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为民看着儿女复杂的面色,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
“你们放心,虽然这几年没有检修过,但这车也没有出过什么岔子,我上个月还开着车去河边逛了一圈儿呢,没什么问题。再说,咱们即使撤离,也不过是撤离到岗上,就这几里地,出不了什么事儿的。”
家里其他人虽然有点担心,但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只能沉默着接受。毕竟他们也没有其他能用的车了,只能希望着这个曾经作为他们家经济主要支柱的“老伙计”半路别掉链子。
了解完村里的决策,蒋家一家人也忙了起来。毕竟家里的东西不少,撤离的时候能带走的东西有限,要带哪些还需要仔细甄别和思量。
衣服鞋袜,雨衣胶鞋,还有最重要的食物和水,这些都需要提前准备好,等蒋东屋后的菜园子里把那辆破旧的大巴车开到家门前,其他人就开始一趟一趟地把准备好的东西往车上搬。
蒋家的这辆大巴车内部空间本身就不小,载客人数能达到三十八人,车长约9米,宽度两米半,高度也有三米三。
客车报废后,蒋为民就把里面的座椅几乎全都卸下来卖了废品,除了大巴最后面的四个座位以外,就剩下了前面驾驶座旁边位于前排的三个座位。车里其他的地方全都腾空了。因此里面内部空间一点儿不小,装得下不少东西。
靠近车子尾部座位的地方,放了一张一米五乘两米的旧床垫,另一边摆放了一张木制的桌子,和一个车载小冰箱,但这冰箱只有车打火的时候才能通电使用。
因为之前的改造几乎全都是父亲一个人在弄,蒋倩之前只听过没见过,总觉得一辆破大巴能改造成什么样子?
直到现在上了车她才发现,这车改造的程度还真不小,除了没有卫生间和电磁灶,几乎已经成了一辆房车了,舒适度飙升。
蒋为民对他的老伙计还是很有感情的,经常来打扫擦拭,车厢里干干净净的,看着也并不杂乱,比蒋倩以为的好多了。
但因为之前里面改造过,剩下的空间并不如想象中的大,所以经过商量之后,全家又把想带的东西挑了挑。
先搬上车的是蒋东房里那张买了没几年的床垫,毕竟家里六口人,原本的一张床床垫根本不够所有人休息,除了床垫之外,还带上了一张一米二宽的折叠床。
接下来是六个人的被褥和衣服,还有家里的存款存折贵重物品,能带走的家电也都拆下来带走了。都是刚买了没几年的,不舍得留在家里,万一被水给泡了得心疼死。
车子里面放不下就放进后备箱和行李舱,不怕雨水淋的都用油纸或塑料布封好绑在车顶上。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带上足够一家人吃喝一段时间的食物和水。
车里的空间比之前以为的要大,最后比之前以为的多装了不少东西。
多出来的那一点空当,蒋为民和黄丽萍恨不得把所有家当都搬到车上,最后大巴车上实在摆不下了,只能把家里剩余的东西都堆的高高的,减少泡水的可能。
除了他们家,村子里其他的人家也在行动,撤离的准备行动没有因为雨势渐大而停止,反而更加急迫了。
因为蒋家开着村里唯一的一个小卖部,赶在撤离之前,村里有不少人都匆匆忙忙地来买东西。
农村虽然谁家里都不缺粮食,但是在紧急情况下方便吃的东西,还是需要再买一点的。
来买东西的村民看到蒋东一家三口都在家,都很惊讶。
“小茹和辰辰也在家?什么时候回来的?”
任茹一边帮忙装东西一边笑,“昨天和东子一起回来的,红霞婶子。”
“这天气这么不好?你们咋回来了?呆在城里多好?住在楼上也不用担心被淹。”
任茹的笑容僵硬了一下,又很快恢复过来,“小区停电了,辰辰学校也放假了,正好东子不放心爸妈,我们就回来了。”
被叫做红霞婶子的中年女人赞了一声,“你跟东子啊,就是孝顺,我家那个要不是我给他打了电话,他是想不起来主动联系我的,更别说回家来看看了。”
黄丽萍在一边听着心里高兴,却也知道不能顺着别人的话说。自家孩子怎么贬损都没关系,但要是别人说一句,那搁谁都是要红脸的。
她连忙夸道,“你家佳航也很好啊,他在城里开饭店的生意忙,但是哪次回来不都是大包小包,你儿媳妇也是,俩孩子几百上千的羽绒服说买就给你买了,闲暇的时候还带着你们两口子到处旅游,上次不是还出国了?这么好的儿子媳妇,你还不知足了?”
听到这个,红霞婶子的脸上带了笑,“嗐,就他们年轻人会乱花钱,眼下也就是没孩子,才敢这么折腾。等有了孩子,再这么乱花钱,我非得好好说说他们不可。”
黄丽萍笑着恭维,“那也是孩子能挣钱。”
“嗐,能挣什么,就他俩那手松的,挣多少也要撒出去的!”
蒋倩听他们说话,看着家里来的村民挺多的,插嘴问了一句,“佳航他们小区里还好吗?”
红霞婶子转身回答蒋倩的问题,“还行,今天上午我打了电话,他说他们是新建的小区,排水设施都是按照最新的标准规划的,小区里没有积水,就是家里吃的东西没多少了,这么大的雨,外面的超市也没几个开门的,不好买,还不如咱们在家。”
旁边等着的另一个村民也说道,“有吃的也不行,我儿子女儿都是老小区,水已经漫到一楼家里了,外面路上的水更是高,都到人胸口了。他们在三楼,每天担惊受怕,就怕哪天就淹到他们了。”
“救援呢?他们在城里,有事儿消防队应该会去吧?”
“哪里能那么及时呢?我听说啊,现在消防队几乎全都去滨河旁边的村子救援了,他们那边平时是沿河风景区,沿河将近三十多个村子,现在情况最严重,就算是在城里,他们这些不怎么严重的,都得往后排。”
“那我看这在城里还不如回家呢,”蒋倩装作无意说道,“在家至少有吃有喝,有事还能往山上跑。在城里想跑出去都难。”
听到她这么说得人全都一怔,接着就笑起来。
“倩倩你这说得就不对了,在家虽然有吃有喝,在城里遇到事儿警察官兵还来得及救你,我们在偏远乡下能靠谁?”
“咱老家是不错,依山傍水的。但是跟城里比还是差一点。毕竟要是城里不好,为啥那么多人都争着抢着去城里?”
其他的人也都附和,“是啊,还是城里好。在城里不一定被淹,但我们撤离和转移却已经是一定的了。”
说到这个,所有人的情绪都低落了下来,也没心思再谈论这类的话题,买了想买的东西就匆匆回家了。
村里的人三三两两的来,几乎每个人走的时候都提了一大袋子的东西。方便面火腿肠和饼干面包之类的东西非常受欢迎,小卖部原本剩下不多的那些货物不到半个小时就给清了个七七八八。
就连小孩子喜欢的零食糖果也卖出了不少,小卖部里几乎只剩下了些不常有人买的油盐酱醋。
手机不断响起的收款提示音让本来愁容满面的蒋家父母脸上的神情都没那么凝重了,带着喜意去数今天的收入。
但看着家里几乎被搬了个半空的小卖部,蒋倩心里却越来越焦虑。
本想跟父母说给自家多留点东西,但看着来买的几乎都是看着自己长大的爷奶叔伯,到嘴边的话她又说不出口了。
最后只能叹了口气,安慰自己,好歹东子刚买来的那一批货刚刚全都搬到车上去了,短时间内自家不用担心没吃的。
刚刚提了一嘴,村里的村民都觉得城里好,之后有村民再来,蒋倩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每个人走的时候,她都建议他们撤离的时候多带点粮食和水。毕竟被洪水泡过之后,家里的东西还能不能吃还是个未知数。
接待来买东西的村里人的同时,他们一家也没停下,继续收拢着自家的东西。
即使大巴能带走的东西不少,但是家里剩下带不走的东西更多。
蒋为民和蒋东一起,把一些怕泡水的东西搬到了房顶上,用油纸和塑料布包裹起来。小卖部里没卖完的东西不多,最后全都装箱,搬到了大巴车上。
因为村里的大家来买的大多都是方便保存的速食品,小卖部里几乎塞满了半个冰柜的速冻水饺都剩下了。
这东西不好保存,但留在家里又不舍得,最后听了蒋倩的建议,准备在最后撤离的时候和家里的其他生鲜一起,连带着冰柜一起抬到大巴车上。
都是冷冻的东西,只要不经常打开冰柜门,即使冰柜不通电,只靠里面的冷气也能把这些东西保存个一两天。
就在他们收拾着东西的时候,门前河里的水越涨越高。慢慢地,即使不出家门也能看到不远处那黄色浑浊的河水了。
蒋为民和蒋东加快速度,一起把家里的木头家具都包起来抬到房顶上。蒋倩和任茹也没闲着,正用透明胶带封家里的门窗,想着家里能少进点儿水,黄丽萍则去自家菜地里把还没摘的菜全都摘了带回来……
一家人正在忙碌的时候,村里的大喇叭忽然响了。
磅礴的雨声中,刺耳的警报铃声突然响了起来,透过广播传遍村子里的每一家每一户。
正在房顶上忙碌的蒋为民听到了,看了眼不远处的河水,连忙带着儿子下来,大声喊道,“都把最后的东西收拾收拾,我们现在马上走。”
全家人也都意识到了目前情况的严重性,不敢有片刻的耽搁。
蒋为民和蒋东把冰柜断电抬到了大巴上,任茹则被催着带着孩子早早上了车,黄丽萍带着自己刚摘下来的菜和要用的锅碗瓢盆儿,蒋倩则把家里的电三轮推了出来,落在最后锁了门。
不远处,已经有一辆一辆的车子从村子里驶出来,在无边的雨幕里消失在公路的尽头。
蒋东和父亲把冰柜在大巴上放好,就下了车,从蒋倩手里接过三轮车,催促道,“你快上车,三轮我来开。”
紧要关头,没有时间争执,蒋倩也确实不怎么会开三轮车。
她跑着上了大巴,下一秒,大巴的车门关上,蒋为民把车发动了。
一前一后两辆车,沿着公路向不远处的山岗上驶去。
急迫的雨水打在紧闭的车窗上,眼前看不清前路的厚重雨幕让人心里发慌,每个人脸上分表情都分外凝重。
为了安全,车速不敢过快。
大巴车缓缓驶出村庄,行驶了一段距离之后,后面又跟上了几辆车,应该是在他们之后撤离的村民。
蒋为民此时却没有心情关注这些,一颗心全都在面前的桥上。
要上到地势比较高的山岗上去,必须要经过村尾的那座水泥桥。但眼下连绵不断的河水上涨,原本在水泥桥桥面以下的水面早就已经漫过了桥面,正在急速地流淌着。
本章补齐了,今天应该没有别的更新了。
昨天看到涨了一个收藏,超级开心,谢谢小可爱,你的收藏对我是很大的鼓励。
如果喜欢同类型的末世文的话,预收里还有一篇关于末世里面开澡堂子的文,大家可以看看。
感谢大家的支持,给大家比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准备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