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七海扬明 > 章二九零 边疆区的经济发展

七海扬明 章二九零 边疆区的经济发展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1-06 07:55:29 来源:转码展示1

镇北城。

这座城市就是后世的伏尔加格勒,十六世纪起,这里建立了城堡,是俄国人防备草原游牧民族的,在裕王西征的时候,帝国夺取了这座城市,建立镇北城,成为了对抗俄国的军事前沿堡垒。

镇北城同样是远疆区的镇守将军府驻扎地,这片帝国边疆区包括了后世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中间的区域以及整个哈萨克大草原。

帝国理藩院治下一共有四个边疆区,分别是远疆区,西疆区、北疆区和内疆区,西疆区包括了天山南北和后世中亚除哈萨克之外的四个斯坦,北疆区则包括了整个的西伯利亚,内疆区则以蒙古草原、漠南和东北、外东北为主,区别在于,内疆区没有镇守将军,因为其军事事务由常驻北京的理藩院总裁亲自管理。

反倒是内疆区有两个驻疆大臣,分别设在云中和吉林。

现在的远疆区,虽然驻地在镇北城,但镇守将军名为靖远将军,反倒是北疆区的镇守将军叫镇北将军。

远疆区的镇守将军是阿塔,李君威的老部下,镇守远疆区已经有五年,当初是来接替的乌以风的班。阿塔能担任镇守将军,主要是关系硬,忠诚,和能力没有多大关系。

但阿塔在军事方面,尤其在藩军之中威望极高,更重要的是,帝国与俄国已经停战二十多年,军事需求比较弱,远疆区反而需要一个懂经济的驻疆大臣,而在理藩院治下,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因为镇守将军对边疆区总负责,所以主抓军事同时,也负责经济民政,相反,驻疆大臣就与军事指挥无关了,所以在三个边疆区,驻疆大臣与镇守将军之间总是有争执,在绥靖区,绥靖将军也和参赞大臣有争执。

阿塔就比较适合处理这种情况,因为他完全不懂经济,自然也就不会插手这些,相反,在历次海外作战中,西津和南非两地是主要出兵的地点,而西津兵马除了海军陆战队,就要仰仗藩军了,西疆靠近西津,也最容易出兵,而西疆还与北疆区一起分担对俄防务,军备压力最重,有这么一个会练兵,而且眼里不揉沙子的镇守将军就很适合了。

而西疆的驻疆大臣是沈长河,与大部分理藩院治下军政主官出身皇帝、裕王侍从、禁卫不同,沈长河是裴元器的秘书出身,在地方治理方面是一把好手,在主持西疆事务之前,担任过山阳一地的行政长官,又为裴元器副手,主持过西津一省事务,而他的驻疆大臣身份则是皇帝亲自选派。

随着向东北方向前进,一排排的厂房,高耸的烟囱出现在了地面上,而在两者之间,是波光粼粼的运河和繁忙的工地。

而镇北城的火车站大的吓人,但这就是镇北城。

在帝国西北疆区里,西津毫无疑问是经济的火车头,所有的铁路都是从西津出发,向着内陆地区延伸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通往乌拉尔方向,那里有北疆区的核心城市,理藩院治下投入最多的城市,帝国在西北疆区的工业中心,乌城。

镇北城恰好就在乌城与西津之间,而且顿河和伏尔加河两条从俄国境内流来的河流在这里汇聚,且铁路向南通到了里海沿岸的巴库城,向东南方向,铁路还在延伸,最终要到河中之地才会停止。

河运和铁路在这里交汇,镇北城必然会成为地方的经济中心。

“王爷,实在是抱歉,火车站最近在扩建仓储区,又连着一个多月没下雨了,实在灰尘太多了。”沈长河护着咳嗽的李君威上了马车,关上窗户。李君威立刻说:“走走走,不等了,先找个不呛人的地方。”

裕王专列上是有两辆煤气动力轿车的,那是李君威的最爱,显然现在也等不得坐那车了,只能先用马车凑合着。

镇北城到处都是烟尘,实在是呛的人难受,马车走了一段,就连车窗上都满是尘土。李君威说:“这样可不行啊,到底是工地烟尘还是工业烟尘,你可要查清楚,人长期在这种情况下生活,身体可是要糟糕.......。”

“主要是气候的因素,平日里不是这样。”沈长河解释说。

“是吗,我可听说,这些年北京出现太多的钢厂,满城都是灰尘,空气差的厉害,你作为驻疆大臣,可要吃一堑长一智。”李君威用湿布擦了擦,才算是睁开眼。

沈长河连连称是,到了城区,尘土飞扬才算是结束了,李君威这才进了镇守将军府,这才想起这公署的主人应该是阿塔才是,说道:“阿塔呢?”

“阿塔将军去东哈萨克绥靖区了,是视察冬储工作了。今天早上,我们接到您要来的电报,已经通知了将军,因为没通火车,怕是........。”沈长河说道。

“工作要紧,不用他陪我了,八月前回来就行,我和他一起去乌城。不过这么早就视察冬储,他是闲的吗?”李君威问。

沈长河说:“不如王爷进去,卑职再向您汇报。”

“不去,不去,我们去你的驻疆大臣公署吧,阿塔我还不知道,他那么抠,还不懂的生活,在他那里肯定找不到好茶。”李君威没有进镇守将军府,直接上车去了驻疆大臣公署,路上,沈长河汇报了冬储的情况。

在去年的时候,哈萨克草原降下暴雪,冻毙了不少的牲畜,因为这些年很少有暴雪的缘故,再加上草原上牲畜养殖规模扩大,导致牧民损失很多。在一些偏远的旗佐,还发生了冻死饿死人的情况,若只是牲畜损失,也就罢了,冻饿死人那就是大事,所以阿塔趁着春季藩军集训完成后,立刻前往各绥靖区视察,以他做事的风格,这一次少不得有人倒霉。

“阿塔呢,我知道,早些年就跟着我,为人实诚,不怕得罪人,什么人情世故的在他眼里啥都不是。你作为他的搭档,还是要多提醒,多包容。”

沈长河闻言笑了,实际上他对与阿塔搭班子还是很满意的,因为做事比较自由,不用处处掣肘。

到了驻疆大臣公署,喝上香茶,李君威问起了镇北城的情况,他说道:“其实我这次来视察,不算公差,大约明年,就要回京了,回去后,皇上少不得要问,我就先来看看,省的到时候说不上什么来,你们也不要紧张,我可不是来挑刺的。”

“卑职等,还是想着王爷多指点。”沈长河是秘书出身,说话很是得体。

“我可是不懂这些经济民生什么的,倒是你们有什么困难,我是可以帮着解决的。”李君威随口说道。

“行,那卑职先向您汇报........。”沈长河打开了文件夹,坐在了李君威对面。

李君威摆摆手:“先吃饭,吃完饭,咱们去下边转转看看,光听你汇报有什么意思。”

在公署吃了饭,李君威也没让动什么阵势,只是和沈长河带了几个侍从去转了转,而最主要的地点就是位于伏尔加河西岸,南边的车辆工业区,而这正是沈长河主政西疆以来,最能拿的出手的政绩。

镇北城位于边疆,又处于西津和乌城之间,自然有自己的区域优势,最早这座城市的经济是被限制发展的,因为其就在俄国边境上,后来随着局势缓和,经济才开始有所起步。

论起工业,最早发展的是木材加工,因为早期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来自顿河和伏尔加河上游的俄国木材数量大而且价格便宜,此后,就是发展起了粮食加工和羊毛加工。

加工好的羊毛向西津输送,算是西津纺织行业的配套,而粮食加工利用的则是俄国和附近的粮食种植业,主要向乌城输送。

一直到沈长河主政,确立了车辆行业为龙头企业,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原因很简单,随着铁路在帝国西北边疆的普及,对火车的需求量很高,但镇北城根本就没有蒸汽动力产业,别说镇北城,乌城和西津也是最近这些年才开始涉足火车头的生产,但镇北城的区位优势在于,其特别适合生产火车车厢。

来自乌城的钢铁和钢铁制成品、西津的精密仪器和本地的木材加工,凑在一起,就是火车车厢所需要的全部,火车的客运车厢和货运车厢的生产,成为了镇北城崛起的第一项优势产业,而很快,随着火车车厢的生产企业出现,带动了其他车辆的生产,比如马车,无论是帝国面积巨大的边疆区的牧民还是俄国,破烂的道路才是主流,马车运输才是主流。

而在今年,新的产业再次出现,那就是自行车生产,也正是各种大小车辆的生产,造就了镇北城南部的这片专注车辆生产的工业区。

“走,去自行车厂看看。”李君威登时来了兴致,说道。

到了工厂门口,沈长河上前,不知是出具了什么,很快厂子里的经理就前来招待。

“长河,你认识这里的人吗?”李君威问道。

沈长河点点头:“这里的这位茅经理是金马厂出来的,我倒是不认识他,但是他肯定认识我,呵呵。”

“金马厂是什么厂?”李君威倒是不解。

沈长河解释了几句,李君威就明白过来了,金马厂其实是一家地方性的国有企业,是镇北城的第一家自行车生产厂家,其投资、工人乃至厂房,都来自生产火车车厢的国有企业,这就是镇北城早期发展的必然之路,缺乏资金,投资只能由驻疆大臣公署筹措。

原本沈长河以为,生产自行车的金马厂和生产马车的金牛厂会和生产火车车厢的厂子一样火爆。一开始的确是这样的,镇北城生产的自行车行销西津和乌城,但是很快就发现,一些私人投资的自行车厂也建立起来,其效率比之金马厂要高很多,短短两年就挤的金马厂活不下去。

原因其实很简单,生产火车车厢需要的加工技术比较高,投资也大,私人很难办起来,而且就算办起来,火车车厢也是卖给铁路公司的,而铁路公司在西疆都是国营,也很难从西疆本地的国有企业手里抢饭吃。

自行车厂就完全不同了,其车轴、刹车装置等零部件来自西津,车架等钢铁制品来自乌城,本地只需要铆接和组装,几乎没什么技术含量,加上近些年西疆地区的工业发展,造就了不少技术工人,因此自行车这个行业的入行门槛很低,马车等车辆厂也是如此。

于是在两年前,沈长河进行了改革,把所有的自行车厂和大部分的车辆工厂直接改制为了私有企业,只有生产炮车、载重车等特殊车辆的工厂保留了下来。

这家工厂的经理就是两年前改制后独立办的自己的厂子。

“我小时候啊,老爷子就让人用木头给我做了一辆自行车,我可能是帝国第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李君威骑着一辆自行车,在厂房里转着,和沈长河说着少年时代的故事。

这个时候,茅经理走了过来,他并不知道李君威的身份,还以为沈长河带来的朋友,问道:“沈大人,您有什么指点的?”

沈长河没说什么,李君威则是问:“茅经理,你这里有女式自行车吗?”

“女式自行车?什么是女式自行车?”茅经理被问懵了,直接摇头。

李君威笑着说:“自行车也要分男女啊,你这车子是黑色的,女人肯定不喜欢,可以弄成粉色的、黄色的之类的,尤其是中间这车梁,是,有它是结实,可上车要高摆腿,你想象,女人穿着裙子,一摆腿,可不是走光了。”

“您说的是有道理,可我们这里没有,怕是镇北城也没有。”

“沈大人哟,看到没有,你们这里技术是可以,但是理念太差了,发展经济,理念很重要的。还是去申京取取经吧。”李君威对沈长河说道,沈长河也是点点头,感觉李君威说的有道理,李君威又说:“茅经理,你要是能整出来女式自行车,我定五十辆。这样普通的,我定五十辆,你要整不出来,我就不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