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南朝汉祚 > 第0006章 京口义徒

南朝汉祚 第0006章 京口义徒

作者:醉寻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26 00:25:27 来源:转码展示1

刘义符乘船出了门洞,进入御沟护城河,一路过广莫门、延熹门御桥,终于能望到城头有当值的士兵,甚至有军官在城头喊话询问,听其言语是一头雾水,显然没参与外朝众臣的密谋,在垣护之表明身份后,也就没有人多事了。xiashucom

但到内城东北角,船队即将由御沟转入潮沟时,河面三叉口变宽不少,但叉口两边的河岸,以及南面的募士桥、北面的鸡鸣桥上都站满了高举火把的士兵,引得内城角楼处也挤了许多士兵张望,众皆不明所以,人声嗡嗡议论不已。

“怎么回事?他们围堵河道却没攻打,官家可有调兵在此接应?”垣护之面色发白,语带疑惑。

“并未如此啊!朕只调了冗从营接应。”

刘义符也是心中惊疑,望着左右河岸及前面拱桥上挤着观望的士兵们,一时也不知是谁的部属,不过坐下小船仍在前行,前方也无阻拦。

“看上去没有恶意,与官家亲厚又驻守城北的,恐怕是募士营的士兵吧?”垣护之猜测着嘀咕了一句,在小船上前行几步,长身而起,立于船头,左右拱手喊道:“诸位将士,可是募士营京口义徒?不知润远将军可在此?”

“某家赵伯符在此,听闻有贼人目无法纪,深夜调兵扰乱宫禁,不知官家可还安好?我等义徒必为官家讨击此贼!”

随之就见火光闪耀下,一名身如铁塔般的高大将领披甲持槊而立,探身出拱桥石栏,大声喝问,这让桥头两岸,以及内城角楼上的士兵都听到了。

赵伯符,字润远,少年时即好骑射,时年二十多岁,是先帝刘裕的生母赵安宗的弟弟赵伦之的独子,也就是刘义符的舅爹,为人忠顺勇武,常总领京口义徒驻营于募士桥东南,是为募士营,最初为先帝刘裕讨桓玄时建立,强盛之时有兵数万,现在却很少。

先帝在位时,赵伯符一旦听说京城周边哪处有火起或盗贼,立即身披甲胄赴讨。曾为竟陵郡守,境内屡有南蛮起兵作乱,每次讨贼皆获胜,时人称有将帅之才。

其父赵伦之以从龙之功封霄城县侯、安北将军,景平元年征拜护军将军,但其出身不高没读过什么书,性情粗野,没什么才能又不懂官场世故,虽作为老牌外戚地位很高,却被朝中辅臣打发去驻防城西石头城,他本人平时也基本不去护军府视事,喜欢在城内到处闲逛,自然也掌控不了属于自己的部属。

而檀道济虽是遥领护军将军,实任江州刺史,却因追随先帝多年,威服殿省,所以一旦调兵,外朝护军府禁军只会服从檀道济,赵伦之是调不动的。

可惜之前没想到募士营,刘义符心中大喜,只是时人称“舅爹”为外叔,这位外叔想得有点简单,京口义徒如今只剩二幢一千兵,连给领军、护军二府数万兵力塞牙缝都不够。而自己暂时又奇缺威信,更没有重臣相助,否则现就可以反杀入宫中,倒是可以趁机成事。

“桥头可是外叔,朕欲巡幸州郡,请外叔父派兵前往乐游苑东门桥调派船只,与冗从司马杨练子会合等候随驾,可愿听命?”

“是臣在此,谨遵官家之命!”赵伯符在桥头躬身拱手,随之回身向士兵们大喝道:“众将士听着,官家命某等护驾,不得有任何闪失,速列队沿河而行,护卫官家赴京口……”

“嗬!嗬!嗬!护卫官家!赴京口!”桥头两岸义徒士兵一齐大吼,声震皇城内外,随之开始撤离,沿河岸往北行进。

赴京口?这他么是谁自作主张?

刘义符心中一阵纳闷,随之想起,必然是冗从营张翼、冯晏等人前往联络透露的,不过船队总归要经过募士桥,想不惊动募士营也很难,他们能先一步调兵也算考虑周到。

不过京口离建康城太近,很容易遭到围攻,根本站不住脚,那是不能去的。

其次有南豫州历阳(今安徽和县)原本是二弟庐陵王刘义真在镇,但已于年初先一步被辅政大臣废为庶人,徙往新安郡(即浙江淳安),朝庭已下敕命由五弟刘义恭替代镇守,但刘义恭才十一岁没出藩,恐怕也不可靠,同样离建康城太近难以立足。

除此之外,就只有坐镇寿阳,官任都督豫、司、雍、并四州,兼南豫州梁郡、戈阳、马头三郡,共四州三郡诸军事,宁朔将军、豫州刺史、建安县侯刘粹了。此人出身彭城萧县,是皇族同宗,表字道冲,年近五十岁,镇守豫州很有政绩,但军事才能却是颇为一般。

只是唯一有两点,让刘义符有点不太放心。其一,刘粹曾在晋末义熙十三年先帝北伐后秦时,留守彭城辅佐三弟刘义隆,与其关系颇为亲厚。

其二,刘粹的次子刘旷之一直在领军府谢晦麾下担任参军,虽然这不能说明什么,可至少表明,刘粹到现在都与谢晦的私交关系还很不错。

而与谢晦一起参与今夜之事的王弘有两个同宗子弟王华、王昙首在三弟宜都王刘义隆的荆州王府担任要职,这两个王氏子弟很能来事,在此之前就不但为刘义隆制造各种“祥瑞”造势,可见这窝伧子用心十分险恶。

虽然刘粹有可能支持自己,但更有可能为江山社稷稳定,而选择与朝中叛臣达成妥协幽禁自己,可眼下天大地大,刘义符却无处可去,也只能去寿阳碰碰运气。

“官家要赴京口?这恐怕不是一个好主意啊!”垣护之走了回来,面露若有所思之色。

“彦宗勿急,朕自有打算,待先渡江,摆脱险境再从长计议,你看如何?”

“如此最好!能调动的兵力也都调过去,却不知江边直渎山下,冗从营的水战训练码头,渡船准备得如何了。”垣护之有些担忧,又道:“那边离石头津不远,现在天色又快亮了,若惊动石头城驻军,咱们要想顺利登船只怕不易,还得赶快走!”

刘义符苦笑道:“华林园内还有侍卫没撤出来,随后还得派船接应,到了江边再等一等他们,这得耽误不少时间的。”

垣护之微微颌首,没再说什么,背着双手仰头眺望建康宫的方向,面色复杂,显得有点惆怅。

刘义符也能理解他的心情,毕竟他们有妻室家小在京城,这一去,天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建康,福祸荣辱有谁能预知呢。

潮沟河面并无阻碍,船队很快穿过鸡鸣桥,前行五六里透过南尹桥下半月状弯拱,就见河面东岸长长一排的桔黄色亮光,停泊着一溜的中、小型商货船及军用快船,船头皆高挑着灯笼,更有冗从营士兵肃立船头高举着火把,静默无声,透着肃杀之气。

船队刚过桥拱,就有一艘狭长的箭船疾驶而至,眼看要撞到自己的座驾,那箭船上前后排座的五名士兵同时挥浆,使箭船及时转弯,与船队并行。

“张弼校尉何在?快请从速调度船只给大家换乘,另需腾出船只入天泉池接引将士,若有空余,可搭载两岸义徒士兵!”

刘义符还没开口,前面船上垣护之急忙喊话,这倒让刘义符省事不少,毕竟,凡事亲力亲为可也是很累的。

“出城船队快沿河道西岸先行,若要换乘可至前面自行靠往东岸,张校尉正在首舰候驾!”箭船上一名士兵大声回话。

这些小船虽未升帆,但在直线河面上划浆而行,速度也不比张帆慢,因船队排得太长,到首舰时都快接近东门桥了,更北面一点,不远处就是北篱墙。

建康城只有宫城、皇城、都城三重墙外,并没有外廓墙,只以单薄的半人高石墙上竖立大木为栅,作为区分城内与城郊的界线,自然也没有驻军。

除了刘义符率前六艘小船的侍卫靠岸换乘,其余继续前行,由垣护之率领先去湖口与杨练子的冗从营水师会合,到时都无需再换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