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骗了康熙 > 第136章 帮老八的忙(大戏来了,求月票)

骗了康熙 第136章 帮老八的忙(大戏来了,求月票)

作者:大司空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1-29 14:33:21 来源:转码展示1

玉柱下轿后,就见刑部的门前立了一块大铁牌,上书两行大字:无召不得擅入,非相关人员不得擅入,违者严惩。

刑部的门吏,早就得了里头的吩咐,一看吴江递来的腰牌,马上哈着腰,领着玉柱进了刑部大门。

玉柱并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了隆科多最信任的刑名师爷,谢师爷。

刑案,不同于别的案子。哪怕你正确了九十九件,只要错一件,就会前功尽弃,身败名裂。

一贯小心谨慎的玉柱,那是多细致的人啊,肯定不可能轻蹈险境。

玉柱进了刑部后,一打眼间,就看见了直隶清吏司的门牌。

一路往里走,玉柱赫然发现,浙江清吏司居然位于最后的一排平房中。

不过,门吏领着玉柱去了专门用于三司共审的西小厅。

玉柱到的时候,刑部浙江清吏司的郎中陈永纳,大理寺少卿王大光,已经到了。

三人互相见礼之后,各自落座。

王大光是四品少卿,他很自然的坐了首座,陈永纳居次,玉柱最末。

让座的时候,陈永纳以地主的名义,十分热情的请玉柱坐次座。

玉柱才不傻,执意不肯乱坐。

陈永纳这个浙江司郎中,和玉柱虽然同为正五品官,但是,陈永纳的资历比玉柱深得多,算是官场前辈了。

岂有晚辈居于前的道理?完全说不过去嘛!

只是,陈永纳准备的卷宗,居然只有一份。等王大光看完之后,玉柱接过来看的时候,陈、王二人已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切,雕虫小技尔!

玉柱丝毫也不生气,不管陈、王二人怎么聊,他一直聚精会神的研究卷宗。

一旁的谢师爷,早就是老油条了。他心想,任你二人再豪横,玉二爷只要不签字画押盖印,案子就无法勾销。

平时,确也没啥事。待到要提拔或是调动之时,陈永纳的手头若有未勾销之刑案,嘿嘿,吏部审核的那一关,肯定过不了的。

最后看谁吃亏?

玉柱仔细的看过卷宗之后,心里也就有底,顺手把卷宗递给了谢师爷。

刑案无小事,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取长补短才是正道理。

“王大人,下官以为,证据已经确凿了,应该可以销案了吧?”陈永纳先问了王大光的意思。

见王大光点了点头,陈永纳这才扭头,问玉柱:“不知玉大人,可有高见?”

玉柱想看看谢师爷的真本事,便笑着说:“等我的师爷看完了卷宗之后,再说吧。”

陈永纳那可是老刑名了,自然没把玉柱放在眼里,他轻声一笑,说:“刑案,和好文章,可是大不相同的啊。”

这就属于典型的办公室名誉谋杀了。

一旦,陈永纳的话传了出去,玉柱其实是个草包的恶名,必定会四处传播了。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人的第一印象,尤其重要。印象坏了,花多少精力,都难纠正。

既然陈永纳主动送上了门来,玉柱自然不可能和他客气了。

“陈大人,照卷宗里的说法,这杨大暗中潜入张大户的妾室刘氏屋里,与其私通过了许多次。其中,多次提到白日宣银,则杨大的身上必有印记叫那刘氏瞧见过了吧?那么问题来了,卷宗里始终没有类似的记载,证据岂能称作是确凿?”玉柱淡淡的一笑,“本官要提审刘氏。”

一旁的谢师爷,瞪大了两眼,整个的看傻了。

他看了两遍的卷宗,却没有找到这么大的破绽,玉柱仅仅看了一遍卷宗而已,就一目了然了,这是何等了得?

陈永纳当场傻了眼。这刘氏现在羁押于杭州的女牢之中,玉柱要提审她,就等于是,狠狠的将了陈永纳一军。

道理其实很简单的。若是刘氏说不出刘大的身上印记,私通之情状便不攻自破了。紧接着,刘氏指认的,刘大砍伤了张大户的事儿,也就大大的存疑了。

“陈大人,若是本官无法提审刘氏,那么,就无法签押用印销案了。”玉柱轻描淡写的一番话,顶得陈永纳连一句话都说不出了。

王大光,暗出了一身冷汗,若是就这么结了案,万一将来出现了变故,他岂不是也要受到大大的牵连?

从刑部出来后,谢师爷长揖到地,惭愧之极的说:“鄙人有愧于东翁的重托,恐无颜再见东翁了。”

玉柱赶紧搀扶起谢师,笑道:“家父曾经说过,这么多年于刑名上,从没出过大岔子,多亏了谢师爷你从旁相助呢。”

步军统领不是地方官,没有征收赋税的任务,钱粮方面只需要账房即可。但是,因为要抓人关人,刑名师爷却是必备的。

玉柱心里有数,谢师爷不过是失了面子,有些下不来台罢了。

毕竟,谁舍得一年八百两的束修呢?

八百两,是个啥概念呢?如今的世道,漂亮的黄花大姑娘,二十两就可以买一个了。

不过,整个大清朝,各个衙门里的刑名绍兴师爷,都是拿着极高的束修,无一例外。

有了玉柱搭的梯子,谢师爷也就顺势下来了。

毕竟,谢师可是隆科多的专用刑名师爷呢,在这四九城里,谁敢不给他面子呢?

这种可以狐假虎威的隐形权力,其实也是收益颇丰的,甚至远远超过了束修本身的分量。

平郡王讷尔苏的生母过五十大寿这天。

玉柱在衙门里,手捧热茶,悠闲自在的又斟酌了一番,弹劾安亲王玛尔浑的遣词造句。

直到巳时四刻(10点),玉柱这才叫齐了手下的笔贴式们,一起去平郡王府凑个热闹。

以玛哈纳为首的笔贴式们,一个个喜笑颜开,恭维玉柱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玉柱不由微微一笑,他们跟着去平郡王府,出的是公差。

这帮家伙,不仅不需要送礼,还有至少二两以上的赏银可得,谁不高兴呢?

要知道,不是每个当官的,都能像隆科多那样,每年可以捞几十万两银子回家的。

隆科多担任一等侍卫的时候,就是康熙在宫外的包打听。他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捏着人家的把柄,然后上门去敲竹杠。

谁不知道,隆科多是皇帝的亲表弟,可以天天面君呀?

权贵们,哪有不违法犯罪的?把柄多的是。

结果呢,这个脏官那里收几千两,那个脏官那里搞几万两,每月都有不小的进帐。

积少成多,这么些年,楞是让隆科多积攒下了偌大的家当。

说句心里话,那个时代的满洲权贵缺钱花了,都和隆科多差不多是一个路数。

就连四阿哥胤禛,也干过不少次这种敲诈勒索,强夺人产的恶事。

按制,七品笔贴式,年俸银不过才40两而已,另有禄米40斛(胡,不读斗)。

十升曰斗,五斗曰斛,十斗曰石,百升曰石。

也就是说,七品笔贴式,一年也就2000升禄米而已。一升为一斤八两。

这里的禄米,并不是上等白米,而是最次一等的粳(精,不读梗)米,甚至是缺德的掺沙米。

通常情况,这么点钱和米,家中若有两个子女以上。在这物价贼贵的四九城里,除了过年外,平时就吃不上肉了。

客观的说,康熙朝的小京官们,日子过得异常清苦!

很多小京官,要靠举债,才能撑得下去,更别提买宅置地了。

到了雍正朝的时候,非常熟悉基层官场的雍正,让京官们食了双俸,这才大大的缓解了他们的窘况。

平郡王府,位于宣武门以西的石附马大街里。从三甲巷的衙门过去,要绕到西长安街,经西单牌楼,报子街和西铁匠营。

说句心里话,坐官轿和坐马车,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马车再颠簸,也比官轿舒服得多。官轿,一走一晃,颠得午膳都要吐出来了。

但是,没办法,玉柱现在是官老爷了,还是典型的文臣,必须坐轿。

快午时正的时候,玉柱的官轿,落在了平郡王府的门前。

玉柱抬眼一看,五开间的大门口,嵌满大铜钉的正门紧闭着,只开了两扇侧门。

胡彪早就带着玉柱的名帖,提前来通知了平郡王府。

只是,玉柱到的时候,并无王府的重要人物出面,来迎接玉柱。

玉柱微微一笑,轻轻摇了摇手里的折扇,吁了口气。说句心里话,他还就担心平郡王府,贼讲连襟的感情,把他待若上宾,那他反而不好出手打脸了。

嗯哼,如此甚好,不讲亲戚关系,那就公事公办嘛!

所谓的铁帽子,不管是亲王还是郡王,有一个算一个,到了康熙朝,大多成了混吃等死的代名词。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八王逼宫的戏码,其实是不存在的。

这八个王,手里没有一兵一卒,拿什么逼宫?拿脑袋么?

顺治朝时,安亲王岳乐极为受宠,和顺治形影不离。

顺治驾崩的时候,如果不是孝庄太皇太后控制住了宫禁,把出宫传旨的太监,扔进枯井里淹死了,安亲王岳乐就成了皇帝。

所以,有了这一层忌讳之后,康熙接掌大位之后,极力打压安亲王一脉的子孙。

到目前为止,安亲王的子孙们,连一个掌握实权的都没有。

玉柱摇了摇折扇,心里暗暗叹息不已。老八,八贤王啊,你不敢下决心和安亲王府决裂,那就让本官替你下这个决心好了。

(ps:好戏即将开场了,赏几张月票吧,玉柱跪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