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炮灰小地主靠科举改命 > 第22章 鹅毛笔

炮灰小地主靠科举改命 第22章 鹅毛笔

作者:木子金三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4-15 00:03:24 来源:文学城

晚饭时候,池清同爹娘说起白日里的事,“我瞧夫子那神情,恐怕这内里还有什么事。”

池夫人给儿子夹一块红烧肉:“清儿,这事你莫要管了。”

池老爷也道:“你娘说的对,一个村有一个村的规则。”

池清点点头,说到底他是一个外村人,还只是一个十岁少年,在大人眼中毫无话语权。

罢了,他给那孩子送些吃食就够了。

池清心里想着事,一不留神多吃了几块红烧肉,有些腻得慌,让翠翠给他倒茶。

池夫人挥退翠翠:“晚上饮茶不利你休息,娘给你泡一壶冰糖茉莉。”

池清应声,他背了会儿书,背的头昏脑涨,又让旺儿拿来棋具。

“爹,我们来对弈一局。”

池夫人也来瞧热闹,她不懂围棋,池老爷给她讲了讲基本规则,于是池老爷和池清下棋时,池夫人静静旁观。

往常不过半刻钟时间,池老爷就能轻松压下儿子。但今晚大半刻钟过去,池清还在苦撑。

池老爷惊讶,“你看棋谱了?”

池清在棋盒里抓着棋子玩,轻轻应了一声,天天高强度学习他也受不住,每日得空会抽一刻钟看看闲书。

他想着每日只看一刻钟棋谱,如今不过半月,中间还断了一日,估计没什么效用,没想到跟他爹对弈,他竟然比之前坚持的久。

这进步无声无息,却又真实存在。果然一日用功不在时长多寡,而在持之以恒。

虽然最后池清还是输了,但他爹赢的却不容易。

池夫人觉出一点趣味,她推推池老爷:“你在旁边指点,我跟清儿下一局。”

以前池老爷做营生,池夫人都会帮衬想法子,里外忙活,夫妻俩互相扶持共进退,后来池老爷生意稳定,在涟水村安家,池夫人做了悠闲的地主夫人,就闲下来了。

她有心想给丈夫儿子缝衣纳鞋,奈何实在没有做女工的天分,平日里也就跟丈夫说说地里收成,租子,铺子收益等等。

到底是有些乏味了。

池家一家三口都是门外汉,倒也能下个旗鼓相当,池夫人还赢了儿子一次,兴奋不已。

灯火明明,在窗边投下三道亲密的剪影,不时有欢笑声。

直到夜深了,灯芯快要燃尽,发出轻微的爆裂声,池夫人才反应过来,她拍拍额头:“怪我怪我,都忘了时辰。”

她催促儿子快去洗漱歇息,然而池夫人回房时还揣了一本棋谱。

池老爷当初做过小二,酒楼里的掌柜能认字会算账,池老爷嘴甜会来事,哄得人教了些东西。

他回家后又教给池夫人,所以池夫人也认得一些字,会算账。

池夫人靠坐在床上,池老爷怕她坏眼睛,足足点了三根蜡烛。

池夫人嗔怪:“哪有你这般奢侈?”

“我也想看嘿嘿。”池老爷蹬鞋上床,靠在她身边。

蜡烛燃了半宿,所以次日池清上学时,池夫人难得没起来。

池老爷挂着两黑眼圈:“清儿,爹实在困极,今日就不跑了。”

池老爷送儿子出门后,他就睡回笼觉。

上学路上,池清同沈诩随口提起此事,“我原以为下棋颇难,枯燥乏味,如今竟也得了趣。”

沈诩颔首:“下棋亦能修身养性。”

池清乐道:“你棋艺如何,哪日我们切磋切磋,不过先说好,我最近初学。”

沈诩莞尔,他也是念学后才会,许秀才的书房备有三副棋具,有时会让他们一群学生对弈,许秀才从旁指点。

读书人除文章诗赋外,不止围棋,还有琴,箫,画,书,再往上还有弓,马,玉器鉴赏等等。不过这些暂时跟他们没什么关系。

进学班的人学经本内容都颇为吃力,更别说其他,大多浅浅了解,知晓个皮毛。

一般人家的孩子只有考取童生后,才会正式进入读书人的社交,需要一些社交技能,自然而然去钻研才艺。

但围棋不同,它在读书人,或者说整个文化传承中都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且学习成本不高,适合进学班的人学习。

上午依然是漫长又充实的讲学,池清脑瓜子都要胀了,连续两个小时高强度集中注意力,实在是累。

但其他人看起来还好,或者说习惯了,沈诩一脸严肃的记录什么。

池清好奇的凑过去看了看,发现是一段释义,他惊道:“原来你也要做笔记。”

沈诩笔尖一顿,头也不抬:“自然是要的,否则回头会忘。”

池清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散开,露出一个更加真实,清晰的沈诩。

午后,辜成向沈诩走来,与沈诩交换笔记。

辜成今年十六岁,是他们这群人中学的最好的,池清有一次听其他同窗谈论,辜成明年有可能会下场参加县试。

而辜负与年十岁的沈诩交换笔记,可见沈诩过人之处。二人之间相差整六岁。

池清往日午后都要离开学堂走走,错过这茬也寻常,旁人也不觉这事特别,自然也没有单拎出来说。

池清伸长脖子看了看两份笔记的字迹,他也不能违心说沈诩字迹更好。

其他人也相互借阅誊抄,但无一例外皆是毛笔字。

问题来了,池清用毛笔跟不上速度,他也没有沈诩那般好记忆,可以等夫子讲学结束才做笔记。

散学时候池清还在琢磨这个事情,此时他无比怀念现代的圆珠笔,中性笔,哪怕给他一支铅笔也好啊。

柳枝笔也就做个拼音,跟现代铅笔不是一回事。

池清抹了把脸,决定出门走走,没想到碰上狂奔乱窜的柱子兄弟,仔细一瞧,那害人的竟是一只气势汹汹的大鹅。

旁边有其他村人经过,大鹅也不管,只盯着柱子兄弟。

这兄弟俩干啥了?

池清目光在柱子兄弟俩打转,随后发现柱子他弟手里攥着一根长长的洁白的羽毛。

池清嘴角抽抽,难怪这大鹅只追兄弟俩撵,路过村人也是又笑又无奈。

池清被这一打岔,心情倒是开阔些,他扭身往回走,脑中无意识想起那根被拔下来的羽毛,长长的,白白的,带着自然的弯曲,让他想起外国人的鹅毛笔。

池清倏地驻足,鹅毛笔?

鹅毛笔所用的墨汁跟古代墨条磨出的墨有很大区别,不过办法都是人想的,池清大晚上不睡觉在屋里琢磨,他尝试调稠以达到胶质效果。

后半夜才睡下,因此他再次醒来是被旺儿唤醒的,池清匆匆忙忙收拾,早饭都顾不得吃。

没想到马车行驶村口,池清看见一道熟悉人影。

池清下意识问:“你怎么还在?”

“走罢。”沈诩面色寻常,转身朝村外走。

池清这才明白沈诩是在等他,当即把人提溜上车,旺儿将食盒打开,端出早饭摆满小几。

池清招呼道:“咱们还有两刻钟时间,一起吃。”

沈诩刚要张口拒绝,一根油条塞他嘴里,池清低头夹一个肉包,旺儿吃的香甜,压根没留意。

沈诩默默将油条吃下,留意池清动作,不再给池清出其不意的机会,但池清光明正大将一盅银耳汤推向他。

“油条腻,喝盅银耳汤解腻,不然你上午不舒服。”

沈诩:………

池清这话很有道理,沈诩很难反驳。他轻声道谢,这才端起银耳汤。

马车比他们脚程快些,刚好卡点入学。回去时候旺儿将一个油纸包给车把式:“少爷让留的。放心吧,不是用剩的。”

车把式嘿嘿笑:“就是吃少爷剩的又怎么样,一般下人都没这待遇。”

另一边,池清已经在学堂里摇头晃脑的背书了。

巳时初许秀才进屋讲学,一众学生听的聚精会神,忽然许秀才的声音停下,众人刚要望向他,许秀才又继续。

许秀才的余光里,池清握着一根鹅毛不知在干什么。许秀才一边讲解文章释义,一边走向池清,看见纸上密密麻麻的小字时微怔。

虽然沈诩很聪明,也愿意在散学回家的途中为他解惑,但哪有长期索取,不给回报。

但是平心而论,易经是真难学,池清学的都开始掉头发了。他才十岁!

池夫人顿时放下棋谱,天天给儿子熬芝麻糊,蒸山药泥,百合羹。

终于到了月底,许秀才给学生们放假一日。

池清本想去镇上看看王明一如何了,没想到王明一主动来寻他。

“这是这一月的账目,你瞧瞧。”

池清神情一僵,“不着急不着急,你坐下歇会儿,用些点心茶水。”

池清把账本放手边,捻了一块点心吃:“你家里人可还好?”

池清通过剧情知道王家几房的德性,不过村里有他爹和王大林一家帮着,王家几房没占到什么便宜。

但是王明一家里更具体的情况,他们这些外人就不甚了解了。

王明一眉眼舒展,“我家里人都好。”

他双目明亮,面色红润,之前秋收时消耗的元气都补了回来,到底是王明一年轻,底子好。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池清避不过去,只能硬着头皮翻开账本。那一笔一笔数目看的他头晕。

好不容易强撑着看完,池清心里有数了,“比我预想中好。”

池清知道王明一家里急用钱,当即按照当初说好的五五分分利。

王明一抿了抿唇,似乎想推拒,觉得一个月就忙着分利也太迫切了。但念及家中情况他又应下来。

他想再带他爹去医馆看大夫,他想给家里改善伙食,他想给弟弟妹妹买身新衣裳。无论哪一样都离不开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鹅毛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