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明天子 > 第三十六章 真假

明天子 第三十六章 真假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7-05 18:41:17 来源:转码展示1

第三十六章真假

朱祁镇送走张忠之后,也不去想张忠之后如做想的。kanshushen

其实这样拐弯抹角的说话,朱祁镇也不大习惯的。

但是而今大权在太皇太后之手,太皇太后固然一心培养他,但是朱祁镇却不敢不谨慎,每一个句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朱祁镇问王振说道:“王大伴,这位少国公所说的,对不对?”

王振说道:“回陛下,少国公所言固然是真知灼见,让奴婢叹为观止。但是奴婢久在宫中,有些事情却不是少国公所知道的。”

“少国公所言,其实与当初的事实有一点出入的。”

朱祁镇说道:“哦,说说。”

王振说道:“郑公公漂泊海上,是一度勒令奔赴安南支援,但是郑公公乃是宫里的人,纵然是英国公在安南,也是是指挥不动。”

朱祁镇心领神会,说道:“也就是说,朝廷对安南与南洋两事,互相影响,但是朝廷从来没有当成一件事情来处理。”

王振说道:“陛下英明。奴婢在宫中听过一件旧事,只是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朱祁镇说道:“大伴与朕,还有什么话不能讲吗?”

“宫中传言,太宗皇帝问罪安南胡氏父子,伪胡氏手撕诏书,言:‘今有大逆之事,何至于我?’”

“太宗皇帝才大怒,必诛之而后快。”

朱祁镇一听就知道,所谓胡氏所言的大逆事,是什么事情了。

算算明朝发兵攻安南,是永乐四年。而这一件事情,比如在此之前,也就是永乐二年或者三年的时候。

永乐元年之前,就是建文四年,或者说太宗皇帝改称的洪武三十五年。

建文皇帝才死了几年。

胡氏所言的大逆事,是什么?朱祁镇岂能不明白。

真是撞到枪眼之上了。

朱祁镇轻轻一笑,说道:“而今之后,张少国公所言便是真的了。大伴有办法吗?”

朱祁镇这才明白太皇太后的话。

每一个能混到列位君前的大臣,都是一个欺君的高手。甚至说,不会欺君根本做不到这个位置上。

张忠是张辅精心培养出来的,虽然有些稚嫩。

但是却也有些风范了。

朱祁镇明知道,张忠所言与事实有所冲突,但是依然为张忠给出的规划而心动。

或许张忠的本意,不过是为了推动朝廷重返交趾。故而为交趾上面层层加码。

如果细细分析起来,张忠话里都是有话的。

即便是最不靠谱的一点,封建藩王镇守交趾。而今宗室之中,还真有一个人人称赞的贤王,就是襄王殿下。

王振微微一笑,说道:“奴婢给陛下找找,想来郑公公与太宗皇帝定然有私下奏对,宫中应当有存档才是。”

王振所言,不就是在宫中文书之中塞进去一册而已,对于掌管内廷大权的王振来说,仅仅是抬抬手而已。

对此,王振只有高兴,没有一点要阻挡的意思。

王振当然知道,这件事情,而今是没有是用处,只有等将来翻出来。就是秉承太宗皇帝遗志了。

也正合王振的政见。

朱祁镇在明白太皇太后的政见之后,与王振朝夕相处,也慢慢明白王振的心意。

王振固然想要朱祁镇做一个大有作为的皇帝,就如太宗皇帝一般,北征蒙古,南灭交趾,遣郑和下西洋。

种种作为,怎么说也是一代雄主。

但是这里面未免没有私心。

太监的权力是怎么来的?

大明太监的本质就是皇权用来对抗大臣的工具之一。

所以,如果真有一个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皇帝,对天下百姓或许是一件好事,但是对这些太监来说,决计不是一件好事。

皇帝安分守己,垂拱而治,这些太监只能在宫中洒扫。

真以为大家舍了这二两肉,是来宫中打扫卫生的。

当然了,外面的大臣未必是什么好人。

三杨之首,杨士奇看上去不错,但是儿子却是一个不成器的,锦衣卫早就有报了。在家乡胡作非为,

也是杨家在吉安也是一霸,小事都压下来。甚至人命都有两条了。

太皇太后未必不知道,只是正在用人之际,让杨士奇自己处置便是了。

只是一时之政有一时之用。

大明开国七十年,中有靖难,北征,南征之事,而今依旧九边烽火不断。与民休息,固然对士大夫有利,但是对百姓有利。

这就是太皇太后眼光远在王振诸辈之上的原因。

朱祁镇心中越发觉得,这世道真假之间,分割并不是那么明白的。

只要能为之所用,真假之间,未必不能拿来用用。

“大伴。”张轩问道:“南京王公公,你要写一封信,让他将南洋西洋之事,写个条呈,不经内阁,直到乾清宫。还有将张忠所言都告诉他,让他给个意见。”

“是。”王振说道。

“广西一带,可有内官?”张轩忽然问道。

王振说道:“本来广西有镇守太监,但是仁宗皇帝登基之后,却全部罢免了,后来虽然都有恢复,但是广西却没有内官了。”

“只有广东合浦有内官,负责采珠。”

朱祁镇听见采珠这两个字,忍不住想到他登基大典之上带着冕冠,上面一道道垂下的珍珠,大多都是从合浦采来的。

而采珠之事,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心罢免,但是他能免了合浦珍珠,能免了别处珍珠吗?在大明这个经济体中,只要大明皇帝头上还需要珍珠,很多事情都免不了。

即便他想免,朝中的文臣都不会想免掉的。太失体统了。

朱祁镇说道:“我记得英国公将不少交趾幼-童阉割了,送进宫中,其中可用得用的。”

大明前期太监的主要来源,就是将战俘阉割之后使用,后来有名的汪直,就是大藤峡之战的战俘。

王振说道:“有,其中阮安阮公公,精通营造之事,最近督造北京城楼。”

朱祁镇不知道,他这一句话,其实问差了。

他并不知道,明初太监分累,固然可以用得宠于永乐,与得宠于仁宗两批来分,但是大部分中下层太监,根本没有得宠过。大多可以由籍贯来分。

比如朝鲜派与安南派。

因为朝鲜籍与安南籍的太监为数不少。安南太监多,是因为战俘,而朝鲜太监多,却是朝鲜女子得宠宫廷,从洪武年间就有。

朝鲜为了固宠,也送来不知道多少太监。

而阮安却是其中佼佼者。甚至可以说是安南一派的代表。

朱祁镇说道:“让他来见朕。”

“是。”王振立即答应一声。

一个侍卫飞奔而去。

大概半个时辰之后,阮安一路小跑的进了乾清宫,见了朱祁镇了。立即扑倒在地面之上,说道:“奴婢拜见陛下。”

“起来吧。”张轩说道:“听王大伴说,阮公公你精通营造,而今正在负责北京城?”

阮安看上去有些黑瘦,听了朱祁镇问话,根本不敢起身,几乎将头埋进地下,不敢抬头看朱祁镇,说道:“回禀陛下,王公公缪赞,奴婢家中世代营造。被太宗皇帝简拔,委以重任,不胜感激,不敢有一丝懈怠。”

王振说道:“阮公公谦虚,陛下这北京城,就是阮公公一手规划,宫城,百官府邸,内外城垣,三大殿都是阮公公手书之,即便工部也不能有一丝更改。”

“哦。”朱祁镇听了之后,心中一动。对阮公公的重视程度直线上升,心中暗道:“这就是北京城的总设计师吗?”立即说道:“阮公公坐。”

立即有两个小太监去搀扶,阮安这才坐下来,说道:“谢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