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明左 > 第323章 水利工程

明左 第323章 水利工程

作者:鹤城风月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1-08 13:57:03 来源:转码展示1

在临清开展基础教育,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在教育之前,临清的各种产业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临清本地百姓参与其中,生活发生改变的前提下,自然而然会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尤其是技术教育领域,更被百姓们所认可。

毕竟大家都看到了,学点技术就能多赚不少钱,就能让生活更好。

即使行政委员会不搞教育推广,百姓们也会自发地寻找接受教育的途径。

更不要说,教育委员会筹建的小学还是免费的。

是否收费这件事,左梦庚和其他人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大家的意见是要收费的。

毕竟教育领域的成本,只要稍微计算一下就知道,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不收费的话,所有的成本都要压在政府头上,这让行政委员会压力山大。

可左梦庚只用了一句话,就说服了所有人。

【如果收费的话,这数万学童还能剩下多少?】

是的,收不收学费将会直接关系到学童数量。

而对于政权的建设而言,人才,更多的人才,才是重中之重。

谁也不知道大家的谋划还能隐藏多久,还要时时刻刻防备着朝廷发现之后的镇压。只有自身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才能够消弭风险。

与之相比,教育的成本支出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

当然了,充足的财政收入,才是这么做的基础。

而充足的财政收入,也是工厂搬迁的底气。

“我们实地考察后,决定将冶炼厂、锻造厂安置在戴村坝附近。”

工厂的选址,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水力资源。

而安山湖附近除了湖水和运河之外,还有一条河流,就是大汶河。

两个工厂需要的水力驱动装置可以沿着大汶河一字排开,规模远比左庄那边要大的多。

左梦庚对这个选址没有异议,但也有特别关照的地方。

“这附近的水资源不多,因此要好好保护,两个工厂不许往河里排放废弃物。”

蒋巍不解挠头,十分想不明白左梦庚为何如此在意这些。

这个时代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他的强制要求,这帮家伙肯定怎么方便怎么来。

环保的事儿,左梦庚强制要求之后,也不怕下面的人阳奉阴违。他叫来了冯本愚,来到了戴村坝。

“咱们这一路走来,应该都看到了,河道简直天成。那可不可以将大汶河引到安山湖来,形成水道?”

左梦庚要做的,就是打算引大汶河水入安山湖,就如同后世那样。

后世东平湖日渐萎缩的情况下,正是引入了大汶河的水源,才保住了东平湖的生态。

当然了,左梦庚打算这么做,并不是出于生态的考虑。

如今的安山湖和运河、大清河相通,根本不担心水源的问题。

左梦庚要的,是通过这个水利工程,将安山湖和泰安、莱芜等地联系起来,使新军的影响力可以通过水路深入到山东腹地。

安山湖一战,冯本愚将运河、大清河和安山湖水道打通,一举奠定了自己工程第一人的地位。

左梦庚打算连通安山湖和大汶河的时候,也是第一时间想到了他。

如今工程部队有点特殊,亦军亦民。

不管是战场上的工程架设,还是民政的工程建设,工程部队都有参与。

虽然看似不够专业性,可政权的初期作用性会更大。

后世新中国刚成立时,铁道兵、工程兵、建设兵团等军事组织,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毕竟军队在组织性上是民间不能比的。

左梦庚严重怀疑,大汶河以前就是流入安山湖的。因为他们一路走来发现,土地上留有干涸的河道。

虽然现在水流断绝,但既然有现成的河道,工程量会减少许多。

另一个好消息就是,如今的安山湖水域非常广阔,东面紧挨着东平县城。不像后世,东平湖到东平县,足足有近六十里的路程。

这样一来,工程部队只要清理出东平县城到戴村坝这一段十余里的河段,就可以完成水系的连接。

冯本愚跟着左梦庚做了初步的勘察,信心十足,但没有打包票。

“有时间要求吗?”

左梦庚知道他的意思。

现如今的工程,不像后世,做不到那么详细的勘探。

表面上看安山湖到戴村坝有现成的河道,只要把两边挖通,似乎就能将安山湖和大汶河连通了。

但实际上地势高低还要经过精准的测量,而且土地表层之下的构造目前也不清楚,根本不知道开工之后会遇到什么难题。

万一立了军令状,到时候没完成,那不是坐蜡了嘛。

身为提桶工程狗,冯本愚深得谨慎、认真的精髓。

左梦庚倒是没有什么紧迫的心思,而是道:“一到两年内能够贯通,就足够了。即使再长一些,也无所谓。”

他看到了这条水道的价值,但并不急切。

最起码现在山东的局势没有尽在掌控,未来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尚未可知。别到时候被战火波及,那所有的工程都白费了。

见条件这么宽松,冯本愚着实松了一口气。

“那我可以分出一支部队来负责此事,不耽搁接下来的作战。”

如今全军都在为接下来的作战做准备,由于要攻略山区,工程部队的任务其实还是蛮重的。

既然左梦庚对大汶河水利工程要求不高,工程部队便可以派遣一支小部队,把先期工作弄起来。

四月末,各大工厂的搬迁正式开始。

这段时间生产的武器弹药正好配发给各个部队,浑身轻松的工厂搬迁起来更加容易多了。

冶炼厂空出来的场地,留给了雅姿公司。

徐氏姐妹决定在这里设立厂址,用来生产皮鞋。

不过摆在徐氏姐妹面前的一大难题就是,工匠不够。

皮革在中原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众产业,除了官方的工坊为了制作铠甲而拥有皮革匠人外,各地都比较少见。

雅姿是要走产业化路线的,因此大量的皮革匠人就是生产的基础。

“倘若从现在开始培育工人,不知要到何时才能生产?松江府那边耽搁一天,就是莫大的损失。”

离开了徐府,俞氏终于不用担心公公、婆婆的眼光,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

徐若欣则充分发挥了小姨子的优势,有困难找姐夫嘛。

“姐夫,可否为我们征集工匠呀?”

左梦庚站在土坡上,指着远处徐徐走来的人群,笑道:“诺,你看,你们需要的工匠不是来了嘛。”

徐若琳几人狐疑看去,全都不解。

左富给出了答案。

“先前参座传了消息回来,要我们搜罗皮革匠人。我打听了一下,得知京畿那边的廉官店有大量的皮革匠人,我便派人赶了过去。到了那边才知晓,廉官店制作皮毛的历史已经很久了,懂得技艺的匠人更是数不胜数。于是便使了些力气,请了一些工匠回来,总不能耽搁了各位的大事。”

左富说的轻松,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廉官店其实是大明境内最大的皮毛集散地,不单单是漠北、辽东的皮毛在这里有所销售,就连西域的商人都会将皮毛送到这里来。

在西域商人的口中,可谓是“不知束鹿县、只知廉官店”的美誉。

廉官店更是和山东的周村、河南的驻马镇齐名,有“山东一村、河北一集、河南一镇”之称。

不过乱世之下,廉官店的皮毛生意也大受影响。特别是西北农民造反后,西域的皮毛很难运送过来,让廉官店也日渐衰落。

加上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使得当地不少人都选择了逃亡。

这种时候左富手段尽出,坑蒙拐骗,竟然拉来了一千多名皮革工匠。

虽然这些工匠的技艺都比较传统和原始,但最起码可以帮助雅姿完成皮毛到皮革的加工。至于后续的制鞋匠人,那就需要雅姿自己培养了。

可无论如何,这些工匠将成为临清这边皮革工艺的先驱。

毕竟皮革的用途,远非皮鞋一项。

有了自己的皮革加工工业,今后各种甲具的生产也就没有阻碍了。

因此按照左梦庚的计划,这边是要皮革厂和鞋厂一起动工的。

皮革厂既能够为鞋厂提供原料,同时也可以承担其他皮革用具的生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