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男主总在黑化[快穿] > 第23章 貌美的琴师(六)

男主总在黑化[快穿] 第23章 貌美的琴师(六)

作者:一碗南瓜粥粥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1-02-28 20:13:21 来源:文学城

“公主可曾尝过北边的食物?”顾锦之问道。

“北边?”阿树有些困惑,不太理解顾锦之说的北边具体指什么地方。

“若你指的是大河以北,书上说那边气候颇为严峻,不比河南地带温暖湿润,故而多以面饼为食。本宫曾在国公府上吃过一次北方厨子的席面,菜色普遍颇为咸重,荤腥混着青菜同炒。”

阿树想起上次吃的东西,难得露出嫌弃的表情,抿着红唇很是抗拒。

她喜好甜食糕点,也喜欢各种鲜嫩多汁的水果。

夏日燥热贪凉,常叫小厨房准备凉汤、冰乳酪等酸甜去暑的食物。到了阴冷的冬日,就用小炉子煨一盅热汤,泡一壶清茶来暖身驱寒。深冬结霜的时候,还有甜甜的梅花粥,一小碗喝下去四肢百骸都暖融融的。

阿树很少吃辛辣的食物。

但那回在国公府上,盘子里的菜实在太香了,她忍不住吃了不少重油重盐的食物。没想到回宫后就起了满脸红疹子,嗓子也被刺激的好几天不能正常说话。

那副倒霉样子被燕朝桓肆意嘲笑了近半月。

后来一段时间,昭和公主每日菜点里都必有一碗清火苦瓜汁。皇后娘娘亲赐,喝得可怜的小公主脸色都要变成苦瓜了。

顾锦之微微摇头,解释:“臣指的北边,是大昭疆土以北的北境地带,轩辕国。”

轩辕国?

阿树一时间对这个词有些陌生。

几百年前战乱纷争,将天下划分为两大国。

史书里称为,南大昭,北轩辕。

但阿树和哥哥聊起政事,却从来只用北境来称呼轩辕国。就连夫子们上课,有时候讲到两国几百年来的斗争,愤慨激昂时都会怒骂“一群蛮国野人”。

北境国资源匮乏,常在寒冬时侵扰大昭国,掠夺粮食布匹,近百年来扰得边疆百姓烦不胜烦。这几年来情况愈发严苛,往年只拿粮食不伤人,如今局势却隐隐发展成要开战的模样。

因而大昭人更加仇视北境人,素来称其为蛮国,鲜少提起它原本的名字。

因此顾锦之提起轩辕国这三个字,阿树本能地觉得有点异样。抬眉瞧了顾锦之一眼,又很快给顾锦之找了个理由。

他毕竟只是琴师,纵然长了一副好皮相,但始终不是朝堂上那些博古通今、忧国忧民的朝臣文士。单从一个没有经历过战乱的百姓身份来说,不一定会和边境战士一样仇视北境人。

包括阿树自己,其实也不太能真正地想象出南北边境百姓的生活。她也不过是因为父皇和兄长为北境人发愁,而同仇敌忾的也讨厌北境人。

她顺着顾锦之的话问下去,“京城内有擅长做轩辕国食物的厨子吗?”

“自然是有的。”顾锦之笑了笑,伸手替阿树拂开路边垂柳的枝条,“臣曾周游列土,在大河以北的小镇上遇见过一位从北境而来的富商,他带了许多擅长烹饪的厨子。前些日子他曾修书与臣,言道他如今在京城停留经商。”

“若公主有兴致,可前往一品。”

只不过是一个纵横南北两地的富商而已。

阿树听了,有几分跃然欲试。

她对北境风土人情了解甚少,藏书阁里的游记也很少提及那片荒凉的土地,顾锦之提到的这些都是全然新鲜的事物。

一下子就激起了她的好奇心。

阿树没有急着回答,微微偏了偏头。

不远处的牡丹轻轻晃了一下。

这是隐在暗处的六木的答复。他们会安排好一切,保证昭和公主的安危。

顾锦之将一切看在眼里,默不作声。只温和又安静地跟着阿树,耐心等她回复。

“大善。”阿树放下心来,轻快答应。抬头望向顾锦之,故意装出一副凶巴巴的模样威胁道:“若是不好吃,本公主就把那些厨子赶出京城。”

顾锦之笑了笑应是。

美色倾国,又叫阿树悄悄红了脸。

阿树仓促避开眼,摁住心口压下胸腔里活蹦乱跳的心脏。

她要让御医来看看,最近是不是又得了什么新病。

又听顾锦之道:“臣曾听煮雨姑姑说,公主纯孝,常常亲手做糕点给皇上吃。”

一般般啦,也没有很厉害。

阿树在心里故作谦虚的推辞了一下。她其实只用动动嘴皮子,将想到的配方吩咐给清和宫的小厨房,而她本人至今连厨房的门槛都没跨过。

但面上还是大言不惭点点头,笑纳他的夸赞:“下次叫小厨房也给你留一份。”

顾锦之弯了弯眉眼,又道:“臣早年在外游学求艺,也收集了不少糕点的配方。若公主有兴趣,臣稍后誊抄一份交于煮雨姑姑。”

“好呀,”阿树聊到她喜欢的话题,话又多了起来。

“清商去过那么多地方,想必定是领略了无数美食佳肴。本宫之前看一本游记,作者对偶然路过的小镇上的豆腐丸子大肆赞扬。说道是焦皮酥脆,里层豆腐软嫩可口,入口即化,芯里还掺了肉末与薯泥,甜咸的口味如水乳交融。一口咬下去,骨汤腌熬成的肉末咸香溢满喉咙,似是仙人飘飘欲飞。只可惜那个作者没能求得秘方,便离开了小镇。后来再返回原地,做豆腐的人也早换了摊位。”

“本宫看完这段故事,也叫厨房试着做了书中的豆腐丸子。但苦于没有秘方,做出来的菜总差那么点意思。”

阿树说到这,忽然有些情绪低落,垂了垂眼眸。

她生长在天下最繁华富饶的地方,有着最高贵尊荣的身份,无数人跪拜景仰,但却只能一辈子困囿在这四方红墙金瓦里。哪怕皇恩浩荡,她比其他姐妹有更多机会出宫玩耍,但终究只是一只笼中鸟,被划定了狭隘的活动范围。

她想去看祁连山的积雪,去看沧海的白浪飞鸟。

庄子《逍遥游》里记录了鲲鹏之高远浩大,也提及蜉蝣之瞬息渺小。前些日子从京中巷收来的新话本里,寥寥几笔谈到西边深山里发现了朱雀神兽的踪迹,也更新了东边沧海深处人鱼化形的故事。

太子哥哥曾从战场上给她带回骆驼脖子上的铃铛,摇晃起来声音沙哑苍凉,和宫铃清脆的声响不同。

她很想知道,大漠的夕阳和京城是不是也不一样。

只不过,这辈子或许没有这个机会了。

她注定不是离经叛道的性子。哪怕心里再想要追求自由,身边牵绊挂念太多,父皇母后还有她蠢呼呼的太子哥哥,她怎么舍得离开他们。

更何况她从出生以来就身体虚弱,这么些年来也只养的看似和平常人差不多,但御医说她千万不能受惊或劳累,轻则心慌气短,重则魂断香消。

顾锦之信手摘了御花园道旁的一株海棠花枝,递与阿树,打破她有些低落的情绪。

她愣愣的接过花枝。

三朵浅桃色的重瓣海棠盛放在这一节花枝上,鹅黄的嫩蕊微垂,在和风里飘摇。清淡的花香萦绕,一下子酝酿的情绪如水雾蒸散了去。

这是顾锦之送给她的花。

脑子里转过诗词集子里陆放翁的“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和其他大家的“清晓近帘栊。胭脂谁与匀淡,偏向脸边浓”、“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花底东风恶,人情不似春情薄”等等诗词。

然而她诗赋素来学的不佳,一时间倒摸不透顾锦之摘花赠与她的意思。

阿树装作不经意地去打量顾锦之的神色,发现他并不像她脑子里漫无边际猜想的那样颇有深意,只是单纯想折下这只海棠花。

顾锦之起了个话题,讲起他以前的故事:“安和十七年,臣曾涉过湘水,途径岸边一酒肆时,专门唤来小厮点了份不加辣的菜。”

徐珂《清稗类钞》里记载,食品之有专嗜者,食性不同,由于习尚也。……湘、鄂之人日二餐,喜辛辣品,虽食前方丈,珍错满前,无芥辣不下箸也。

“湘南那边的菜还有不放番椒的吗?”

“鲜有,”顾锦之摇摇头,“故而臣点了一盅八宝鸡汤,想着这样菜该是不需再添辣味的。”

“好喝吗?”阿树来了兴致,追问道。

顾锦之拂了拂袖,莞尔一笑:“食之方解,曾经沧海难为水。”

翻译过来就是:太咸了。

“噗嗤。”

阿树被他一本正经的模样逗笑了,连忙用袖子半遮了面庞,不想叫顾锦之瞧见她笑的满脸通红的模样。

另一只手上的海棠花枝随着她颤抖忍笑散了花瓣,零零散散飘落散开,落在她衣摆裙边。

一缕秋风融在夕阳的温度里,压着御花园里鹅卵石铺就的小径吹过,卷起重瓣樱色的残花,轻柔地将它送往远方,只留下一抹若有若无的香痕。

顾锦之轻轻抽出她手上花瓣散落的树枝,悄然收入袖笼中。

-

阿树此次出宫不打算大张旗鼓,也不打算亲临那位友人府邸。

如今南北局势紧张,她若与不知根底的蛮国人交好,会叫父皇为难。

出了宫后,两人前往东市摘月楼顶的包间,打算观赏酉时末的烟火宴。

顾锦之在出宫前就先唤了小厮去富商府上,说明来意准备了一桌晚膳。到了摘月楼后便另派小厮前往,现在已取了食盒在回程路上。

阿树的暗卫中二林极擅医毒,会提前检查好食盒中的菜肴,确保没有丝毫会引起昭和公主不适的菜品。

“往岁重阳节,本宫都在小望峰顶,同父皇共宴群臣。”阿树站在窗边,双手在云袖中交叠,看着长街繁荣昌盛的热闹景象,看了一会她转身道,“没想到街上也这么热闹。”

顾锦之站在她身旁。他永远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唇角含着笑,温润清朗。

朦胧的烛光摇曳在屋内桌台上,光影交错,倾斜在他如玉的脸庞,更显几分似花似雾的惊心动魄之美。

阿树忍不住多瞧了几眼,再次倒吸一口气,脸颊滚烫。屏息压了压胸腔里砰砰乱跳的心脏,连忙转过头去,又看向大昭京城的盛世美景。

今夜同游观赏烟火和花灯的人颇多,道路上车马流动,游人骈集。莺歌燕语飘摇在初秋尚存着暖意的空气里,孩童嬉笑打闹着横街跑过,街边摊贩朗声吆喝着叫卖货物。

“绕绿堤,拂柳丝,……看风过处落红成阵,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我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且收拾起桃李魂,自筑香坟埋落英,花落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不知何处有人点了一折戏,呢侬的戏腔顺着黑木雕花镂山水的木窗飘了进来,绕山避水,穿云拂柳,不经意落在耳畔,突兀生出几分哀婉缠绵的情意。

“这一折葬花倒是唱的颇有意境,”顾锦之不知想到了什么,轻笑一声,难得点评了一句。但没多说,又对阿树道,“入夜阁楼风寒,不如臣去马车将披风取来给公主。”

“不必麻烦,将窗掩上吧。”阿树不喜萧瑟愁肠的戏曲,不愿多听,折身走回桌边,自斟自饮倒了杯茶。

“清商,同本宫讲讲北境趣事吧。”

顾锦之关窗动作不可觉察地停滞了一瞬,转身后面上表情丝毫不露,长睫微垂,不动声色观察阿树的神情。

他是不是太过大意,叫小公主发现了什么蛛丝马迹。

轩辕国与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平日里他极力掩饰,未曾叫任何人发现。

今日不知为何,他竟然冲动地开口邀请公主品尝北境的食物。但话已经说出口,只好接着这个话题继续下去。

只希望小公主没有多想。

而阿树确实只是随口一问。

天色尚未完全暗下来,开着窗时夕阳的余晖映在屋内倒不曾觉察,如今掩了窗才显得屋内光线昏暗。

未关严的窗缝里透过丝丝微风,桌上烛影跳动,间或烛芯炸开发出细微响动。

阿树坐在桌前,看不清顾锦之的脸色,未曾发现他凝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兴致勃勃道:“藏书阁鲜少收录有关轩辕国的书册,本宫挺好奇北境的风土人情。清商你与这位商人交好,料想也对北境的故事有几分熟识。”

顾锦之缓步走至桌边,微俯身拨弄烛芯,室内光线逐渐敞亮起来。

“公主想听故事吗?”

“好呀。”阿树雀跃,摆出洗耳恭听的模样。

顾锦之沉吟片刻,言谈娓娓:“传说,轩辕国祖先中有一位骁勇善战的首领,名叫射摩。他与远境之西的舍利海中的海神之女相爱。”

他讲了个神异传说,一下子勾起阿树的兴趣。

“每日黄昏,海神的女儿会用白鹿迎接射摩前往舍利海,至天明再将他送回。”

“二人如此往复来回了十多年,海神的女儿不满每日的聚散分离,对射摩说:‘下次部落秋狩时,在南边神山洞窟里会有一只金角白鹿跑出来。你若射中此鹿,从今而后我们永不分离;若不然则恩断欲绝。’”

“而到了秋猎之日,射摩派遣手下围守洞窟周围,然而清晨日出之时大雾弥漫,难以看清前路。待到雾气散去,那只鹿已被旁人射猎,倒在了洞口。”

阿树十分惋惜:“啊……那射摩岂不是再也不能见到到海神的女儿了。”

停了片刻,见顾锦之不打算再继续讲下去,就知道这个故事已经结束了,是个悲剧。

她眨了眨眼,低头瞧着手中捧着的茶杯。

阿树看遍街头巷尾的话本戏折子,大多故事哪怕期间坎坷曲折,但有情人都情比金坚,携手历尽千辛万苦,到头来皆终成眷属,欢畅喜庆阖家团圆。

所以,若相爱之人不能长相厮守,那岂不是太遗憾了。

顾锦之正要开口,门口传来小厮敲门的声音。

“小姐,公子,现在是否摆膳。”小厮恭恭敬敬地询问。

“端进来吧。”阿树道。

美食当前,阿树将那些悲春伤秋的情怀抛在脑后,眼珠亮晶晶的,等待品尝新鲜食物。

顾锦之弯着唇,不再多言。

事实上他的故事并没有讲完,但他也不打算再往后讲。

那一段未尽的故事结局,不仅半分没有缠绵情愫之感,而充斥着冷酷残忍的血腥气息。

射摩见金角白鹿断了气息,万分生气,迁怒周边百姓,认为是他们从中作祟。于是,他离开洞窟后便杀光了附近村镇中成年男性,俘虏了女子孩童,带回部落如牲畜般圈养起来。

自此往后,轩辕族祖先狩猎征战之前,均会从圈养的南民中挑选一名男子祭旗,而女子则成为贵族肆意玩弄的对象。

这不是什么话本里的志异传说,而是轩辕国祖先真实的故事。

豆腐丸子是一本言情里的配方,当时深夜真看的我饥肠辘辘,第二天就缠着我妈做炸豆腐丸子=3=

但我没想起当时看的哪篇文了,大概是个厨娘的成长史?反正自从那次后,我再也不敢深夜看美食文,太饿了ORZ

另,《清稗类钞》是清代光绪年间的书。但我这个快穿架空历史,就假设上下五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他们都已经经历过了吧哈哈哈。

求轻拍,别考据太深。跪谢。

再另,轩辕国故事来自于这个→

《酉阳杂俎》:舍利海有神,在阿史得蜜西。射摩有神异,海神女每日暮,以白鹿迎射摩入海,,至明送出,经数十年。后部落将大猎,至夜中,海神谓射摩曰:“明日猎时,尔上代所生之窟,当有金角白鹿出。尔若射中此鹿,毕形与吾来往;或射不中,即缘绝矣。”至明日围,果所生窟中,有白鹿金角起。射摩遣其左右固其围,将跳出围,遂杀之。射摩怒,遂手斩阿唲首领,仍誓之曰:“自此之后,须以人祭天。常取阿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貌美的琴师(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