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七海斩鬼别录 > 第1章 一

七海斩鬼别录 第1章 一

作者:饺逍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27 06:37:01 来源:文学城

谢逢生第一次见到钟离判,是在摇光三十年的永乐郡,重宁城风雨如晦,堂内一灯如豆。

“谢侍郎,从今往后,幼子还要请您多多照拂了……”

那年二十岁出头的谢逢生还不是后来执掌斩鬼台的长陵侯,他顺着奚国侯钟离寅的目光向窗外看去,只见一名十岁左右的孩子,一袭雪白衣裳,披散着长发,坐在青色的石阶上,伸手去接屋檐下滴落的雨水。

钟离判原本怔怔地出神,忽然遥遥望了向这边一眼,恰巧与谢逢生视线相接,于是朝他笑笑。

黄昏时分,暮色四合,昏冥晦暗之中,谢逢生只记得那双眼清澈赤诚,令他想起从前千仞山上的某位故人。

谢逢生道:“我去见见小世子。”

他穿过古老肃穆的回廊。钟离氏代代镇守永乐郡,家学崇武,祖祖辈辈、子子孙孙都是在这廊下练武习剑,唯有钟离判,只能坐在阶上看着。

谢逢生走到钟离判面前,轻轻地握住了他雨中的手。那手冰凉如玉,皓腕之下脉搏迟缓,虚弱地跳动着。

“瞿墨大夫说我不同于常人,天生经络涣散,气血逆行,活不长久。”钟离判睁着一双灰眸望着谢逢生,“你也是来替我治病的吗?”

“不是。”谢逢生松开握着他的手,摸摸他的脑袋,“我是来接你去朝鹿城的。”

“接我去朝鹿城?”

“国都朝鹿,万城之城,你想去吗?”

钟离判不做声了。

谢逢生低头,正好看见钟离判颈间挂着一个长命锁。中洲东部的古老贵族普遍有此习俗,意为将新生儿锁在人间,不叫他轻易夭折。只是钟离判的金锁又与寻常不同,正中央镶着一块白脂玉玦,圆环缺了一口,其上雕着一只栩栩如生的神鹿。

谢逢生又想起了摇光十八年那个沸沸扬扬的传闻,整个中洲都知道奚国侯府中诞下了一个手捧白玉的孩子,那夜天象有异,后来重宁城的百姓都说,他们看见一只发光的神鹿在长街间跳跃,最终隐入星河云雾。

谢逢生无法揣测天意,自然也不敢妄言掌管中洲大地的白灵鹿神,托生于这样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身上,手捧不详的缺口玉玦,究竟意味着什么。

虽然命如蒲柳,但在奚国侯的极力保全之下,钟离判到底还算平安,大家渐渐也便将他诞生时带来的征兆忘了。

只是如今元清长公主唯一的兄长,太子洛长箫病危,国嗣凋零,神谕如同应验。长公主急令自己的亲信谢逢生前来将钟离判带走,七海第一神医孙述怀已然被请至了太章叠阙宫,太子和鹿灵,她一个都不许有事。

谢逢生看着十二岁的钟离判,如果他的幼弟还活着,如今也该这么大了。

他的心中不免升起一丝怜悯,神谕如何,国嗣如何,这个十二岁的孩子全然不知。然而为了那些遥远缥缈的东西,竟要剥夺他所拥有的一切,将他带到那山高水远、繁华陌生之地。

或许谢逢生不仅仅是为钟离判悲哀,他透过钟离判,似乎看见了自己过去的影子。

小小的、茫然的,受人摆布地在这世间。

钟离判却小声说:“我想去。”

他把自己的手放在谢逢生掌心里,那掌心也是冰凉的,像一袭华贵柔软的丝绸。

钟离判看向谢逢生:“到了朝鹿城,你教我习剑,好吗?”

他的手腕几乎没有一丝力气,放在他掌心中,浑似无骨。

如何能握得住剑呢?谢逢生心想。

可是那双真挚的眼又与从前那人如此地相同,多年前他已经拒绝过一次,万万不能狠心,再拒绝一次。

鬼使神差地,谢逢生说:“好。”

眼下快要入冬了,素来为钟离判诊治的名医瞿墨并不与他们同行,孙述怀老先生又远在朝鹿,正在为太子洛长箫医治。谢逢生本想快马加鞭,可钟离判的身体状况恐怕也禁不起颠簸,是以进退两难。

临行前瞿墨给钟离判施了一次针,又将十二年间的所有药方和病案整理一番,交给谢逢生,以供到朝鹿医治时作为参考。

“那我就向小世子告辞了。”瞿墨弯腰摸了摸钟离判的闹到。

钟离判对他行了一礼:“这些年有劳瞿大夫了。”

瞿墨把一个檀木盒递给谢逢生:“我施过针了,这十日应该能安然无虞,万一途中出了什么事,立即拿出一丸给他含着。”

谢逢生点头应下。

离开重宁城那天,钟离判整个人被包裹在层层被衾之中,登上了华贵车舆。他回头望去,钟离氏古老的宅邸伫立在崇宁城的绵绵秋雨里,渐渐变得模糊。

抵达国都已是冬月,入夜刚下过一场雪,朝鹿城更热闹繁华。钟离判第一次出门,见什么都觉得新鲜稀奇,掀开帘子看个不停。

“我带你去向长公主复命,再去歇息。”谢逢生道,“你若喜欢,明日我打发几个人陪你上街逛逛就是了。”

“好。”钟离判应道。过了会儿,他把身上的雪狐裘裹紧,对谢逢生说:“我好冷啊。”

谢逢生凝神看了他一眼,钟离判面颊通红,他先时以为是因为灯火映着的缘故,这才发觉并非如此。

他伸手覆上钟离判的前额,一片滚烫,他的掌心却冰凉。

“快些。”他低声吩咐车夫,“赶紧入宫去找孙老先生。”

钟离判倚着谢逢生瘦削的肩膀,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意识渐渐模糊了。

谢逢生用力握住他的手。

“不要睡。”

太章叠阙宫中金碧辉煌,入夜万灯通明,照如白昼。

长公主洛长笙立于含曜殿东,心急如焚,周围的御医与宫人们俱是行色匆匆。

一位侍女向她通报:“公主,谢侍郎回来了,带着奚国世子钟离判。”

“安排他们去歇息,今夜不用来见我了。”洛长笙道,“听闻小世子身体虚弱,这一路都还安好吗?待兄长这边好些,便让孙老先生去为小世子医治。”

“一路都还好着,只是今天日落时抵达朝鹿,许是突然受了雪气,发起高烧了,谢侍郎正带着人进宫寻您呢。”

洛长笙还没来得及说话,含曜殿内跑出来的宫人就跪伏在她面前,声音颤抖:“长公主,孙老先生让传话说,太子今夜恐怕是……”

洛长笙厉声道:“恐怕什么?!”

“恐怕是不行了……他请公主做好准备……”

洛长笙单薄的身形摇晃了一下,她扶住身旁的侍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去告诉他,”洛长笙一字一句道,“不论多名贵的药材都随便用,所有的宫人都由他支使,他要什么本公主替他寻什么,让他尽管治,什么法子都行,务必得将太子救回来。”

“若是救得回来,本公主赏他一世荣华富贵。若是救不回来……”她深深道,“就拿他的命来抵。”

“是。”宫人哆嗦着进去了。

“长公主——”

谢逢生抱着昏迷不醒的钟离判匆匆前来,神情罕见地焦虑。他之前只是听闻钟离判天生逆脉,并没有亲眼见过如何发作,一路北行倒也平安无事,现在钟离判却蓦地浑身滚烫,气息微弱,病得令人心惊。

“怎会如此?”洛长笙吩咐道,“快将他安置到西殿去,让东殿分一些御医过来,赶紧给他瞧瞧。”

一轮弦月高挂。

又落雪了,洛长笙一身赤色锦袍,立于中庭。

含曜东西两殿彻夜通明,东殿是洛长箫,西殿是钟离判,仿佛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将他们二人系在了一起,牵绊着大靖的国运社稷,如今三者都摇摇欲坠,命悬一线。

“逢生。”她轻声喊道。

“臣在。”

“……我该怎么办呢?”洛长笙抬眼时有一瞬的迷茫,此刻仿佛她不是高高在上、权倾朝野的长公主,而是一个害怕失去哥哥和家国的小女孩。

谢逢生没有回答。

雪静静地下着,天地间没有一丝风,唯有寒光流照。

“师父在太子这里忙着,哪里还有病人,交给我就行了。”含曜东殿走出一个拎着医箱的紫衣小姑娘,虽只有十四五岁的模样,却生的身材高挑,眉宇深邃,令她看起来有些英气。

“哪来的小姑娘添乱?那是个天生逆脉,你懂什么?”御医丞皱眉道。

紫衣小姑娘瞪了他一眼:“让开。”

她拿起谢逢生转交给的檀木盒和病案,从里头取出一粒药丸,放在鼻前嗅了嗅,便给钟离判含着。接着她一边把脉一边翻看病案,一目十行,大致了然于心,于是解开了钟离判身上的狐裘。

“我要给他施针了。”

御医丞说:“万万使不得!小姑娘你可别乱来,这穴位繁多复杂,逆脉之人更是与常人大相径庭,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大错,还是等我们联诊之后再商量法子……”

紫衣姑娘已经将她的灵枢九针排开,闻言冷笑道:“等啊,等你们商量出来,恐怕只能给他收尸。”

她把病案丢给几个御医丞:“第七页第三个药方,加两钱延胡索,三钱生葳蕤,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

御医丞们面面相觑。

“还不快去?”紫衣姑娘不耐烦道,“再磨蹭就真的收尸了!”

御医丞问:“你究竟是何人?”

“孙述怀的徒弟,孙灵雨。”她说,“长公主有令,今夜你们全部归我调遣。”

瞿墨与孙灵雨师出同门,只是瞿墨多年以前就辞了孙述怀,隐居永乐,很少入世。当初受奚国侯之托照顾钟离判,是因着与钟离氏为旧交的缘故。他只医自己愿医之人,除此之外,纵然黄金百两,也难以请动。

孙述怀却不同,老先生年逾六十,被百姓称作“神医”,不仅是因为医术精湛,更因为他医者仁心,带着收留的孤女云游七海,悬壶济世,从不收取一分诊金。

那孤女便是孙灵雨。

两月前,太子忽染恶疾,太章叠阙宫中的御医丞皆是束手无策。太子每况愈下,洛长笙于是派人去将孙述怀师徒请至朝鹿。

在孙述怀心中,不论太子还是贫民,都是一样的。他只是尽自己所能,救死扶伤,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孙灵雨与他有缘,天赋极高,又自小跟着师父耳濡目染,不过十四五岁,已能独当一面。

她一场针施了一个多时辰,朝鹿寒冬,她衣裳单薄站在殿中却出了一身的汗。

最后一针下去,钟离判吐出一口鲜血,虽仍未清醒,但呼吸渐渐平稳,额头也不再滚烫了,似是睡熟过去。

孙灵雨松了一口气:“积血吐出来了就好……已经无事了。”她朝侍女伸手:“把刚刚煎好的药拿来,我给他……”

侍女把药碗端给她,注意到她异样的停顿,便问道:“灵雨姑娘,怎么了?”

孙灵雨施针时不许旁人打扰,从侍女的角度望去,隔着珠帘,看不清里头的状况。

孙灵雨接了药碗过去,又用帕子包住一物,搁在上面,对侍女道:“劳你拿出去请公主看看。”

洛长笙立在大雪之中,展开了帕子,只见钟离判的长命金锁,静静地躺在上面。

正中央镶嵌的、雕刻着白鹿的玉玦,已然碎成了一摊齑粉。

与此同时,永清钟远远地响了三下。

洛长笙心里一惊,长命锁跌落在地,玉齑被风一吹,顷刻就消散不见了。

含曜东殿内传来宫人的声音:

“太子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