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平圣公主传 > 第24章 灯谜

平圣公主传 第24章 灯谜

作者:老实头儿的春天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3-17 20:07:20 来源:文学城

大陈朝皇族秦氏,祖籍在西北凤州。只因一百年前,前朝宋国哀帝仁懦少谋,偏又宠幸佞臣戾臣,致使天下乱政、民不聊生。

先是西南山越国杀死流官、北上作乱,后来藩国因朝廷无制,终于坐大,共有十位直系王族,裹十三个郡国,共三十万之众燃起战火。

吏民士子、老叟黄童、鱼民山翁、巨贾平民,皆被卷入这场声势浩大的藩王之乱。

年逾九载,乱方初平,这场浩劫方又养出了一位权势熏天的司空大人——武林杨氏重检。后来,中原又爆发波及九个州道的民乱。

这时已是九年征战,将军思安、兵士厌战,杨重检对这伙乱民镇压为辅、招安为主,终于酿下祸患。

不过两月,杨重检为属下杀害,乱民再次揭竿而起,拥入京城。无分士庶,见财便抢;不分贵贱,遇门则入,最后冲入皇宫,杀人越货、倒墙蹋屋。

最后只情一把火,将宋国皇宫烧个罄尽。

凤州秦氏借平乱良机,捡了个大漏儿,吸取前朝亡国之诫,建立新朝后,在抑制藩镇割据、预防庶民造反方面,真是下足了工夫。

就说这藩镇割据方面,前几代的皇帝诸子便是再无荣宠,好歹可以在一县之内作威作福。

而如今,皇室分封诸王是慎之又慎,且诸王公在封地享受食邑供奉,处理些微民政大事,极少人有权干涉军旅之事。

说起来前两年的晋地之乱,本来就非是国策疏虞,只因先帝宠幸晋王母子。

当年,连中宫和还是储君的当今陛下都要韬光养晦、退避三舍,谁又真拦得住先帝将爱子封成一国之王?

而当今皇帝膝下十三子,真正获封爵位的只有七位——皇长子空身无爵,皇二子安南县公,皇三子平原县公,皇四子西秦郡王,皇五子金台郡王,皇六子、皇七子皆无爵,皇八子渔阳县公,皇九子漪澜县公,九子之后再无所封。

而将皇子封册王公,除却年不及冠无封外,另一个原则就是子以母贵。

皇二子乃周昭媛所出,周昭媛位列九嫔之二,位分说高不高、说低不低,但她的家族乃是九姓七望中之一,背景不凡。

皇三子是先皇后章氏所出,说来是中宫嫡子——也是皇帝唯一的嫡出血脉,因其母为皇帝不喜,他自身也病弱,只得县公之爵。

皇四子和九子皆为沈贵妃亲子,说起来真是既贵且尊,也不怪他能早早封爵。

皇五子和皇八子皆为严淑妃所出,虽然不及四、九二位皇子尊贵,难得这两位一个有勇有谋,一个天纵聪明,皆为帝王所爱,谁也不敢小觑。

其他已成年而未获封者,皆因外家不显、生母卑贱,而自身又不能脱颖而出。

而且出身不好,许多事落后于人,非但蹉跎年华,而且惹人嗤笑。

譬如皇六子,娶妻六年,生下三四个孩子,连出宫建府都不能。

而皇七子呢,加冠四年,居然连正妻还未入室,只有侧妻在身边照应着。

一句话说白了,这是一个九成人眼中血统家世重于一切的年代。新出炉的贵圣嘉善公主算得上一个奇迹了。

嘉善公主借着“养病”的名头,乐得闭宫不出,她的大名在京城富贵圈子,早已是如雷贯耳了。

碍着皇帝龙威,没人敢明目张胆地贬损她,心里的计较却多了去了。

阴谋论者从帝王心术出发,猜测皇帝早看王家不顺眼,也可能是对中州沈氏心有芥蒂。

总之,这种臆测里,嘉善公主不过是个恰逢其会的道具,皇帝顺手一用而已。

浪漫主义者暧昧地幻想,嘉善公主的生母薛美人,与皇帝有一段海誓山盟的蜜恋,后来薛美人触怒龙颜,而皇帝旋即弃之。

谁知美人薄命,转眼就去了,皇帝怨恨望月克母,十数年对她不闻不问,宴会上一见嘉善公主肖似生母的容貌,勾起皇帝的美好记忆。

王氏父子便成了出头的椽子,活该要受拍击捶磨了。

望月十分清楚,暗地里不知多少人恨得她咬牙切齿,确定一时半会儿不必出去让别人觉得碍眼。

正月十三,还有一天便是元宵佳节。

为庆祝元宵佳节,十五日夜里,不但市巷街衢要放宽宵禁、解放士庶,由着他们这一晚举家入市,赏灯猜谜、看戏吃酒,有大半夜的热闹。

内宫之中,自然也不能例外。

昭纯宫中,贵淑德贤四位夫人,正在检看账簿、听报理事。

一眼看过去,沈贵妃面沉如水,严淑妃蛾眉倒竖,张德妃左右为难,李贤妃作壁上观——气氛沉凝地任何人稍有异动,整个屋子就要炸开了。

忽然有人一声娇语,莺啼般打破了殿中死寂。众人往花厅门处观瞧,原来是个桃李年华的娇艳少女。

只见她头梳双罗髻、髻簪白玉钗,身穿缂丝锦绣缠枝碧霄花纹的翻领棉袍,身披朱红斗篷,脚穿鹿皮靴,手里擎着一朵盎然盛放的山茶花,更衬得她琼姿花貌、风雪精神。

只见她步步生莲,行到四妃面前,喜气洋洋地行了礼,笑道:“诸位母妃,可知阿绮请来什么人?”

四妃尚未答她,她明媚笑道:“救场如救火,阿绮可将满京都的大才子找来了,母妃们可允他们进来?”

张德妃连忙说道:“既是冒着大风雪来了,怎么好将人堵在外面。”

严淑妃翻了个白眼,沈贵妃美眸半阖,淡淡地有一丝笑意:“请才子们进来吧。”

内侍传唱两声,殿门处走来五个身姿挺拔、面容俊美的青年男子。

尤其走在最后的一人。便是见惯风流阵势的沈贵妃和严淑妃,也情不自禁眼直心酥、手脚发麻。

只见这美郎君,头戴红漆小冠,发乌如夜。

其眉如早春之柳,眼如天极之星,鼻似险山峻拔,唇似樱蕊清妍;身长玉立,步履从容,性与神合,情由心生;眸似寒泉清冷,唇如残花艳绝——好一个皎如玉树的美男子。

五人见礼毕,沈贵妃叫起,按捺对这陌生美男的好奇心。由左到右,从前及后,一一寒暄。

走在最前端者,乃是严淑妃兄长次子严亮,是皇八子秦浔的伴读。

第二位是沈贵妃姊夫辅国公长子姜容,是皇帝亲勋卫率十六卫中右金吾卫中郎将。

第三位是沈贵妃兄长的三子沈璟,是宫中禁卫千牛卫将军。

第四位是张德妃的姨表亲之子弟,亦是其女郑阳公主未婚夫,是鸿胪寺少卿顾仲康。

到第五位时,沈贵妃以眼神询问女儿。

那保龄公主尚未开口,安坐在锦墩上的李贤妃笑道:“这是臣妾娘家侄儿,先安国公嫡长子,名绸,如今在太仆寺供职。”

严淑妃玉手轻掩檀口,意味深长地娇笑道:“岂不是如雷贯耳的天下第一公子?听闻李郎君诗赋独绝,雅擅美文,今日我等可真要好好见识一番第一公子的风采。”

李绸连忙拱手道:“不敢承娘娘谬赞,不过是前辈们鼓励后进,抬举晚辈。绸有自知之明,天下学贯中西、通博古今者不知凡几,绸只擅文辞小道,投机取巧而已,‘天下第一’四字羞煞小臣。”

严淑妃像是寻着乐子,正要再说两句,只听那保龄公主笑道:

“李郎君何必妄自菲薄,郎君的才学,连公河公、子干公、延至公,这些名扬四海的学界耆宿都赞叹不已。似我和庆丰姐姐,怕再用功三十年,也难望项背。是吧,四位兄长。”

另外四人附和她,纷纷对李绸褒扬不止。

沈贵妃心中一刺,脸上不由一僵,忙又笑容满面骂道:“你这丫头,夫子教你时,千方百计地偷懒耍滑,如今真好意思,你要自曝己短,何必扯出你庆丰姐姐。

“本宫瞧着,不需抬出天下第一公子,只你一个庆丰姐姐就让你难望项背了。”

保龄公主见亲母这样在人前贬低自己,心中着实委屈,面上却不显。

听她母妃又说道:“各位郎君都是前途无量的俊才,写几个灯谜也真是大材小用了。可时间不容我等迟疑,本宫和三位夫人在此拜托诸位了。”

众人连道“不敢”“愿意效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