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 > 纳米崛起 > 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陆

纳米崛起 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陆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1-03-06 04:46:46 来源:转码展示1

看到从房间走出来的黄修远,张雷急忙跟上来:“董事长,你还没吃……”

“给我打包一份,我待会回来吃。”

面对雷厉风行的黄修远,张雷伸了伸手:“额……好吧!”

三步并两步向张培材的宿舍走去,黄修远到了门口,立刻敲了敲门,发现开门的人是张明流。

“黄先生,怎么有空过来?”

“张总工,张院士在吗?”

屋内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修远,我在,进来说吧!”

进入房间内,不仅仅张明流在,还有王勘院士和其他几个核心技术的负责人,也在这里。

“大家都在?”黄修远有些诧异。

王勘院士笑了笑:“老习惯了,我们习惯发射任务完成后,开一个小会。”

“不介意加我一份吧?”黄修远拉开椅子问道。

张培材院士笑着摇摇头:“欢迎还来不及,怎么会介意。”

众人说了一会这一次发射任务的得失,为下一次发射做好经验总结。

长11运载火箭的近地轨道有效载荷,有14吨左右,而同步轨道也有7.5吨有效载荷,对于接下来发射的北斗卫星,是一款非常重要的运载火箭。

北斗卫星的重量在3.1吨左右,在准备妥当的情况下,长11可以一次性运载两颗北斗卫星上同步轨道。

更加重要的事情是,长11运载火箭可以长期保存,作为快速补星的战略投送力量。

一般情况下,液氧液氢的加注非常缓慢,在平时的航天发射任务中,还看不出什么大问题,最多浪费一些时间。

可一旦到了紧急时刻,液体燃料的加注需要4~24小时左右,加上其他检查检测时间,没有一两天都搞不定。

这个时间明显太长了,其中隐含了太多变数,可能被敌对势力找到破绽摧毁。

在应急机制下,长11的快速发射能力,存在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

讨论了半天,突然张明流好像想起什么,开口问道:“黄先生,你找张院有事情吧?”

黄修远顿时反应过来,拍了拍自己脑袋:“差点忘了。”

他将那份草稿放在桌子上,然后摊开来。

“这是?”张培材院士拿出老花镜,仔细观察草稿纸的内容:“咦?这是运载火箭的草图……”

其他几人也围上来,仔细看着草图上的内容,很快他们陷入了沉思之中,王勘院士拿出了自己的钢笔,在本子上时不时计算一下,他们在验证着什么。

之前他们想过纳米颗粒喷流的方案,但是在测试过程中,效果非常不理想。

纳米颗粒喷流方案,就是利用n20燃料的纳米颗粒特点,加一个类似于涡扇的装置,将燃料颗粒吸入燃烧室内。

问题是纳米颗粒的流动性太差,就算有涡扇吸喷,仍然没有办法满足短时间的大功率输出。

另外这个系统,还存在燃料残留问题,就是涡扇吸喷不完全,在大气层中,还有蓝星重力的加持,可以让燃料向发动机方向下坠;而在太空微重力下,会出现一部分燃料无法被吸入的现象。

同时如果要保证纳米颗粒燃料的微流动性,就不能压缩燃料体积,必须让燃料保持“蓬松状态”。

本来体积小就是固体燃料的优点,结果这一改,竟然把这个优点给改没了,明显有些得不偿失了。

仔细验证后,张院士终于开口了:“修远,你的方案是采用多级分摊,这样会不会造成系统太过于臃肿?”

黄修远解释道:“我计算过了,这个系统反而可以加强安全性,您看一下这里……”

草稿纸上,他迅速画出各级芯体的紧急脱离状态。

黄修远的方案,是通过多级分摊,由于固体燃料的火箭发动机,比液体燃料发动机简单太多,说白了就是一个大筒子。

通过多级分摊的方式,发动机的材料要求,至少会直接下降一个级别。

简单来说,就是那一级燃料用尽,就直接扔了芯壳,启动下一级的燃料。

一般而言,固体燃料发动机出现故障的概率,比液体燃料小非常多,固体燃料的多级分摊,不会造成控制系统太过于臃肿。

按照黄修远的计算数据,这样设计的火箭发动机,内部只需要几层钨硅层,就基本可以满足耐热需要了,反正是用完就扔,活脱脱的渣男行为。

而减少了钨硅层的层数,这些减少的重量,刚好可以用在分级系统上,甚至在发动机壳体上,材料厚度和耐热要求可以进一步削减。

王勘院士认同这个方案,不过他还是非常谨慎:“这需要我们重新验证,测试出一个合适的时间。”

“确实需要验证一番。”张培材院士也是这个想法。

虽然黄修远和他们的计算数据,在理论上可以将火箭发动机的壳体重量,压缩到只有原来的34%左右,但是理论的东西,谁也不敢打包票。

现在他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制造一个原型机,测试出单级发动机极限,只需要在发动机使用的50~200秒内,保证发动机可以维持即可。

紧接着黄修远又开口说道:“这个分级分摊方案,其实还可以用在精确控制上。”

他抽出其中一张草稿纸,上面是一个蜂窝结构状态的火箭发动机,将单一的大圆柱固体燃料,变成密集的蜂窝结构固体燃料柱。

“各位请看,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的动力功率,选择点燃其中一部分燃料柱,从而实现相对精确的动力输出,甚至可以通过蜂窝燃料柱的位置,实现一部分飞行姿势的修改。”

张培材院士抬了抬老花镜:“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很高,不过需要注意几个问题,蜂窝结构的密度越多,会加大整体死重。”

“这是一个取舍问题,为了精确控制,牺牲一部分有效载荷,也不是不能接受的。”王勘院士说出自己的想法。

黄修远笑了笑:“我们不需要太纠结,毕竟蜂窝结构发动机,肯定是用在近地轨道之后的飞行,在大气层和近地轨道,用大圆柱就可以了。”

众人讨论了8个多小时,直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黄修远才准备返回。

就在这时,航天城内部广播系统,响起了广播。

[长11运载火箭芯一级回收工作,于2010年6月16日3:21,圆满完成……]

送他回去的张明流,笑了起来:“双喜临门呀!”

“张总工,后天回魔都吗?”

张明流点了点头:“是的,我这边工作交接一下,就可以回去了。”

“我也差不多了,公司事情太多了,不能离开太久。”黄修远无奈的说道。

俩人谈了一下合作研发卫星的事情,便各自回宿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