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南朝金粉 > 第44章 萧齐代宋

南朝金粉 第44章 萧齐代宋

作者:韶芊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7-17 04:00:54 来源:文学城

闷热的夏夜,在褚中书监府,中书监褚渊的庶母司马茂蓁与妻子刘英嫙都睡不着,坐在后花园的池心亭子之中乘凉。在荷花香与蚊香交织的恬静氛围之中,两人隔桌对坐。圆桌上放着一壶两杯荷叶茶,还有一盘颗颗饱满红润的盐渍新鲜杨梅、两个小碟子。

“这么晚了,怎么彦回还不回来?” 英嫙略显忧心说道。

“萧大人找他去,一定有要事相商。” 茂蓁宽解道:“大概谈得忘了时间了。”

“太晚了!要不姨娘先去睡吧?” 英嫙提议道。

“我还是陪你等彦回吧!” 茂蓁微笑道:“你不等到他回来,不会去睡。那么,不如让姨娘给你做伴。”

“好!” 英嫙点点头,又殷勤说道:“那,姨娘吃几个杨梅吧!今年夏天的杨梅特别甜。”

就在刘英嫙用汤匙舀杨梅到茂蓁面前的小碟子上面时,表字彦回的褚渊身在领军将军萧道成府邸的密室内,正与萧道成以及尚书令袁粲秘商国事。

他们的讨论陷入了胶着状态,因为萧道成主张废掉暴虐的小皇帝刘昱,而袁粲期期以为不可。

“皇上年岁还小,犯的错误都容易改。” 袁粲语重心长说道:“伊尹、霍光那样废立君主之事,不是我们这些后人所该有的行为。纵使成功了,最终也无法保全自己。”

袁粲表明了立场,随即转向褚渊,征询道:“褚大人以为然否?”

“这---” 褚渊未免迟疑。其实他内心赞同萧道成,却又不想得罪袁粲,就搪塞道:“兹事体大,彦回未经深思熟虑,不敢妄加论断。”

尽管三人未能达成协议,但萧道成实在恨透了刘昱,不可能放弃初衷。他暗中决定:无论另外两人合不合作,自己都要伺机而动,设法除掉那个少年魔王!

或许冥冥中有某种感应,刘昱也看萧道成格外不顺眼,欲除之而后快。刘昱在皇宫中下令制造了一个形体宽厚的木头人,取名为萧道成,充当练习射箭的箭靶,不但自己常射,也叫侍卫们射。谁射中了,就有赏。

刘昱经常口中嚷嚷着要杀萧道成,被他的生母陈太妃听见了。陈太妃不禁恼怒儿子太不懂事!

“萧将军对国家有功啊!” 陈太妃提醒道,又训斥道:“如果你杀了他,谁还会为你卖命!”

刘昱听了,不得不承认母亲说得有理,就暂且搁下了杀害萧道成的念头。他暗想:等将来有一天,抓住了萧道成那个老贼什么把柄,再下手也不迟!

转眼间,七夕到了。刘昱在白天乘坐露天无篷车出游。他先到野外玩跳高,又到青园尼姑庵去调戏小尼姑。瞎混了一整天以后,他在傍晚到新安寺偷狗,接着杀狗、吃狗肉,喝酒喝得大醉,以至于回到皇宫时,昏昏欲睡。

七夕原本是观星的夜晚。刘昱没有精神去看星星,就冲着侍从杨玉夫,醉醺醺喊道:“你到外面去守着!等到织女度银河的时候,进来请朕去看!要是看不到织女,朕就杀了你!”

这很可能只是刘昱酒后的胡言乱语,酒醒了未必会记得。但是,杨玉夫不敢赌这话到底算不算数,他宁可先下手为强。何况,他早已被萧道成的手下王敬则买通了。

杨玉夫等刘昱睡熟了发出鼾声,就潜入刘昱的卧房,取出刘昱的佩刀,猛一下砍掉了刘昱的脑袋!刘昱睡得太沉,并没有发出惨叫,就送了命。

看多了血腥的杨玉夫并不害怕,从容把刘昱的脑袋装入一个木匣子中,随即出宫。由于他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守夜的侍卫们自然无人阻挡。

王敬则一拿到了刘昱的人头,就跑去萧将军府敲门。然而,萧道成唯恐这万一是刘昱使诈,迟迟不敢开门。王敬则只好把手上的木匣子从墙外扔了进去。

木匣子掉落到院子的地上,摔破了,刘昱的脑袋滚了出来。萧道成叫人拿去洗干净了,再仔细端详,确认是刘昱没错!他这才赶快骑上赤龙马,带兵进宫。

次日早晨,萧道成找来褚渊、袁粲、刘秉三人商议如何善后。原来,朝廷在平定桂阳王刘休范的叛乱以后,一直由四名功臣按日轮换入值决断朝事,人称四贵,指的就是他们四人。

袁粲、刘秉惊闻皇帝驾崩,都认为萧道成脱不了嫌疑,却又开不了口指责萧道成,只有推辞不肯出面处理皇帝的后事。褚渊则推举萧道成做主。

于是,萧道成以王太后的名义下诏,宣称刘昱暴毙,并且历数他的罪状,贬降他为苍梧王,再拥立刘昱的三弟刘准登基,改元升明。

刘准这一年虚岁才十一。朝政大权都落入萧道成掌握之中。

本来,萧道成只是四贵之一。他一旦独掌大权,四贵的另外三贵只有褚渊不在意,另外两人都不服气。此外,心有不甘者还包括曾在宋明帝刘彧钦定顾命大臣名单上的沈攸之。

沈攸之曾是萧道成的好友。萧道成把长女嫁给了沈攸之的第三子。只可惜,友情与姻亲都弥补不了两人政见的分歧。

几个月时间匆匆过去,到了冬天,时任荆州刺史的沈攸之即以“清君侧”为号召,举兵沿长江而下。他事先与袁粲、刘秉商量好了,到时候袁粲以防御沈攸之为藉口,调动军队镇守石头城,而刘秉则联络禁军首领,鼓动他们倒戈。他们约定了阴历腊月二十三日举事。袁粲准备假传皇太后诏令,派遣在殿省当值的卜伯兴、王蕴等人攻打萧道成,另在新亭的黄回等诸将从城外响应,刘秉等人则夜入石头城,三路齐发。

袁粲也想获得褚渊的支持,就把这个计划源源本本都告诉了褚渊。

这真是褚渊生平所见最大的难题!袁粲、萧道成都是自己敬重的贤能之士,偏偏他们两人变成了死敌,自己该何去何从呢?

褚渊反复犹豫,无心就寝。他叫妻子英嫙先去睡,自己则呆坐在书房中,彻夜未眠。

天快亮了,褚渊感到有点饥饿,就从书桌前站了起来,打算去厨房找点东西吃。想不到,他才打开了书房的门,就看见茂蓁姨娘以托盘端着一大一小两碗热腾腾的,当代称为汤饼的面条,朝向这边走来。

“姨娘!” 褚渊略带诧异招呼道:“天还没亮,您已经起来了啊!”

“是呀!” 茂蓁含笑说道:“上了年纪的人醒得早,想到你在书房熬夜,这时候一定饿了,就干脆起来,下厨去给你煮汤饼。”

“姨娘想得太周到了!” 褚渊满怀感动说道:“只是麻烦姨娘了。”

“不麻烦!” 茂蓁温存说道:“只不过这汤是素的,怕不合你的口味。短时间之内熬不了鸡汤,只好用雪菜、冬菇将就一下。”

“素的才好!” 褚渊连忙说道:“官场上应酬多,大鱼大肉早吃腻了,倒是特别喜欢吃素菜。”

“那就好!” 茂蓁和蔼笑道:“姨娘也给自己舀了一小碗,想要陪你一道吃。天寒地冻,要吃点热汤饼才会暖和。”

于是,两人在褚渊的书房内对坐,开始吃雪菜冬菇汤饼。才吃了两口,茂蓁就忍不住问:“彦回,看你一脸心事重重的样子,你到底有些什么烦恼?可否说给姨娘听听?”

褚渊禁不住这一问,就把心中难题和盘托出了。

“嗯!” 茂蓁沉吟了片刻,才缓缓说道:“袁大人、萧大人都是栋梁之才,不能齐心协力为朝廷效命,却要互相残杀,难怪你不知该站到哪一边去?你的问题,最主要在于你一向要求完美,而如今,你也希望做到两全。不幸的是,这一次你真的做不到完美,也做不到两全,你只能权衡两害而取其轻。”

“权衡两害而取其轻?” 褚渊喃喃问道。

“没错!” 茂蓁直言道:“他们俩不管谁赢谁输,朝廷都会元气大伤。害处是免不了的,你不可能做到无害。但是,你可以衡量,哪一边胜利,带给国家社稷、黎民苍生的害处会比较小?究竟谁当权,才能够带来长治久安?”

茂蓁这段话好像一把俐落的剪刀,喀嚓一下剪开了褚渊心中的纠结,使得他豁然开朗,抛开了向来求全的心理,专注于考虑谁最能善治天下...

倘若保皇派除掉了萧道成,小皇帝尚无能力亲政,大权还是会旁落,只看是要落入谁手中?袁粲、刘秉、沈攸之三人目前一条心,可是一旦事成,会不会分裂?会不会互斗而引起更多动乱?

相对而言,如果萧道成赢了,他专权的地位就巩固了,整个朝廷也就会安定下来。唯一的隐忧是,萧道成多半会依循过往各朝各代权臣的先例,假借禅让之名以取代刘宋。不过,即使如此,又有何值得痛惜之处呢?刘宋出了多少荒唐皇帝,有哪一点值得效忠?或许,换一个新皇朝才是百姓之福?

经过了这一番详尽的考量,褚渊终究下定了决心,去向萧道成告密...

萧道成欣然得到了最可靠的情报,就在宫禁内以及石头城都安置了亲信防范。同时,对方却浑然不觉机密已经泄露。

到了阴历腊月二十三日当天,刘秉原本应当等到约好的夜晚,却因恐惧而在白天过早进入石头城。袁粲见刘秉提前来到,只得仓促起事。

袁粲与刘秉领兵占据东门。萧道成事先派往石头城防守的薛渊、苏烈及王天生等人的军队则在石头仓城抵抗。

属于袁粲阵营的王蕴亦率领数百人赶到石头城,欲由事先讲好的南门进城。不过,薛渊已率所部占领南门,乱箭齐发。王蕴等人以为袁粲已经失败,顿时溃散。

这时候,萧道成又派遣戴僧静前往助战。戴僧静分兵去攻打袁粲的府邸。袁粲遂下城楼,意欲回家救援,却在途中遇上戴僧静。袁粲的儿子袁最以身体为父亲挡刀。最终父子二人皆被戴僧静所杀。

乱军之中,刘秉逃出了石头城。然而过了不久,他就被追兵擒获,与儿子刘承、刘俣一同遇害。

过了不久,萧道成又诛灭了忠于宋室的荆州刺史沈攸之、镇北将军黄回等人。然后,恰如褚渊所预料,萧道成势不可挡、无人能敌,旋即受封为齐王,地位恰如将近六十年前的宋王刘裕。

萧道成很感谢褚渊泄密的功劳,也很欣赏褚渊做事的才干,亟欲拉拢褚渊为他効力,就经常宴请褚渊全家,以增进双方的交情。结果,在升明二年(西元478年)暮春的一场家宴上,萧道成的长孙萧长懋见到了褚渊的女儿褚令珩,惊为天人!当天晚上,萧长懋就跪求祖父去向褚大人提亲。

由于萧道成早婚早育,三十出头的时候就早早当上了祖父,他的长孙萧长懋这一年虚岁已有二十一了。褚令珩则是虚岁十八。两人年龄相当。唯一的问题是,萧长懋已有正妻王宝明。

其实,对于褚令珩的母亲刘英嫙而言,即使萧长懋要明媒正娶,她也不想把令珩嫁入萧家。她看得出来,萧道成在谋取刘宋天下,故而对萧道成印象越来越坏,但不好说出口。她只能抓住萧长懋已有妻室这一点,坚决表示不让令珩作妾。

面对英嫙的极力反对,褚渊无奈叹道:“作妾当然委屈,只不过,令珩已经十八了!自从她及笄以来,不知多少人家来求过亲,可偏偏你挑东拣西,都没有成。如今,我们要是回掉了萧家,还有谁再敢来提亲?”

“即使真没人再来提亲,那就算了!” 英嫙逞强说道:“了不起我们养女儿一辈子!难道你还怕养不起?”

褚渊习惯让着强势的英嫙,就不再吭声了。他们夫妻俩都没注意,方才令珩恰巧从窗外走过,听见了他们在吵些什么。

令珩的性情受父系遗传的影响较深,而且比父亲褚渊更加内向。她凡事都不发表意见,完全交给母亲做主。

就这样,令珩继续待字闺中。萧道成可以理解,同样是高官世家的褚府不愿意降低女儿的身份,就没有介意。在官场上,褚渊依然是萧道成的得力助手。

褚渊很清楚,萧道成正在朝向取代刘宋的目标迈进,但他无力制止,也无心劝阻。他眼睁睁看着萧道成派遣员外散骑常侍李祖、陶贞宝,散骑常侍何僴、孔逷,以及员外散骑常侍殷灵诞、苟昭先等人去北魏送礼、多方讨好,以确保边境安稳,不会有外患,才好在内部进行他的大业。

萧道成遵循过去历代受禅的做法,先由王公大臣登门陈请,自己再三推讬。然后,深谙命理的太史令陈建当众出场,强调东汉一百九十六年禅魏、魏四十六年禅晋、晋一百五十六年禅宋,而宋自永初立国已六十年,又是逢六,乃是天意不可违!再说五行有兴衰,代表水德的宋室国运已尽,该轮到象征木德的齐国来接替了。众臣听得频频点头,接着向萧道成高呼万岁!萧道成这才勉为其难,接受拥戴。

禅让大典定于升明三年(西元479年)阴历四月十六日(阳历五月二十二日)。当天,忠于刘宋的谢朏建议小皇帝刘准避不见面。

“只要皇上不出席,不拿出印绶玉玺,禅让仪式就不能如期完成。” 谢朏振振有辞说道:“这样,良辰吉日一错过,下次的良辰吉日至少要到十天之后。皇上能拖一天是一天啊!说不定哪天萧道成暴毙了,皇上就可以安心了。”

刘准听此话有理,就果真躲了起来。萧道成的亲信王敬则一大早来接刘准,起初到处找不到人,但终归还是发现刘准躲在一尊佛像背后。

王敬则叫一名侍卫去把小皇帝请出来。不料,侍卫才过去,就不幸被刘准一刀砍杀了!

“皇上!” 王敬则蹙眉叫道:“您这样可行不通呀!侍卫这么多,您不可能全都杀光。您还是出来吧!您出来,敬则可以保证您的安全。不然,侍卫们要是反了,您可危险了!”

刘准不得已,只好慢吞吞走了出来,战战兢兢问道:“萧大人是不是要杀朕?”

“当然不是!” 王敬则陪着笑脸答道:“只是给皇上换一个宫殿居住。以前刘家取得司马家天下的时候,就是如此嘛!”

刘准闻言泪下,哽咽道:“但愿以后投胎,生生世世都不再生在帝王家!”

王敬则顾不了小皇帝的感伤,只管不负使命,把小皇帝送往封禅台。

受禅大典的退位诏书宣读完毕,依照礼仪,前朝皇帝的侍中应当把传国玉玺与绶带交出来。然而,谢朏特别有骨气,硬是不肯从命,竟然当场掉头离去!萧道成为了彰显自己宽宏大量,下令不要为难他。中书监褚渊则做主改派仆射王俭代理侍中之职,趋至刘宋主刘准身旁,解去玺绶。

王俭把玉玺交给中书监褚渊,绶带交给太尉尚书令王僧虔,由他们两位呈献给受禅的皇帝。萧道成伪装谦让。褚渊、王僧虔则再三叩请他接受。终于,萧道成首肯了。褚渊就宣读新皇帝的玺书,并且带领百官向萧道成高呼万岁。

萧道成即位之后,下诏修建儒学、精选儒官、招揽人才,又宣布了各项减免百姓负担、宽简刑罚赋税的政策。朝廷气象一新。因此,褚渊认为自己并没有看错人。

不过,萧道成刚登基时,下达的圣旨之中,却有一道令褚渊不知是福是祸--- 萧道成出于疼爱长孙的心理,谕令褚令珩入宫作为皇太孙萧长懋的姬妾。令珩的母亲英嫙再不情愿,也无法抗旨,只得黯然送行...

本章关于刘昱的情节完全根据正史。本书是《末代公主》系列第三部(第一部《绮丽难忘》;第二部《历劫重生》)。本书定于美国的周四,中国的周五更新,欢迎读者们按时来追踪情节发展!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4章 萧齐代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