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女帝是我妻 > 第七章 未知的唐朝

女帝是我妻 第七章 未知的唐朝

作者:相铭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2-21 17:55:23 来源:转码展示1

皇后根本不会尊称皇帝什么,却像电视上看到的民间女子喊自己丈夫一样,喊皇帝“官人、郎君”,或者直接称呼其字或乳名,最多在后面再加个郎字,在与他人说起皇帝也会冠以“官人、郎君”这样的词语,若下有臣子或妾室在才会声称一声陛下,除皇后与嫡皇子外其他妃嫔和后宫亲眷倒是会尊称皇帝为陛下或大家,与臣人不同,她们不会喊皇帝“圣人、至尊、”这类称呼,若是喊了,传到臣民耳中还会言其太过生疏了。

嫡皇子称呼皇帝更是铁定,不管在任何时候,哪怕国礼大典,祭祀法会这样的盛会之上,称呼皇帝也只用“阿耶和耶耶”这两个词,不会用坊间用的俗称“父亲”,“父皇母后”这一类的用词更是闻所未闻,若不如此,嫡皇子会被视为不孝。

庶出皇子是可以用“父亲”二字称呼皇帝的,不可以用“阿耶、耶耶”,但通常都是尊称陛下或者“大人”这个词,这也是为什么李治喊褚遂良萧德言“大人”时,二人面色大变的缘故,“大人”二字不管是坊间还是皇宫,都有用到,但只代表父亲或者最长之人,在皇宫之中只有皇帝才能尊称一声“大人”,若别人称了岂不是觊觎帝王之罪,也不合伦理之法,与“大人”相同在唐朝“哥哥”一词也是尊称,指一族权利最大的男子才会用到哥哥二字,而且一般会加上在父母子伺的排名,如李治的阿耶李世民便常被尊称“二哥哥”。

而皇帝自称,在平时也只用“我、吾”,并不常用朕自称,只有处理政要,发布旨意才会自称为朕,而且,在皇后健在时,是绝对不会自称“孤,寡人”这样的词汇的,皇后薨逝之后,皇帝便会如此自称,唐朝次第礼法极为严谨,任何人都会严格遵守,包括皇帝。

在称呼皇后上,皇帝会称呼其名,或者闺名、小字,嫡皇子只称呼其“阿娘,娘娘”,这与嫡皇子如何称呼皇帝一样的道理,后宫其他嫔妃,宗族长辈和一些老臣见到会尊称“皇后殿下”,不会像电视上喊皇后娘娘,皇后如此,后宫其他嫔妃更不会用娘娘二字,因为“娘娘”二字,在唐朝只代表母亲的意思,除此之外普天之下皆称其:“皇母”。

其实称呼只是其次,而人际关系与不同身份的地位,现代人对古代人才是误解之深。

就拿皇后来讲,唐朝人尊敬母祖,皇后的地位之高,在臣民眼中一点都不弱于皇帝,在皇帝皇后大婚,双方跪拜行礼成婚后,皇后是不可以跪拜任何人的,所以,皇后见皇帝,两人是要相互行礼的,恩爱的帝后更是没有行礼一说,不会存在皇后单独向皇帝行礼的事情,跪拜是更不可能的,皇后乃一国之母,并非只是一句话,若皇帝有错,皇后有直柬之权,甚至帝后因意见不合发生争吵,也是有的,再者,若非皇后犯下人伦大错或者天下不容之过,皇帝是不可以废除皇后的,哪怕犯下大错,也会是和离之法,和现代离婚如出一辙,包括民间女子,若与夫不和,也可以提出和离,

古代儒家思想里讲到女子的三从四德,“从”字更多的意思是辅佐,辅助,而并非顺从,跟从的意思,包括在政治上,唐朝对于后宫干政也没有太多置喙,帝后畅谈之事大多都是国家大事,并没有那个皇后会醉心于后宫之事,因为皇后执掌后宫,掌管四司五局,这其实便是掌管着天下所有官人子伺亲眷的生杀大权,掖庭局中便有教育宗族或民间不善少年,惩罚坊间不孝子女或不敬人伦师长之人,由此看出在教诲天下上,便是皇后的职责。

并且,皇后有废立后宫嫔妃的权利,哪怕是正一品夫人贵淑贤德四妃之列,若不敬皇后,也会被治忤逆之罪,贬罚都在皇后一言之间,连皇帝都不能无故干涉,而且太子废立上面,都要有皇后的首肯,所以唐朝有很多皇帝是惧怕自己的皇后的。不仅如此,皇后甚至有颁布诏书左右政事之权。

唐朝男子盛行风流之气,开放之风更是远超现代,纳妾之事多有盛行,所以家中妻子皆有管制之权,一些女子的地位,在这个封建王朝是非常之高的。

唐朝后宫的嫔妃众多,偌大的皇宫光有位份的便有数以千计,后宫佳丽也不止三千,夜晚侍寝皇帝的嫔妃更是从初一到月末都会有定数,帝王身边的嫔妃多有**位共同侍寝,但每月多十五、六日这两天,皇帝只会留宿皇后宫中,其他的正一品夫人,每个月会轮有一日单独侍奉皇帝。

这些了解,也彻底改变了李治对古代社会的认知,在短暂的失神后,李治看到了身前的母亲,这些时日里,他深刻的感受到了什么是母爱,因为这个,他充满了对长孙皇后的眷恋,在想到一年之后长孙皇后薨逝的事实后,李治第一次有了想左右历史的心思。

他开始整理记忆,要利用自己前世所学,在这个大唐时代,活得风生水起,自由自在,想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改变自己曾经熟读的历史。

长孙皇后的身体在表面上看并无大碍,每日太医属都会有日常请安,光皇后宫中便多有三位太医随时调配,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也是情深意重,除每月十五、十六都会留宿皇后宫中外,在白日里也常在皇后宫中歇息;处理政事,接见内臣,也经常在皇后宫中进行,所以李治经常能与李世民相见,还能耳闻目染一些国家政事。

在李治的眼里,这便是自己的父母起居,自己也学会了这唐朝皇宫的各种礼仪,因为他身为嫡皇子,身份地位在这后宫之中也是非常之高,在整个皇宫是没有他的禁地的,连大内天牢,也可以随时进出,晋王殿下的腰牌在这宫中甚是好用,不仅仅这些,在于皇后皇帝相处的这些时日,他也知晓了在现代并没有人知道的一些秘密,比如直属于皇后掌控内供院和直属于皇帝掌控的宗密院,这两个都是大唐最为隐秘的情报机构,只有皇帝皇后可以掌握,这两个机构上就是连太子都不可以参与。

直属于皇后的内供院,隶属人员遍布天下,所传消息一日便可传到皇后宫中,是皇后督查天下官员的情报机构,主要是监察仕官人员的孝悌之行,还有各官家眷的行为检点,大到朝臣一品阁老,下到仕下八品小官,无不在其掌控之中,所以皇帝在任命重要官员职务时也会询问皇后其人品与家教之风,若官家子弟行为不检点,或皇亲国戚为非作歹,轻则会受到官家斥责,重则会被调入宫中入掖庭局由宫中管教,更严重的会被抄家灭族。

皇帝宫中的宗密院更是神秘无比,院内分有九大处办,一处名为掌都府专掌皇都一切大小适宜,收集情报监督官员,查处所有走进皇都之人,而且哪怕三岁小儿皇帝都会一清二楚。二处名为内宫府,管理除皇后嫡皇子外其他皇亲国戚,亲贵大臣的所有行踪,帮皇帝跟踪探查一切可查之人。三处名为传讯府,负责皇帝在天下所有的消息传递,包括探查消息,散播消息,控制舆论,是皇帝真正的耳目。四处名影仕府,由八千影仕组成,这些人都是只效忠皇帝一人的死仕,从小训练,刺杀下毒无所不会,个个深不可测。五处是东判府,皇帝奏折皆有此处管理,密旨密奏也是此府传送,是皇帝的双手为皇帝分工掌理政事,皆由秘密文臣组成,但都是不为世人所知的才能之人。六处名宣铁处,为皇帝搜寻天下奇珍宝藏,探墓挖宝一则也很是在行,还负责帮皇帝寻找长生不老的秘密。七处名军务所,负责刺探军情,在各国安插人手,掌握除本国以外其他诸国的消息动态。八处名才常寺,是负责为皇帝暗中发掘人才,寻找能人之组织,还有各国文书翻译,各国语言翻译也由此处负责。九处最为神秘,连皇后和嫡皇子都不知其名,只知个个都是奇人异士,好像都不似普通人,其他一概不知。

李治了解了这些后觉得这大唐比他想象的要更加好玩,也是在这之后他便开始考虑自己的布局计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