“东风公社的条件跟咱们差不离。专家到底对哪里不满意呢?”项英雄被这事闹得吃饭都不香了,放下窝头说,“支书去公社打听情况了,但是在家的干部也不能干等着。小宋同志,你比我们都有见识,你说为了迎接考察,我们队里还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宋恂自打进来就在掂量这个养猪场的事,想法确实有一些,但他还得先确定几个细节。

“咱们队里现有养猪场占地多大?能养多少头猪?”

贫协主席于满仓是负责看管养猪场的,骄傲地答:“不到一亩地,养了三百多头。”

这个养猪规模,在他们这样的渔业大队绝对是蝎子粑粑独一份儿的!

“每头猪每天的食量是多少,您计算过吗?”

“你算是问对人了!”于满仓还真知道,“小猪仔一两斤吧,大的和哺乳的就说不准了,三斤五斤的都有。”

宋恂咽下一口窝头,给他们报数:“也就是说,想要达到万头养猪场的规模,光是土地,就要预留至少三十亩。猪饲料暂时按照每头猪三斤计算,每天至少要消耗三万斤。”

大队会计放下饭碗,拿起铅笔和笔记本唰唰记录下来,嘴上也不闲着。

“土地咱们有,北面有片盐碱地,种啥荒啥,正好拿来盖养猪场,四五十亩肯定有了。”

宋恂摇头:“三十亩是按照人工喂养计算的。既然要养上万头猪,总不能还依靠煮猪食,打猪草喂食。所以加工饲料的设备就是主要机械设备。”

于满仓呲着缺了半颗的门牙笑道:“这就是农机所要操心的事了,咱们又不懂。”

“但队里需要给机械设备预留位置。”宋恂拿出临出门时揣上的那张报纸,“这上面有一篇报道,介绍了湖南某机械厂生产的一款新型饲料粉碎机,每小时可以粉碎粗料六百斤。”

“假设养猪场是使用这种最新粉碎机的,以每天工作十二小时计算,至少需要五台这样的粉碎机才能满足上万头猪的饲料供应。”

屋里的几个干部都停下吃饭的动作,眼巴巴地听他分析。

他们之前想的是怎么给猪上膘,怎么先下手为强让专家来考察,怎么招待专家。

关于养猪场的建设细节,没人想过。

就像队长说的,他们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谁也不知道什么是机械化。

“喂猪用的菜叶和根块需要清洗、切碎,这么大的工程,必然也得使用机器。如果有冲洗机和切菜机的话,应该会用上。”

宋恂对于怎么养猪不甚清楚,只能从操作流程上做推测。

“另外,要传输这么多饲料,皮带输送器、卡车、拖拉机也是必不可少的。”

“饮水和粪便处理暂且不谈。光是每天三万斤饲料的存储,原料的存储,以及为这些设备修建的厂房,就要占用大量土地。也许比猪还占地方,四五十亩地未必够用。”

宋恂端起茶缸喝了口水,三两口把剩下的窝头吃了。

干部们眼睛里异彩连连,其他东西他们不懂,但是卡车和拖拉机他们知道呀!

队里早就想买了!

见大家还在等着他继续往下说,宋恂摇头道:“我对农用机械不是很懂,暂时只能想到这些。”

项队长摩挲着烟袋锅子,心想,安置这些设备确实麻烦,但那是农机所要考虑的事,他们只要把空地准备充足就行。

正在心里盘算着,却听宋恂又开口了。

“机械设备不需要队里操心,土地也不难解决。但摆在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咱们这里还没有通电……”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 6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