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纽约1995 > 第178章 亲自拜访

纽约1995 第178章 亲自拜访

作者:十一是十一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1-11-19 17:58:40 来源:转码展示1

叔本华认为:

“每一种生物都是受到生存意志的支配。

人的**就像潮水一样不停涌动,而生命**和意志的满足总会受到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

因此生命本身与痛苦相伴,每一部生命史就是一部痛苦史。”

罗伯托·贝尼尼同意这一观点。

但是由于他自小受到的天主教教育的影响,他认为所谓“意志”是上帝的影响,人不可能反抗得了上帝,因此他得到了和叔本华截然不同的结论。

叔本华:“只有打破意志对于人类行为本身的控制,人才有获得幸福的可能。”

罗伯托·贝尼尼:“躺平接受吧,从痛苦中寻找快乐。”

叔本华如果知道他的悲观主义,竟然被罗伯托用成了极致乐观主义,也许棺材板都盖不住了。

当然了叔本华自有一套他和他的上帝之间的“意识”平衡,实际上和罗伯托殊途同归,这里就不赘述了。

但是罗伯托的观点,却贯穿了《美丽人生》的始终,这也算是自编自导自演的罗伯托在电影中夹带的“私货”了。

罗伯托这个想法特别多的家伙,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纠结、犹豫是常态,特别是维托里奥·切奇·高里的突然“反水”,让他难以理解。

原本他还想着,如果维托里奥坚持价高者得,他也就顺应形势接受了,他觉得自己获得的已经足够多了,不如躺平,让你们去决定。

但是维托里奥的突然改变,让他嗅到了阴谋的味道,没道理唯利是图的维托里奥会突然跑来说:为了奥斯卡,他觉得还是把《美丽人生》卖给哈维更靠谱一些。

哈维确实有很多成功的先例,运作英国影片《英国病人》参选奥斯卡最佳影片,还让法国女星朱丽叶比诺什获得了最佳女配角,更早一点米拉麦克斯成功使得其代理发行的《天堂电影院》和《kolja》(给我一个爸)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但是《美丽人生》是否获奖,其实和维托里奥关系不大,他只能从那750万美元中分润好处,连上台领奖的资格都没有。

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罗伯托之所以不贸然签字,就是因为想不通,看不明白。

接下来,罗伯托等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访客。

在雄壮巴里尔酒店的套间中,罗伯托和妻子一起接待了高大的访客。

“欢迎你,白先生,我还以为是莫里亚蒂先生会来呢。”

“叫我qb就好了,克里斯是我的表哥,当然了,我也可以代表韦德马克映像的态度。”

“我昨天看了你的《无间行者》还有《恶人传》,真的很难想象,你还这么年轻……”

“我也看了您的《美丽人生》,我认为那是一个关于谎言的故事,但它却是我见过最美丽的谎言。”

两人商业互吹了几个回合,不分胜负,最后还是罗伯托的妻子将谈话引入正题。

妮可莱塔·布拉斯基说道:“抱歉,qb,你刚才也说了,《美丽人生》需要被更多人知道,我和罗伯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竞争并且获得奥斯卡奖,对我们来说才更为重要,些许金钱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白奎因笑道:“我知道,我今天冒昧来访,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在你们的印象中,哈维是一个‘冲奖大师’,只要他出手,奥斯卡的提名就十拿九稳了,获奖也指日可待,我说得对吗?”

罗伯托夫妇笑而不答,两人受到的教育,让他们不像普通美国人那样直来直去,但是眼神和表情却都流露着赞同的神色。

白奎因打开随身的公文包,从中抽出一张纸来,递给两人。

“这是我通过一些特殊渠道拿到的,是米拉麦克斯公司在这次金棕榈奖的评选其间,在各种媒体上为《美丽人生》作出的宣传工作。

其中每一项,你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报纸杂志电视节目,也不多,一共十二项,我的助理只花了2个小时就全部证实了,而且主要集中在法国南部的媒体,覆盖面最广的只有5月12日的巴黎日报的文章。

相信你见到这份清单之后,会和我有一样的想法,这类宣传只是为了增加《美丽人生》在戛纳地区的曝光度,实际对冲奖并无帮助,戛纳又不是观众投票,也不看票房,更多是看评审团成员们对影片的观感。

但是这类宣传确实能够给抵达戛纳的参加电影节的电影人和普通观众,营造一种《美丽人生》受到万众瞩目的感觉,这就是哈维的冲奖策略。

有效吗?确实有效。

但实际效果有多少呢?微乎其微。

这只是一种心理战术,实际效用还不如给马丁·斯科塞斯打一个电话。

我打过,在我看完《美丽人生》后从影院出来的半个小时内。

而且我确定哈维至今为止,并未和马丁·斯科塞斯取得任何联系,因为哈维的擅自剪辑,使得他在导演团体里并不受欢迎,德帕尔马、马丁……他们其实都不待见他,更不要说他为了《非强力春药》的票房,在档期竞争中收买媒体抹黑《赌城风云》这桩恩怨了。”

说话间,白奎因掏出手机放在桌上,说道:“你现在可以打给马丁问问哈维是否向他游说了。”

罗伯托对白奎因的话半信半疑,手刚伸出去,又收了回去。

即便打给马丁·斯科塞斯又能怎么样?

这种事情本就很难证明,而且即将颁奖的敏感时期,即便用白奎因的电话去联系评审团主席,也是一桩把柄,被人知道了,说都说不清。

白奎因早就料到了罗伯托的反应,他说这些只是为了打开一个怀疑的缺口,接下来才是重点。

随后白奎因又掏出一叠文件,意大利文的,推到罗伯托夫妇面前,说道:“其实现在计较米拉麦克斯到底为了金棕榈出了多少力,已经很难统计了,不如我们展望未来。

我相信哈维应该大致和你说了他帮助《美丽人生》冲击奥斯卡,将会做哪些工作吧。

如果我没猜错得话,他肯定说得是,先发动媒体吹捧一波,然后搞几次活动请一些好莱坞名宿出席的晚宴、舞会什么的,发动会员投票,最后媒体在提名公布后集中轰炸,造成众望所归的效果……

他每次说得都很笼统,从不说明哪些是他公关过的媒体,哪些是自发为影片站台的。

我和他合作了多次,对他的那一套非常熟悉,他会表现出自己在政界关系有多深厚,大统领也是他的好哥们,在媒体行业有多少朋友,又有多少影评人唯他马首是瞻,但是具体到个人和事件,他就绝不会提,在他看来他的所做所为要保持一些神秘感,这么做便于他将一些本不属于他的功劳揽入怀中。

所以,类似我这个运营计划表,他是绝对拿不出来的,如果将来你们将《美丽人生》交给我们韦德马克映像发行,到时候我们可以按照这上面的约定一个一个来验证……

《芝加哥论坛报》、《纽约客》、《娱乐周刊》、《纽约时报》、《综艺》……

这些媒体我们都能搞得定,我们会按照时间节点层层铺开,你看,我将整个发行和冲奖的周期分了三个大的时期,每个周期都有对应的目标和任务节点。

除了报纸、杂志、电视,我们还有一个米拉麦克斯还未建立的宣传平台:网络!

从门户网站,到电影类别网站,我们在每一家网站都有大量的人员负责引导舆论,推广作品,这从《无间行者》的票房就能看出来,我们硬抗了大船的冲击,获得了一亿多美元的票房,其中有三成观众是通过网络知晓《无间行者》最后决定前去观看的。

你可能想说票房和你又没什么关系。

不,有的。

在协助你争取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影片竞争最佳外语片之外,我准备根据北美票房,给您相应的分成,当然了,这个比例不会很高,比如北美票房达到一个亿美元,给你的分成大约是三百万美元,往上阶梯递增……”

白奎因说了许多,在罗伯托夫妇看来,白奎因的方案似乎比哈维更为务实一些,至少精确到了每个媒介的曝光次数和时间点,比哈维的话语更容易监督执行情况,也更容易得到反馈,还有网络,尽管罗伯托对它一知半解,但也知道使用网络的人很多。

但是更为关键的是白奎因的分层奖励制度,是在买断的1000万美元之外的额外收入啊,而且是三百万起。

白奎因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准备祭出最后一招了!

搞定《美丽人生》的发行权,不仅仅是从哈维手中抢走一部电影,白奎因还要从米拉麦克斯抢走外语片的半壁江山,尽管外语片在全美票房的份额很小,但却能给韦德马克映像提供业内的名气和国际影响力,这些又能在其他领域转化为“好莱坞的权势”。

最关键是发行外语片和奥斯卡冲奖可以联系起来,形成一套相互成就的机制。

抢到《美丽人生》,便能实践白奎因的预想,狠狠从米拉麦克斯身上咬下一块肉来,还给将来的合作伙伴建立一个成功的范例。

此消彼长,一部有望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真的能决定全美外语片市场谁能成为赢家。

一周以来的相互攻防,哈维确实凭借先发优势取得了暂时的领衔,但是哈维的性格缺陷也很明显,他太容易被激怒,在愤怒的状态下,总是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暴露出自己的软肋。

如果不是哈维主动露出破绽,白奎因的游说也就到此为止了,亮出票房阶梯分成就算是最后一击了,但恰恰是哈维自己把最后一把刀递给白奎因。

白奎因最后拿出了一张纸,轻轻放在桌上。

成败在此一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