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南朝枭雄传 > 第二百九十八章 翁婿

南朝枭雄传 第二百九十八章 翁婿

作者:小河有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3-12 02:29:39 来源:转码展示1

解决掉了章昭达这个麻烦,又临时起意“策反”章大宝往吴兴豪强中安插了一个耳目,还用不着花一分钱粮,这让韩端心情十分愉悦。

打发走章大宝后,韩端正眯着眼在那儿乐呵,身后却传来了蔡抒古的声音。

“这章大宝一看就不是什么正人君子,郎主为什么还要招揽他啊?即使要打探吴兴豪强的消息,有邦谍士也就够了。”

他刚才就一直站在韩端身后,将章大宝的恶心嘴脸看了个一清二楚,恨不得上前去踢他两脚,但郎主竟然还说日后要让他担任一州刺史。

“他这种人值得我招揽?”

对章大宝的禀性,韩端知道得比蔡抒古还要清楚,即使此人真有些才干,韩端也没想过要用他,更何况这章大宝根本就是一无是处的草包一个。

韩端站起身来,长长地伸了一个懒腰,“我只是让他给那些吴兴豪强添点堵而已,不过话说回来,他能打探到的消息,邦谍士们还真不一定能够打探得到。”

“上次在会稽,要不是买通了始宁黄氏,知道了他们的详细计划,最后我们也不会赢得那么轻松。”

蔡抒古又问道:“那……也不至于承诺他刺史之位吧?”

韩家军的刺史虽然不掌兵权,但也称得上位高权重。不只是要有能力,还要有对韩端的忠诚,蔡抒古无论怎么看,都不觉得章大宝会是合格的人选。

当然,他也不是对韩端的决定质疑,而是想弄明白这么做的目的。

听到蔡抒古这话,韩端突然转过身来:“我什么时候承诺过要让他担任刺史了?这章大宝一肚子坏水,别说刺史,就是郡县胥吏,我也不可能让他担任。”

“郎主不是说……”

话说到一半,蔡抒古却发现刚才韩端还真没有做过这样的承诺,只是暗示非常明显,容易让人产生误会。

“即使我有过承诺,三年过后,他也休想担任一官半职。”韩端咧嘴一笑,又补了一句。

“郎主早晚是要登极的,若真是毁诺,传扬出去似乎有些不好吧?”

“我怎么可能毁诺?”韩端哈哈笑道:“不让这竖子出仕,办法简直是太多了,根本不需要我赖账。”

“不说其它,单只三年居家守孝这一点,他就根本不可能做得到,到时收集罪证让吏曹掾出面弹劾,一个‘不孝’的罪名就够他受的了,还想做刺史,不如去做梦好了。”

蔡抒古越听越想笑,韩端却挥了挥手:“行了行了,这些事情不用你去操心,赶紧收拾一下去歇息,明日还有事要做呢。”

章昭达死了,但他麾下的溃卒民夫却还有许多没有抓获,若是任其不管,这些人很有可能沦为贼匪劫掠百姓,他必须在离开之前,将这个隐患彻底消除。

这些民夫和溃卒,韩端也没有再将他们送去各地工场,而是每人发了几斤粮食和一张讨陈檄文,放其归家。

并不是他突然发了善心,而是最近抓获的俘虏太多,各地工场都已人满为患,短时之内,不能再送人过去了。

况且陈国朝廷屡屡在江州征召民夫士卒,江州各郡青壮急剧减少,若是再扣留这一批青壮,江州连秋收春耕都要出问题了。

他可不想日后接手一个饥民饿殍遍地的烂摊子。

在太末停留了五日,将江州溃卒基本肃清之后,韩端才率部乘坐水军船舰回了会稽。

四百多里水路顺流而下,也用了两日一晚,到达府衙刚吃过饭,老丈人孔合便找上门来。

章昭达病故于军中,韩家军再次大胜的消息早就已经传回了山阴。

朝廷三路大军去了两路,黄法氍所部在京口外不得寸进,形势一片大好,使得前段时日忧心忡忡的孔合也安心了许多。

坐下稍作寒暄之后,他便笑呵呵地说道:“伯正果然是天命所归之人,那章伯通早不病晚不病,伯正一到,他便重病缠身,不治而亡。”

章昭达病不病都改变不了结局,但韩端也不可能去和老丈人理论,只是微笑着听孔合继续往下说。

“果然不出伯正所料,清理了那十来家作乱的豪强和云门寺僧之后,初时百姓略有惊恐,但听说秋收之后便要行土断均田之后,民心顿时便安定下来了。”

韩端笑道:“老百姓么,有自己的地种,能吃得饱饭,他们就很容易满足,不过秋收之后的土断,丈人却千万不可大意。”

南朝的隐户并不只是世家大族才有,有许多中产之家,也会在饥年收留流民和破产农民,他们每家收留的隐户不多,少者几户十几户,多者也不过一两百户,但总数加起来,却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

有了那十来家豪强的前车之鉴,这些藏有隐户的家族不敢明目张胆地反抗,但却肯定少不了阳奉阴违,从中作梗,这也是孔合一直担心的问题。

“要不,今年土断先挑隐户多的,等明年再全面施行?”

韩端一听便摆手道:“此法不妥。如今我以雷霆之势剿灭会稽豪强,丈人正当仗此威势,速断速决,否则时日一久,反倒容易生出变数。”

“我明白了。”

孔合点了点头,韩端稍作沉吟,又道:“对于主动交出隐户田地,配合官府推行土断均田的人家,可酌情给予一些钱粮补偿,日后子弟入学、抡才可给予优先。”

孔合问道:“伯正是要重立官学吗?”

梁末因侯景之乱,官学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陈朝立国之后才开始逐渐恢复,陈国官学的基本形式仍与前朝无异,太学与国子学并立,祭酒、博士、助教由名士担任。

国子学为贵胄学校,只收门品六品以上的世家门阀子弟,太学则专收六品以下的庶族地主官僚以及及平民子弟。

两学并立的官学制度,看起来还算公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太学之中基本不可能有平民子弟。

因为平民根本供不起子弟读书,能够开蒙的都是凤毛麟角。

除了都中的两学之外,因朝廷无暇顾及的缘故,州郡地方官学已经彻底废止,民间教育主要依靠的是私学。

知识垄断造成人才匮乏,所以,重立官学是韩端早就定下的重要计划,而且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此刻听孔合这么一问,他便点头说道:“我已经命户曹草拟方案,延请教师、教授,明年开春之后,就要将第一批官学兴办起来。”

“不但要兴办州、郡、县学,还要兴办乡学,乡学以开蒙为主,招收学生不论门第、不分贫富,只看是否拥护新政。”

兴办官学获利最大的是平民百姓,但那些中小地主同样能从中受益,受损的只是垄断知识的世家门阀,只是短时间内还看不出来。

孔合略作思索,便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兴办官学,对会稽四姓之一的孔氏其实也是有损害的。

但韩端是他的女婿,而且开诚布公地向他说出此事,他也不可能开口反对。

从韩端的角度来看,兴办官学是必然之事,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哪怕是自己的老丈人,如果在这件事上不配合,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撤换下来。

孔合清楚自家女婿的脾性,这种国家大政,绝不会因人而废,所以他只是顿了一顿,便表示土断均田之后,便会在会稽全郡大力推行兴办官学。

“至于所需耗用,丈人也不用担心,到时我会专拨钱粮,专人监管。”

见老丈人识得大体,韩端又露出了笑容:“延请教师之事,也要烦请丈人费心,近水楼台先得月,正好为孔氏子弟寻几位名士为师。”

孔合也颌首道:“补偿钱粮,入学、抡才优先,有这些优惠条件,中下之家应该也不会再从中作梗了。”

韩端趁热打铁地说道:“丈人不如以身作则?”

“就依伯正所言。”

虽然早就有心理准备,但将这么多良田拿出来,孔合也是感觉有些肉痛,要知道镜湖边的良田,以前可是拿钱也买不到的。

韩端理解他这种心情,于是便温言开导:“没了田地,只要有钱,何愁买不到粮食?”

孔合叹道:“伯正说得轻松,没了自己的田地,若是丰年还好,一旦碰到灾年,粮商借机大幅溢价,只一年下来,光吃粮就能将一户中产之家给吃穷了。”

“再说没了田地,钱帛又从何而来?不光是我家,整个江东,单单靠着田产吃饭的人家比比皆是,日后没了收入,又当如何?”

孔合所说,也是时下所有地主们的心态。

虽然这个时代商业已经算是比较发达,但绝大多数的赚钱买卖,都垄断在世家豪强手里,普通的中小地主,是没有这个能力参与其中的。

换句话说,就是这些中小地主,即使有钱也没有地方投资,若不置办田产,便只能坐吃山空。

这也是人们一旦手里有了点钱,便想方设法置办田产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些都是韩端早已考虑过的事情,此刻听孔合一叫苦,便对他说道:

“丈人所说,都不是什么问题!”

“土断均田之后,粮食分散到了民间,家家都有余粮,即使碰到灾年粮食价格也不会大幅上涨,此乃其一。”

“其二,从明年开始,将全面禁止私人大规模粮食买卖,以免奸商囤积居奇,扰乱粮价。官府调控粮食和粮价,只要不是大范围的灾荒,粮价都不会有多少变动。”

“另外,没了田地,还可以制造、贩卖谋利,只要经营得善,获利并不比田产少,甚至可能多出许多,到了那个时候,说不定让丈人出钱买田你都不肯。”

“你看我家以前的盐场,获利可比置办田产少了?”

孔合没好气地道:“盐铁之利当然丰盛,但哪轮得到普通百姓插手?”

“我只是打个比方。”

韩端笑着摆了摆手,“赚钱的买卖多得很,譬如我在淮南开办的造纸工坊,获利同样不菲,明年我准备在会稽也开设几家,丈人若有意的话,可以来入上一股。”

孔合一听,立即便动了心。

他可是亲眼看着韩端掌管家业以来,韩家的家资是如何翻着跟斗地往上窜的。

对于韩端的货殖之能,孔合也是非常佩服的。

“伯正,这造纸工坊开办的人也有不少,但我听说并不是人人都能赚到钱的,你家造出来的纸成本多少?质地如何?获利又有几成?”

见他如此急切,韩端也不卖关子:“我造的纸以竹为原料,成本低廉,人工占了大头,所出之纸质地上乘,获利……”

说到这儿,韩端伸出一个巴掌,咧嘴一笑,“五倍!”

闻听此言,孔合顿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即使是盐铁之利,也不可能达到五倍之多!

楞了好一会,孔合才回过神来,不可置信地道:“伯正,这竹纸我也用过,确实价格高昂,但其制作也很是不易,获利绝不会有五倍之多。”

“难道我还欺哄丈人不成?”

说五倍之利,已经是往少里说了,实际上,竹纸之利,十倍不止。

竹纸光滑柔韧,摩擦不起毛茸,张片均匀,色泽洁白,莹润如玉,经久不被蛀蚀。是时下最好的书法用纸,一刀便价值数千钱,即使是中产之家,也舍不得随意使用。

普通人家更是只有在抄写族谱、佛经或极为重要的文书时,才会用到竹纸。

之所以将利润往少了说,是为了日后大力推广,让更多的人能够用得起。

“时下市面上的皆是竹纸,因制作工艺不行,纸呈竖纹且易裂,长宽最多尺许,而我造的竹纸光滑柔韧,不易撕裂,可宽达六尺而不破!”

孔合面露出惊喜之色:“果真?”

韩端微微一笑,招手让人从书房中取了几张过来,孔合一见之下,顿时爱不释手。

这质地比市面上卖的可要好得多了。

摩挲了一会,孔合才不舍地将几张竹纸放下,一脸期待地问:“伯正,开设工坊要多少钱?”

韩端摆手笑道:“造纸所用的竹料,以春后的嫩竹为最佳,丈人只需在开春前,寻找一处有山泉水源的竹林即可,到时我再派人来传授制作之法。”

“不过,圈占竹林要与官府签定契约,每年上缴租地费用若干,否则易落人口实,这事你不能出面,该交的钱也不能少。”

孔合连忙应承下来:“伯正放心,我不会贪图那点蝇头小利。”

“开设工坊的所有费用由我来出,伯正提供技艺即可,所获之利两家各半,如何?”

韩端哈哈笑道:“就依丈人所言!”

区区几个工坊之利,他还真没有放在眼里,拿出来让孔合参一股的目的,也只是要让他尽心尽力为自己做事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