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农家小丈夫 > 第16章 第 16 章

农家小丈夫 第16章 第 16 章

作者:酉乾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8-27 22:07:38 来源:文学城

天色渐晚,卧房里更黑了,只能看到春锦纤瘦的线条。

她半晌没吭声,许久才说:“我知道,但眼下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快点认字。我跟四郎哥哥说好了,这些东西都是借的,往后咱们挣了钱,连同书本一起还给他。他是咱们村最厉害的读书人,才十六岁就考中了秀才,小宝你这么聪明,如果有他教你,你也一定能考秀才,考上秀才,咱们就可以不用交税了,官府征人修建个什么,咱也不用去。”

司杨低眼看两本书,手紧了紧,“我知道了,我会好好学的。”

多个尝试多条路,虽然他学习并没有多厉害,从小到大也就保持在中游水平。

而且,好好学习这种事,他已经很久没做过了。

自从成年以后,每天都灯红酒绿醉生梦死。

第二天吃过午饭,张四郎如约而来,还自带了笔墨纸砚。

听说是来教司杨认字的,全家人兴高采烈把张四郎迎进屋里。

赵大壮摸摸司杨脑袋,“小宝,你可要好好学。”

而后看向张四郎,“那就麻烦四郎了,小宝要是不听话,你就狠狠地打,不用手软!”

花枝附和说:“就是,赵小宝你可得努力学,学会了以后可以教弟弟妹妹,要是学不会就直说,跟着下地干活,不要耽搁人家张四郎。”

她还惦记着赵大壮说的话,自家如果生了儿子要送去念书。

念书很费钱,如今不出钱就能让赵小宝认字,要是赵小宝学好了,以后自家儿子启蒙可以省下一大笔钱。

赵奶奶点头,“四郎啊,小宝才刚学,免不得有些愚笨,你多担待,要是不听话,你就好好收拾他,我们不心疼。”

说完,又对司杨道:“小宝,听见了没有?好好听你四郎哥哥的话。”

司杨点头,“听见了,两只耳朵都听见了。”

全家人难得地达成一致,在这说半天,想不听见也难。

轮番交代一通,赵奶奶叫上春锦和其他人下地干活,只留了司杨和张四郎在家里。

张四郎与春锦年岁相仿,又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赵奶奶还是怕留春锦与张四郎相处出点什么问题。

众人下地,张四郎看了看司杨,把那张斑驳的桌子擦拭一遍,“昨天春锦带回来的书呢?拿出来,我教你认字。”

司杨回卧房,把《千字文》和《百家姓》拿出来,摆在桌上。

昨天屋里昏暗,没看清楚,这书半新不旧,应该是谁人用过的。

纯手抄,甚至没有标点。

张四郎让司杨来到身侧,翻开《千字文》,指着上面的字,一字一句教司杨念。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司杨跟着读了一遍,张四郎调头从天地玄黄开始,一字一句,读完这两句,又重头再来。

反复三次,张四郎还准备继续,司杨耐性全失,“这两句我已经记住了,学下面的吧。”

张四郎皱眉,“读书最忌心浮气躁好高骛远,你年纪不小了,要脚踏实地,才能不辜负春锦的期望。”

司杨:“……”虽然他才九岁,但在张四郎眼里,他已经年纪不小了。

“我真的记住了。”司杨指着读了一遍。

虽然一些字是繁体,但中国人大概天生有认繁体的本能。

听司杨准确无误的把那两句读出来,张四郎面色缓了缓,“既然能读,下面便开始写吧,我与你说释义,要滚瓜烂熟,才好学后续。”

张四郎准备研墨,司杨伸手拦他,“不要浪费,我们蘸水在石头上写,山墙那边有一块大石头,又大又平整。”

纸墨是一次性消耗品,这样学下去得欠张四郎多少钱?

“也行。”

司杨就打了一碗水,两人蹲在大石板前,毛笔蘸水往石头上写字。

本来司杨想用手指写,张四郎说必须用笔,基础很重要,不然以后字迹会难看,抄书去卖都卖不出好价钱,更别提考科举。

司杨倒不怕用毛笔写字,只是怕粗糙的石头把毛笔给磨坏了。

小时候,爷爷送他去学国画书法,每天逼着他练字,一练就是好几年,虽然后来荒废了,但字绝对是不难看的。

张四郎兢兢业业,从握笔开始教司杨,一笔一划细细讲解。

当司杨在石板上写下第一个字,张四郎惊讶当场,“赵小宝,你……”

赵小宝的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下笔很稳,完全不像初学者。

“怎么了?”司杨停住笔,他没打算藏太多。

而且……好像也没什么可藏的,他不过是能照着读写,这些句子的意思他只明白个大概,如果现在让他默写繁体字,他根本就写不下来。

“没什么,你继续写。”张四郎掩下神情,继续教司杨。

越教,张四郎就越没办法淡然,“你……真没学过写字?”

“没有。”司杨说起谎来脸不红心不跳。

张四郎点头,“也是,毕竟你二月才恢复心智。”

顿了顿,张四郎又问:“那你可记得心智恢复前的事?又是怎么恢复心智的?”

司杨一摊手,“不记得,不知道,反正突然就感觉眼前亮了。”

反正只要他死不承认,谁拿他也不好使。

张四郎皱眉,傻子开窍凤毛麟角,每逢此事,世人免不了要说老天开眼神仙点化。

从前只当志怪异闻来看,而眼前的赵小宝却是活生生的例子。

“怎么了四郎哥哥?是不是我写得不好?”司杨装傻,说完感觉自己一股子茶味儿。

张四郎回神,“没有,你写得很好,春锦说的没错,你很聪明,一学就会。”

“这不是好事吗?为何要皱着眉?”

“无妨,我们接着学。”张四郎问:“你可有记下这句话的意思?”

司杨点头,“记下了,这句的意思是天为玄色地为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之中,日头东升西落,月亮有圆有缺,星辰布满无边天空。”

“那我们就学下一句。”

“好。”……

一直到日落西山,一本千字文,司杨学了将近三分之一。

张四郎教一遍,他跟着读几遍写一遍,而后重复一遍张四郎说过的释义。

对于初学者而言,这个进度相当惊人。

张四郎教着教着,会回头选一句教过的,询问司杨如何读,释义是什么。

每一次,司杨都能准确的读出来,释义说得八.九不离十。

张四郎面色复杂,“今天就到这里吧,你既然能照着写,那便自己多练,明日我会再来,明日学习新句之前,我会考你今日所学,切不可敷衍了事。”

他今天本来只打算教赵小宝两句的,毕竟是初学,一天学下来,能读能写十余个字便算勤恳。

“我……我尽量。”

司杨觉得自己好像玩脱了。

照着读照着写当然没问题,释义记下了一些,再根据句子猜一猜,能说个差不离,但万一张四郎明天让他听写怎么办?让他背诵怎么办?

一晚上的时间,他可没觉得自己能把这么多字的繁体都记住。

焦虑一瞬,司杨突然反应过来,他现在是赵小宝,写不出来背不了十分正常。

出于礼貌,司杨留张四郎吃饭,张四郎想想应了下来。

家里人都干活去了,没人做饭,司杨便去生火。

每天跟着春锦,司杨已经是个熟练工。

反正就是摘些野菜用水煮煮,再炒个土豆丝什么的,也没有调味品,只需要弄熟了放点粗盐,没什么难度。

最难的,应该是蒸饭,玉米面加水拌潮,放在火上蒸一遍,舀出来放在簸箕里用木勺碾散,撒上适量的水,浸透之后再蒸一遍,这饭就算做好了。

张四郎插不上什么手,只能帮着添添柴,“赵小宝,你……果真已经脱胎换骨。”

“哈哈。”司杨敷衍笑了一声,脱胎换骨倒没有,但换了灵魂。

饭桌上,张四郎将学习进度如实相告,全家人喜上眉梢。

赵奶奶反复确认,“四郎,你说的是小宝?他真学得这么好?”

“是的赵奶奶。”张四郎性子温润,一遍遍回答,“小宝天资卓越,若送去学堂,定能取得功名。”

春锦眉目弯弯看着司杨,“我就说小宝很聪明的,绝对不比任何人差。”

司杨:“……”这下是真玩脱了。

赵三壮非让司杨读一段写一段,春锦立马点上油灯,张四郎铺起纸张,为司杨研墨。

司杨只得提笔蘸墨,一边写一边读。

写完两句,笔刚放下,就被春锦抱了个满怀,“小宝,二婶在天之灵一定会很开心。”

司杨轻声说:“只要你开心就好。”

“开心,我很开心。”

春锦小心翼翼把司杨写的字收起,话变得格外多。

张四郎在家留了四天,每天午饭过后便来教司杨认字。

一直到晚上吃晚饭才回去。

临行前一天,张四郎对司杨说:“中秋我会再回来,你好生温习学过的功课,我回来要考你。”

“好,我会的。”

这几天下来,司杨已经把《千字文》学了一遍。

虽然认得快写得好,但合上书就磕磕绊绊。

张四郎心下淡然了许多,这般,倒不算惊世骇俗。

五月初十,发酵的第六天。

司杨揭开箩筐里的稻草,里面四四方方的豆腐墩子已经长满毛霉,白绒绒一片。

“可以腌了。”

司杨一层层揭开稻草,用筷子一个个夹出来放在簸箕里,让毛霉完全裹在豆腐上,在酒里滚一圈,沾上提前用盐调配好的辣椒面和花椒面,整整齐齐码进土坛里。

春锦眉头紧皱,“都发霉成这样了,能吃吗?”

“能吃,但不是现在,要封坛腌制至少一个月。”

司杨语气笃定,在坛口撒上一层盐封口,盖上盖子,用泥将缝隙糊住。

腐乳倒是顺利腌制藏在卧房了,缺点是屁股有点疼。

赵奶奶准备泡酸菜,发现两个土坛子不见了。

司杨怕她们把里面的东西倒掉腾空泡酸菜,又解释不清楚,被赵奶奶拎着打了一顿。

赵奶奶爱之深责之切,一边打一边哭一边数落,怕他这根家里独苗败坏家财长歪了。

春锦拦都拦不住,倒还被说了一顿,怪她太纵容司杨,一次又一次浪费东西。

别人穿越叱咤风云富甲一方,他穿越一贫如洗食不果腹,三个月挨了两顿打。

感谢读者 昼颜 投放地雷1个;感谢读者 小 投放地雷2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第 16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