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农妇种田记 > 第23章 第 23 章

农妇种田记 第23章 第 23 章

作者:种田为生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11-01 23:15:24 来源:文学城

北方城市的道路一贯宽阔平直,街市的道路亦是如此。只和进城时的道路不同的是,街市的道路都是由石板铺成,显得整洁干净。

李玉香翻了翻记忆,这条路似乎是在当今圣上命人把蒙元赶到草原之时,街上的商户们集体筹集资金修整的,说是感念圣上之恩德,其实更多是知道天下将定之后放下心来为将来的生意做一些环境上的投资。

事实是,人果然更喜欢干净整洁的地方,这条街市的路面修好之后一度把县城里其他的街市的生意吸纳一空。

后来还是其他街市上的商户们也跟着整改了道路这才刹住了这股颓势,可已经损失了的客流就是损失了,现如今他们只能做做邻居们的生意,不管是远来的客商还是附近十里八乡来成里瞧热闹的老乡们的首选都是这一条朱锦街,哦,对了,据说这条街的名字还是圣上听说了当地百姓们的一片赤忱之心给亲自赐下的名字,但对于这个说法的真实性李玉香在心中保持怀疑。

一进朱锦街,小牛的眼睛就落在做糖画的小摊上挪不开了。

他懂事的也不说要,只是手被李玉香牵着往前走的时候扭头,小眼神一直流连在人家做好了的糖画上面。

李玉香想了想,家里给孩子买个糖画的钱还是拿得出来的,遂问他:“小牛想吃个什么图样的?”

小牛还盯着糖画看呢,就听见李玉香这样问他,他惊喜的抬头问:“我真的可以吃吗?”

李玉香笑着对他点了点头,索性牵着他走到卖糖画的小摊前面。

卖糖画的是个看着六十来岁的老大爷,他慈祥的对小牛和李玉香笑了笑:“姑娘给小娃儿买糖画啊?!想要个什么样式的?十二生肖我这里都能做!”

李玉香想了想,今年是虎年,就问小牛:“今年是虎年,要不就让这位爷爷给你做个大老虎?!”

小牛觉得老虎在十二生肖里最是威风,连忙点头同意,他是属猪的,但却并不想要个猪形的糖画举着吃。

买好了糖画,小牛举在手里是不是的闻一闻,似乎还能闻到糖浆热乎乎时的那股香味,看得馋了,他就小小的在边角上咬一口,心里想着要带回去和栓柱一起吃掉它。

见小牛有了糖画就满足,李玉香就拉着他一路去看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李玉香最先进的是街上的粮油铺子。

粮店里人不多不少,李玉香拉着小牛进去,没一会儿就有伙计上来招呼,李玉香把店里的粮价都问过了一遍,最后买了两斤白米带走。

她家里当然不是只缺这点白米,她来这里的主要目的甚至都不是真的买米,这点白米是买回去打算给自己和小牛养胃用的,至于其他家里的粮食,她打算在周围的村子里买,那样好往家里运,价格也更便宜些。

来这里,就是为了打听好现如今的粮价是多少,以免去买的时候不知道行情被人坑了。

她正要带着小牛往外走,就听见店里有人抱怨:“今年的粮食怎么涨了这么多?!往年这时候也涨,但没涨这么多啊!”

有小二忙凑上前去解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县城里好几个大粮商都在收粮,大伙都把粮食卖到他们手里去了。小店能卖这个价,还全靠我们这是小本买卖,早就备好了能卖的粮食。客人您要是不满意,不如去别的店里看看,您要是能找着比我们店卖的还便宜的,别忘了回来告诉我一声,我也想买呢!”

李玉香憋着笑带着小牛走了,不过笑过之后她又有些疑惑起来,县城里有粮商在收粮?今年和去年除了个别地方有些干旱外,北平府勉强算得上的风调雨顺了,谁会在这时候收粮?!

心里想不通,但李玉香已经打定了主意今年要多买些粮食存着,如果真有人大肆收粮的话,那粮食的价钱肯定还会涨。

在心里存了这件事,李玉香又带着小牛去药店,她要去药店买石膏回去,顺便再看看有没有什么养身的药材价格便宜些,可以买些回去给一家人泡水喝。

没错,这年头的石膏是要在药店里买的。

原本李玉香和张货郎说好的托他帮忙带石膏或盐卤到谢家村,但李玉香想着自己都到了县城,就不必再劳烦他多跑一回。

李玉香估摸着买了够用十几天的石膏,问了问药店里枸杞、金银花、干薄荷叶价钱都不贵,也都买了些回去。

天气渐热,回去煮些薄荷水、金银花茶也能避免家里大人孩子上火感冒。

古代感冒风寒可不是小病,看一回病也不便宜,与其到时候吃苦受罪还花钱,她还不如事先把一家人的身体保养好。

买好了这些,她还记得要去布庄。

要孝敬给谢老七爹娘的衣服她还没动手做,这是她这回来县城最重要的事了。

小地方的布庄布匹的花样不多,想到谢老七的爹娘在家里都是要干活的,她干脆挑了结实耐脏的布料,买了一整匹布,见李玉香买的多,人家索性送了个包袱皮,又让李玉香挑了挑店里的碎布头当做搭头。

李玉香心里一喜,顺嘴夸道:“怪不得整条街就你们家布庄生意最好,原来是东家会做生意,难怪生意这么红火!”

夸完,李玉香又要了一丈的白色纱布,这是回家做豆腐要用到的,土布滤出来的豆浆确实没有她上辈子用纱布滤的细腻。

逛完了布庄,李玉香这趟就算是圆满,针头线脑油盐酱醋什么的张货郎都给他们带过去了很多暂时还不用买。

想了想,李玉香又带着小牛去几个肉摊附近转了转,看肉摊上的骨头便宜,又买了些骨头回去打算煮汤喝。

至于她为什么不买猪下水?这东西卖的其实挺快的,一头猪就那么一副下水,早就被酒馆餐馆订完了,肉摊上根本见不着。

买完了需要买的东西,李玉香又去银楼把手里的两颗银瓜子换成了铜板,虽然朝廷不让用金银,提倡大家都用宝钞,可对于他们这些百姓来说,还是金银更保值,也更愿意用金银铜板交易。

至于她为什么不去当铺或钱庄换钱?说实在的,当铺钱庄赚的就是吃人的钱,破皮烂袄进去都能让拔下一层来。

她们这些小老百姓进去了,最可能的是换不到通用的铜板,只能换成等值的宝钞,你要是不愿意?呵呵,朝廷可是不让用金银交易的!你是不是要违背朝廷法度?!

可朝廷是那样规定的,但真没几个人愿意用宝钞,那东西是纸做的容易烂,烂了破了别人不收,朝廷也不管,只知道印宝钞出来让底下人用,自有了这宝钞以来,也就头些年好些,这些年钞价越来越贱,一两银子的宝钞都不一定兑得到八钱银子。

那谁愿意用啊!

反正李玉香是不愿意的。

银楼是做惯了这种生意的,每颗银瓜子收了两枚铜板的‘费用’,李玉香成功换了一大把的铜钱。

她之所以换铜钱也是没办法,村子里的人只认铜板。

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也是有现实原因的,村子里没人有称银子的小秤,就算有,也找不开银子。更重要的是,他们怕会收到假银子。

所以要在村子里生活做生意的她,也就只能入乡随俗,用铜板来交易。

不过说实话,李玉香也不会分辨银子的真假。

做好了这些事,李玉香带着小牛往张货郎家走,她要去告别,顺便告诉张货郎她已经买到了石膏,让他不必再多跑一趟。

刚走到街口,就见远处一匹大马疾驰而过,马上的人举着个什么东西,嘴里喊着:“八百里加急,行人避让!”

文里这一年的时间是公元1398年(戊寅年,虎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会在这一年的六月二十四日(阴历闰五月,本文写阴历)病逝,现在是在为洪武年的结束和建文时期的开始做铺垫。

求评论,求收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第 23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