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南朝金粉 > 第36章 后宫疑云

南朝金粉 第36章 后宫疑云

作者:韶芊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5-15 04:58:27 来源:文学城

刘宋大明四年(西元460年)阴历八月十六(阳历九月十七日),皇帝刘骏在庆祝虚岁三十一的生日宴上,忽然指名叫太子刘子业背诵孝经。

原来,刘子业这一年最主要的功课是孝经。刘骏在宴席上看到子业穿着正式,几乎像个小大人了,随即想起来听说子业很用功,就认为可以让他表现一下。何况,在自己的生日听儿子背诵孝经,当然是赏心乐事。

只不过,皇帝这完全是心血来潮,事先并没有告诉太子。刘子业毫无准备,整个人傻住了。他只是买通了侍从去到处放风声说他努力学习,实际上好动的他根本坐不住。他读孝经等于是三日打渔、两日晒网,哪能背得出几句?

所幸刘子业还算有点小聪明,当下灵机一动,就一边从座位上站起来,一边含笑提议道:“父皇!孝经很长,是否背第一章头两句即可?母后为父皇的诞辰安排了很多余兴节目,别让儿臣给耽误了!”

“嗯!说得也是!” 刘骏点头答道:“只是在孝经之中,朕最喜欢的是第二章,也就是天子章。天子章比较短,只有几句话,不如你就把整个天子章背出来吧!”

刘子业一听,立即惊出了一身冷汗!然而他无法再推讬,只有硬着头皮,先答一声“是”,就开始背诵:“ 子曰:愛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他只会背这对仗而好记的头两句,后面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怎么停下来了?” 刘骏蹙眉问道。

“启禀父皇!儿臣是想,子尚也在研读孝经,是否也叫他背两句,兄弟俩联合向父皇表达孝敬?” 刘子业逼不得已,所想到唯一的办法竟是把仅仅小他一岁的同母弟弟拖下水。

“那也行!” 刘骏猜出了子业的心思,但不想让太子太难堪,就转向次子,顺口问道:“子尚,你孝经读得如何?能不能接在你大哥后面背两句?”

“回父皇,” 刘子尚战战兢兢站了起来,期期艾艾答道:“儿臣,最近才开始上孝经的课,对其中内容还不太熟悉---”

这下子,刘骏难免满心不痛快,斥责道:“你们这两个小子,都没有好好读书!”

被骂的兄弟俩赶紧跪下来,同声求恕:“儿臣鲁钝,求父皇开恩!”

“嗯!”刘骏有些没好气,随口叹道:“朕并不想为难你们,只是朕过生日,想听儿子背一段孝经都听不到,未免遗憾啊!”

就在这一刻,虚岁才五岁的刘子鸾发出了稚气的声音:“父皇!”

“子鸾?” 刘骏略带诧异望向他最疼爱的儿子,温存问道:“你可有话要说?”

“父皇,儿臣可以背诵孝经的天子章给父皇听。” 刘子鸾清晰答道。

“你会背孝经?” 刘骏很意外,讶然问道:“你今年才启蒙,怎么已经读到孝经了?”

“启禀父皇,” 刘子鸾有条不紊答道:“儿臣在课堂上虽然尚未学到孝经,但是天天听到生母诵读孝经,听多了,自然就会背了。”

“淑仪天天诵读孝经?” 刘骏转向他最宠愛的殷淑仪询问。

“是!皇上!” 其实本姓并非殷的淑仪据实答道:“臣妾每天早晨必然诵读一遍孝经,以排遣对家母的思念。”

“原来如此!” 刘骏莞尔笑道:“子鸾固然自从年初封王以后,就不再住在你的寝宫了,可是每天早晨他去向太后、皇后请安之后,都会过去看你。难怪他天天听到你诵读孝经。只可惜朕要上早朝,平常就没这个耳福,到今天才晓得有这么回事。那好!子鸾,你现在就把孝经天子章背出来吧!”

“儿臣遵命!” 刘子鸾先依礼回应,才琅琅背诵道:“子曰:愛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愛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好一个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太好了!” 刘骏满怀惊喜,大声笑着赞道:“子鸾不但背得一字不漏,而且在众目睽睽之下显得落落大方、气宇轩昂!所谓从小看大,这孩子将来一定不同凡响。朕该庆幸后继有人了!”

刘子鸾毕竟年纪还小,听了父皇的盛赞,不免得意。同时,他的生母却并没有喜上眉梢,反而只感到一颗心猛一沉!

淑仪善于察言观色,留意到了皇后、太子都在这一瞬间变得脸色铁青。她实在宁愿皇帝不要这样极力夸奖子鸾,以免招忌!

偏偏,皇帝又满脸笑意,加上了一句:“这也多亏淑仪教子有方,要算是淑仪的功劳!”

淑仪更加惶恐,连忙起身又跪下,小心翼翼说道:“淑仪不敢居功!淑仪只不过是子鸾的生母而已,皇后才是子鸾的嫡母。子鸾若是有不负皇上期望之处,也都要归功于皇后!”

刘骏听出了淑仪是在避免得罪皇后,而他也要预防皇后万一暗中对淑仪与子鸾不利,就顺水推舟说道:“淑仪这话一点也没错,就宗法而言,子鸾确实是皇后的儿子。朕希望,皇后把他视如己出,多多关照他!”

“是,皇上!” 皇后王宪嫄逼于无奈,不得不表态,而柔顺说道:“臣妾一向把早慧的子鸾视同己出,如今听了皇上的教诲,更会加倍如此。”

淑仪听得出来,也看得出来,皇后在竭力压抑内心的狂妒!淑仪不禁为此而担忧不已。从此,凡是皇后赏赐的食物,淑仪都不敢吃,也私下嘱讬子鸾身边的嬷嬷不要让他吃,都收起来,等到没人注意的时候偷偷扔掉。

这种防备是否多虑,淑仪不确定。然而,她知道皇帝确实动了易储的念头,就认定了要有备无患,宁可太过度警觉,也不要鬆懈。她开始用银针插试御厨房每天送来的饮食,唯恐皇后暗中派人下毒。尤其在她的双胞胎儿子之中的子文夭折之后,尽管子文确定没有中毒,她的戒心却还是越来越深。

刘骏眼看淑仪哀悼子文,为了转移淑仪的注意力,他要做一件令淑仪开心的事,就把已封襄阳王的刘子鸾改封为新安王,封地不仅比较富庶,而且位于距离京城比较近的新安郡(后世的安徽省)。其中寓意,不言自明。

就在刘骏考虑要用什么理由来废立太子的时候,刘子业的近臣袁顗想尽办法,拼命找机会为太子说话,又对太子晓以利害,促使他到父皇面前去弥补过失,重新背诵了一遍孝经的天子篇。这使得刘骏相信了子业在父皇寿宴上只是太紧张,就不再亟欲换太子了。

尽管刘骏内心还是很想改立子鸾为太子,但他顾忌要是正式提出来,众臣一定会追究殷淑仪的家世,而知悉内情的王皇后则必然会心有不甘,万一故意差人到处散播流言,把殷淑仪的真实背景抖出来,皇帝的颜面何在?每当刘骏想到这一层,就未免犹豫不决。

何况,刘骏尚在壮年,更改储君与否并非当务之急。他既然难下决断,就干脆暂把此念搁置一旁。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然而,淑仪仍不敢掉以轻心,照样用银针验饮食。到了次年(西元461年)阴历七月,她又一次发现怀孕时,皇后像往常一样派人送安胎的汤药给她,但她这一次却没有喝。

淑仪杯弓蛇影,胃口很差,这次怀孕早期变得特别瘦。刘骏看着心疼,就下令传召淑仪的生母司马茂蓁又一次假借姨母的身份进宫,来照顾淑仪。

这已是数不清第几次茂蓁以这种方式进宫来陪伴淑仪。在此之前,皇后王宪嫄从来不以为意,甚至曾有些时候根本是她自己做主答应淑仪的,可是自从在皇帝那场生日宴上,淑仪所生的子鸾不自觉给了太子难堪,王宪嫄对淑仪就一直怀有心结。于是,当茂蓁遵照礼数去拜见皇后时,王宪嫄把内心怨气全都发泄到了茂蓁身上,责怪茂蓁仗着淑仪得宠,动不动进宫来小住,坏了皇家的规矩!

茂蓁忍气吞声。为了帮女儿讨好皇后,茂蓁不断向王宪嫄磕头,说尽了歌功颂德的夸大感恩之辞,王宪嫄的窝囊气才总算消散了一些。

亲眼目睹了皇后对淑仪的敌意,茂蓁自然而然认同了女儿并非太多疑。在淑仪这一胎的整个孕期,茂蓁都在帮忙提防皇后。

淑仪在大明六年(西元462年)阴历三月底生产,生下了一个瘦弱的女婴。这是淑仪为皇帝生的第六个孩子,却是第一个女儿。刘骏为此格外兴奋。他把女儿小脸上的苍白颜色当作白净来称赞,又频频表示女儿长得像淑仪。总之,他视新生女儿为至宝!

刘骏兴高采烈之际,忽略了淑仪这次产后比以前每一次都虚弱。淑仪勉强撑到了皇帝心满意足离去后,就晕了过去...

茂蓁留在皇宫中,看护淑仪做月子。眼看淑仪的精神、体力都一天不如一天,茂蓁心如刀割!

最令茂蓁担心的是,淑仪的恶露流量太少,好像下不来,有瘀血堵在子宫之中。淑仪清醒时,总会抱怨肚子涨得难受,又有些疼痛,想必就是血脉不通的缘故。

因此,在刘骏来探望时,茂蓁特地恭请皇上召唤御医来看,问问要不要开一些化淤的药?

结果,御医说月子期间不宜服化淤药物,以免万一引起血崩。刘骏颇以为然。茂蓁只好作罢。

不知为何,茂蓁总隐隐觉得有些什么地方不对!她时常怀疑:洁儿的月子病,会不会是人为的因素所造成?

如果是那样,最可疑的人当然是皇后!问题是,在淑仪月子期间,皇后照惯例派人送来的补品,茂蓁都悄悄收了起来,一口也没让女儿吃。那么,淑仪这次产后如此难以复原,应当与皇后无关才对...

某一天,就在茂蓁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刘子鸾前来慰问母亲。

本来,茂蓁对淑仪几乎寸步不离,就连如厕也尽量用卧房内的夜壶,很少去茅房。只有子鸾来的时候,茂蓁可以放心出去透透气。她已经私下教导了聪颖的子鸾不要让任何人喂母亲吃喝任何皇后送的东西。她确信子鸾会照做。

这一天下午,纵然节气已立夏,但还没有暑热,风和日丽。茂蓁让子鸾陪伴午睡刚醒的淑仪,自己则到淑仪寝宫后面的小花园去,亲手拿水壶浇花、拿剪刀修树。宫女们早已晓得这是褚如夫人的嗜好,都不再拦阻她,倒是暗自高兴她为她们省了事。

小花园的花架上开满了朵朵粉红的蔷薇,灌木丛中怒放着簇簇橘红的石榴花,还有白兰树上飘香的乳白小花苞,都令茂蓁赏心悦目。尽管这么小的空间并不足以容纳亭台水榭,仅有的一个小池塘却养了几条彩色锦鲤,在碧绿的睡莲叶子底下穿梭,让茂蓁感染到了蓬勃的生机。

茂蓁在小花园之中徘徊良久,直到事先交代好的一名宫女过来禀报八皇子告辞了,才返回淑仪的卧房。

淑仪半坐半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她一感觉到母亲走过来,就睁开了双眼。

“你跟子鸾谈了那么久,累了吧?” 茂蓁关切问道:“要不还是躺下来歇歇?”

“不用了,我还好。” 淑仪以微喘的声音答道:“坐一坐吧!”

“也好。” 茂蓁微笑道:“跟儿子聊得开心,胃口应该也开了吧?待会晚餐可要多吃一点!”

“开心是开心,不过,胃口并没有开。” 淑仪细声答道:“子鸾喂了我两块饴糖。甜食吃下去,什么也不想吃了。”

“两块饴糖哪能当饱?”茂蓁轻轻摇头啐道:“不然,叫他们晚一点送晚膳来好了。”

茂蓁果真叫宫女们比平常晚两刻钟送晚膳来。然而,淑仪早已喝腻了鸡汤、吃腻了调味较淡的月子餐,还是难以下咽,倒是说还想再吃子鸾带来的饴糖。

能够想吃一样东西,总比什么都不想吃好吧!茂蓁这样思量着,就叫一名宫女把子鸾留在房内桌上的银盒子拿过来,喂淑仪一块饴糖。淑仪竟然还嫌不够,又多吃了好几块。然后,淑仪接连用盐水、茶水漱了口,就说累了,想睡了。茂蓁当然让她尽早安歇,自己也到隔壁的客房去漱口、涤齿、洗脸、洗脚,准备就寝。

茂蓁做梦也想不到,这一夜,会在半夜被女儿的尖叫声惊醒!

淑仪血崩了!半个多月以来一直下不来的瘀血,全部都随着猛然突发的、极为剧烈的腹痛,哗哗流下来,染湿、染红了淑仪的床铺...

茂蓁慌忙叫太监去请御医!不料跟着太监回来的,却不是官居太医令的御医本人,而是他的学生,平常在太医学院担任助教,在临床方面则只负责为太医令分担部份任务,给皇室人员看一些小病。原来,御医被传到太后寝宫去了。因为太后在发高烧,所以御医必须整夜守着太后,不得擅自离开。

太医助教年纪尚轻,从未见过淑仪这般大量出血的病例,简直吓呆了!他跑去太后寝宫向老师求教,但太后寝宫的守卫不放他进去,声称太医令要专心为太后治病,不准任何人进去打扰。太医助教只得自寻解决之道。

茂蓁看得出太医助教救不了淑仪,情急之下,她赶往皇帝寝宫去请皇帝想办法。偏偏皇帝寝宫的守卫怎么也不肯放她进去,硬说吵醒了皇上是杀头之罪,坚持要她天亮以后再来。

这一切如同一场恶梦。茂蓁一边哭泣,一边期盼天赶快亮,恶梦赶快结束!然而,淑仪却等不及天亮了。她在出血不止的状态之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本书是《末代公主》系列的第三部(第一部《绮丽难忘》;第二部《歷劫重生》)。本书定于美国的周四,亦即中国的周五更新。欢迎读者按时来追踪情节发展!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6章 后宫疑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