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明天子 > 第七章 议政

明天子 第七章 议政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7-05 18:41:17 来源:转码展示1

第七章议政

“遵太后懿旨。zhongqiuzuowen”杨士奇起身说道:“而今朝廷有三件大事,却是急务,不可拖延了。”

“皇帝大行,天下震动,陛下尚在冲龄。恐有妖言惑重之辈。”

“故,臣请派遣公侯出镇,各地震慑天下宵小。”

太后听了,对张辅说道:“英国公,你觉得如何?”

朱祁镇暗暗想道:“文臣如何能震慑天下宵小,只是武将,而英国公作为天下公侯之首,是内阁之中勋臣的代表,太后自然不能越过他去。”

张辅说道:“以臣之见,九边有蒋贵镇守甘肃,巫凯镇守辽东,大同宣府为行在所控,西南之地,山云镇守广西,沐晟镇守云南。李贤镇守南京,太监王景弘亦在南京。各部当无事,唯有江西有民变,尚不定,当派遣重将往镇。湖广也当派一员重将。”

朱祁镇听了,心中暗暗点头。

九边防备蒙古,这是大明重点防线。而南方有交趾,还有云南各地土司,都为边患,故而张辅先说九边,再说西南。

江西民变,朱祁镇之前没有听说过,不过听张辅提起,想来也是有事。但是为什么湖广不细说,反而直接说派大将往镇?

王振就站在朱祁镇身后,低声说道:“楚王。”

朱祁镇听了,暗道:“楚王。”

不听王振说,朱祁镇都忘记了还有外面的诸王的,不过经过正永乐,宣德两帝次第限制藩王之后,各地藩王能够拥有实权的,已经不多了。

却不知道,为什么朝廷这么重视楚王,是因为湖广的地理位置?还是楚王手中有别的王爷没有的东西?

朱祁镇只是将这件事情暗自记下来,之后再细细查访。一并被记下来的,还有张辅所言的人名,蒋贵,巫凯,山云,沐晟。

太后说道:“英国公觉得该派谁去?”

张辅说道:“当派毛翔,武兴,一去江西,一去湖广。”

太后说道:“既然如此,毛翔去湖广,武兴去江西便是了。”

杨士奇立即说道:“臣遵旨。”

太后说道:“杨师傅,继续说。”

杨士奇说道:“再有就是大行皇帝的寝陵。大行皇帝去的太突然了。”

太后也垂泪说道:“好,立即派人去天寿上勘探吉地,为大行皇帝修建寝陵。”

杨士奇说道:“臣遵旨。”

朱祁镇心中暗道:“这也太仓促了。”

朱祁镇即便学识不渊博,但是也能听过大名鼎鼎的十三陵,知道每一个寝陵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很多皇帝的寝陵都要修上十几年的,而宣宗皇帝去世的太突然了。

而且整个宣德年间,财政上并不宽裕,所以宣宗皇帝以自己年富力强,将寝陵工程暂且停止了。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么快就用到了。

朱祁镇正想着,却听见太后继续说道:“仁宗皇帝的寝陵,以简朴为尚,而今我皇儿的,也照着仁宗皇帝寝陵造吧。”

“臣明白。”杨士奇说道。

随即杨士奇说道:“最后一件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国不可一日无君,应选良辰吉日,太子登基以奉宗庙。”

朱祁镇听到这里,心中猛地一跳。

他忍不住紧张起来了,他虽然知道,事情到了这一步,太后万万没有反悔的可能了,但是这事情一日不敲定,他一日不放心。

随即有一丝燥热之意,涌上心头。

或许九岁的朱祁镇还不知道什么是皇帝,但是而今的朱祁镇却是明白的。让他如何不激动。

太后看了朱祁镇一眼,说道:“最近的吉时在什么时候?”

杨士奇说道:“酉癸。”

太后微微一算,说道:“就是初九。”

杨士奇说道:“正是。”

太后微微一叹,说道:“都准备起来吧。”

“臣遵旨。”杨士奇说道。

朱祁镇看了这一幕,也慢慢的看出来一点苗头了。

内阁仅仅是一个咨询,建议的机构,或许在明晚期有了部分的相权,但是而今却不能做任何决定。

只能给皇帝提供方案,真正拍板的只有皇帝本人。

“果然是国不可一日无君。”朱祁镇心中暗道,此刻他似乎懂了太后的一些心思。

又听朱祁镇继续说道:“皇帝尚小,今后早朝,先一日将奏折送入大内。择数件重要的事情,在早朝上说一说便是了。”

杨士奇听了微微一顿,说道:“臣明白。”

早朝本来是决事时间,不管是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几位皇帝都在早朝之上做出决断。

但是朱祁镇而今根本不具备这个能力。

太后的建议,将早朝给仪式化了。

恐怕今后早朝就是百官朝拜天子,然后说几件早已商量好的事情,随后一一退下,各自归衙处理公务去了。

在太后与杨士奇看来,不过是权宜之机罢了。

等小皇帝长大之后,就要回归祖制。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件事情竟然成为了大明朝的祖制,早朝不过虚文而已,以至于皇帝不上朝成为习惯。

太后随即说道:“今天议事就到这里了,将各地的奏疏全部贴黄之后,送进大内,就好生筹备登基大典吧。”

“臣等领命。”杨士奇说道。

随即太后带着朱祁镇怎么来又怎么走了。

太后并没有放朱祁镇回去,而是回到了慈宁宫之中,屏退左右,对朱祁镇说道:“而今你虽然没有登基,已经是我大明的天子。”

朱祁镇立即说道:“谢太后扶持。”

太后微微一笑,笑容之中带了一丝苦涩。但是此刻她也不敢将朱祁镇真当做孩子。襄王金册之事,她必须解释清楚,否则是为襄王种下了祸根。

她说道:“之前我在宗人府取了襄王金册,却不是动了废立之念,只是担心你年纪太小,受了外人蒙蔽,杨士奇等人,固然对大明忠心有加,但是对你这个皇帝却未必多放在心上,这些老臣,都各自有各自的主意。看兵部这些年的作为就知道,兵部尚书王骥去年上书,请为兵部加派人手。”

“但是我朝各部,行事都有一定之规,各部要多少人,在太祖朝都定下来了,即便后来偶有更改,但也不多,只有王骥一口气上奏要好几十个人。”

“而且不是第一次了。”

“兵部事务繁忙,一股脑将五军都督府的职权侵占了不知道多少。都是这几位老先生的手段。”

“他们未必不是忠心之举,只是他们的忠心,与我皇家所要的忠心未必是一样的。”

“故而我想让你襄王叔,辅政监国。”

“既然你不愿意,这金册我交给你手中便是了。”随即太后拿出一封文书,还有玉牒金册,要递给朱祁镇。

朱祁镇立即说道:“孙儿不知太后苦心,实在是大不孝,还请太后责罚。这金册,孙儿万万不敢接。”

太后说道:“你不接,我使人将它放回去便是了。只是你今后就是我大明的九五之尊了。就不当你是小孩了。今后朝中所有文书,都交给王振,王振代你批了,让内阁诸先生过目,如果诸位先生觉得不对,闹到我这里来,如果是你错了,我可是要处置你的。”

朱祁镇听了,心中一块大石头落地了。顿时又生出一丝惭愧之意。

如此看来,是他杞人忧天了。他即便什么也不做,这位置也是他的。说道:“孙儿谢过太后。”

太后说道:“你而今还不肯叫我一声奶奶吗?”

朱祁镇一听说道:“孙儿拜见奶奶。”

太后这才开颜一笑,说道:“回去吧。”太后让人送走了朱祁镇,心中却是暗道:“这孩子果然与孙氏一点也不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