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女尊首辅养成记(科举) >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抓虫)

杨思焕觉得自己胸口被一股气堵住,却瞥见周世景仍在若无其事地喂兔子。

这感觉就好像铆足力气,一拳打到棉花上。她越想越难受,却不知为何难受。遂起身进了屋。

堂屋里,刘氏想着心思,杨思焕坐到跟前他也没发觉,听她一连唤了几声“爹”才回神。

“哦,怎么了?”

“想和您商量进学的事。我想先不去国子监,柳夫子也说了,县学就挺不错,您意下如何?”

刘氏也正为这事犯难,晓得女儿是个懂事的,国子监在应天,光来回的盘缠就不少,且京城花销大,到了那里钱就不值钱了。

只是好不容易得了监生名额,怎能说不去就不去?

“话虽如此,可我听说近年乡试国子监都是有例额的,监生的卷子单独评阅。”刘氏道,“中举的把握也大许多...”

杨思焕回:“爹,便是例额再多,哪里轮得上我这平头百姓?想那国子监中,还是达官贵族后裔占多数,我就算去了,也不过是给人家做陪读的。”

刘氏听罢沉吟半晌才点头,叹道:“也好,你觉得行就行。我抓紧给你做身兰衫,而今你与往日不同了,处处讲究体面。”

这日之后,杨思焕在书房读书读了小半个月的书,赶上连日的阴雨天,气温骤然下降。

刘氏犯了旧疾在家,得闲就给女儿杯子里续水。

刘氏临睡前给女儿又倒了一遍水,道:“我来是想告诉你,胡四沾了你的光,接了镇上孙府的单子,她家一年到头就是无事也要千把斤的肉。”

杨思焕闻言打心里高兴:“太好了。”

听刘氏又问:“你和世景吵嘴了?我看你们这些天都不怎么说话。”

杨思焕抿着嘴,突然之间觉得很累,良久才垂眸回:“您多心了,没有的事。”

“那就好,明日进学要带的东西都给你备好了,这一去小半年,到那里记得要按时吃饭,马上天冷了注意保暖。”

“爹放心,我晓得的,你们也要注意身体。”

“早点睡吧。”刘氏说完,轻轻带上门走了。

刘氏走后,她便吹灭油灯伏在桌案上,听着屋外的风雨声,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次日早上雨总算停了,只是田埂上都是泥淖,杨思焕背着包袱,皱着眉头站在晨雾里。

一咬牙,干脆卷起裤管,准备脱鞋光脚走。

“我来送你过去。”

杨思焕闻声转过头,没等她反应过来,周世景就将她揽腰抱起。她这几年没怎么长个儿,周世景很轻松就将她揽入怀里。

“正学服,拜笔墨,入泮池,跨壁桥...”周世景低声说道,“往后的一切都从这里开始,你安心读书,家里有我在。”

声音从头顶传来,杨思焕低头,掀开眼帘只看到周世景微抿的薄唇,继而将脸埋进他的怀里:“好。”

周世景将杨思焕送过那条泥泞的小路,抬手替她整了整衣襟,又塞了半捆芹菜给她,转身消失在晨雾里。

杨思焕低头看着手中的芹菜,这才想起入泮礼的事。

古书有云:入泮宫,出府学,上青云路。

入泮礼是秀才入学的仪式,庄重异常,意义非凡。

正如周世景所说: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早前雇好的骡车刚到,车上的铃铛叮叮当当响了一路,最终稳稳停在村口。

杨思焕提步向车的方向走去,倏尔回眸,身后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小东家,今天路不好,再不走,我怕天黑前赶不回来。”车夫柔声催促道。

她这才弯腰上了车。车轮滚滚,向县城驶去。一路无话。

***

傍晚杨思焕风尘仆仆地赶到县学。

一切打点妥帖之后,有人将她领走,穿过三重仪门进了一座院落,院中有池塘,中央修了八角亭,一旁的石凳上坐满书生,一时间无人说话,皆在默读。

带路的人头戴方巾,书生气十足,一路上缓声介绍:“西边是伙房,南边是茶室,不过那可不是喝茶的地方,进那里的人出来多半带着伤,你以后就知道了……”

沿庑廊走下去路过很多房间,这些便是斋舍。那人又道:“对了,你室友昨天就来了,说起来你们应该认识。”

说着随手指了一间房,道:“那间就是,钥匙给你,我就不过去了。”

斋舍门紧闭,却没上锁,她推开斋舍门,看到桌案前坐着的人,不由得怔住了———周威阴魂不散,又一次成为她的室友。

那货正盘腿靠墙而坐,手里捧了本书在看,见杨思焕进门也是一脸诧异,却也没说话,低头继续看她的书。

另一个室友还没来,床铺是空着的,杨思焕默默整理自己的行李。

因她是廪生,学里免费发了被褥,就连日后的三餐饭也是不要钱的,这一点她很满意。

她环顾四周,发觉县学斋舍比启明书院的大,且一间只住三人,又有单独的床铺,比以往的通铺好多了。

简单收拾过后,她跪坐在桌案前开始看书,听一旁的周威冷笑道:“我前几日见到方仕林了,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杨思焕挑眉:“她怎么了?”

周威略带嘲讽地说道:“哦?你们那样要好,这事你竟不知道?”

说着,她转头看着杨思焕道:“她被方家扫地出门了,如今颠沛流离,呵,也是可怜得紧。”

杨思焕闻言轻咬嘴唇,许久才抬起头来问道:“什么时候的事?”

周威却不说话,勾着嘴角起身出门了。

没过多久,从门外进来两个小厮,招呼都没打一声就搬了许多东西过来,随后一个身着月白缎衫的人走进杨思焕的余光里,那人刻意清着嗓子道:“咳咳...杨,你也在。”

杨思焕循声望去,原来另一个室友是张珏,她也没去国子监。

左张珏,右周威,夜里杨思焕翻身都是小心翼翼的,又总想着方仕林的事,一来二去就睡不着了。

次日天不亮院子里就热闹起来,一个个穿戴整齐出了门,齐齐汇聚在县学大门口。

今年的新秀才比往年多不少,有十一二个,当中有一半是其他县的,教谕还没到,大家三三两两低声交谈。

杨思焕站在人群里,听到有人道:“诶,我听说那两个贡生都没去国子监,来咱们这了。”

另一人轻声回:“嗬,有这等事,放着国子监不去,那两位莫不是脑里都有疾?”

张珏走出门,引来众人侧目,那夜诗会上当属她最扎眼,人都认识她,相比之下杨思焕就比较低调,一声不吭地低头背对着其他人,竟没人发现她。

张珏走到杨思焕面前顿住,肃然道:“她们说你脑里有疾。”

此言一出,周围人都笑了,杨思焕抿唇偏过头去,不理会她。

天边的红霞浮起,映得门前的池水通红,众新生聚在半圆形池水旁,排着长队等待行礼。

从身边人的议论声中,杨思焕得知一个消息,今日入泮礼除了教谕之外,还会来一个人,据说那人来自京城,又是探花出身。

正因为如此,今年围观的百姓格外多。

三声鼓鸣之后,满街喧嚣骤然消失,在一行人的簇拥下,从人群中走出两个人。

其中一人是县学教谕,头戴四方帽,身着广袖绸袍,看起来四十岁上下,将来这些秀才全是她的学生。

与教谕并排走着的人,杨思焕认识,正是县丞。二人背手走到高阶上站定,当即有人宣道:“入泮礼正式开始。”

教谕道:“今年有幸,请来前科探花陆大人见证你们的入泮礼。”

杨思焕闻言不禁暗自感慨,堂堂探花竟只做了县丞,却看那陆大人身着白色常服,神态自若站在那里。

教谕道:“《礼记》有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先正衣冠,然后作学问。”

说罢,有人朗声宣道:“众生,正衣冠。”

之前还嘻嘻哈哈的人,当下俨然一脸肃穆,各自整理衣冠,以张珏为首,按县试成绩高低,排着整齐的队伍恭立于学堂前,片刻后教谕走下石阶,站在队伍前列。

有人宣道:“过泮池。”

在教谕的带领下,众学生跨过水池,进门去了东边的一间堂屋,拜完圣人画像之后,教谕与陆大人在高首坐定。正式的拜师礼就开始了。

“奉六礼。”

所谓六礼,分别是芹菜、红豆、枣子等,各有寓意,象征勤奋、红运高照、早日高中…

杨思焕跟在张珏后面献了六礼,一旁的陆大人呷了一口茶,笑道:“恭喜老师喜纳新材。”

杨思焕注意到“老师”二字,才想起来之前好像听人说过,县教谕原也是两榜进士出身,原是京官,后不知为何做了教谕。

也难怪外县的秀才,挤破头也要往这学里扎了。

之后又行了繁复的礼,教谕便开始训话立威。

“从今往后,尔等就是我薛某人门下学生,为师不求你们都能闻达于世,但求你们能学会做人。你们同出一门,将来无论是科考还是官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凡有作奸犯科之辈,为师定不轻饶…”

原以为教谕只是例行训话,却没想到她训完之后又道:“多说无益,今日当着你们的面,我就来清理门户。”

话音刚落,就有两个训导押着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进门跪下。学里其他人也陆续赶来围观。

县丞陆大人脸色微变,看起来她也没想到会来这么一出,忙道:“老师,这…不好吧?”

在县学应该不会待太久,手动提前发。

今日除夕,提前祝大家:猪年大吉,“猪”事顺利。

o(≧v≦)o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抓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