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赵号策回县里。
村里也开始准备秋收的事情。这是最关键的时期,一年的期望全都在最后的这段时间。
正在大家忙忙碌碌的时候,李乐思回来了。
祖母还以为真是李乐杰去叫回来的,连说自己没事,让她回去。直到李乐思支支吾吾的怎么也不愿意回去,才觉得出了什么事。
大伯一家围在李乐思的身边,紧张的问到底怎么了。
最开始李乐思还不愿意说,只说想家了,要多住几天。可想家了,也不会在快秋收的日子回家住这么多天,肯定是出了什么大事。
经过祖母耐心的劝说,李乐思才哭着说道:“他们家说要休了我!”
大伯生气的一拍桌子:“什么,他们怎么敢!”
李乐思:“婆婆说,我嫁过去四年,只生出一个一岁丫头,断了他们家的香火,要休了我另外取一个好生养的。”擦了一下眼泪,继续说:“还说,不休了我也行,但是新妇娶进来后,我就只能做妾。”
祖母、大娘听到这也跟着哭:“我苦命的思思啊,早知道就不让你嫁那么远了,隔了咱们两三个村,人家就是欺负你远嫁没人撑腰呢。......钱大宝呢,那小子也是这么想的”
李乐思:“相公说他不会休了我,但是我没给他家生个儿子,婆婆那他不好交代。让我忍忍,等新妇进门生下儿子就好了。”
李乐杰一听这话,怒火高涨:“真是欺人太甚!我找他们算账去!”
祖父也很生气,但还是拉着李乐杰,冷静的道:“先听听你姐自己的想法。......乐思啊,那你是怎么想的?”
李乐思:“我想带着女儿一起离开,丫丫留在他们家,迟早都会被折磨死的。”
祖父:“这就有点不好办了。你一个人还好,但是要带走丫丫可能就不行,毕竟是钱家的种。”
李乐思扯着祖父的手,哀求道:“祖父,你一定想想办法啊。如果我不在了,丫丫肯定会被偏心的婆婆虐待的,她还那么小,怎么受得了啊!”
祖父:“要不,去问问乐畅吧......,他读过的书比较多,应该能想到办法。”
李乐晴家的大厅,一家人都认真的听李乐思讲事情经过。
李乐思:“事情就是这样。我想带着丫丫一起走,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李乐畅沉思:“要带走丫丫,也不是不行,只要不是被休,和离就行,和离的时候说好孩子跟娘就可以了。关键是钱家愿不愿意和离,愿不愿意让孩子跟着娘。......晴晴,你平时的鬼点子不是最多吗,有什么办法没有?”
李乐晴脑子冒出无数的想法,已经被各种脏话刷了屏。怎么会有如此无耻之人,又想看新人笑,又舍不得旧人走。那恶婆婆也是,女人何苦为难女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李乐晴是有不少法子,可碍于时代背景,基本都不能实施,一时半会还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拉着李乐思的手安慰道:“大姐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想到好办法的。你看你眼睛都哭肿了,先回去好好休息休息。”
李乐思:“晴晴,你一定要帮我想想办法。”
李乐晴:“好,我们一定会想到办法的。别哭了,都不好看了。”
大娘扶着女儿手的手往外走:“那我们就先回去了,这件事就麻烦你们了。”
等大伯一家走后,李家人坐在一起讨论这事。
她娘有点疑惑:“钱家人平时看起来也还好啊,怎么做出这样事情。”
李乐晴手撑着头思考,分心答道:“这就叫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们才见过钱家人几面啊,又没一起生活过,哪知道人家什么样子。你看大姐才嫁过去几年啊,就老那么多,平时一定没少操劳。”
李乐畅:“也不知道钱家人的品性到底怎样,最怕就是他们不同意合离,不让大姐带孩子走,非要写休书。”
李乐晴:“我是对他们的人品不抱希望了。”
她爹叹息:“乐思这孩子也是命苦,我们能帮就帮一把吧。”
李乐晴:“现在只有让大伯他们先去接触一下,看钱家究竟是什么态度。”
李乐畅:“也只能先这样。”
赵府。赵号策的书房。
赵号策正坐在书桌前看书。小书急急忙忙的跑进来,“少爷,听说李家出事了!”
“谁出事了?出什么事了?不是晴晴吧?!”
“不是乐晴小姐,是乐晴小姐大伯家的大女儿,李乐思。听说是夫家那边嫌弃她没能生个儿子,准备休了她再娶。”
“你从哪听说的这事?”
“事情在村里都传遍了,李乐思夫家的人都闹上门了,两家正吵得厉害。”
“走,随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