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决定了第二天找顾仪, 但实际上凌晨时分顾玉成就起床洗漱, 直接入宫觐见了。zhongqiuzuowen
新天子继位后,改国号“启正”, 寓意匡扶国运,拨乱反正。这国号太过直白,不用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什么意思,宫中作为人精汇聚的地方, 更是一马当先, 率先把僧道相关的东西都撤了。
特别是此前上朝时焚香祈祷的特制铜炉, 直接拿来装上水种莲花了。
为了嘲讽玄鹤子,种的还是镇国寺移栽过来的碗莲, 小巧雅致,盛开在大殿右侧。
顾玉成暗自佩服种花人的心思,更佩服觉缘大师的手段。
宝华天子常年服食丹药, 还不肯节制**, 他的病重死去自然跟玄鹤子为首的九逍派脱不开关系。但是他统共封了四个国师, 两个都是镇国寺的,论起民间声望、四时供奉,了悟大师和觉缘大师占的也不少。
现在新帝继位, 将柳贵妃一系连根拔起,连母带子发配去守陵,顺便把九逍派抄了个干净,玄鹤子及其心腹人头落地,其余人终身不得进京, 还要服徭役赎罪,可谓呼啦啦大厦倾倒,再无起复之日。
以张重阳为首的茅山道士一派,因往日行事低调,不张扬奢靡,被申饬后得以返回张家祖宅,看似全身而退,实则元气大伤。因为他们也沾了个“道”字,虽和九逍派路数不同,还是一并被打进“妖道”行列。
现在走在京师街头,连三岁小儿都会唱“杀妖道,启正途”的歌谣,甚至还有人冲着道士吐口水。
目前来看,没个十年二十年的沉淀淡化,茅山道士系的名声绝对回不来。
反观镇国寺,两个国师没少宣扬佛教,了悟大师还常常给宝华天子讲经,暗地里和玄鹤子别苗头,但人家愣是安然度过了这次危机。
高僧还是高僧,镇国寺还是镇国寺。
除了丢掉俩国师头衔,几乎和过去没有区别,寺中碗莲还能开进皇宫。
这般手段,真是叫人不得不服。
顾玉成猜测可能是觉缘大师等人在太子继位一事上出了力,事后又激流勇退,只身赴西南,所以才得以保全。
又或者,镇国寺原就是支持太子的?
顾玉成不着边际地想着,思路十分开阔,但宫中新旧交替之时他远在黔源,对其中曲折艰辛惊心动魄的种种一无所知,思量过后就将这件事抛诸脑后,在内侍指引下恭敬地进入大殿,求见新登基的启正天子。
“臣顾玉成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子未登基时,就有宽厚仁爱的名声传扬,现在做了天子,威严之余不改本色,温煦地让顾玉成起身,又吩咐内侍赐座:“爱卿重伤初愈,不可久站。”
顾玉成忙躬身谢恩,趁机看了眼天子,发现对方脸色红润,神情平和,确实如老师所言,与宝华天子格外不同。
许是新登基格外忙碌的缘故,启正天子并不绕弯子,问了西南的一些情况就直切正题:“昔日宫中僧道盛行,非但百姓受苦,朕亦深受其害。如今朝纲初定,朕欲荡浑涤浊,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爱卿可有良策?”
顾玉成瞬间想到常连的暗示,“陛下深感妖僧邪道之害,欲激浊扬清,以振风气。顾大人智勇双全,嫉恶如仇,大有可为啊!”现在看来,天子是一天也不想等,要把僧道势力一网打尽啊。
可是宝华天子崇佛信道二十几年,朝野上下都是他用惯的旧臣,加上全国数千庙宇道观,上百万的僧侣和道士,要改换风气抑制僧道,哪里是一蹴之功?
若要从长计议慢慢削弱,恐怕马上就能惹得启正天子不快,可顺着天子意思来,他就成了当先锋的匕首……
顾玉成起身行礼,借机梳理了下思路,平静道:“臣以为,僧道能受先皇爱重,亦有可取之处,事关全国庙观,动辄牵涉数百万人,不可草率。”
“爱卿言之有理。”启正天子不咸不淡地道。
他脸色未变,心里却着实不大高兴,因为类似的话他最近已经听了无数遍,今天召见顾玉成,就是希望这位跟僧道有旧怨的年轻探花能拿出点儿锐气,实打实做事。
现在这样,说不失望是假的。
但他素来仁爱,顾玉成又是立了大功的,便没当面不满,只让他细细把自己想法说出来。
顾玉成仿佛没察觉到殿中气氛不对,声调依旧四平八稳的:“夫妖道邪僧之祸,在人不在天。修佛者,须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然今之为僧者,仅剃刀割发尔,臣窃以为……”
他像往常作文章似的起了个头,越说越顺,从“不是什么人都能为僧为道,必须通过考试,否则就是不敬神灵”说到“考试内容应通过国家审核,避免地方庙观无知”,再说到“方外之人应该断情绝爱不可娶妻生子”,末了表示“僧道也是天子子民,不可白眼视之,有什么公益事件应组织其参与”,最后做了个小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僧讲舍身,道说无为,却以至于祸,正在此也。唯天子洞若观火,明察秋毫,立规矩于僧道,方可扭转时俗,利在千秋矣。”
启正天子起初不觉如何,越听眼神越亮,听到最后,已是倾身向前,极为专注。
说的好啊!
因为“启正”这个国号,他已经遭到一波老臣的攻击了,这个讽谏那个隐喻,不外乎说他不孝不悌,既不尊重先帝名声,也不照顾幼年弱弟。
说得倒是好听,他被柳贵妃一系打压得喘不过气,隔三差五就被父皇申斥的时候,怎么不见这帮人去谏言啊?
他的女儿,堂堂郡主,天潢贵胄,竟要被逼迫跟个道士结亲!连宋家女仗义出手,都落得全家流放,那时候怎么不见你们这群人出来死谏啊?
现在他初登大宝,根基不稳,这群人倒是跑出来蹦跶得欢!
跟这群人相比,顾玉成就着实机敏了,别的不提,单是不允许和尚道士娶妻生子,已娶妻的必须还俗,就能为国家增加一大批人口和赋税。
最妙的还是考试,和尚要背佛经,道士要诵典籍,由朝廷委派专人核查。单这一条,就能把不符合要求的踢出去,顺便卡住新进来的,如此严进宽出,用不了三年五载,全国僧道就得大幅减少。
而且他如此重视僧道,那些上蹿下跳的老臣也无话可说……
“大善!”待顾玉成说完,启正天子抚掌赞叹,当场赏赐金银若干,还赏了今年新进贡的茶叶,命他暂时以奉政大夫的职衔协助右相处理此事,“爱卿大才,可便宜行事。”
左相已经乞骸骨归乡,右相郭山则被天子挽留,继续任职。现在命顾玉成协助这位文官之首,对他是极好的熟悉朝堂机会。
顾玉成再次按照宫中礼仪谢恩,然后恭敬告退。至于他的赏赐,则有宫人备好后送到家中。
觐见已毕,还得了天子赏识,顾玉成也放松下来,经过花园时心情颇好地朝池塘看了两眼,只觉得碧波荡漾,景色宜人。
“顾大人,池中乃是先帝豢养的锦鲤,不可食用。”小内侍态度恭敬地为顾玉成做介绍,说话时恨不得把腰弯成九十度,“可要为大人备几尾肥硕鲤鱼?”
“公公客气了,我只是看看。”顾玉成急忙拒绝,心说我可没打算吃鱼,何况是皇宫的锦鲤,现在内侍都这么热情的吗?
小内侍不知顾玉成的腹诽,极为恭敬地把他送出宫门,目送马车远去,才转过身悄悄擦了擦汗。
净身房的老公公一刀下去,能绝一个人的娶妻之路,顾大人一开口,就绝了至少几十万人的娶妻之路,真不愧是先帝亲封的探花郎啊。
比不过、不,是不敢比不敢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