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南宋一代目 > 第一章安抚叛军

南宋一代目 第一章安抚叛军

作者:李白才不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20 15:41:11 来源:转码展示1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zhongqiuzuowen

临安,也叫做杭州,杭州的湖光万倾波平如镜,白堤远眺在孤山含黛之下:小瀛洲岛近看于绿茵烟柳之中,雷峰夕照,宝塔映水,美景入画。

过亭走花港,赏红鱼于曲栏之下,过草坪观雪松望密林,北眺苏堤于牡丹之亭。

睹景思人,遥想当年苏轼杭掌印杭州,见西湖草长水涸,于是募民疏浚,并将清出之淤泥葑草筑起固至今日之堤。

杭州美景盖世无双,奇花异草争芬芳,这一日,官家落难苏杭,龙游浅水遭虾戏。

杭州城下却是乱糟糟的,无数乱兵的叫骂声,熙熙攘攘的乱兵簇拥着他们的主将包围了这座城市。

一个年纪约莫二旬,身着红色圆领箭衫,脸色有些苍白的青年在内侍的搀扶下,缓缓地走上了城头。

此人生得身材高大,模样说不出的俊俏飘逸,正是南宋朝(实际上宋朝并无南北之分,一直都是称之为大宋)开国皇帝赵构,仅凭模样来看,此人也是优良的继承了老赵家帅气的基因。

这位官家刚到杭州就受了风寒,甚至一度昏迷不醒,心腹内侍康履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太医也是束手无策,只道官家是受了惊吓,又偶感风寒,需要静养才是。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苗傅和刘正彦直接悍然兵变了,中军统制吴湛守宫门,潜与傅通,导其党入奏曰:“苗傅不负国,止为天下除害。”

在这紧要关头,康履逼迫太医赶紧救治官家务必救醒,否则杀他全家,太医一副虎狼之药下去,赵构是凉了,赵旧却是醒了。

赵旧晃晃悠悠的醒来,就被康履和孟太后等人簇拥着去了杭州内城的城头,也就是所谓的皇宫宫城。

赵旧赵官家弱声细语地说道:

“这是要去哪啊?究竟发生了何事。”

赵旧也挺无奈的,高中毕业之后,去翔南技校学会了用电脑控制挖掘机炒菜这三门看家本领,正准备回家发展,一场感冒就把他送到了九百多年前大宋。

赵旧睁开眼时心中也在嘀咕,啥感冒啊,这么牛逼,难不成是冠性肺炎?

自此,赵旧接收了前身的一部分记忆,自然知晓了他所处的环境,在昏迷中,勉强接受了自己是大宋官家的身份。

赵旧的问话很快就有人应答,旁边有人开口。

赵旧看着记忆中那张熟悉的脸,心腹内侍康履开口言道:

“官家,苗傅,刘正彦这两个孬贼反了,皇宫都被团团包围,指名道姓让官家去处理此事,咱家罪该万死,惊扰了官家……”

康履原本佝偻的身子低的更下了,难得神态如此惊慌失措。

这年约三旬的康大官,也就是目前行在唯一一位内侍省大押班了,素来是掌握禁中机要文字,相当于后世明朝司礼监秉笔太监一般的重要存在。

其实是宋朝和明朝的太监权力都远远不如前朝,唐朝不仅仅有藩镇之乱,那些太监恐怖的权利和生杀夺予的手段也让后人提防着。

赵旧心中有了计较,这是碰上的历史大事件了,苗刘兵变?

好像自己没死,既然如此,就不必太担心了,小心一些便是。

苗刘兵变的引子其实还在王渊身上。

宋军最高指挥官是御营都统制兼枢密使王渊,是赵构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时最早归附赵构一批将领,因此深得皇帝信任。

王渊为人极为贪财,就在准备渡江南逃的时候,他竟然下令用十多艘大船运输他个人的全部财产,导致奉**节度使刘光世的军队和马匹滞留在江边,被金兵一网打尽。

尽管闯下了大祸,自己的前身依然宠信王渊,仅仅罢了王渊的枢密使职务,仍然让他做御营都统制。

这时,身边的御营军对前身的安排极为不满,军队内部议论纷纷,人心不稳。

苗傅和刘正彦他们在军队里四处散播王渊与宦官康履勾结,侵吞军队财产和士兵粮饷的事情。

等到军队的情绪被挑动起来之后,二人就发动了一场兵变。

苗傅和刘正彦率兵埋伏在王渊退朝的路上,等到王渊过来后,士兵们一拥而上,将王渊拖下马来殴打,王渊撒腿就跑,被赶上来的刘正彦一刀砍死。

随后士兵们又来到宦官康履家里,大杀宦官,凡是没有胡子的男人都被当做宦官杀死。当时康履在皇宫内得以逃脱。

赵旧上了宫城,孟太后在就在他旁边不远处,脸上的愁容一眼就能瞧出来。

“官家…”

孟太后欲言又止,赵旧沉默以对,杭州知州康允之带着百官,请赵构到城楼上安定军民,否则无法制止叛乱。

士兵们看见官家来了依旧口中山呼万岁,下拜行礼。

赵旧长舒了一口气,这些人并不想杀他。

但是紧接着,苗傅和刘正彦开始大骂赵旧,说他任人唯亲赏罚不明,之前有奸臣误国,却没得到应有的惩罚,而今像王渊这样的人,不能指挥军队对抗金兵,却因为结交宦官就能得到枢密使这样的职位,而我苗傅和刘正彦一路上屡立战功却没得到应有的封赏,实在无法让人信服。

“……汪伯彦、黄潜善昏庸误国却尚未流放,王渊,高履此等贼人亦不处置。

予本俗人,待官家以诚,侍官家以恭,斯人何忍,如弃敝帚。

予所托者,未尝回应。是以心灰意冷,以致不冀所望,苗傅不负国,止为天下除害。”

话音刚落,苗傅就把王渊斗大的人头丢了出来,赵旧本人都是惊骇不已,后世的他哪里见过这个的场面。

赵旧脑海中还在自动翻译这些古文,孟太后有些庆幸的开口说道:

“官家,既然他们想要官,王渊已死,御营都统制的官职就赏赐给他二人就是,先了却乱兵再说。”

赵旧扶着宫墙,身子都略微有些颤抖,毫无底气,后世的他在几百人面前说话都觉得紧张,根本就没有应对这些大场面的经验,只能用手托住城墙给自己增加一点底气了。

言道:

“好,朕下诏,苗傅担任御营都统制,刘正彦担任御营副都统制,其他军士一律无罪。

至于军饷,即刻发放,不得有误,若宦官有过错可将他们流放海岛,请将军们赶快回营。”

苗傅,刘正彦二人对视了一眼,却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二人早就商量好了,他们如此逼宫行事已经算得上是犯上作乱了,事后皇帝还能给他们好果子吃?

不如学习那些前辈们,扶持幼小的皇子登上皇位才是,苗傅虽然是乱军的首领,可他声望不够,不然自己直接搞出一个黄袍加身了,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扶持幼帝登基。

苗傅大声吆喝的说道:

“官家,若是我等想要青云直上,贪恋权势,直接巴结你身边的宦官就好了,为何还要如此行事?”

“康履不死,天下难安。”

“康履不死,天下难安。。。”

御营军大都是北方来的士兵,而皇帝一路南逃,自己归乡无期,思乡之情让军队心生怨恨。

王渊和康履就是苗傅,刘正彦丢出来的诱饵,乱军拨乱反正的目标人物。

赵旧虽然几经劝说,叛军们依旧是不允,赵旧有着现代人的思维,所以这才左右为难,就算是条狗陪久了也有感情了,康履,他并不想杀。

浙西安抚司主管时希孟说灾祸是由宦官造成的,若不把宦官全杀了就无法平息,赵旧下不了手,军器监叶宗谔说:“陛下何必珍惜康履?”?

结果叛军异口同声说宦官非杀不可。没办法,赵旧叫人把康履用吊篮从城楼上吊了下去,士兵们冲上去一刀就把康履砍成两截。

城下又传来叫嚣之声,出声之人正是苗傅手底下的心腹手下张逵,张逵说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望陛下今日之事应以社稷百姓为重,况且已有徽宗的先例,请陛下退位让贤,遵太后垂帘听政。”

苗、刘下拜说:“百姓无辜,生灵涂炭,希望太后出来稳定局面。”

赵旧心中苦涩,目光灼灼地看着宫城外的叛军。

宰相朱胜非俯首痛哭称道:

“臣无能,合该痛斥叛军以身报国,臣实在无用…愿以死谢罪。”

赵旧心中百转千肠,略微思量一二,握住了宰相朱胜非的手,言道:

“事已至此,想方设法补救便是,汝速速联络韩世忠,刘光世,张浚,张俊,在外周旋,亡羊补牢尚未晚矣。”

朱胜非看着镇定的赵构,心中也增添了几分胆气,赵旧也提出了自己的四个条件,让其转达给了苗傅刘正彦等人。

于是命令朱胜非向苗傅宣布让位的条件,赵旧为了暂避其锋,稳住叛军,抑止事态发展,提出了禅位的四个条件,以约束苗、刘的军队,这四条是:

一、尊事皇帝,如道君皇帝故事,供奉之礼,务极丰厚;

二、禅位之后,诸事要听太后与嗣君处分;

三、降诏毕,将佐军士即事解甲归寨;

四:禁止军士,毋肆劫掠杀人纵火:

苗傅刘正彦等人商议了一番,觉得挺有道理,于是大致上同意了赵官家的条件,然后双方又进行了洽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