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南朝汉祚 > 第0011章 临别赠仆

南朝汉祚 第0011章 临别赠仆

作者:醉寻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26 00:25:27 来源:转码展示1

建康距寿阳六百余里,刘义符率兵经五日急行,这天下午在阴陵县南遇上了前来迎驾的南豫州南梁郡太守、荡寇将军李德元,便驻营在县城外。zhongqiuzuowen

李德元原为颖川太守,出身赵郡李氏,字公和,先祖是战国时赵国名将武安君李牧,虽与大多数北方士族一样不被重用,但才三十多岁就能做到秩两千石的郡太守,可见能力非同一般,其人也是能文能武,上马治军,下马治民,很得刘粹赏识。

刘义符初见时,李德元意态保守,除了正常谒见礼仪,绝口不提其他,这让刘义符也不好太过露骨地拉拢,只尽量让吉翰出面攀谈,好为之后立足寿阳之事打开局面。

据李德元禀奏,收到诏命时,刘粹已于半月前率刺史府官吏往陈留、颖川等宋魏沿边巡视,至今未归,而以李德元职务最高,不敢怠慢才匆匆赶来。

由乔驹子送李德元出帐后,刘义符召见随李德元回来的杨练子、苑义夫二人。看着面前这两名年轻军官,刘义符心中有些无语。

杨练子身材修长,猿臂蜂腰,面白俊朗;而苑义夫恰恰相反,长得粗矮壮实,简直是虎背熊腰,还面色黝黑,钢针一般的短须看上去年约三十,浑身充满爆炸性的力量,但了解他履历的刘义符却知道,他其实是羌人,才二十三岁。

礼毕,刘义符打量二人片刻,有些责怪地问道:“习之!让你们去给建安侯宣诏,那就只能见了建安侯本人,诏书亲自交到了他手里,你们才能回来复命,这制度你们不清楚吗?”

“禀官家,这是李太守的主意,他认为官家巡幸到此,暂不宜声张,若宣诏使者到了建安侯行辕,恐怕州郡官员很快就都知道了,这样很容易让北面魏国境内守军得知,从而引起误会。而李太守安排下属转递则不会走漏消息,这样建安侯回来就可从容定策。末将也深以为然,便擅自做主了。”

杨练子表字习之,出身弘农杨氏,不过与南渡的杨佺期不是同宗,其祖上曾流落西北,辗转到了蜀中,曾仕谯蜀,地位也不高。义熙九年朱龄石收复蜀中,才随叔父杨恭南归。而杨恭能出任豫州司马,还是朱龄石当年举荐,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朱景符算是杨氏叔侄的恩主之后了。

听杨练子所言,刘义符却暗吃一惊,他还真没想到这一层,如此看来豫州的地理位置不算是很有利,容易被南北夹击,北魏主拓拔焘可是一个很难缠的对手啊,不过目前北魏要抗击柔然,倒不用担心,便微微颌首,又问:“有些道理,那你能确定李太守所言属实吗?”

“末将到寿阳后,没见到自家叔父,据其家仆所言确实如此,末将让叔父的家仆携书信随传送诏书的军将同行,想来叔父会尽力的。”

刘义符点点头,转头看向苑义夫道:“那么你呢?见到你兄长苑纵夫了吗?或者家仆?”

“吾兄随建安侯出行了,但家在义阳郡,未曾带家眷随军!”苑义夫摇了摇头,咧嘴苦笑。

刘义符有点失望,但还是笑着鼓励道:“等到了寿阳见着你兄长,多买些礼物去看他,请他一幢的军将们喝酒,明白吗?”

“嘿嘿……末将晓得,到时有机会拉着他们一起来见官家!”苑义夫狡黠地笑道。

“呵!那你们退下早点休息吧!”

刘义符不由哑然失笑,这个苑义夫并不是如长相那样憨厚老实,很有点小精明,居然意会了。毕竟自己初到豫州,上层高官如刘粹本人都不一定可靠,那就只能先走中基层路线了。

次日一大早拔营,以李德元领三百郡兵为先导,吉翰、郭叔融两名文官相随;张氏兄弟并冯晏、杨练子率冗从营、义徒营先行;申恬、垣护之率两百余班剑,及韩龟寿领一群宦官侍从左右;柳安民领着那晚作战的受伤侍卫相随。

走在最后面的,是朱景符带着妻小,领着完整的一个军三千骑兵,另加上马场拐带出来的太仆寺、兵部属官小吏,及马夫、兽医、各种工匠、杂役等共一千余人,一路迤逦而行,尚需两天才能抵达寿阳。

刘义符也终于有了一辆像样的马车乘座,不用再骑马或坐在粮草辎重车顶听车轮发出的吱呀声了。这可是李德元从寿阳自己的太守府拉来的三辆车之一,虽然没建康宫内自己的金根车舆舒适宽大,但也比骑马好得多。

透过马车窗口远望田野,小麦郁郁葱葱一片,穗条饱满开始发黄。地间更有黍、稷等青苗也是翠绿之色,看上去赏心悦目。低洼处的水田里,成群的农夫们正在种稻,见有大队兵马走过,有些怔然失神,难掩忧虑之色。

同时,建康城西南秦淮河江口到石头城下的江岸边码头,停泊着数百艘各式楼船战舰,从征将士已经登船完毕,准备就绪,只等领军将军谢晦登船。

而西篱门外的石头津畔,徐羡之、傅亮、檀道济、王弘、蔡廓等重臣正率数十名朝官送行话别。几天过去,傅亮的鼻梁还有些青肿,但他似是顾不上了。

几人站得泾渭分明,其中徐、檀二人领着一群官员站了一堆,送傅亮赴荆州江陵,谈话间面有忧色;而王弘与蔡廓也领了一堆人送谢晦出征,双方隔着数十步之远,说话小一点,互相都听不清。

其中蔡廓是近日之内才迁转吏部尚书,早在景平元年,徐羡之与傅亮为便于朝政正常运转,想调蔡廓为吏部尚书,结果蔡廓却想要选举官吏的全部事务权。

按制度,黄门郎以上官职由皇帝朱笔御批,徐羡之作为托孤辅政之臣自然不同意,否则士族把持的“九品中正”选官制死灰复燃,连皇族都是低级士族,那必然造成动乱。且今后满朝皆是高门子弟,徐羡之一个低级士族出身却成了首席执政,早就被高门嫉恨,若同意蔡廓所请,最后必然被加以罪名拉下宰辅之位,甚至全族都不得保全。

结果,蔡廓却公然道:某不能为徐干木在纸尾上署名。“干木”是徐羡之的小字,也就是小名。这话意思也就是不肯接受吏部尚书的任命,还很是傲慢。

蔡廓何许人也,东汉末蔡文姬同族之后,两晋以来多有子弟为公卿要职,南渡之后仍是一流高门。而按时下朝野间的习俗,除非十分要好的朋友亲戚,不然称呼别人的小字那是侮辱、辱骂别人的行为,可见高门士族出身的官员对执政的轻蔑。

可现在京都出事,王弘却主动找徐羡之,将王惠调去了地方,把吏部尚书的位置腾出给蔡廓,这次蔡廓却欣然受命。

徐、檀二人与傅亮、谢晦各交代一番不久后就先回城了,蔡廓则先登船将与傅亮同行,王弘却与谢晦谈了许久,终是怕耽误了时辰,王弘才将身后不远处随从的一名中等身材、面容普通的中年人喊过来引见。

“宣明!玺绂还在太后手里,你这次出征无诏命,非同寻常,先要不乱阵脚才能达成目的,某这家仆王僮没什么能耐,但胜在忠诚可靠,你且带上吧,愿早日擒获逃卒,得胜还朝。”王弘拱了拱手,指了指身后家仆。

时下官员间临行送别,赠上家仆或家伎都是友善、亲近的好意,表示对方很看重你,没把你当外人。谢氏与王氏在朝中一向是既合作也竞争,关系远没那么亲厚。

谢晦为人多谋,自然也有点多疑,此时不由一怔,心中暗忖:这什么意思?难道是对谢某不放心吗?虽然觉得奇怪,但却不好推托对方明面上的一番好意,忙微微欠身,一脸感动地还礼道:“多谢王使君,那谢某就却之不恭了,但与朝中诸公静候捷报吧!”

王弘挥了挥手,深深看了谢晦一眼,转身大步向傅亮的船队走去。

谢晦则仔细打量那王氏家仆王僮,见那人髻裹方巾,身着灰色大袖衫,肩挎包裹,后背一把黄黑色油布伞,下穿缚胯,也就是大口裤在膝盖下绑了一圈小布带子,呈喇叭裤状。

谢晦纳闷道:“叫王僮是吧?这朗朗晴天里,你却背着伞作甚?”

“晴带雨伞,饱带干粮!”王僮脸上木然地回一句,显得很是呆板,但话里意思却不无道理。

谢晦愕然,有些嫌弃地招了招手,回身走向码头栈桥,带着王僮由舷梯登上楼船战舰,一声令下,水师船队随之开始渡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